《六度集经》故事研究∵

[∵作者:∵林彦如

【资料形态】硕博文库·中国***

【文献属性】[***]中国文化大学,中国文学研究所,2003年度,硕士学位论文

【出版年代】2004年

【文章标题】《六度集经》故事研究

【文章作者】林彦如

【指导教师】陈劲榛

【文章页数】202页

--------------------------------------------------------------------------------

【中文关键词】六度集经|民间故事|情节单元|故事类型|佛本生∵

【中文摘要】《六度集经》是一部故事性浓厚的佛教经典,本论文乃从民间文学的角度,探讨《六度集经》中的故事。研究过程主要从三大方向着手:

首先,确立《六度集经》实收的篇章,及其属于故事的内容。历来佛经目录与藏经收录的《六度集经》篇章卷次或有不同,卷次有九卷、八卷、七卷等三种说法,总收篇章则有九十章、九十一章的差别。其中九卷本说仅见存于早期的佛经目录,确实内容不详。以实存的七卷本、八卷本各版本内容相比较,归结本经实收篇章卷次应为八卷八十九章。至于属于故事的篇章则有八十七章。

其次,以“情节单元”之观念与要件,提取《六度集经》所收故事的情节单元,藉以探讨本经故事取材的特色。包括有:对佛教相关题材之偏重,“六度”取材的比较,故事中人物及动物取材的特色等。此外并将《六度集经》故事的情节单元编列成索引,随文附录在后。

最后,运用“故事类型”的归类原则与方法,提出《六度集经》故事已成类型的篇章,并搜罗相同类型“报恩的动物的故事”,加以比较讨论。则本经故事已成类型者有:(一)第21则《理家本生》,属于型号989“善用小钱成巨富”。(二)第22则《国王本生》,属于型号707∵“狸猫换太子”。(三)第24则《理家本生》,属于型号160“和忘恩的人”。(四)第35则《兄(猕猴)本生》,属于型号91“肝在家里没有带”。(五)第44则《童子本生》,是型号910K∵“谨守诫言,躲过送死陷阱”复合930∵“预言”。(六)第48则《摩天罗王经》,与第24则《理家本生》的型号相同。(七)第49则《盘达龙王经》,属于型号1310“惩处龙虾,让它在水里淹死”。(八)第50则《雀王经》,属于型号76∵“狼和鹤”。(九)第87则《镜面王经》,属于型号1317“盲人摸象”。

--------------------------------------------------------------------------------

【文章目次】

第一章绪论1

第一节前贤研究成果1

第二节研究动机与目的4

第三节研究方法与范围8

第二章《六度集经》之译者、组织与传统分类13

第一节康僧会之生平与着作13

一生平与师承13

二传奇的经历14

三译籍与着作15

第二节《六度集经》之篇章组织16

一《六度集经》之命名与卷数17

二《六度集经》之编辑体例18

三《禅度》首章之归属问题20

四《佛说四姓经》与《维蓝梵志本生》之分合问题21

五《六度集经》之总章数24

第三节《六度集经》中之本生、佛传与因缘29

第三章《六度集经》情节单元分析42

第一节《六度集经》情节单元之提取与分类42

第二节从情节单元看《六度集经》故事之选材53

一佛教题材之偏重54

二“六度”取材之比较57

三《六度集经》情节单元中的人物64

四动物类情节单元及其选材71

第四章《六度集经》之故事类型及其流传(一)82

第一节《六度集经》故事类型之订定与分类82

第二节《六度集经》中之动物故事类型85

一“狼和鹤”85

二“肝在家里没有带”90

三“报恩的动物和忘恩的人”96

第三节《六度集经》中之笑话类型107

一“惩处龙虾,让他在水里淹死”107

二“盲人摸象”112

第五章《六度集经》之故事类型及其流传(二)117

第一节《六度集经》中之神奇故事类型117

─“狸猫换太子”

第二节《六度集经》中之生活故事类型126

一“谨守诫言,躲过送死陷阱”和“预言”126

二“善用小钱成巨富”134

第六章结论140

第一节《六度集经》之篇章与卷次140

第二节《六度集经》故事选材之特色143

第三节《六度集经》故事与民间故事之比较146

一佛经故事对意义之重视146

二故事之流传与变化148

附录一:《六度集经》故事情节单元分类索引154

类目154

索引161

附录二:《六度集经》故事类型索引191

参考书目192∵

--------------------------------------------------------------------------------

【参考文献】

本书目共分“藏经”、“《六度集经》译注本”、“佛典”、“民间故事原始数据”、“工具书”、“专着”、“学位论文”、“期刊、报纸”等八类,各类所录诸书依编着者姓名笔划数排列。

一、藏经

附《六度集经》所在册次

大藏经刊行会编辑:《大正新修大藏经》,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1983年元月。(《六度集经》在第3册)

中国佛教协会编:《房山石经》辽宁刻经,北京:中国佛教图书文物馆,1992年4月。(《六度集经》在第4册)

《中华大藏经》编辑局编:《中华大藏经》,北京:中华书局,1986年7月。(《六度集经》在汉文部分第18册)

元亨寺汉译南传大藏经编译委员会:《汉译南传大藏经》,高雄:元亨寺妙林出版社,1995年7月。

延圣院大藏经局编辑:《宋版碛砂大藏经》,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1987年4月。(《六度集经》在第11册)

修定中华大藏经会编:《中华大藏经》,台北:修定中华大藏经会印行,1974年。

高丽大藏经完刊推进委员会:《景印高丽大藏经》,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民国71年元月。(《六度集经》在第11册)

《新编缩本乾隆大藏经》,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1991年12月。(《六度集经》在第32册)

《嘉兴大藏经》,清康熙十二年嘉兴楞严寺刊,台北:国家图书馆藏本。

赵朴初名誉主编:《永乐北藏》,北京:线装书局,2000年3月。(《六度集经》在第37册)

二、《六度集经》译注本

吴海勇译释:《六度集经》,广东:花城出版社,1998年2月。

梁晓虹释译:《六度集经》,台北:佛光出版社,1996年6月。

圣开法师:《六度集经白话故事》,加州:人乘佛教世界中心,1989年8月。

蒲正信注:《六度集经》,四川:巴蜀书社,2001年6月。

三、佛典

失译:《大方便佛报恩经》,《正藏》第三册。

失译:《菩萨本行经》,《正藏》第三册。

(吴)支谦译:《义足经》,《正藏》第四册。

(宋)王古撰,元.管主八续集:《大藏经纲目指要录》,《法宝总目录》第二册。

(唐)玄逸撰:《大唐开元释教广品历章》,《中华大藏经》第一辑第一百九十九册。

(元魏)吉迦夜共昙曜译:《杂宝藏经》,《正藏》第三册。

(后秦)佛陀耶舍、竺佛念译:《长阿含经》,《正藏》第一册。

(萧齐)求那毗地译:《须达经》,《正藏》第一册。

(宋)法天译:《长者施报经》,《正藏》第一册。

(西晋)法立、法炬译:《大楼炭经》,《正藏》第一册。

(隋)法经撰:《众经目录》,《正藏》第五十五册。

(东晋)法显记:《高僧法显传》,《正藏》第五十一册。

(姚秦)竺佛念译:《菩萨璎珞经》,《正藏》第十一册。

(西晋)竺法护译:《生经》,《正藏》第三册。

悟醒译:《汉译南传大藏经.本生经》,《汉译南传大藏经》第三十一册至第四十二册。

(后汉)康孟详译:《佛说兴起行经》,《正藏》第四册。

(吴)康僧会译:《六度集经》,《正藏》第三册。

(宋)惟白集:《大藏经纲目指要录》,《法宝总目录》第二册。

(唐)智升撰:《开元释教录》,《正藏》第五十五册。

(隋)费长房撰:《历代三宝纪》,《正藏》第四十九册。

(唐)圆照撰:《贞元新定释教目录》,《正藏》第五十五册。

(唐)义净译:《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破僧事》,《正藏》第二十四册。

(唐)道宣撰:《大唐内典录》,《正藏》第五十五册。

(唐)道宣撰:《广弘明集》,《宋碛砂藏》第三十一册。

(隋)达摩笈多译:《起世因本经》,《正藏》第一册。

(梁)僧佑撰:《出三藏记集》,《正藏》第五十五册。

(北凉)昙无谶译:《大般涅盘经》,《正藏》第十二册。

(隋)阇那崛多等译:《佛本行集经》,《正藏》第三册。

(隋)阇那崛多等译:《起世经》,《正藏》第一册。

(东晋)瞿昙僧伽提婆译:《中阿含经》,《正藏》第一册。

(东晋)瞿昙僧伽提婆译:《增壹阿含经》,《正藏》第二册。

(梁)释慧皎撰:《高僧传》,《正藏》第五十册。

(唐)辩机撰,玄奘译:《大唐西域记》,《正藏》第五十一册。

四、民间故事原始资料

上海文艺出版社编:《中国动物故事集》,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78年5月。

中国民间文学集成编辑委员会:《中国民间故事集成.四川卷》,北京:中国ISBN中心,1998年3月。

中国民间文学集成编辑委员会:《中国民间故事集成.吉林卷》,北京: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92年11月。

中国民间文学集成编辑委员会:《中国民间故事集成.浙江卷》,北京:中国ISBN中心,1997年9月。

中国民间文学集成编辑委员会:《中国民间故事集成.陕西卷》,北京:中国ISBN中心,1996年9月。

中国民间文学集成编辑委员会:《中国民间故事集成.福建卷》,北京:中国ISBN中心,1998年12月。

中国民间文学集成编辑委员会:《中国民间故事集成.辽宁卷》,北京:中国ISBN中心,1994年9月。

中国作家协会昆明分会编:《云南各族民间故事选》,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年11月。

中华民族故事大系编委会:《中华民族故事大系》,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5年12月。

内蒙古语言文学历史研究所文学研究室编:《蒙古族民间故事选》,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79年5月。

王以昭主编:《罕本中国通俗小说丛刊》,台北:天一出版社,1974年9月。

田海燕、雏燕编着:《金玉凤凰》,上海:少年儿童出版社,1992年3月。

(清)石玉昆:《三侠五义》,台北:桂冠图书公司,1993年8月。

伊静轩:《菲律宾的民间故事》,香港:中华国语教育社,1953年9月。

朱刚等编:《土族撒拉族民间故事选》,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2年9月。

江肖梅:《***民间故事》,新竹:新竹市***,2000年3月。

江畲经编:《历代笔记小说选(汉魏六朝)》,台北:***商务印书馆,1965年5月。

吴瀛涛:《***民俗》,台北:众文图书,2000年元月。

宋哲编:《***民间故事》,台北:东方文化书局,1981年。

季羡林:《五卷书》,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1年8月。

林兰:《瓜王》,台北:东方文化书局,1981【年夏季。

林兰:《贪嘴的妇人》,台北:东方文化书局,1971年秋季。

林兰:《云中的母亲》,台北:东方文化书局,1971年秋季。

金荣华:《***桃竹苗地区民间故事》,台北:中国口传文学学会,2000年11月。

金荣华:《***高屏地区鲁凯族民间故事》,台北:中国口传文学学会,1999年12月。

金荣华:《澎湖县民间故事》,台北:中国口传文学学会,2000年10月。

宣威文艺联合会、宣威民务委员会、宣威文化局:《蓝靛花》,贵州:贵州民族出版社,1992年7月。

柯特.维京等编、吴忆帆译:《天方夜谭》,台北:志文出版社,2001年4月。

洪惠冠总编辑:《***民间趣味故事》,新竹:新竹市***,2000年7月。

胡万川、陈益源总编辑:《云林县闽南语故事集(三)》,云林:云林县文化局,2001年元月。

胡尔查译:《蒙古族动物故事》,北京: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1984年6月。

格林兄弟着、舒雨、唐伦亿译:《格林童话全集》,台北:小知堂,2001年3月。

曹廷伟:《中国民间寓言选》,辽宁:辽宁少年儿童出版社,1985年9月。

郭良鋆、黄宝生译:《佛本生故事选》,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1年8月。

陈庆浩、王秋桂主编:《中国民间故事全集》,台北:远流出版社,1989年6月。

陈馥编译:《俄罗斯民间故事选》,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2001年2月。

黄宝生、郭良鋆、蒋忠新译:《故事海选》,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1年8月。

杨浦区民间文学集成编委会:《中国民间文学集成上海卷杨浦区分卷》,浙江:嵊县供销社印刷厂印制,1989年2月。

杨照阳等编作:《台中市民间文学采录集》,台中:台中市文化局,2000年12月。

农冠品、曹廷伟编:《壮族民间故事选》,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82年4月。

(斯)达什科娃选编,黄英尚译:《斯洛伐克民间故事精选》,北京:新华出版社,2001年元月。

过伟主编:《越南传说故事与民俗风情》,广西:广西人民出版社,1998年3月。

铃木作太郎着、陈万春译:《***蕃人的口述传说》,台北:中国口传文学学会,2003年9月。

嘉定县民间文学”三套集成”编委会:《中国民间文学集成上海卷嘉定县故事分卷》,上海:上海市翔文印刷厂印制,1989年8月。

廖东凡:《***民间故事》,***:***人民出版社,1985年3月。

赵洪顺编:《德宏傣族民间故事》,云南:德宏民族出版社,1993年2月。

刘万章:《广州民间故事》,台北:东方文化书局,1988年。

罗念生、王焕生、陈洪文、冯文华译:《伊索寓言》,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6年6月。

谭燕玲、罗尚武主编:《左江明珠》,广西:广西民族出版社,2002年7月。

勐腊县民委、西双版纳州民委编:《西双版纳傣族民间故事集成》,云南:云南人民出版社,1993年6月。

五、工具书

丁乃通着,郑建成等译:《中国民间故事类型索引》,北京: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1986年7月。

(日)大正新修大藏经刊行会:《大正新修大藏经索引》,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1986年元月。

(德)艾柏华着、王燕生、周祖生译:《中国民间故事类型》,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年2月。

金荣华:《中国民间故事全集类型索引》,未刊稿。

金荣华:《中国民间故事集成类型索引(一)》,台北:中国口传文学学会,2000年元月。

金荣华:《中国民间故事集成类型索引(二)》,台北:中国口传文学学会,2002年3月。

金荣华:《六朝志怪小说情节单元分类索引(甲编)》,台北:中国文化大学中文研究所,1984年3月。

曾白融主编:《京剧剧目辞典》,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89年。

Heda∵Jason,∵Types∵of∵Indic∵Oral∵Tales∵Supplement,∵Helsinki,∵Academia∵Scientiarum∵Fennica,∵1989.

Nai-Tung∵Ting,∵A∵Type∵Index∵of∵Chinese∵Folktales,∵Helsinki,∵Academia∵Scientiarum∵Fennica,∵1978.

Stith∵Thompson∵and∵Warren∵E.∵Roberts,∵Types∵of∵Indic∵Oral∵Tales,∵Helsinki,∵Academia∵Scientiarum∵Fennica,∵1991.

Stith∵Thompson,∵Motif-Index∵of∵Folk-Literature,∵Bloomington,∵Indiana∵University∵press,∵1975.

Stith∵Thompson,∵The∵Types∵of∵the∵Folktale,∵Helsinki,∵Academia∵Scientiarum∵Fennica,∵1981.

六、专着

(日)干舄龙祥:《本生经类的思想史的研究》,东京:山喜房佛书林,1978年6月。

印顺:《印度佛教思想史》,台北:正闻出版社,1988年4月。

印顺:《初期大乘佛教之起源与开展》,台北:正闻出版社,1986年3月。

印顺:《原始佛教圣典之集成》,新竹:正闻出版社,2002年9月。

(宋)朱熹:《四书章句集注》,台北:鹅湖出版社,1984年9月。

吴汝钧:《印度佛学的现代诠释》,台北:文津出版社,1995年6月。

依淳:《本生经的起源及其开展》,高雄:佛光出版社,1987年。

季羡林:《比较文学与民间文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6月。

金荣华:《中国民间故事与故事分类》,台北:中国口传文学学会,2003年3月。

金荣华:《民间故事论集》,台北:三民书局,1997年6月。

金荣华:《敦煌学教材之编撰成果报告》,台北:中国文化大学中文系,1998年9月。

胡适:《胡适文存》,台北:远东图书公司,1953年。

郁龙余:《中印文学关系源流》,湖南:湖南文艺出版社,1987年2月。

马学良、梁庭望、李云忠主编:《中国少数民族文学比较研究》,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7年10月。

梁丽玲:《《杂宝藏经》及其故事研究》,台北:法鼓文化,1998年元月。

陈援庵:《释氏疑年录》,台北:天华出版事业公司,1983年5月。

(美)斯蒂.汤普森着、郑海等译:《世界民间故事分类学》,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1年2月。

汤用彤:《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台北:***商务印书馆,∵1998年7月。

(美)詹姆森着、田小航、阎苹译:《一个外国人眼中的中国民俗》,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5年11月。

刘介民:《从民间文学到比较文学》,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1998年6月。

刘守华:《中国民间故事史》,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1999年9月。

刘守华:《比较故事学》,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5年9月。

刘守华主编:《中国民间故事类型研究》,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10月。

鎌田茂雄着、关世谦译:《中国佛教通史》,高雄:佛光出版社,1991年12月。

释道安:《中国大藏经翻译刻印史》,台北:中华大典编印会,1978年10月。

七、学位论文

吴海勇:《中古汉译佛经叙事文学研究》,复旦大学中文系博士学位论文,1999年。《法藏文库》硕博士学位论文,中国佛教学术论典160,高雄:佛光山文教基金会,2002年3月。

李美煌:《六度集研究》,中华佛学研究所论文,∵1992年元月。

张谷洲:《康僧会《六度集经》思想之研究》,台北:淡江大学中国文学系硕士论文,1999年6月。

梁丽玲:《《贤愚经》及其相关问题研究》,嘉义:中正大学中国文学系博士论文,2001年5月。

刘淑尔:《元杂剧情节单元与故事类型研究》,台北:中国文化大学中文研究所博士论文,1996年6月。

蔡丽云:《中国民间动物故事类型研究》,台北:中国文化大学中文研究所硕士论文,1997年6月。

八、期刊、报纸

尤素夫.赫捷耶夫译:《三句话》,《延河》总第33期,西安;延河文学月刊社,1958年12月。

心灵搜集、罗岗整理:《勇敢的阿达》,《民间文学》总第14期,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6年5月。

吴惠民:《衢县的祭窑》,《民间月刊》第2卷第10、11号合刊,台北:东方文化书局,1974年秋季。

李官福:《朝鲜古典小说《兔子传》原型故事略考》,《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36卷第4期,吉林:延边大学,2003年12月。

李昀瑾:《“狸猫换太子”情节与佛典的关系》,《东方人文学志》第1卷第4期,台北:文津出版社,2002年12月。

利瓦伊琦:《《六度集经》词语例释》,《古汉语研究》1995年第1期(总第26期),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古汉语研究杂志社,1995年3月。

呼思乐、乌兰巴图、赵永铣整理:《金胸银背的孩子》,《民间文学》总第81期,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1年12月。

金荣华:《“情节单元”释义─兼论俄国李福清教授之“母题”说》,《华冈文科学报》第24期,台北:中国文化大学文学院,2001年3月。

姜慕晨搜集:《宝船》,《民间文学》总第30期,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7年9月。

胡尔查译:《癞蛤蟆和猴子》,《民间文学》总第25期,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7年4月。

夏广兴:《〈六度集经〉俗语词例释》,《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31卷第5期(总第112期),上海: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2002年9月。

曹小云:《《六度集经》中“寻”字的副词、介词用法》,《古汉语研究》2001年第2期(总第51期),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古汉语研究杂志社,2001年6月。

曹小云:《《六度集经》词语札记》,《语言研究》2001年第4期(总第45期),湖北:华中科技大学中国语言研究所,2001年11月。

梁晓虹:《从语言上判定《旧杂譬喻经》非康僧会所译》,《中国语文通讯》第40期,香港:香港中文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1996年12月。

陈拓记译:《乌龟和猴子》,《民间文学》总第49期,北京:作家出版社,1959年5月。

曾永义:《“狸猫换太子”的来龙去脉》,台北:联合报,1998年9月28日,第14版。

黄素娟:《〈六度集经〉词汇初探─以动宾结构为主》,“汉文佛典语言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2002年11月。

塞西、陈清漳:《打猎立功》,《民间文学》总第56期,北京:作家出版社,1959年12月。

遇笑容、曹广顺:《也从语言上看〈六度集经〉与〈旧杂譬喻经〉的译者问题》,《古汉语研究》1998年第2期(总第39期),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古汉语研究杂志社,1998年6月。

刘守华:《从》经律异相《看佛经故事对中国民间故事的渗透》,《佛学研究》,北京: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1998年。∵∵∵∵∵∵∵∵∵∵∵∵∵∵∵∵∵∵∵∵∵∵∵∵∵∵∵∵∵∵∵∵∵∵∵∵∵∵∵∵∵∵∵∵∵∵∵∵∵∵∵∵∵∵∵∵∵∵∵∵∵∵∵∵∵∵∵∵∵∵∵∵∵∵∵∵∵∵∵∵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