弥勒法门

列表

梵净与弥勒

弥勒法门“梵净与弥勒”。大凡佛教名山皆有金顶,然梵净山的金顶却是格外的奇特,它被一条20余米深,∵3米多宽的峡谷分为两半的对峙双峰,有“金刀剖峡”之说。一半之上造有释迦殿,供有释迦牟尼佛,一半之上造有弥勒殿,供有弥勒佛。人们上金顶需要依赖铁链,脚登手拉,才能到达,十分惊险。上金顶拜佛又必定先拜释迦,在释迦的引导下,过“天桥...

笑口常开的大肚弥勒佛

弥勒法门“笑口常开的大肚弥勒佛”。笑口常开的大肚弥勒佛∵作者:高杰外八庙中普宁寺、普乐寺、殊相寺等庙宇都会看到大腹便便的“皆大欢喜”大肚弥勒佛,在庄严肃穆的寺庙里,他坦腹趺坐,腰肢粗大,笑口常开,神情温和,那愉快的形象和表情都会让每一个见到他的人忍俊不住。弥勒佛原是天竺南部人,姓弥勒,在梵语中是慈和、慈祥的意思;名阿逸多,是无人能胜...

微笑使者弥勒佛

弥勒法门“微笑使者弥勒佛”。微笑使者弥勒佛∵选自泽道法师《禅释武夷山》∵泽道法师1503年,意大利画家达芬·奇画了一幅《蒙娜丽莎》的画。500年来,画中那位妇人永恒的微笑始终像一个诡秘的迷引来了全世界猜测的目光。可是在大部分中国人眼里,除了善意,从中再也读不出别的什么意味。这原因在于东西方文化和信仰的差异,也在于中国人的心中早...

《熏修慈悲弥勒宝忏仪规》后跋

弥勒法门“《熏修慈悲弥勒宝忏仪规》后跋”。距今约四百年前,浙江天台山慈云禅寺传教观沙门幻为如惺禅师,於明万历丙午,依据《妙法莲华经》、《弥勒上生经》、《弥勒下生经》,撰成《得遇龙华修证忏仪》四卷,分十二门,劝人修习弥勒净土,近生兜率,远赴龙华,亲近慈氏,获证无生。与之同时,缁素修习此业者,亦日呈兴盛之势。万历丁未春,吴门进士营志道为惺师《龙...

弥勒佛与布袋和尚

弥勒法门“弥勒佛与布袋和尚”。弥勒佛和布袋和尚,其实既不是一个时代也不是一个国家的两个偶像,但却有着密切的联系。布袋和尚,是我国五代时僧人,名契此,号长汀子,居明州奉化(今属浙江省)。据说他两耳垂肩,袒胸露肚,笑口常开,出语无定,寝卧随处,终日奔走,劝人信佛,四处化缘,见物既乞,形如疯癫,且因常以杖挑一布袋,故称他为布袋和尚。他...

弥勒精神永照梵净

弥勒法门“弥勒精神永照梵净”。弥勒精神永照梵净喻子涵古语云:山不在高,有仙则灵。这道出了宗教文化是赋予山水内涵的重要原因和手段。如今全国各地依托名山优势开发旅游资源,无不是通过对人文景观的挖掘,来提升自然景观的丰富性,从而增加名山效应,达到开发目的。就我所知,中国历史上原有四大佛教名山及其四大菩萨道场,而今却增加成五大,甚至七大...

弥勒道场——泰宁庆云寺

弥勒法门“弥勒道场——泰宁庆云寺”。弥勒道场——泰宁庆云寺∵传∵达∵位于全国十大名镇之一的泰宁,离泰宁县城四十分钟车程,毗邻世界地质公园、国家4A级景区、与宝岛***日月潭结为姐妹湖的大金湖。∵泰宁历史悠久,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活动的遗迹,建县也有一千多年:泰宁地处闽赣交界,闽江之源,是历次客家人南迁入闽的前缘驿站和中原主流文化流入的通...

弥勒造像形态探胜

弥勒法门“弥勒造像形态探胜”。张总弥勒,梵名MAITREYA,意为慈氏,是佛教中最为重要的佛菩萨形象。众所周知,佛教造像一般分为佛像、菩萨像、高僧像等数类,而弥勒造像具有弥勒菩萨、弥勒佛、化现布袋和尚的形态,是具有三大类丰富造形的佛教造像。不仅如此,弥勒形象还与观音菩萨、地藏菩萨、与七佛,与释迦、与无量寿佛及卢舍那佛(毗卢遮那)...

大肚弥勒——宽容、和善、智慧、快乐的象征——由《兜率龟镜录》说起

弥勒法门“大肚弥勒——宽容、和善、智慧、快乐的象征——由《兜率龟镜录》说起”。周齐在中国佛教发展史中,弥勒信仰是净土信仰方面的重要内容,而且渊源久远。中土的弥勒信仰基本是在两晋南北朝时期伴随着相关经典的传译就随即展开的。已知的资料显示,关于弥勒的专门经典,早期的主要译本是西晋时竺法护翻译的《弥勒下生经》,加上后秦鸠摩罗什翻译的《弥勒成佛经》和北凉王族沮渠京声于南朝宋初翻译的《...

略谈佛教造像中弥勒形象的演变

弥勒法门“略谈佛教造像中弥勒形象的演变”。赵超在佛教诸佛中占有十分重要地位的弥勒,是在印度佛教进入中国以后较早广泛的影响。根据南朝梁代僧佑编写的中国早期佛教着作《出大藏几记》中的记载,在晋代僧人竺法护翻译的诸经中,已经具有《弥勒成佛经》一卷,《弥勒本愿经》一卷(又称〈弥勒菩萨所向本愿经〉),为晋太按二年五月十七日译出。《高僧传》卷一中有《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