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说弥勒下生经直解(1)

如证法师

自序

几十年来,经常目睹众生过着百般苦逆,万般无奈的生活。尤其当众生在我面前诉苦落泪,并有寻短之意念时,直令人深感碓心之痛。心中总是这檨想着:“愿我有智慧与能力,能满众生所求,能令众生幸福快乐。”这娑婆的众生,的确是太缺乏、太辛苦、太可怜了,虽得人身之福,然欠缺智慧,故而恼害不断,当然一切的顺逆境,皆拜过去因缘所赐,故说基因是何等的重要啊!所谓“菩萨畏因,众生畏果”,此说明智者之行止,该有正确的判龂力,方为断苦之主因,然娑婆界之众生,业重难入,虽知万法皆逃不出因果网,也实在是有心想好好修行,但自无始劫来以至今曰之一切顽强的劣习,直令我等仍旧颠倒难堪。难得有些人入了佛门,但却不解学佛之义,东奔西跑,劳命伤财,一段时间下来,精疲力竭,还惹得一身是非,岂不越修越污染了吗?有福得遇宝贵的佛法,如法如理的修行,广结善缘,可令人当世得解脱,故应该是欢喜幸福的,为什么会修出这么多的是非呢?其关键不外乎在修因点上,发心之正与否,为决定成败之主要因素。众生不解空性,难起无生想。长期熏习的我执、我慢,对宇宙万法的执着力,实非此生短短岁月可以摆平的。正因为如此,慈悲的世尊,特为我们指点明路,就是劝我们发心求生光明的兜率弥勒世界。此法能令末法苦难众生,可轻而易举的掌握当生直上兜率陀天的弥勒净土,可免因修行不力,而一再重蹈轮回之路。若人以至诚心向心弥勒世界,修诸善行,发愿回向,终此一生,永不变节,当生肯定成就上生兜率净土之大业,面觐弥勒菩萨之后,更生人溺己溺之大悲心,向弥勒菩萨请愿,再回娑婆济度更多的众生出苦海,得解脱。故为助众生离苦得乐,此生必上弥勒净土,才是我等当下最为密切的要事。应知,人身难得,一但丧失了机会,肯定会有吃不完的轮回之苦的,未免太可惜了!

承蒙禅敬法师的慈悲,一心系念众生,为令众生当世得以解脱生死的纠缠,不惜一切,不顾艰难的,开创了“***慈宗学会”并设“法明出版社”,***提供本师释迦牟尼佛所宣说的许多宝典,及众多相关“弥勒净土”法门的资料、经典、弥勒菩萨雕刻圣像、修行仪轨、慈宗杂志、弥勒佛曲CD片,并开发弥勒圣号念佛机等等,一概***寄送,供应给国内外之学者参考,其用心之良苦,可想而知!若人如实修持,守五戒行十善,忏诸罪,行六事,一心称念弥勒慈尊圣名,则当生成就上生兜率,蒙受弥勒菩萨垂手接引,肯定无疑!未来随顺弥勒佛下生人间净土,度化无量众生成就圣道!如证在此恳切的呼钥善心菩萨,请极力推广弘扬此弥勒宝法,以达广度众生之大业,是幸!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当然下生弥勒尊佛

民国九十六年七月

经文直解

我等皆知,释迦牟尼佛灭度之后,其弟子们为了保护佛陀所留下来的珍贵教法,使之渊远流长,不致流失,以达度生离苦之用,便积极展开了结集宝典的工作,所有的参与者,各个都是已证得漏尽通的大阿罗汉,当然多闻第一的阿难,也是非常想要加入此一行列的,奈何,只因他烦恼未断,未证果位,即使多闻第一,所忆不忘,仍然受到严格的排拒,而无法涉入。《楞严经》云:“阿难见佛顶礼悲泣。恨无始来一向多闻。未得道力。”结集三藏之时,阿难未尽烦恼,故被迦叶***牵出集会所,阿难从此便勇猛精进,终于断惑究竟,证大阿罗汉。即叩集会之门,大声呼叫,迦叶***便叫他由门钥孔中进来,阿难随即从钥孔中进入,此时才被大众接纳,共同结集三藏。由此可知结集经典者非仅阿难一人,是由所有结集经典参与者共同认可为如法之佛说而定之。故以下提到亲闻佛法之我者,并非单纯的专属阿难***一人而已。

当释迦牟尼世尊,正为众弟子们宣讲《弥勒菩萨下生经》时,是我阿难亲自听到佛陀这么说的。

有一次,佛陀于古代中印度的一个小国,名舍卫国的郊外,有一座祗树给孤独园中,与一千五百位德行较高的大比丘们,大家正共聚在一起的当下,有一比丘名阿难,意欲求法,便离座而起,偏袒右肩,右膝着地,至诚恭敬的跪地合掌向世尊请法说道:“圣者世尊,您法力无边,能真正的遍知一切法,虽然过去庄严劫,现在贤劫,或未来星宿劫,三世中之一切事物,可谓是森罗万象,但在您的妙鉴之下,皆得一一呈现,清晰明了,无一遁逃,即使是过去庄严劫之一千位佛陀们的姓字和圣号,以及每一尊佛陀的随身受教弟子及随从菩萨等各有多少,您也都能了如手掌。对于一劫或百劫,甚至无量数劫之前,每一个世界之大小等事,及所演生的种种千变万化,亦皆能清晰洞察,皆得明了,乃至对于每一位国王、大臣,及一切人民百姓之名称、国号,亦分明自在,无一不晓。而当今之国界究竟有多少?世尊您亦了然。弟子阿难,祈请世尊为说当来下生成佛的弥勒菩萨,祂的成佛度生等演变过程,及其随从弟子之多寡。还有弥勒愿力所成的人间净土,其物丰民乐之殊胜的盛世,及弥勒佛在人间净土广化众生为时多久呢?”

在《弥勒菩萨般涅盘经》中,释尊已说明弥勒兜率净土的殊胜情景,已知弥勒菩萨将于未来人间成净土,人人皆修十善之时,方乃下生成佛。此乃弥勒菩萨之本愿故。于弥勒菩萨求道本愿中曰:“使得作佛时,令我国中人民,无有诸垢瑕秽,于淫怒痴不大,殷勤奉行十善,我尔乃取无上正觉。”故知弥勒菩萨下生成佛,必是人间成净土之时,此乃弥勒菩萨之愿成就故。

经阿难极为恳切的请佛陀介绍弥勒佛下生人间时之美好景致,及一切得受法益的众生们之真实情况。慈悲的佛陀便答应的对阿难说道:“你先回到你的座位上,仔细的听我来细说,有关于弥勒菩萨只待因缘成熟,即便由兜率陀天降生人世至成佛利生,与其国土的安乐情形和所度化之弟子,为数如何等等,我自会强加说明的,也希望你们仔细听闻,务必好好思念此法的重要性,为利益未来的众生幸福,你们应谨记于心,千万勿令此法流失才好。”佛陀既已答应阿难所求,令得阿难满心欢喜,便遵从佛陀的话,返回到自己的座位,洗耳恭听。

接着佛陀便告诉阿难说:“在久远的未来,就在我们所住的这个娑婆世界中,将会有一个城郭,名叫翅头末,此城相当的大,其占地之范围为东西十二由旬,南北则有七由旬,(由旬为天竺里数之名,天竺乃印度之古称。)依《弥勒大成佛经》曰:“有一大城名趐头末,纵广一千二百由旬,高七由旬。”此两本经典之翻译人不同,故有差距,今提出以供参考。

在这块肥沃的土地上,有着非常温和的气候,自然盛产着相当丰富的物产,及相当多的人民,此中之人,心皆详和,无有暴戾,社会安定。观我今所居之世界,气候温度变化之速,实蛮严重的。随着科学的进步,人们无节制的享用电器,热毒剧增,导致严重破坏宇宙大自然的生态,天气变化无常,以致气压不顺,直令人头昏脑胀,身体亦觉懒散无力。是气压压人吗?还是自己造虐?若观缘起性空之理,烦恼即菩提,此正是我等觉悟之时。万法惟心造,一切皆为众等过去无明的塑造,今日才得吃这么多的苦头,想到这里,不襟令人抖擞,再怎么样的困境,越逆更要越精进,生命诚可贵,不可再虚度,成道了生死,但看此生呢!

城内还有自然化生的七宝楼阁与宝女、宝树、宝渠,渠之两岸,皆铺以金沙。楼阁上亦挂有珠网与宝铃,并会自动发出有如天乐一般美好的妙音。所有的大街小巷,无一不是排列得整整齐齐的,清净庄严,就如同天上的园景一般的美好。如此优质的人间净土生活,可真是羡煞人也。何能享有如此殊胜之福报呢?当然不可置疑的,绝对是关系着前宿行植之福因,所招感的自然之福果。积福者应本着利他之心行一切善,切勿只顾自身之益才好。娑婆众生苦恼炽盛,同为苦海可怜者,恻隐之心,人皆有之,应尽情发挥同舟共济之大情操,广济众生得离苦,本为人应尽之本份,何忍再加诸苦于他人呢?若将此身奉献给众生,为利益众生而活,方不枉生为人。

在此城中,有一龙王,名为水光,具神通之力可随意变化自在,亦本着利他之心,于每日晚间,变化作人身,以吉祥香水宝瓶里的香水,遍洒于尘,使其不起尘坌。受到滋润的大地,即可常保清净庄严。乃至白天亦是清爽无比,让人心情恒保舒畅。

又有一名叫叶华的罗刹鬼,也忙着在这翅头末城中,热忱的为百姓们服务着。罗刹鬼乃恶鬼之总称,叶华罗刹虽为鬼众,但已皈依在佛陀座下,其所作为,皆顺于佛陀之一切正法,可谓是遵教奉行,不敢有所违犯。每当夜深人静,人们都睡了之后,就会出来整理环境,清除秽物等工作,并利用香水啧洒大地,让大地清香洁净,以利益此界之众生,得以享受美好优雅的人生。他能如此与此界众生结善缘,勤修福业,想其未来之福报,肯定是非同小可的,不可置疑的,也绝对会得弥勒菩萨救度解脱的。由此可知在此人间净土中之有情们,都是以善缘相对待,绝无恶缘或相互冲突的。

世尊接着又对阿难说,在弥勒佛时代中的人间净土所占的土地是非常广阔的。从东到西有十万由旬,从南到北亦有十万由旬之大。百河石壁(一切不好的河流和悬崖峭壁)尽皆消失。四大海的水面亦各减少一万由旬,海的面积减少了,相对的,陆地面也就增广了,非但如此,其地之表面既平坦又整齐清洁,有如镜面一般样。今日之娑婆界有许多地方的陆地,是用填海方式,而使得陆面增广,此与人间净土是不一样的,人间净土那广阔的土地,乃因其人民百姓积福行善所报得之福地,故曰不同。看我今之世界,地面凹凸不平,还到处是烟蒂及种种的垃圾物。在路上行走时,总是很紧张的随时盯住地面,深怕出状况似的。如证本身亦曾多次跌倒过。尤其是下雨天,凹地积水处,常因车子由上面经过而污水四溅,常被溅得满身脏兮兮的,又有什么法子呢!曾经有一则新闻报导,有一对情侣,于结婚前夕,男方以机车载女方出去办事,却因地上有一凹洞,而摔死了即将完婚的新娘,瞬间喜事竟成了悲据,苦啊!真叫人不觉摇头叹奈何!此乃业报使然,能怨得了谁吗?何以净土与秽土有如此悬殊之差异呢?其因自然不出于人心之平与不平故。佛陀教育我们,应以平等心对待一切众生,无有怨亲等分别执着,因为众生皆有佛性,皆能平等成佛,如天地平等,故常覆载,日月平等,故四时常明,涅盘平等,故圣凡不二。人心平等,故高低无诤。由此可知,弥勒人间净土之人民,心平无诤,故得大地平如镜之善报。

凡所有阎浮提内之大地,因其土质非常的肥沃,故所产出之稻谷等农作物,也就非常的丰富,而且是又香又美又好吃。更棒的是,根本就不需要除草,因为此地无有杂草,干净俐落,不用费事。人民只需一次播种的功夫,即可获得七次的收成效益,少作多收,岂不美哉。眼观今日之世人,即使多作,亦不见得有成效的,苦海中的众生,随时随刻皆有可能接受无常的洗礼,受到天灾人祸及虫害等的破坏,确实倍感艰辛。前些日子有个香蕉农,因为香蕉销路不好,而且价钱低贱,气得香蕉农宁愿让香蕉腐烂丢弃,也不愿意低价贱卖,类似如此之事件,倒也见得不少。真是枉费了农民的血汗,此为弥勒佛之人间福地与今之差异。古言“福地福人居”,果真不错,欲生其土,有待加强修福(一切利他之善业,皆能以无所执着之清净心而行之)、持戒(以清净心受持戒律,勿以轻犯)。举凡一切大小之事,皆慈悲平等以对,纯为他人之利益着想,而无私我之心,凡事随缘尽份,此为心量大者,自然因果促成,乃大福之人。心净国土净,所居之报土,自然无杂音、当然无杂草。

未来弥勒佛的人间净土,人民非常的旺盛。对于遍地各种不同的奇珍异宝,在宝光互映之下,至使大地呈现一片光明,而令人引发大欢喜之道心,绝无有任何些许的贪欲。各个村落与城镇等之距离,也都非常的接近,就连鸡啼狗叫的声音,都能够听得清清楚楚的。至于花木及果树等方面,若有比较劣质的,会自然淘汰,干枯至死,而且不会产生腐烂之味,凡一切之秽气皆自然消失,一点也不须劳烦他人。处处皆可见到味甘美好,且是又香又甜的新藓果树,以及青草香花,能令在此美好环境中生活的人们,心旷神怡,舒畅无比。

接着佛陀再对阿难说到有关于弥勒世界的气候问题,其四时八节之节令分明,气顺无争,无争则无逆也。如同人体内之四大(地、水、火、风)调和,则身心舒畅,气血和顺,身体必然健康,生活自然美满。能与此界有缘之人,必于过去世皆有非常的修行因缘,故佛陀说在此世界中的人民,他们的身上,无有百八之患。百八之患即是百八烦恼,百八结业。即三界之见惑,有八十八使,修惑有十使,加上无惭、无愧、昏沉、恶作、恼、嫉、掉举、睡眠、忿、覆之十缠而为一百零八种烦恼。

无惭:乃唯识学之随烦恼(中随烦恼),随根本烦恼而起的烦恼。(根本烦恼又称本惑,本烦恼,乃大乘百法中之贪、瞋、痴、慢、疑、恶见等六大烦恼。(一)贪者,乃贪烦恼,染着为性,生苦为业。(二)瞋者,瞋烦恼,憎恚为性,不安与恶行之所依为业。(n三)痴烦恼,于诸理事迷闇为业。(四)慢烦恼,恃己于他高举为性,生苦为业。(五)疑烦恼,于诸谛理犹豫为性,能障信心为业。六、恶见烦恼,颠倒推求之恶慧为性,能障善见而生苦为业。恶见烦恼中有一、身见,固执实我。二、边见,偏执我之断常也。三、邪见,拨无因果之理。四、见取见,固执自己之恶见。五、戒禁见,固执非理之戒禁也。以上五恶见称五利使,前贪、瞋、痴、慢、疑等五烦恼为五钝使,合而共为十烦恼,为诸惑中之根本,名根本烦恼。)以上六种根本烦恼之外,亦有随烦恼乃随从根本烦恼而生,分有小随烦恼(此烦恼之现起,皆各别而起,且行相粗猛,有十种烦恼。)、中随烦恼(此烦恼现起时,乃自类俱起,同时又普遍于一切不善之法,如无惭、无愧即是。)、大随烦恼(普遍于一切不善心与有覆无记心而起,称大随烦恼,有八种烦恼。)无惭者,乃属中随烦恼(有颂歌曰:“不顾良心责,拒绝贤和善;不耻自过恶,常肆无忌惮。”惭者,自身不作诸恶。无惭者,即对自身之过恶,亳无羞耻之心,并轻视他人之贤善,而无恶不作,肆无忌惮,如此则无上达之志。

无愧:乃中随烦恼。有颂歌曰:“作恶自不羞,也不羞人说;人到此地步,恶行会加多。”愧者,不教导别人行不善之事。无愧者,指行恶后,在人面前不觉羞耻,不与理会世间人的讥评,而更目中无人的依着自己的喜好一再的造恶,如此之辈,烦恼无穷也。

昏沉:乃大随烦恼。有颂歌曰:“心对各事境,不能堪任俗;无力感昏沉,昏沉罩人生。”昏沉恶法,夺人精明,令心对境,无力昏沉,不能担当,障碍轻安,令诸身心不适。

恶作:乃唯识学五十心所中之第六部份“不定法”。有颂歌曰:“厌恶已做事,追悔为特性;又悔先不做,也摄恶作行。”恶者,悔恶义。恶作者,乃对已作之恶事,生后悔之心。另懊悔先前之事业,应做而未做,皆称为恶作。

恼:为小随烦恼。有颂歌曰:“由忿恨前导,心追逐暴恶;狠戾念旧恨,如蛆螫人多。”恼者以瞋、忿、恨为前导。瞋是内毒根,对过去之一切怨结,常怀于心,释放不下,逆境现前,无法控制情绪而生热恼,行为恶劣,有似抓狂。忿者,忿怒不息。忿怒会使身行暴恶之事,难以遏止,是外激怒。恨者,仅与人结怨,怀恨于心,而不能释怀。恼为内外情绪的互动,而发恶行。多有中风病患,皆由瞋怒而引发病症,或中风,或心藏麻痹,或昏晕等。

嫉:为小随烦恼。有颂歌曰:“唯喜自名利,不耐他人荣;心常怀忧戚,嫉妒不宽平。”嫉妒者,只顾自己的名利,无法忍受他人之好,更见不得他人比自己好,而使心不得安宁,有时会起恶心,作出害人不利己之事。

悼举:为大随烦恼。有颂歌曰:“心不能寂静,障碍禅定修;常忆苦乐事,悼举三证候。”此法者令心不静,对过去之事,忆念不止,容易轻举妄为,为禅定之大碍,分为“身悼举、口悼举、意悼举”三种。

睡眠:亦为五十心所中之第六部“不定法”。有颂歌曰:“懒散贪睡眠,令五情暗冥;身常不自在,昏沉失清明。”睡眠时,能令身不自在,令心不明白,是故障观修。若非疲惫养神之正常睡眠,而一味的贪睡懒散,而耽误了修行,实为浪费生命之不智之举。色界与无色界之众生,常处于定中,故不需睡眠,唯我欲界大众,有此之需。

忿:为小随烦恼。忿无自性,摄于瞋中,也就是说忿怒是由瞋恚而来的。“忿怒以不息,暴力至执杖,使面貌惨烈,情绪特紧张”。依此颂歌,可知忿发成怒,伤人伤己,万不可为。

覆:亦为小随烦恼。有颂歌曰:“隐藏自己过,唯恐他人知;有损利与誉,故不安心思。”为名为利,隐瞒掩盖自己所作之过错,称为覆。俗言:“鸡蛋虽密亦有孔”,欲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有过必改,善莫大焉,方为正理。

佛陀说当时的人,非但无有百八之恶患,且不会有强烈的贪欲、瞋恚、及愚痴等三毒之恶习。《涅盘经》曰:“毒中之毒无过三毒。”三毒相互串连而生,通摄三界一切烦恼,能毒害众生不得出离苦海。凡见利则生贪,见逆则生瞋,此烦恼不从智生,乃狂惑生,故名痴。众生无始以来,三毒充斥,受业无穷,于六道之生死中,旋转不息,受尽无穷之苦,若欲离苦得解脱,誓必精勤修行,断此根本烦恼。然弥勒佛人间净土中之百姓,皆能淡泊贪、瞋,痴等三毒,故其人民心地善良忠厚,处世温和,人与人之间,不会勾心斗角、尔谀我诈的,不似我娑婆众生,为了争一口饭就得辛劳一辈子,死神当前还不肯暝目呢!以前电视台曾经报导过一则骇人新闻,说有一位非常漂亮的美人,虐待丈夫之前妻所生的儿子,将他视为眼中钉,时常趁丈夫不在家的时候,用残酷不仁道的手段,对小孩加以暴行,就比如用吸食的香烟火,去烫小孩的大腿和臀部,还有竟然要小孩吃粪便等等的,并恐吓他不准告诉任何人,一段时间过后,终于被人发现此一恶事,而被揭发公开于世,类如此事,自古至今,时而有之。就以现代,新闻亦常有报导,有关虐儿事件,及精神一时的无法控制,而摔死或打死自己的亲身骨肉。故佛陀说,贪瞋痴是毒,毒害众生的智慧,毒害众生的慧命,此毒若不断,造恶不止,而将受尽无量之苦。弥勒佛人间净土之人民,因不受三毒所障蔽,故不起颠倒。人人所见皆同,所言皆善。此乃慈悲利他与口出妙音之行法。语言全部统一,则无有语言不通之苦恼,是故人人沟通良好,相处甚欢,就如同优单越人的生活一般快乐。“有缘千里来相会,无缘对面不相逢”。台语有句话,叫作“缘浮”。常有所闻的一句通俗话,竟然包藏着不可思议的高超妙理。人与人之间,总需藉“缘浮”而聚会,既然如此,当知惜缘,互相关照。人说:“未成佛,先结人缘。”此乃自他双利之举。此人间净土的百姓,他们有福报,有智慧,才能懂得这个道理。

优单越即是北拘卢洲,于四天下,东胜神洲、西牛货洲、南赡部洲(我等今所住处)、北俱卢洲中之最上最妙最胜之世界,人寿一千岁,衣食自然,于所作事,皆无我所,故较其他之三洲为殊胜,唯不足之处,乃此洲之人民,无福享有佛法之益,因此界甚为快乐,无心修行,故佛法不入其间,佛陀不往那个世界度众生。

“我所”者,乃我所有之意。众生无明,误认“实有我身”之妄执为我,自我之外的一切身财万物皆为我所有,殊不知此身与万法乃众因缘假合(过去身、口、意所造作之种种业因,经时空转换,机熟果现),无实自性,没有实在性的单独个体存在,称为无实自性,不可当真。譬如说,有支供佛用的香,我们一看,都肯定那是一支香,点燃之后不久,我们再去看那支香,请问,香在哪里?此香不能永住不灭,遇缘则生变,遇什么缘呢?遇燃烧之缘。此支香并非本来就有,乃经众缘和合而有,又因他缘之毁而无,一切皆无法自主,故说非真有,亦曰无我。它乃经由树木的木屑,磨成很细的粉末,再加以染色,加入香料,还须要人工用黏剂黏在一根细的木材上,而形成一支香的模样。由此可知,若非藉由前面多种因缘的会合,则香不可成,我们所认定的香,实非它本来的面目,乃需依赖众缘和合而成,一旦无常生起,则毁而灭之,故知万法皆为因缘所生法,法无自性,即缘起性空之说。《大智度》论云:“一切诸观中,空观为第一;一切诸法中,涅盘为等一。”若众生知此身乃五蕴假和合之我体,悟入无我真理,则无我、无众生、无寿者。经曰:“离我众生空,离我所法空也。”

大家都会说的一句成语,就是“人生舞台”,果真不错,确实人生如梦戏一场。在人生的舞台上,人人各自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各人按照手上自己所编的剧本,在舞台上表演着一幕幕虚而不实、且变化多端的情节,直至戏终落幕。又说“世间是暂时借住的,双手空空而来,到最后一样是双手空空而去。”反观过往至今一路走来,其中的酸、甜、苦、辣,一切的黑白是非,利蔽得失,如今何在?仔细思虑这些问题,定然会发觉宇宙人生之万象,皆属虚妄,幻化不实故,终归化为乌有,绝对没有任何一件事物能够常存不变、不灭而值得留恋的。故说一切是假有,是空性。虽说是假,虽说是空,但真空境界能生万有,妙运无穷。就好比圆镜,能空能有,缘来则现,缘去则灭,万法自在。也就是说,于一切人、事、物当中应持以随缘尽份想,强求不得,凡所遇缘,来则收,去不留,不拥有、不攀缘,亦不缺乏,人言“无欲则刚”是有其道理的。凡事只问耕耘,不问收获,清净自性,不受任何境界干扰牵动,潚洒自在,本性自然,所谓的烦恼无边自然断,佛道无上自然成。

“西瓜靠大边”,一般众生多有此习性。不论是世间俗事,或是修行道上,因智慧上的缺乏,不知所措,往往依赖他人而随行之。甚至更喜欢凑热闹,越现希奇古怪之招数者,越能吸引大众,然而究竟有几人会去探讨实际情况,直到吃亏上当到极惨之时,才后悔痛哭,已经来不及了。曾经有位信徒对我说,他有一位朋友,在一个地方被骗了四千万元台币,有一天他发觉事情不对,但却无法了解自己为什么会这么听话的一再付钱给人,四千万耶!他赶忙去找对方,欲与他理论,结果再也找不到那个人了,因为那人已经飞到外国去了。我们这位信徒问我说,这要怎么办?我只有回答他,人都已跑出国了,又不知他的去处,你能怎么办呢?一个人若无贪婪之心,绝对不会受骗的。不管他人说他能给我们什么好处,不管他有什么能奈,说归说,他好好他的,与我何干!我们若不贪不求,他又能奈我何!偏偏就有人喜欢这玩意,到处希求好处,结果所得是到处哭诉,怎不好好想想,欲得福,必须要有福种啊!福种从何可得?当然要自己去种才有的,各人吃饭各人饱,福报不可能从空而来,更不可能藉他人之力所能给予,这因缘果报,绝对是精准不误的。愿大众多忏悔多念佛,多在闻、思、修方面下功夫,勇猛精进,福慧自得,正知正见,才不致受他人左右。

未来的弥勒人间净土世界,尚有一特殊之处,即人之身高,长达一丈六尺,一切身相几乎相同,年青貌美,个个庄严,无有多大差别。其时之人民,寿命有八万四千岁之长,绝不会有于中途夭折的现象。不论是男、是女,若有大小解之需要时,很不可思议的,地面自动裂开来承受所有的排泄物。完事之后,地还会自己合并起来,恢复到原来的清净相貌,同时还会在上面,生长出红色的莲花,以蔽其污,使之不留任何痕迹,不生丝毫之秽气,以确保人心之清爽舒畅无扰。想我今人所居之处,地上难得一见清净。以前一不小心的话,就会踩到粪便,这是经常发生的事情。就目前的地球而言,还有某些地方的地面上,遍地是粪便,路人得步步小心,非但如此,还惹得苍蝇满天飞。卫生设备之不足,间接影响到人体的健康不保。更有的厕所打扫不净,以致散发出呛鼻的气味,也够让人招架不住的。

宇宙万法皆为众生心识之所变现。一切的顺、逆、美、丑、香、臭等等,皆是我们的共业所塑造的,非天地对我不公,更非他人对我不好。若见顺情,实乃前世行善积德所致,更须谦卑为是,万万骄傲不得,以免折福,可就太罚不来了。若遇逆境,则应思此乃过去世中,自己所作之不善,今日因缘聚会来报应的,原本自己有错在先,应知惭愧,甘心受报,期勉自己往后小心勿犯,既能增长智慧,又可消一业,同时也是在训练自已的忍辱力,且应更加精进,功德回向给一切众生离苦得乐。若悟性空真理者,则烦恼当下即是菩提。曾经有一位居士对我说:“若我于未来世享有福报之时,又藉着福报而造作种种的恶业,岂不坏了大好前途,这该如何是好?”是的,确是如此。过去、现在、未来三际中之一切众生,能有几人身在福中而能知福惜福,且知更精进的修福呢?然而“人在福中不知福”者,确实是无量无边。多数人因福而造业,其原因之所在,不外乎累世集聚于八识田中之一切业识种子,皆于现前之一期生命中,先后呈现果报。其中过程无有大善之修为,及智慧之开发,故由无明起惑,随业逐流,终究是苦。欲离此苦,应于弥勒菩萨尊前,至诚发露忏悔往昔身、口、意三业所造之贪、瞋、痴等一切罪业,往后复不更作,从此广修善业,严持戒律,如此则可免后患之忧。《观弥勒菩萨上生兜率陀天劝发菩提心经》曰:“佛告优波离。善男子善女人。犯诸禁戒造众恶业。闻是菩萨大悲名字。五体投地诚心忏悔。是诸恶业速得清净。”有经为证,清清楚楚,敬请常于弥勒尊前,至心忏悔往昔所造作之一切不如法的罪业,并请常念“弥勒尊佛”。

其实,人常常是处于矛盾的心情状态中,又怕恶报缠身,又想离苦得乐,但却坚持不肯停止造罪。明知是不好的行为,偏就一直的纵容自己,以多方面的理由作借口,来为自己辩解,宽恕自己。就以素食方面来说,明知杀生食肉必惨遭恶报,会导致多病短命、家庭破裂、下地狱等诸多苦报,可是偏偏就嘴馋,就是受不了诱惑。有人说,她想吃素,可是到了市场看到往昔她最爱吃的鱼,让她的内心起了无比的挣扎,直在那儿来回的排徊着,走不出去,买与不买?吃与不吃?当场陷入困境,好苦哦!有这么严重吗?各位请看,吃的欲望强而有力的左右着人心,是多么的恐怖,此乃正与邪之间的拉扯,结果谁胜谁负,自当明了,邪若胜,则苦海有份,只因正定力的薄弱,则受邪魔业障之牵缚,不得出离轮回,应更提高警觉才是,此乃众生因无明(不明因缘果报之真理)起惑(生起贪好食肉之迷惑)而造业得苦。更有人说:“不是我爱吃,实在是它太好吃了。”试想,若有一只老虎,也正虎视眈眈的对着我们人类作如此之想时,将心比心,还能吃得下去吗?须知,被杀、被刮、被抽肠破肚、烹、煎、煮、炸的畜牲界众生们,他们每一位都与我们人类一般平等具有佛性,佛陀这样说:“一切众生皆有佛性。”只要遇了佛缘,精进修学佛法,有朝一日必定成佛!这样杀他、害他,与他结此不共载天之仇,∵如此损他不利己之事,试问,罚得来吗?佛陀告诉我们,一切众生都是未来佛,应慈悲平等以待,不应视其弱而欺之。须知,救众生一命,胜造七级浮屠。佛菩萨一再的叮咛,苦口婆心的劝导,可千万不要无动于衷,依然故我才好。

最近有很多学佛人,本来都是素食行者,后来接触某些道场,便跟着吃起众生肉来了。损人不利己之事,何乐之有呢?把快乐建筑在他人的痛苦之上,更有何道德可言。须知,正法难学,邪法易招。言归正传,在学佛的阶段当中,欲成道,而无慈悲为怀之因素,肯定是不会有成就的。然而慈悲之心亦非容易长养的,只因人心自私自利,我执我爱过甚,唯有透过对正法的思惟和理念的坚持功夫,方可破除魔障。否则的话,连基本怜惜生命的恻隐之心都没有,只有再度再度的随着业力再轮回,出离欲待何时呢?因果循环,如影随形。故智慧菩萨,能洞察因果之利敝,而畏惧造作恶因。然颠倒之辈,不信因果,任性胡为,当果报呈现之际,却又缺乏忍辱之功夫,不甘受逆,又生烦恼,再度堕落。曾经有一位女居士问我说:“请问师父!我有受戒,我可以买蚕丝被吗?”又有一问:“师父!我儿子没受戒,我可以买蚕丝被给他用吗?”贪爱难舍。

释迦牟尼佛于《楞严经》上如此告诉我等:“贪爱同滋,贪不能止,则诸世间,卵、化、湿、胎,随力强弱,递相吞食,是等则以杀贪为本。”又曰:“以人食羊,羊死为人,人死为羊,如是乃至十生之类,死死生生互来相啖,恶业俱生,穷未来际,是等则以盗贪为本。”为何杀生又负盗业呢?因为被杀者本身,并非在心甘情愿之下而死的,只因人类无情,强行夺其性命,弱肉强食,故亦为盗,盗它生命之意。

十生者,《金刚经》云:“所有一切众生之类。若卵生。若胎生。若湿生。若化生。若有色。若无色。若有想。若无想。若非有想非无想。”∵以上十类众生是为十生。换言之,即三界之内一切众生是,其于因地时,所行之业力各个不同,而产生在形态上有所差异之有情生命。以下简述十生之义:

卵生:如鸡、鸭、鹅、鸟等类。卵从母体出生后,再经由母体体温加以孵化,称为“孵卵”,待时间演变至完成了生命结构时,即自破壳而出。此类之众生,因过去世为人之时,患有贪婪、奸诈、心量狭窄等诸多敝病,而得此卵生之报。

胎生:指人、牛、羊、狗等,初于母胎中之生命,渐次长养完成之身体,方离母体出生于世。凡一切胎生者,皆因过去世贪好淫欲所得之果报。故欲脱离三界火宅,必定断淫。

湿生:如虫、蚁、鱼、虾类皆是。此类众生由母排卵而出,母自离去,任由卵在水中,吸收水分与温度,而渐转化为一完整的生命体,由卵而出。此类众生乃过去世为人时,好吃喝玩乐,尤其更贪爱吃众生之肉,故受业力牵引转生为湿生之果报。

化生:乃指无中生有。过去本来没有的,今时忽然而有,此纯为业力强牵变现,它无需借力于任何有形之助力,此乃不同于前三种众生之处。如天人、地狱等,是为化生。多数众生带有自食其言之敝病,一时兴起随意说说,过后容易变卦,也就是说话不算话的意思。或是说话翻来覆去,让人伤透脑筋,若种下如此之因,必落不受人信任之果报,人无信不立,自毁前途,应慎思之。类似如此变化多端者,乃业重者,其果报为蛾虫类之飞行体。

若有色:有色乃指欲界与色界此二界而言,以色为身。

若无色:指无色界,此界无身体、无色相,但存识心而住于深妙之禅定。对于无色之说,亦有不同之说法,有的说,虽无业果色,但仍有定果色。另有一说,虽无粗色,但仍有微细色之存在。还有一种说法即是连微细色都没有,存唯心识之活动。大众部有细色而无粗色之说,涅盘经则有细色之说。是修四空处定者所得之正报,此界分四地:

一、空无边处,修虚空无边定所生之天处。

二、识无边处,修心识无边定所生之天处。

三、无所有处,修心识无所有定所生之天处。

四、非想非非想处,又名非有想非无想处,此天之人,定心深妙,想念最劣昧,无粗想,故云非想,非细想,故曰非非想。

若有想:三界中除了色界四禅天之无想天的众生之外的一切众生皆为有想。有心识的活动,称为有想。

若无想:此乃色界之无想天。无想者乃无心识之活动,因修无想定而感得生于此天。此天之众生,是否真完全无想,亦有不同的看法,有说虽无粗显的心识活动,但仍有微细的心识活动。另有说是任何心识活动皆停止。

若非有想非无想:乃无色之第四处,为三界之最顶天,亦名非想非非想天。此界之众生,无有粗想之烦恼,故曰非有想,外道以此处为真涅盘处。又非无细想之烦恼,曰非无想,故仍属生死之境内。寿命长达八万劫,劫尽退生下地(三界分九地,亦名九有,境界劣者为下地,优者为上地)。以上是十生之行相。

再说,此时的弥勒佛国中之百姓,确实好命无比,他们吃穿不用愁,食物、粳米、衣饰等一切日常生活必需用品,也都自然呈现以供人民享用不尽,所穿之衣亦由树上所生,不论任何款式,皆可任君挑选。且所作事,亦具事半功倍之效,只因此界众生善积功德故,方得这般幸福美满的生活水准之福果。其粳米无粗皮,美味可口易消化,好吃又健康,不生恶疾,不受病苦。不像我娑婆众生,为争生存,搞得是精疲力竭,疲惫不堪。

更有让人无法想像的是,所谓的金子、银子、以及车渠、玛瑙、金珠、琥珀等无量珍宝是遍满整个大地,竟然无人问津,这些珠宝非但丝毫不受珍惜理会与贪取,人们还对着这些珠宝互相感叹着:“在过去的时候,多少人们贪迷于这些珠宝,而用尽了心机,想尽了办法,更是不择手段、不惜生命的犯种种业、受种种苦,更有为此受囚于牢狱中,而毁灭了美好前途者大有人在。如今,看这满地的珠光宝气,竟然如同石头、瓦砾般的不受重视,无人喜爱,更是不会有人去看守保护它了。”大陆与***的人民,特别喜欢玉宝,简直是爱不释手。有一次,大哥对我们家人说,玉不过是块石头而己,有什么价值可言。没错!珠宝类就是石头,只不过是较为细致的石头罢了,确实是不值一提的。十几年前曾经到一位朋友家中,蒙他热忱招待,还领着我们到他家的某一层楼去欣赏他精心收藏的珍宝与古董,以及两对相当大只的象牙,整层楼房里满满的都是他喜爱的收藏品,花费之庞大可想而知,后来他小心翼翼的取出一尊高约十五公分左右的玉观音,并说明一尊价值参佰多万新台币,又取出一条串了几块有如指甲一般大小的玉颈炼,说是送给他太太的,价值是台币壹佰多万元,再取出一对玉耳环,说是给他媳妇的,自然免不了又是一个天价,当下,简直把我们给看傻了,连碰都不敢去碰一下,要是有个三长两短的话,那可赔不起哦!听他之意,此层楼之宝,可不轻易让人进来看的哦!由此可知世人对于金银珠宝喜爱、贪婪之程度,的确有过之而无不及也。事后没多久,这位朋友即一命呜呼,撒手而去,但不知他到底带了多少精心收藏的宝贝到他方世界去继续享受呢!世人为了取夺宝物的资源,而不惜牺牲生命,发动战争,共相残害,更相偷劫,简直残忍至极。

再说,当时的弥勒国中,有一位名曰儴佉的法王(佛陀于诸法自在,称为法王。圣者以如来正法教化众生,亦称法王,此儴佉法王即是转轮圣王),他以正法治国,尽心弘扬佛法,帮助弥勒佛教化众生,此王仁民爱世,教民以德,功不可没,故感得七宝庄严成就。转轮王又称转轮圣帝、轮王、飞行转轮帝(能飞行)、飞行黄帝,其意为以轮旋转应化,摄伏众生之王。或以佛陀说法称为转***,比拟转轮圣王之转轮宝。转轮王身具三十二相庄严与长寿、无疾病、容貌出色、宝藏丰富等四德。轮王的三十二相不及菩萨之三十二相,菩萨之三十二相有七事胜于转轮王,那七事呢?一、净好。二、分明。三、不失和。四、具足。五、深入。六随智慧行不随世间。七、随远离等七事胜于轮王。轮王分有金轮王、银轮王、铜轮王、铁轮王等四种轮王。法华经玄赞卷四有云,金轮王一定在人寿八万岁以前出世,银轮王乃至铁轮王则不一定。转轮圣王拥有七宝,一为轮宝、二为象宝、三为马宝、四为珠宝、五为女宝、六为典兵宝、七为守藏宝。

一、轮宝:谓金轮宝,其轮千辐,毂辋具足,圆净光明,

相好庄严。(车轮中的小直木条称为辐,集于毂上,毂即轮心穿轴之圆木。辋即轮子外围之大圆木。辐者,连接于毂与辋之间。)

二、象宝:状白端严如白莲花,亦如雪山,气势庄严观如大山王。

三、马宝:身与尾呈红色,蹄甲七宝所成,足下生华。

四、珠宝:即如意宝珠,纯青琉璃,长有二肘,于其光明中化出无量众宝,能如众生所愿。

五、玉女宝:容颜妙好,美色异常,身体轻盈,柔软无骨,常侍王之左右。

六、典兵宝:王宜动身时,四兵如云(象兵、马兵、车兵、步兵)另有译为(车兵、牛兵、象兵、马兵)从空中自然而出,勇健猛略。

七、守藏宝:亦为居士宝。依长阿含经曰居士宝,杂譬喻经称之为典财宝。具有天眼,身呈红色,王出世时自然应其而出,口中吐宝,足下雨宝,双手出宝,多饶财宝,巨富无量。

以上是为转轮王所拥有之七宝,轮王藉此七宝之功,不需耗费丝毫的精力、刀杖,自可威服天下。

儴佉圣王生有一千个王子,仅留一子继承王位,其余的九百九十九位王子,全都皈依在大慈弥勒尊之座下出家修行。由此可知得大成就者之修行过程中,确实能做出“天下皆能舍”“无一不可舍”之真功夫,自能成就道业。曾有一位修弥勒法门的居士说:“如果现在弥勒菩萨要来接引我的话,我一定会跟他说,再给我一些时间,我有很多事情还没有处理好呢!”像这种观念是很危险的!这表示舍不得、放不下,若真有这么一天,弥勒菩萨现前接引,一定会错过这个机会的!智者应随时把握当下,先上净土,稳固自己永不退转,乘愿再来娑婆行利生事业,这才是正理!

在当时的娑婆世界,充满着无比胜福的百姓们,他们不但在食物方面上的取得是非常的便利,就连身上穿的衣服,更是不需费上一丝一毫的心力,因为此界中有一种能自动生出衣服来的树木,一件件悬挂于树上的各种形状与不同花色的美妙衣裳,是那么的精致雅观,质地柔软轻巧,只要见有合意的,直接了当的取来就穿,美丽大方又端庄,感觉轻松又舒适,若与我今娑婆之苦报众生相比较之下,可怜我们现在的人,实无尊严可谈。一般在家众,常有为穿衣服而烦恼的经验,时常在买衣服,而却常常找不到舒适的衣服可穿,最感痛苦的,莫过于女子所穿的胸衣,束得紧紧的,几乎让人喘不过气来,更有的还加上钢丝,智者请小心,那肯定会伤了身体的,不知此为何人所发明,实为残酷之举,话说回来,不也就是女人的业重所报吗!女人们,若欲离此苦,为求得自在解脱,万缘放下,剃发出家一心修行,倒也不失为一个有利无敝的好法子。

当时在儴佉王的朝中,有一位名叫修梵摩(中译善净)的大臣,他是儴佉王年少之时的好友,很是受到儴佉王的器重,他就是弥勒菩萨下生时的父亲,生得是一表人材,仪容端好。身材呢!说高不高,说矮不矮,说胖不胖,说瘦也不会瘦。肤色呢!也是既不白亦不黑,总之,就是恰到好处。他的妻子名称梵摩越,(中译净主),也就是弥勒佛的母亲,她天生丽质,举止大方,端庄有如天后一般,为玉女中之最。口中常吐优钵罗华(莲华)之香气,身上常出栴檀(檀木)之香味,且无妇女之八十四种谄媚恶相,亦无任何疾患之若,以及胡思乱想之恼。话说有关女子之八十四种谄媚之态,着实严重,不久前才听一位佛友说出她的女儿常于电脑视讯前,抚媚的捎首弄姿的与男友交谈,把她给气炸了。多数的女人喜欢作做,要说它是天性,不如说是业重,因智慧上的不足,执迷着相,思想有了偏差,心鬼乘机作祟,心病一复发,当然会导致错误的行为,并且层出不穷,使得业上加业,自感得苦果随之到来,若持以清净心、无所求之心,堂堂正正,端庄自然,那会有什么八十四态之说呢!需知心可作天堂,亦可作地狱,因心种种故色种种,众生因起心动念而生种种之业,故心念法生,乃福祸之根源。佛陀教我们回皈自性清净之心,乃人人本有之心,自性清净,离一切之妄念杂染,是谓自性清净心,亦曰真心,亦名如来藏。这位佛友若识得性空真理的话,就不会处处挂碍,就不会如此生气了。佛陀告诉我们,凡所有相皆虚妄,众生习惯于相上分别,最终还皈虚妄,一切的见色闻声,皆可回皈自性,故我学佛者,应从相上见性,方达平等大法。那么对于小孩,可于平时多给予正确的教育也就是了。凡事可遇不可求,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但各人头上皆有一片天,人生还没走完呢,其实也不需操之过及,最重要的应该以身作则,这是最好的所谓身教,有句话说:“言教不如身教。”就是这个意思。

∵∵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