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霍州悬泉山莲台寺及其传说

蒲李记

悬泉山又名闲静山,位于山西省霍州市城东15公里处,是中镇霍山主要景区之一。悬泉山不仅山奇水秀风光如画,而且古刹凌空建筑雄伟,神话传说优美动人,自古便是香客朝山拜佛的圣地,游人观光休闲的乐园。

悬泉山因山顶悬泉、峭壁飞瀑而得名。主峰四周,奇石耸立,参差交错,重叠而上,形似莲瓣簇拥,因此而名莲台峰。峰上一座古寺,名莲台寺。寺院殿宇依山而建,结构奇特,气势雄伟。香客游人来此朝山拜佛,经十八坂,过龙泉洞,辗转登攀,迤逦而上,便来到莲台寺前。寺外石阶,宛若天梯,直入寺门。门洞上边楣框内,镌刻三字“悬泉山”。门洞高2.2米,即市制六尺六寸,取“六六大顺”之意;门洞宽1.1米,即市制三尺三寸;进深3米,即市制九尺,都意寓佛道文化随机应变,高深莫测。门洞右壁为山石凿就,左壁为古砖砌成,结构奇特,妙趣横生。寺内主体建筑为上下三层。底层砖窑三孔,左右又各有一个门洞,东边门洞上刻“山青”,西边门洞上刻“水秀”,表明寺院所处的优雅环境。两个门洞内皆为砖石台阶,供僧侣游客上下登临。寺院二层为枕头砖窑五孔,中间佛殿三楹,两侧为斋厅。殿前有清康熙五十九年及清道光二十八年重修寺院石碑各一块,院内现存一口清乾隆年间所铸大铁钟。寺院第三层,原为木构阁楼一座,名悬泉阁,又名莲台阁。阁西有送子娘娘殿一座,阁东峰巅为观音菩萨殿。香客游人在这寺院中,时而清风徐来,时而云雾缥缈,仿佛置身仙境,飘然天外。

据说莲台寺建筑所用的砖瓦石灰,都是当时山下各村的山羊驮上山来的。“要上悬泉山,需经十八盘。山羊运石路,蜿蜓入云天”。这在当地传为佳话,千古不衰。传说莲台寺中所供诸神,十分灵应,仙客游人只要不厌其山高,不避其路险,炉内三柱香,神前三叩首,便会“求名得名,求子得子,求寿得寿”。诸神之中,送子娘娘更是久负盛名。年轻女子,如果久婚不孕,只要在神前烧香叩首,诚心拜求并在神案上悄悄拿上一个供品“馒头”,不言不语,一路回家,把馒头吃下去,不出一年,便会生下一个白白胖胖的儿子或者一个漂漂亮亮的女儿。

每年农历正月十一日及七月三十日为莲台寺传统庙会之日。届时人们便会从四面八方潮水般涌向悬泉山,涌进莲台寺。朝山的、拜佛的、求子的、还愿的、卖香表的、卖小吃的,形形色色,五花八门,果然是山上山下,人山人海,村内村外,车水马龙。附近各村的锣鼓队、秧歌队等都来表演助兴,热闹非常。

莲台峰之东,又有一峰突兀高耸,直插云天,这便是着名的豹子岭。当地老人说,过去山民上山砍柴或进寺拜佛,常见豹子岭上有金钱豹出现,或端卧山巅,或嬉游山畔,但从未伤过人。

豹子岭山脚下,有一片谷间坪场,据说五胡十六国时,夏王赫连勃勃曾在此建过避暑山庄,以后又成为莲台寺僧侣的墓地。现存一座舍利石塔,形如经幢,造形美观。

夏王山庄东南山腰上,有天成石窑三孔,传说这便是大禹在治水前所住的岩洞。史载尧帝在位时,洪水为灾,尧命禹的父亲鲧治理洪水。鲧临行时将妻、儿安置在此窑洞中,然后带领民众筑堤造坝,堵水拦洪。一连年九,堵住这里那里开,拦住那里这里流,耗财费力,徒劳无功。舜杀鲧于羽山,然后命鲧的儿子禹继续治水。禹接受命令,登霍山祭奠天地,改用疏河导流之法,治水十三载,跑遍华夏各地,终于治平洪水,天下安宁。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中华民族可谓家喻户晓,而大禹当时的家正是在这太岳霍山的悬泉山上。

悬泉山的美景和寺院灵神,不仅吸引了许多游人香客,也吸引了上八洞神仙。

据说,山下的“石盘古柏”便是八仙中汉钟离用宝扇点化而成,白石崖边的“驴蹄石印”是张果老骑驴开路时留下的千古印痕,“龙泉洞”中的吐水飞龙是铁拐李手中拐杖所变,“望月亭”及石壑上的“虹桥”是何仙姑用指尘扫出,木桥沟的“木桥”是曹国舅手中檀板造就,满山奇花珍卉是篮采和的杰作,“琵琶峰”阵阵松涛是韩湘子美妙笛声的余音,“洞宾嬉女处”的鸟语花香是吕洞宾私会龙女的见证,“七星潭”是七位男仙沐浴时共同打造,“仙姑潭”仍保持何仙姑洗尘洁身时的优雅环境。

如今悬泉山景色更美,莲台寺建筑重新。每年农历正月十一和七月三十日的传统庙会,游人似潮,香客如云。随着中镇霍山的全面开发,悬泉山拥有更加灿烂辉煌的明天。

∵∵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