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心广大,愿力宏深——妙湛老和尚百年诞辰纪念∵

作者:释济群∵

不经意间,在南普陀已住了二十余年。有时想起,如果当年不曾来到这个道场,没有种种因缘际会使我萌发了弘法热情,并有机会实施这一愿心,也许我的出家生涯又是另一番景象。

1988年冬,我应母校中国佛学院之邀,离开广化寺准备北上。路过厦门时,到南普陀挂单,在寺中巧遇以前的一位老师,他希望我能留在闽南佛学院参与教学。对厦门没有太多印象的我,不知什么因缘就答应了。但那时只想暂时住一住,并没有做长期打算。

能够在南普陀一住至今,安心从事教学和弘法,和妙湛老法师当年的关心是分不开的。

我从佛学院毕业后,就在广化寺小南山静修并学习戒律,后来在福建佛学院担任教职,每天就是学习、上课、散步、禅坐,习惯了这种单纯而清净的生活。来到厦门之后,是因为妙老的关心,能够住在后山的阿兰若,继续保持这种生活,才成就了我和这个道场的深厚缘分。

也正是在南普陀,我开始接触一些海外法师,由此了解到港台教界的弘法现状,这使我深受启发。同时也意识到,作为一个出家人,除了自身修学之外,更有弘扬佛法的责任。但像我这样没有担任任何职务的人,想在寺院干些事,往往会有这样那样的困难。而在南普陀,妙老既能包容我的自由主义,又能为我开展各种弘法活动提供方便。可以说,正是他老人家的成就,才使我走出了弘法之路的第一步。

妙老对我是这样,对其他有一定专长的法师也是这样。这一方面是因为他老人家的开放和包容,但更重要的,是他对佛教发展具有强烈的责任心。

妙老早年在青岛湛山寺倓虚法师门下学过天台,又在扬州高旻寺亲近过来果老和尚,学修并重,道心纯正。解放初来到厦门,常住南普陀寺。宗教政策落实后,妙老担负起南普陀的恢复工作,接受十方僧众挂单,并着手佛教人才的培养。首先是复办养正院,1984年正式恢复闽南佛学院,男众部设在南普陀寺,女众部设在万石莲寺。二十多年来,闽院为教界输送了一批又一批教学、管理、弘法的僧才,他们分布在海内外,弘化一方,成为当今教界的重要力量。

妙老不仅为恢复闽南佛学院殚精竭虑,还以博大的胸怀支持全国各地办学。他帮助恢复了岭东佛学院、武昌佛学院,协助创办了黑龙江依兰尼众佛学院、广东陆丰佛学院,并对中国佛学院、福建佛学院等院校的办学给予支持。

在妙老的主持下,南普陀很快发展为一座功能全面的修学道场,在教界影响广泛,为人称道。南普陀设有禅堂、念佛堂,成就那些想要修行的僧人坐禅或念佛;有容纳数百人的弘法讲堂,长期为信众及高校学子开设不同层次的佛学讲座;有慈善事业基金会,寻声救苦,给失学儿童、重病患者、受灾群众、贫困户送去温暖和关怀。

妙老不仅对佛教事业的发展有大局观念,在日常生活中,又能亲力亲为,言传身教,为大众修学的典范。方丈住持丛林,有教化大众的职责。妙老以斋堂为课堂,每天吃饭时都要表堂。表堂内容很少引经据典,或纯理论的说教,而是以身边发生的事为例,教导大众在行住坐卧中健康地生活,如法地修行。

妙老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他在八十多岁高龄时,依然天天和大众在一起上殿、过堂。早晨打板之后,在钟鼓声中,往往伴随着老法师的叫声:“快起床了!”这叫声比板声更管用。有时老法师还会到学生宿舍突击检查,挨门叫唤。早晚学生扫地、周末劳动,老法师也亲自参与。干活的时候,挖土、扛石头,老法师的劲头更令年轻学子们叹服不已。现在想起,这些场景还历历在目,令人感佩。

我们今天纪念妙老,不仅要学习他老人家的行持,更要学习他对住持正法的使命感。如果大家都能像妙老这样,在住持一方道场的同时,心怀大局,从整体上支持并促进整个佛教事业的发展,正法必能长久住世,利益大众。

(作者:释济群,闽南佛学院编辑部主编、研究生导师)

∵∵∵∵∵∵∵∵∵∵∵∵∵∵∵∵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