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岳法师谈佛教教育

教育是佛教发展的基石,是佛教人才成长的必经之路。早在1986年,赵朴初就大声疾呼:我们的工作,第一是培养人才,第二是培养人才,第三还是培养人才。呼吁令人震耳发聩,其非凡意义至今仍然闪耀光辉。佛教本来就是一种教育,整个弘法的过程都是教育的过程。但是,在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在高度重视的新时代,再单单靠丛林里以法师带徒的教育方式,已经远远不适应。在全社会都实行学院式专业教育的大背景下,佛教要契理契机,与时俱进,大力开展现代学校教育。

要办好现代佛教教育,就必须制定科学的规划。它是我们少走弯路,办出符合实际的教育的行动指南。南岳的佛教教育,首先要恢复佛学讲习所。佛学讲习所是南岳佛教的品牌,是近百年南岳佛教人才成长的摇篮。我们要把南岳佛学讲习所办成提高南岳佛教整体素质的主要阵地。在此基石之上,再办有南岳特色的,层次更高的,要求更严的禅修院。因为中国佛教的特质是禅,南岳是南禅的重镇。同时,鉴于中国佛教各级院校比较多,培养的目标多是通才。然而所谓的通才,是什么都懂一点,什么都只懂一点。在现实中,我们更需要专才。因此,我们未来的禅修院,禅修是贯穿全程的根本特色,另外还要专业化,如培养懂外语的对外交流人才,懂财务管理的财会人才,懂佛法的讲经说法人才等。

要办好现代佛教教育,要求我们必须有开放的思维,勇于吸纳在家二众进入佛教学校。对那些具有慧根,真心向佛的优婆夷、优婆塞,我们也要适当地吸纳一部分。历史的事实证明,高僧大德,很多是出自佛化家庭,因为长期的熏陶是一个人向佛、学佛、成佛的重要因素。我们必须去掉狭隘的观念,为佛教的繁荣开拓更宽阔的道路。从苏州的佛学院与研究所招收在家二众入学来看,只有好影响,没有坏影响。

我们要鼓励各大丛林办佛教教育。一枝独秀不是春,众人拾柴火焰高。凡是愿意举办僧教育的丛林,如办专门学校,或与人联合办学,或办培训班的,南岳佛教协会都提倡、鼓励和支持。当然,丛林要从实际出发,以特色为主体,以需要为目的,以合作办学为主要手段,并为佛学讲习所、禅修院输送合格的僧人打基础。不追求大而全,提倡资源共享,小而精,精而特。总之,要在南岳全山形成一个大家关心教育,重视教育,大胆投入教育,你追我赶的局面,形成一种重视学习,勤奋学习的浓厚氛围。

要逐步形成一种大胆使用佛学院学僧的激励机制。现阶段南岳的僧众,文化程度参差不齐,甚至能讲经、解经、说法之人少之又少,这是有损南岳“天下法院”的形象的。一旦我们出台了佛教教育规划,从重启佛学讲习所的那天起,我们就要大胆使用从讲习所、禅修院、外地佛学院毕业的南岳僧人,让他们进入佛教协会的各专业部门,让他们办刊、办网、办学、参与磨镜台讲坛,让他们到各寺院的重要岗位进行磨练。要逐步增加佛教协会的理事的名额,让优秀者进入佛教协会的管理和决策机构。我相信,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南岳一定会成长一批堪当如来大业的大才、专才。

办教育,靠教师。为了办好佛教教育,我们要聘请好教师。现在,全国各寺院的硬件都大有改进,可以说,建设得差不多了。而教育质量的高低,取决于教师的水平。因此,我们要以高于社会水准的待遇来请教师,以谦恭的态度对待教师,以较严的要求要求教师。

当然,我们的佛教教育不是来培养佛教学者的,因此必须自始至终重视信仰教育。必须坚持走“学修一体化”之路,学修并重,甚至修重于学。其实,修也是学。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人才成长是一个较长的过程。办学,培养优秀人才,不是一蹴而就的。我们决不能一时热情,呼啦啦高调而上,静悄悄无声而散。我们必须有韧性,有定力,有恒心,一步一个脚印前行。这是对我们这些主持者的一种考验,这也是一种修行。明真法师在南岳办教育近三十年,到北京办教育近三十年,培养了大批学生,也成就了他自己,使他成为中国现代佛教教育史上的杰出代表,一代高僧。在本刊的发刊词里,我说过,南岳有座磨镜台,我们要不断地磨砺,其中磨出人才是我们的根本。

教育是国家的未来,也是佛教的希望。在一个开明的,政通人和的时代,我们要抓住机遇,目光前瞻,不负使命,努力培养出一支有学识,有修行,孚众望,会干事业的优秀人才。

(大岳法师系湖南省佛教协会副会长、南岳佛教协会会长、南岳福严寺方丈)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