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色摩尼之所集成。种种宝华以为庄校。】这是宫殿庄严里面的第二段,“体相圆备”。圆是圆满,备就是具足的意思,一丝毫欠缺都没有。前面这一段我们已经介绍过,如来世尊所处的宫、殿、楼阁,这个表法的意思都跟诸位介绍过了。广、博、严、丽这四个字是形容它无比的壮观殊胜。接着给我们说明这些宫殿楼阁的质料,都是“众色摩尼”宝成就,这一句要用现代的话来讲就是建筑材料。我们世间建筑的材料,高楼大厦都是用钢筋水泥;我们看看佛的宫殿楼阁,材料是摩尼众宝成就。佛在经典里面所说的这些话,最要紧的我们要体会它表法的意思。体是心地,前面跟诸位说了,真心本性。众宝摩尼就是称性的智慧德能,换句话说,这种种庄严是佛无量劫中累积功德的成就,这是从事上讲。从理上讲,自性里面本具的功德庄严,是自性本具的。本具就是本有,佛有,我们也有;佛能够显现,我们也能够显现。所显现的,底下经文上会说到,自在如意。我们在《弥陀经》上读到,《无量寿经》上读到,西方极乐世界的人,他所居住的环境,楼、台、殿、阁,为什么要这个说法?为什么不换一个其他的名词?这个里头的道理我们要懂得。佛说经是在三千年前,以西洋人的说法也是两千五百多年之前。佛出现在印度,在那个时代的背景,那个时代的文化,那个时代大众的生活状况,佛说经决定不能够离开现实。是当时人认为居住环境最舒适的、最壮丽的、最美观的,佛就用这个来形容。其实审美的观念,对于生活舒适的感触,也不尽完全相同。有人喜欢住华丽的建筑物,有人喜欢住茅草篷,只要他住得很舒服,称心欢喜就行了,这才是真正的庄严。所以诸佛国土,那个地方所生活的诸佛菩萨,没有一个不是称心满愿。所以经上讲他们居住的房舍,我们用房舍比较上通俗一点,他喜欢大,他房子就变大;喜欢小,他房子就缩小了;喜欢在空中,他房子就飘起来,浮起来;喜欢在地上,他在地上建筑得也很牢固;没有一样不是随心所欲。这个事情到底是真的,还是佛极其形容呢?给诸位说,佛的言语是真实语,《金刚经》上说得好,“如来是真语者”,真就不假;“实语者”,实则不虚;“如语者”,如是完全与事实真相相应,佛没有添一点,也没有减少一点,完全把事实真相为我们说出来;佛不妄语,不诳语,我们要相信。我们今天做不到,一切法不能够随心所欲,是因为我们有业障,我们称性的德能不能现前。如果业障消除了,性德显露了,佛经上讲的境界我们每一个同修都能做得到,这是实话。为什么能相信佛的话呢?佛说话都有个道理在,有理一定有其事。我们如果把这个理参透了,纵然不能完全参透,能够悟个几分,我们对于佛的话就能肯定,就不怀疑。《华严》里面所讲十法界依正庄严,这些现象从那里来的?“唯心所现,唯识所变”,这是世出世间一切法建立的原理,这个理是真的。从这个道理,佛告诉我们“一切法从心想生”,一切法从心想生这一句话,就是唯识所变的注解。唯识所变这四个字,怕大家听不清楚,不能体会到,所以换一句话来解释它,一切法从心想生。你心里想什么,这个境界就随着你的心想在转变,千变万化,变化自在,那有不成就的道理?证得阿罗汉果就变化自在。阿罗汉的变化比不上菩萨,菩萨的变化比不上如来。什么原因?障碍。阿罗汉见思烦恼断掉了,就能随心所欲起变化,可是他尘沙烦恼没断,所以不如菩萨;菩萨尘沙烦恼断了,所以菩萨比罗汉就更自在了。菩萨虽然见思、尘沙烦恼都断了,无明未尽,所以比起佛那又要差一等;到如来果地上才是圆满的大自在,所以这里所说的全是性德之所流露。“种种宝华以为庄校”。“庄”就是庄严,“校”是讲装饰。这个里面要以我们世间形容来说,里面珍奇之宝无量无边,不可思议,显示如来果地上的神通德用,圆满具足。怎么变现出来的呢?是世尊在因地当中行菩萨道的时候悲智等运;他有大悲心,普度一切众生;他有真实智慧,不住一切相。正是《般若经》里面所说:“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无所住是智慧,生心是生大慈悲心;生心是度生的德用,果地上才有体相圆备这种庄严。下面经文有六句,这是讲作用自在。【诸庄严具,流光如云。从宫殿间,萃影成幢。无边菩萨道场众会,咸集其所。以能出现诸佛光明,不思议音。摩尼宝王而为其网。如来自在神通之力,所有境界,皆从中出。一切众生居处屋宅,皆于此中现其影像。】这个六句经文,第一句是说“众行发光,流光如云”。“庄严具”,我们晓得是德行的成就,这个话诸位要细细的去体会。你有大智,有大德,对众生有大恩大惠,虽然行人心地清净,一尘不染,可是受恩惠的这些众生,报恩之心是油然而生,你不需要庄严,他要送种种庄严具来装饰你。这个是就我们在形相上来讲,也是一定的道理。所以世间在过去福报最大的是帝王,帝王居住的所在,种种庄校也不一定是他自己去设计,自己去设计少数,多半是十方进贡来的,进贡就是送礼物。你的道德身教能够利益十方,为世间的典型榜样,不但自己国家的人感恩,其余其他各国都受了感化,所以自自然然送许许多多这些礼物,庄严你的道场。我们佛法讲道场,无论是什么样场地,办公的场地、居住的场地、教化众生的场地,我们道场两个字笼统来称就可以了。像“居士林”这个道场,常住的主人发了心,这一发心就有感应,许许多多这些庄严具,不一定是他设计,不一定他去找得来,许许多多同修常常送这一些庄严供养具到这个地方来摆饰。他为什么送到这里来,他不送到别的地方去呢?常住主人有德有行,也能感化这一方,亦能动人心,不过这个感动力量比不上毗卢遮那如来就是了,同样一个道理。经文里面用一个云作比喻,“云”是表事有、相有,体是空寂的。我们常讲“得其受用,绝无执着”,这是云代表的意思。在《华严经》它表的意思很多,这是里头主要的一个意思。第二句“光幢独出”。“萃”是聚集的意思,“幢”是高显的意思。前天这个道场,华严双塔点灯了,光幢独出。这个也是表法幢高竖的意思。古大德把这一句经文的义趣为我们宣示,这就是“悲寂交际,承智起应”,应是感应道交。这个地方讲经说法,讲经说法要以清净心,清净心是寂的意思。我们要懂得、要认真的修学,要能把世出世间一切妄想、分别、执着舍掉,清净心才能现前,与法才能够相应。不仅仅是佛法要以清净心修学,要以清净心弘扬,要以清净心去传法,世法也不例外。世法如果也要用清净心去做,念念利益社会,利益众生,那个世法就是佛法,世法跟佛法没有界限,是一法不是二法。我们一定要晓得宇宙人生的真相,真相是什么?梦幻泡影,这是实实在在的,没有一样是真的、真实的;人人都知道,古德所讲“万般将不去,唯有业随身”。我们这一生,实实在在讲,无论是财富也好、地位也好,任何一法也好,你说你所拥有的,那是一个错误的妄想。你怎么可能拥有呢?连自己的身都得不到。这个身体我们晓得是许许多多细胞组成的,这个细胞刹那刹那在新陈代谢,你都止不住,换句话说,你都得不到,连这个身都得不到,何况身外之物,全是假的。在这个假的里面去做活计,这叫造业。我们学佛,学了这么久了,连这么一点道理都不懂,这岂不是大错了吗?明白这个道理之后,我们就不造业了,也学佛能够悲寂交际,慈悲心跟清净心能同时现前起作用,清净、慈悲。《华严》这个教义,“一即是多,多即是一”。我们将佛在经上教导我们许许多多的法门,把它归纳成五句,好记好学∶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这五句每一句里面就具足其他的四句,这是古人所讲的交际的意思,交融,“一即是多,多即是一”。真诚心里头如果没有清净,没有平等,没有正觉,没有慈悲,不是真诚心;慈悲心里面没有真诚,没有清净,没有平等,没有正觉,不是真慈悲;说一法就自自然然具足一切法,这才能够相应。相应之后它就有力量了,能降伏魔外,显示它超出了。这是“从宫殿间,萃影成幢”的意思。降伏魔外,魔是烦恼,贪、嗔、痴、慢,这是魔;外是邪知邪见。魔跟外都是自己心里头的,不是心外之物。心外的妖魔鬼怪,说老实话不碍事,它的能力很有限,最怕的是我们心里面的魔王外道,那个障碍就严重了。所以要懂得降伏自己的烦恼,消除自己的邪知邪见。魔外里头最严重的就是我执、法执,两种执着。起心动念都有个我、我所有,这佛经里面讲的我与我所,麻烦就大了。我在新加坡,接受这一边同修们邀请,与大家共同研究佛法,我们的录像带流通得很广。有人来问我:法师,你的法缘很不错,到处都看到你的录音带、录像带。我说:我没有版权,所以大家拿去流通去了。那人家要拷贝你的,那怎么办?我说:欢迎拷贝。他说:那你卖钱不就卖不出去了?我说:我从来没有卖过钱。他说:那你钱从那里来?不知道!完全不知道。念念当中想到我的录像带还要版权所有,还要去卖钱,诸位要知道,你有版权,你能够卖多少钱?我没有版权,我这个钱是尽虚空、遍法界。这一点要是不能够通达,不能够明了,我们这个佛就叫白学了。出家如是,在家也应该如是,你就得大自在,你与性德就相应了,性德里面的智慧、德能、财宝,真正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不需要的时候,两手空空,什么都没有;要的时候,不知道从那里就来了,要多少就来多少,你说这个多自在,这个多快乐。必须要降伏魔外,我们才能相应,降伏自己的妄想、分别、执着,降伏自己的烦恼习气、邪知邪见,这才能成功。第三句里面,“无边菩萨道场众会,咸集其所。”李会长心量很大,他要把这个道场也庄严成华藏海会一样,他有感,诸佛菩萨就有应。这是说无边的菩萨,道场里面的,道场外面的,道场外面的诸菩萨也在其中,这个很不可思议,正是显示出来依中有正,依报里面有正报。如来是果地,菩萨是在因地,果中有因,《华严》这一会确确实实就是这个样子。《华严经》是世尊成道之后二七日中,定中所说。如来在定中,那是果地的境界。他在定中宣说大《华严经》,无量的菩萨参与佛定中这一会,岂不是果中有因吗?这是古德所讲“众圣冥会”。“冥”这个意思是凡夫不能够觉察,凡夫肉眼见不到;不但凡夫见不到,华严海会,二乘人都绝分,声闻、缘觉、权教菩萨都不知道。我们在本经里面看到,他有许许多多的神众,这些神众都是法身大士,都是佛与大菩萨在九法界里面教化众生,示现的这些形相。所谓是“应以什么身得度,他就现什么身”,参与华严海会,他也现这个身相。其实这里面讲的山神、树神、昼神、夜神,法身大士随类现身,若不是法身大士,怎么能参加这个法会?我们今天有缘能参与这一会,虽然不是世尊亲自主持,也是不可思议的善根、福德、因缘,我们说、听都得诸佛如来的加持。如果没有诸佛护念,龙天善神守护,这一会就很难成就。第四句经文比较长一点。“以能出现诸佛光明,不思议音。摩尼宝王而为其网。”着重在光、音、网这三桩事情。音,说法;光、网表法。罗网,前面也给诸位介绍过。“网”是比喻、是形容,形容教网大张;网,它的作用是防止,高度的艺术品用罗网把它拦起来,防止这些小动物去破坏。所以这个“网”在佛法里面就有防非止过的意思。对外,防止邪知邪见;对内,增长我们智慧、慈悲。所以佛的教法不仅仅是以言说,六尘都表法,六尘都放光,六尘都说法,我们六根所接触无一不是“大方广佛华严”,才显示出如来教网确确实实是无量无边。这个罗网是以宝成就的,所以能出如来智慧光明,圆音说法。经里面讲“不思议”,不可思议。不思议,古德给我们讲有四个意思。第一个是“音声不可思议”,“佛以一音而说法,众生随类各得解”,这个确实我们无法想像。从前古人,我对于古人是非常佩服,古人看到这种经文,听到这个说法,他能相信,真是善根深厚,聪明利根。我们现代人借着科学工具,体会到这个事情可能。你看现在国际会议上,讲演的时候,听众来自许许多多国家地区的人,言语不相同,但是他能够随时听,用机械自动的就把言语翻成其他的音。我又听说,一些同修告诉我,将来电脑可以自动翻译,可以能够翻成各种不同的语言文字。这个电脑机械可以做得到,佛那有做不到的道理呢?我们是看到这些科学工具,听说有这个可能,我们对这个经里所讲生起信心。这就说明我们自己的善根、福德、领悟的能力不如古人,古人在这一方面比我们高明。第二个意思是“所说难量”。所说的理深,所说的事繁;事太多太多了,理太深太深了。佛能够以很少的言语文字,说出甚深之理、无量之事,这个不可思议。第三个不可思议是“说即无说”,这个不可思议。无说而说,无闻而闻;说、听都不可思议,这是真说。这个境界不是我们凡夫的境界,我们凡夫没有法子体会,我们也只是在公案因缘里面听说而已。禅宗里面上根利智,他们采取这一种教学的方式,能够契入甚深的境界。我们明白这个道理,希望慢慢也能够接触到这个境界,对我们修学决定有帮助。第四个意思就是经上讲的“一具一切”,一法里面含摄一切法。这个一是任一,不是独一;任何一法都具足一切法,“一切即一,一即一切”,一多不二。底下一句,“如来自在神通之力,所有境界,皆从中出。”这是正报的作用,为我们说明依正圆融。前面是依报里面有正报,当然正报里头也有依报。依中有正,正中有依;因中有果,果中有因;参而不杂,依正分明,因果分明,所以它能够出生。出生,是不是有心的呢?无心,无意。既无心,又无意,为什么能出生?佛给我们讲,这里头有无量因缘,因缘聚会的时候它就起现行,这个起现相叫做出生。如来果地上事实真相如是,我们今天在凡夫地,实在说亦如是。所不一样的,佛果地上境界的出现是佛的愿力,是佛的神通德能。我们凡夫从早到晚,从年初一到腊月三十,我们在生活当中也是无量境界出现,这种境界出现实在讲全是业力。我们过去生中所造的这些业,恶业多、善业少,所以出现的这些境界,多半都是不如意的,世俗人常说,“不如意事常八九”,这个有道理。因不善,果那里会如意呢?你看看佛在经上所说,他讲六道众生,起心动念都是虚妄,这个我们知道。他起的什么心,动的什么念?善心所只有十一个,恶心所二十六个,恶比善多得太多了,所以他起心动念都是恶的,他不是善的。恶的念头有力量,这个力量强,善的力量薄弱,佛把这个事实真相给我们说出来了。所以起心动念,恶念多过善念,特别是在现前这个时代。在古时候,中国人自己常说“礼义之邦”,中国人懂礼,中国人讲义,明礼、行义要靠教学。古代对于教育非常重视,特别重视儿童的教育,少成若天性。现代大家把教育疏忽掉了,现在这个教育表面上看是比古时候发达,学校多,有很好的教育制度,几乎每一个人都有受教育的机会,但是教育的内容跟古时候就大大的不相同。古时候的教学,教育的目标是教你怎样做人,所以教学的内容着重人与人的关系、人与大自然的关系,人生活在这个世间不能离开大自然,然后再进一步,人与天地鬼神的关系。中国儒家、道家虽然不像一般宗教对天地鬼神的心态,但是也都讲到,这是做人的大根大本。所以现代的教育把这些东西舍弃了,向科技上发展、向工商业去发展,发展到最后在物质生活上富裕了,人文堕落了。孝悌忠信、礼义廉耻没有了,今天在社会上不能讲这些,讲这些东西是你落伍了,你这个头脑太旧,不管用了。那么社会的现象,大乱的现象,虽然生活在这个物质文明当中,身心不安,生活在疑虑恐惧之中,人人都没有一个安全感,你说这个多可怕,这个多么恐怖。所以我们现的境界为什么跟诸佛如来现的境界不一样,我们在这个地方要深思、要反省。他们的境界与“大方广”相应,显现出来的是“佛华严”;我们与性德完全相违背,显示出来的是恶道,这是“唯心所现,唯识所变”,也正是佛所讲“一切法从心想生”。末后这一句,“一切众生居处屋宅,皆于此中现其影像。”这个是妙用里面最后的一句。“众生”是凡夫,凡夫心地是污染的,这里给我们说明“无染现染”。如来是清净的,没有污染;如来境界里头也现众生,众生是正报;也现众生生活的环境,他们居住的是他生活环境,生活环境也是污染的。这个给我们说明,净中有染,染中有净。染、净虽然交融,但是染跟净那个界限也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佛境界清净,因为自性清净,他能够顺着性德,就现清净的依报与正报。凡夫违背了自性,所现出来染污的境界,依正都染。我们今天身心不清净,我们居住的环境也不清净。不但我们居住这个地球不清净,接近地球的这些外太空也不清净,然后才能够体会到那个影响力有多大。不读《华严》,不是华严会上,我们很难讲,通常我们也不愿意讲。为什么?难懂。今天我们在这一会,应当要讲。诸位千万不要以为,我们自己起心动念算不了什么,你要这样想,错了。你动一个善念,极其微弱的一个善念,尽虚空、遍法界一切诸佛如来都知道、都欢喜、都赞叹;你起一个恶念,也是尽虚空、遍法界所有一切众生都会受到影响。真的是这个样子吗?真的,一点都不假。为什么?这部经给我们讲得清楚、讲得明白,尽虚空、遍法界是一个自己,这个是在华严会上才说出事实真相。这个不是方便说,这是真实说,尽虚空、遍法界是一个自己。虚空法界,我们知道这个里面,现在科学发达,用这些技术、仪器侦测出波动,实在说无明就是波动。现代的科学家他们也明了,知道所有物质现象不是真的。这些现象从那里来的?现象就是波动,比原子、粒子更进了一步。波动的现象,现在我们比较上清楚一点,我们知道光波、音波,这个波动的现象非常复杂,我们叫它长波、短波、磁波、电磁。所有一切种种不同的这些波动,它的根源是什么?根源是心波,起心动念那才是根源。而心波动的速度绝对不是光波、音波、磁波能够相比的,都比不上。电波的速度现在科学家计算得很准确,一秒钟三十万公里。可是心波,一个念头生、一个念头灭,这个生灭非常短暂,可是它在这个刹那之间,实在讲那个刹那真正是刹那的万分之一、二,已经到达尽虚空、遍法界。三十万波动的速度怎么能相比?于是我们恍然大悟,为什么经上常说“菩萨畏因,众生畏果”,众生果报现前害怕,害怕来不及了,你必须要承受。菩萨不怕果报,菩萨怕造因;果来了,怕也没用处。如果不愿意接受不善之果,那我们决定不能够造不善之因。不但不善的事不能造,不善的念不能起,这才叫从根本修。这个念最好念念与“大方广”相应,这个念是正念。“大方广”就是自性的体、相、作用,也就是这一部《华严经》上所说,与这个相应。《华严经》太大了,我们一下抓不到,那怎么办?佛菩萨毕竟是慈悲到极处,智慧到顶点。他将全经浓缩成十个纲领:普贤十愿,念念与这十个纲领相应,就是与“大方广”相应。如果这十条嫌多了,这经上也常说,你记住四弘誓愿也行。“四弘誓愿”我想每一位同修都记得住∶“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常有这个心,心行都与这四愿相应,这四愿就是“大方广”。你功夫用得久了,自自然然就契入“佛华严”。我们一定要真干!这一点非常重要。经文末后这一段,这是第四个小段。【又以诸佛神力所加,一念之间,悉包法界。】清凉这个科题里面是“举因显广”。我们看佛说法,先说果,然后再说因。我们羡慕如来依正之果,就要懂得怎样去修因。如来的功德无量无边,说之不尽,此地在总结里面用个佛力,这个不是客气话,是真实话。使我们深深的体悟到,佛都要靠诸佛神力加持,我们不仰赖佛力加持,怎么能成就?我们的本师释迦牟尼佛为我们宣说《无量寿经》,诸位在《无量寿经》上看到过,他起了念头要讲《无量寿经》,得到一切诸佛的加持,这就说明佛都要靠诸佛加持。因诸佛神力加持,一念之间,悉包法界。极其微弱的一个念头,刚才说了,它的影响尽虚空、遍法界。这个里面包含了事法界、理法界、清净的一真法界、染污的十法界。十法界都染污,十法界里面四圣法界染污得轻,六凡法界染污得重;六凡法界里面三善道又比较轻,三恶道更重。一念就完全包尽了,一念如是,又何况念念?经文到这里总结。前面讲充遍十方,这是讲“通局无碍”;通是通达,局是局限,有限制;我们现代的话讲突破时空。集菩萨众,集是集会。在我们凡夫感触里面,好像佛或者是放光、或者是现瑞,召集这么多大众,其实佛没有召的意思。佛起了一个念,要讲什么经,要建立什么法门,菩萨心地清净,好像电波发出去,他那个感应很灵敏,他收到了,他就来了。我们现在这个心粗心大意,烦恼妄想很重,不灵,不是佛的音波、光波、心波达不到我们这儿,早就达到了。我们这个机器不灵光,虽然电波来了,收不到,没有反应;菩萨有反应,所以他懂得到那个地方去闻法,他知道。所以这是声光集众,显示佛的德能;古人讲神通,我们现在讲德能,大家比较容易体会。这个是“摄入无碍”。有如很强的磁力、磁场一样,十法界有缘的众生统统都吸收到这个地方来。佛境界里头显示出凡夫的境界,显示出凡夫的生活状况,这是“染净无碍”。悉包法界,这是讲“广狭无碍”。一念即能,这是“时空无碍”,这从时间上讲的。无量劫可以把它变成一刹那、变成一念;一念又能够把它展开,变成无量劫。所以诸位要晓得,空间跟时间不是真的。真法是一,叫一真法界,一真法界要用现在的话说,过去、现在、未来同时存在,同时存在也不碍有过去、现在、未来,它圆融的,确实同时存在。此界、他方同在此处,这妙不可言。就像我们看电视的频道一样,电视里面空间很广,此界、他方我们频道一转换都在这个萤幕上,此界、他方都同在此处,空间没有了。时间、空间都不是真实法。末后,集菩萨显示的是“因果无碍”,出佛神通显示的是“依正无碍”。本经在末后,在五十四卷里面世尊给我们说出,菩萨有十种宫殿。这一段讲到宫殿的庄严。我们在这段经里面所看到的,显示出四无碍法界,无障碍的法界。事无碍、理无碍、理事无碍、事事无碍,这是把种种无障碍合起来说,不外乎这四大类。我们一定要懂得佛言外之音,我们的修学才有下手处。五十四卷里面讲的十种宫殿,那就说得很清楚、很明白了。第一种“菩提心是菩萨宫殿”。菩萨十种宫殿,清凉大师在《疏钞》里面节录出来。诸位要知道宫殿是我们居住的所在,最要紧的不是我们身住那里,要紧的是心住在那里,这个才重要。你看须菩提***在金刚般若会上,向释迦牟尼佛请教了两个问题∶“应云何住?云何降伏其心?”一部《金刚经》就讲这两桩事情。请教世尊,我们的心要安住在那里?“降伏其心”,就是烦恼妄念我们要怎样去降伏?所以说到宫殿,就是讲心安住之处。心要住在那里?所以佛第一句就是给我们讲菩提心。“菩提”是觉,你的心要安住在觉道里头,不可以迷惑。安住在大菩提上,那就是妙宝宫殿。“四弘誓愿”是菩提心,《观无量寿经》佛告诉我们,至诚心、深心、回向发愿心,这是菩提心。藕益大师教给我们,一心向往希求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这个心是无上菩提心,不能把它忘掉。念念这个心真住在这个地方,这叫发菩提心。菩提心是菩萨妙宝宫殿,这个是大乘法里头第一重要的一桩事情,不发菩提心,就舍弃了大乘;二乘人没有菩提心。第二,佛说“十善业道福德智慧是菩萨宫殿”。菩萨的心要安住在这里。诸位一定要记住,菩提心是根本;没有菩提心,那什么都谈不上,这是根本。然后你心里头常常有十善业道、有福德智慧;有这个东西作什么呢?教化欲界众生,欲界众生的心量很小,心量不大,教他修其他的大法,他不敢接受,不敢当。所以要教他做好人,来生不舍人身,还比这一生过得更好;再好的能够生到天上,享受天福。所以要以十善业道、福德智慧去教化这一类众生。第三种叫“四梵住”。梵是梵天,色界天。色界天人,色界四禅十八层天都叫做梵天。他们的心安住在那里呢?四条,所以叫四梵住,这个四条就是慈、悲、喜、舍。天人的心是慈、悲、喜、舍心。我们如果连这个心没有,换句话说,不管你行什么善、修什么法门,色界天不能去。你有很深的禅定,没有慈、悲、喜、舍,也不能到四禅天。你到那里去呢?你还是在欲界,你不能超越欲界。你的定功很深,能超越欲界,可是没有慈、悲、喜、舍,顶多只能生到四禅的无想天,无想天是外道天。果报如是,这个是我们不可以不晓得的。所以菩萨要发慈、悲、喜、舍四梵住心,教化色界众生。你要没有这个心,你就不能到色界天去应化,像《普门品》所讲“应以什么身得度,就现什么样的身”。所以,慈、悲、喜、舍是菩萨宫殿。第四句是“生净居天是菩萨宫殿”,一切烦恼不能染故。生净居天,净居天是四禅里面的五不还天,也叫净居天,所以四禅是凡圣同居土。四禅一共是九天,四种是凡夫天,五种是圣人,佛在经上讲三果以上的圣人,住在这个地方修行。菩萨为什么要生净居天?你不生净居天,你就度不了净居天里面的三果圣者。这个里面如果根利的、善根福德深厚的,他在这个地方就回小向大。如果是小乘根性的,菩萨在这个地方教化他们,他就能够脱离六道轮回,证四果阿罗汉。阿罗汉是脱离六道轮回的,需要菩萨去帮忙,所以菩萨要发心应化在净居天中。第六,“生杂染世界是菩萨宫殿”。杂染世界就是我们现在这个世界,佛菩萨也不舍离我们,“佛氏门中不舍一人”,果然不错。杂染到极处是饿鬼、地狱、畜生。我们看到这个放焰口,你看焰口台对面,我们通常用纸扎一个鬼王,青面獠牙,扎一个鬼王在焰口台对面,这个鬼王叫“焦面大士”。是什么人呢?观世音菩萨。观世音菩萨在饿鬼道里面要现鬼身,他才能够度这些鬼众;他要不现鬼身,他怎么能度得了鬼众?人要跟鬼去说佛法,鬼就吓跑掉了。所以你们要记住不要怕鬼,谚语里说得很好,人有三分怕鬼,鬼有七分怕人。我们人要被鬼吓到,那你可糟了!鬼本来是怕人的,结果你怕他,你说这不奇怪吗?所以遇到鬼,气要壮一点,鬼就吓跑掉了,这个话是真的,不是假的。所以菩萨在那一道,要现那一道身,才能度那一道的众生,帮助这些众生断恶修善,改过自新。前面六种宫殿都是讲菩萨应化在十法界里头,特别是讲六道,六道讲得多,讲得详细。后面这四种宫殿完全落实在我们现实的生活当中。第七,“现处内宫妻子眷属是菩萨宫殿”。这句话要用现在的话来讲,就是示现在普通住家,你的家里面有妻子儿女,有父母兄弟,古代的时候都是大家庭,这一家人都住在一起。现在虽然是提倡小家庭制度,这一句经文的意思还是讲得很圆满。菩萨示现在一个家庭里面,起什么样的作用呢?度化这一家的众生。这一些众生这一生当中变成你的家亲眷属,过去生中有因缘的。佛常讲因缘很复杂、很多,归纳起来不外乎四大类∶报恩、报怨、讨债、还债。不是这四种缘,不会变成一家人;变成一家人的,都是这四种缘很亲、很密切,变成一家人。孝子贤孙是报恩来的;这个败家子搞得家破人亡是报怨来的、报仇来的。所以有讨债、有还债的。讨债的讨完了,他就走了。还债的,那看他欠你多少,欠得多的,对你物质生活照顾还挺周到;欠得少的,照顾就很微薄了,一点恭敬心都没有,都是债务上的,那有什么恭敬?报恩的才有恭敬心。所以要晓得这是四种缘聚集成一家人,过去跟这些人有这么个因缘。现在虽然变成一家人了,你觉悟了,觉悟就好了,把他当作法眷属,我们把他变成一家人同修伴侣。这个世俗烦恼的眷属转成法眷属,你要度他,要帮助他们觉悟,过去这些恩怨债务统统消除,变成法眷属。所以度家人要从自己本身做起,在四摄法里头同事,同行同事,你才能度得了你的家人。这是菩萨普度一切众生,实在讲头一个要度你家的人;家里头人都度不了,你还能度外人?好像现在看到有不少法师、在家同修度外头人好像容易,度家里人好像难。这什么原因呢?外面的人跟你接触得少,你一些毛病他都没看出来;家人天天在一起,你的毛病他都知道得清清楚楚,你讲什么他都不相信,道理就在此地。你在家里头果然把你那些毛病习气统统改掉了,你的一家人佩服了;唉!真不一样,你就度了。所以度外人易,度家人难,原因在这个地方。你把这个原因找到,原因消除,家里人那有不好度的?比外面人更好度;更关心他、更爱护他、更应当先度他。缘深!没有缘就不能得度,缘深。所以一定要认真依教奉行,把自己毛病习气统统都改掉,你家人就相信了。家里人尊敬,外面人更不必说了,那个影响力才大,影响力才深。第八句,“现居轮王护世释梵是菩萨宫殿”。这一句里面,轮王是讲转轮圣王,实在说不在我们这个地球上,今天的话叫,他度外太空的人。不但度我们地球上人,其他星球上人我们也要度。轮王是人道,不是天道。我们今天看到许许多多的报导幽浮的事件,就是外太空不明飞行物体,听说也有外太空人在地球上降落。他们确确实实是人道,不是天道,天道到这个地球上来不需要交通工具,他们能够变化。他们还是要用交通工具到这边来的话,这就不是天道,是人道。其他星球上也有人,他们的科技比我们发达,比我们更高。讲到“护世”就是四天王,四天王天在佛门里面是护法,所以护世天王。“释”是忉利天王,中国人称为玉皇大帝,“梵”是大梵天王。菩萨也示现这些身分。所以这些都是菩萨的宫殿,为什么?你度这些众生,一定要示现这些众生的同类身。第九句“住一切菩萨行游戏神通皆得自在是菩萨宫殿”。菩萨在这个世间教化众生善巧方便,善巧方便里面就有游戏、就有神通、就有禅定、就有解脱,无量的智慧德行他融合在一起。我们读《地藏经》,《地藏经》里面有讲,供养菩萨要供养玩具。《地藏经》说供养玩具,我们现在供佛的供具里头,玩具比较少,可以供养玩具。从前有人问过我∶供养玩具是什么意思?玩具是表游戏神通,所以供佛可以供玩具,游戏神通,这经上都有的。末后一句是“一切佛所受无上自在一切智王灌顶记是菩萨宫殿”。住十力庄严,作一切法自在。佛在这部经上给我们说了十种宫殿。菩萨虽然没成佛,在菩萨位往往也得诸佛给他授记。其实我们在座的每一位同修,都得一切诸佛如来授记,你们不知道。《无量寿经》不是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给你授记吗?不但给你授记,连你将来作佛,名号都告诉你了。你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将来在西方极乐世界修行成就了,到他方世界去作佛都叫妙音如来,不是给你授记了吗?我们在凡夫位都常常得佛授记,何况是这些法身大士,这些菩萨。我们今天虽然没有契入一真法界,菩萨这些行持值得我们学习,尤其要落实我们现前生活当中,我们就得受用。这样念佛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才有真正的把握,自己才能够建立信心,这一生当中决定得生,成就希有圆满的功德。四)师子座严第四段是“师子座严”。佛在这一部大经,一开端给我们说明毗卢遮那佛的依报庄严。在种种庄严当中,特别给我们介绍地的庄严、树的庄严、宫殿与宝座的庄严,用意非常之深,可以说将整个华严的境界,都在这个里面显示出来了。华藏世界与西方极乐世界无二无别,这种种庄严都是性德自然的流露。而大地是表我们的真心本性,心地法门,所有一切依正都不能够离开大地,说明万事万法不出一心。我们看到如来果地上依正庄严,就要想到怎样修学,我们的性德才能够显示出来,与诸佛如来果报等齐。诸佛如来他们的建树,如我们中国古人所说∶立功、立德、立言,这是中国人认为的三不朽。而实际上,世间人做这个三不朽并不彻底,也不究竟;唯独诸佛菩萨他们的立功、立德、立言是真正的三不朽。为什么呢?样样事情都称性,样样事情都与“大方广”相应,这是宝树的庄严。宫殿是让我们身能够安居,宫殿里面表法,虽然众多的义趣,但是总是以慈悲为本,大慈悲心遍覆九法界一切众生,帮助这些众生破迷开悟、离苦得乐。慈悲是菩萨宫殿,也就是慈悲是佛菩萨安心立命之处。佛菩萨心安住在那里?安住在大慈大悲。今天第四段给我们讲狮子座。为什么不说别的,要说座?佛法是师道。师道我们就明了老师给学生上课,古时候跟现在不一样,古时候老师上课,不管是佛门还是世法里面,老师都是坐在那个地方教书。不像现在,现在老师是站在讲台上教书,学生是坐在那里听,从前这是大不敬,那还行吗?老师要坐着,而且要高坐,尊师重道。在古时候,一个老师教的这一班学生大概最多也不过十几个人,十五、六个人大概已经到了饱和点,不可能再多了。少的学生,三、四个,五、六个,所以从前也没有黑板,也没有特置的教室,就是一般的书房,学生多了多摆几张桌子,所以老师在上座。佛菩萨为一切众生讲经说法,也是采取坐着讲。现代这个时代不一样了,我们也得要随俗。在中国的习惯一定是请法师上座,不但是讲经,讲演、讲开示也都会给法师设一个讲台,设个座席;可是在外国就没有了,在外国讲台上讲演的多半是站着。诸位在电视里面常常看到,像美国总统发表文告、演说的时候也是站在那个地方,那个讲台很小,大概只有我们摆书架这么大,听众倒是很舒服坐在那里听。所以诸位想想国家的领导人,一个总统,他的权威怎么能够树立呢?领导这个国家,教导老百姓,自然比过去要艰难得多了。现在的潮流是民主时代,“民”比那个都高,这是我们在形象上都看到。在从前,民间所有的建筑物不能高过官府。你这个地方,一个都市,市***,你的房子要高过市***,市长的权威没有了;你的房子高过总统府,总统的权威也没有了,所以它有一定的高度。现在我们看每一个都市,高楼大厦都比市***高得好多倍。这时代不一样了,可是那个影响,这种原理原则还是没有变。明白这个道理的人很清楚,但是今天真正知道这些道理、事实真相的人越来越少了。所以此地不说其他,特别要提老师讲经说法的座位,这个座位称为师子座。请看经文:【其师子座,高广妙好。】这是一小段,这一小段总说形式的殊胜,实在讲这就说了“依报随着正报转”。形式之殊胜是说法人的智慧、德行、权威,与这个座不大相干。所以称为师子座,不是座位上雕刻着狮子,不是这个意思,没这个意思,形容这个说法人“人中师子”。师子是比喻,佛在经上常说,在一切动物当中狮子是猛兽,所谓“狮子一吼,百兽脑裂。”我们看到狮子叫的时候,小动物听到那个音声都发抖,都跑不动,它有这样的威力。以这个来形容诸佛菩萨说法无畏,能降伏一切邪魔外道,他有这么大的威力,形容说法的人为师子,他坐在这个地方就叫做“师子座”。“高广妙好”这四个字是形容,从事相上看这个是形容宝座,形容这个讲台座位。实际上是形容说法人的德行,他的智慧德行。佛说法根据什么样的原理,能有这样大的威力?经典里面告诉我们,佛说法以法空为体,也就是说佛证得二空真如:人我空、法我空。得二空真如,你还有什么畏惧呢?这称之为“人中师子”,说法无畏。契入二空真如这是真正的无上之法,说他是高,不但至高无上,而且是深不可测,性德圆满的显露出来,这是“高”的意思。“广”是讲广大,他的智慧广大,他的说法广大,大而无外,无有边际,广的意思。第三个字“妙”,妙是说佛说法的善巧方便,就像我们在这个地方读到这部《华严经》一样,即事而真,完全在事相里面表显甚深的义理。于是我们这才恍然大悟,原来经典里面所讲六尘说法,这是真的不是假的。在我们日常生活当中,佛家讲四威仪∶行、住、坐、卧。无论我们过的是什么生活,无论从事那一个行业,在一天生活当中,坐的时间确实占的比例很大,坐要舒适,坐要讲究。中国过去这些宝座都是上好的木材做的、制造的,上好的木材。诸位要晓得,一般人所讲“气”不一样,人有气,物也有气,练气功的人讲气,我们佛法里面讲光,放光,物也有光。上好的木材那个气就旺,人气也旺,他所用的这些器具的气也旺,这是器具为什么要选择的道理,就在此地。万物都能滋养身心,能养身,能影响我们的情绪,影响我们的心理。所以这个座要宽、要大,心量就不一样了。那个座位很窄小,挤得很难过,你就晓得他那个心情就不能够开放,就很难受。因为坐的时间长,所以座位设计就用不少的心思。实在讲现在人这个座似乎是比古时候人要考究,其实要对养身之道来说不如中国古人,绝对不是说中国从前的古人没有想到软的座位,这个坐得多舒服。中国的座位都是硬板凳,睡觉是硬床,这个比外国人有学问、有经验,这种设计实在讲是最健康的用具。中国人跟外国人,诸位仔细去观察你就晓得了,外国人大概到六、七十岁,我们在美国看得很多,背就驼了,腿也没有力量了,就显得衰老了。什么原因呢?坐,坐沙发,人一坐下去就陷下去了;睡的是软床,他这个身体怎么会健康?中国人,你看这个硬板凳,睡硬床,好像是不舒服,健康长寿。非常有道理,几千年的文化传统,现在人讲有它的哲学在其中,哲学就是智慧。美国的历史才两百年,那里能够比得上中国?现在她是发财了,她富了,我们没有她富贵。绝对不是说富人样样都是对的,不见得;样样都是对的,那是经验丰富,悠久的文化传统。所以对于身、心健康决定是有帮助的,养身、养性。中国传统这些学术,如果我们要把它舍弃了,那实实在在是可惜。古圣先贤他们的智慧、他们的经验,累积几千年的智慧经验,我们如果能相信,不怀疑,以这个基础才能真正帮助我们过幸福美满的一生。何况佛给我们一开导,我们才知道事事物物里头显示出真如本性。禅宗里面明心见性,见性之后,老一辈的这些大德们往往来测验测验他们,考一考他们,你见性了,在那里?什么样子?真正明白人,随便拈一物表示一下,老和尚点点头,没错!没有一法不显示圆满的性德。所以见性之后,“头头是道,左右逢源”;道是什么道?无上菩提大道。无上菩提大道在那里?就在日用平常,没有一法不是,所以即事而真。“好”是美好、圆满的意思,就是丝毫的欠缺都没有。高广妙好,事上是说这个宝座,宝座设计得高广妙好;内里面是赞叹说法之人,他的智慧、他的善巧方便达到这个标准。所以第一句里面所讲“其师子座,高广妙好”,这四个字也就是说法人的标准。今天我们有许多年轻的同修在此地研习经教,学习讲经,经要讲得好,好的标准在那里呢?就是这四个字。智慧高广,方法妙好;这个方法妙好可以学,李炳南老居士传给我们《内典讲座之研究》就是妙好的基础;但是高广没有法子,高广是你自己要解行相应,你才能做得到。有解无行,达不到高广;有行无解,也达不到高广;一定要行解相应,才能达到高广。自己一定也要像佛一样契入法空的境界,也就是一般常说证得二空真如,高广你就得到了。下面有六句,说“体德圆备”。【摩尼为台。莲华为网。清净妙宝以为其轮。众色杂华而作璎珞。堂榭楼阁,阶砌户牖,凡诸物像,备体庄严。宝树枝果,周回间列。】这六句。这个座位的中心叫“台”,通常我们一般道场里面说法的座位是三尺见方,方的三尺,当中这个地方是台,一般高出一些。出家人,在家居士讲经也是一样,升座讲经多半是盘腿而坐,盘腿坐后面要坐高一点,这个高出地方是台。这个地方说台是摩尼,台座是摩尼,这是我们身体坐在这个地方,整个的力量就落在这个中心,也就是我们坐力量依在这个地方,把它比喻作摩尼。“摩尼”是宝,摩尼能放光。这个光是随着外面光源,它是一种反射光,它自己本身并不放光,反射光。光源不相同,它反射的色彩不一样,这个现象我想诸位同修都知道。你们看到宝石、金刚钻,为什么那么贵重?光彩夺目,它光不是自己发光,本身没有光,随着一切的光源,反射的光非常之美。也比喻说法,说法的人有真实的智慧;真实的智慧,《般若经》所讲根本智,般若无知。无知那个根本智就好比是摩尼之体一样,它起作用的时候无所不知,就像摩尼珠接触到光源,反射的光不一样,那个反射的光千差万别,叫后得智。佛为一切众生说法,佛有没有法可说呢?佛说他没有法可说。众生就像光源一样,佛就像个摩尼珠一样;众生有感,那个感就是光;众生有感,佛立刻就有应,感应道交。众生的感千差万别,佛的应也千差万别,所以佛给我们说出种种的经教。不要说毗卢遮那了,说我们的世尊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为一切众生说这么许多经教,而这些经教确确实实都是从感应当中显现出来。感应有两种∶有显感,非常明显的,像在大会当中听众向世尊请教,提出问题来请教,这是明显的;还有一类是冥感,心里头有疑,没说出来,可是众生起心动念佛就知道,佛明显的给你说出来,冥感显应,佛给你说法,显应。有显感显应,冥感显应,还有一类显感冥应。听经当中有人向佛菩萨请教,佛菩萨听了之后一句话不说,那个请教的人忽然开悟了,并没有说一句话,他就开悟了,这是冥应,显感冥应。还有一类是冥感冥应,感应道交有这四种形式。摩尼为台表这个意思。这里头最重要的就是摩尼所表的是法空之体,这个是佛菩萨讲经说法真正的依据。我们常讲你这个理论、你这个说法根据什么说出来的?佛菩萨是根据“二空真如”。所以我们如果是说法,如佛菩萨说法如狮子吼,你要不证得二空真如,你怎么能做得到?我们想要证得二空真如,那么你现在就不能不放下了。一切妄想、分别、执着,你才晓得放下是对的,这种坚固的执着,错了。佛为什么有这样大的智慧?有这么大的能力?他彻底放下了,世出世间一切法丝毫都不染着,他才有这样圆满的智慧、无尽的善巧方便。第二句“莲华为网”,网是外相,宝座的四周。宝座的四周用莲花围起来,像网一样,这个是我们现在所讲的图案,庄严宝座。莲花也表法,表“出污泥而不染”。你看座体是摩尼,周围莲花,摩尼表法空,莲花表无染,清净不染;心地果然做到不染,这就叫坐莲花的宝座。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诸位要晓得,到极乐世界莲花化身,每一个人到极乐世界都是莲花化身。极乐世界的莲花谁去培养的呢?给诸位说是自己去培养。西方极乐世界确实不可思议,正报无量寿,依报也是无量寿。树木、花草常青,没有凋零,也没有落叶,树枝也不会枯,跟阿弥陀佛一样都是无量寿。唯独七宝池里头的莲花不是,你在西方极乐世界所看到只有莲花有生有灭。那是什么原因呢?因为莲花不是阿弥陀佛栽的,不是他种的,莲花是十方世界发心求生到极乐世界,你发这个心,七宝池里面就长一朵莲花,经上说得很清楚,莲花上还有你的名字。你用功很勤,功夫得力,这个得力就是心地清净;发菩提心,一向专念,其他的万缘放下,心清净。心一天比一天清净,一年比一年清净,七宝池的莲花就愈来愈大,光色就愈来愈好,将来往生你就住在那里面。如果你念佛有夹杂,你那个花就不纯,有污染,光色都不好,黯然无色。如果你退心了,你改学别的法门了,或者就参禅去,或者去念咒去了,花就枯死了,没有了。所以只有七宝池里面看到花开花谢,花开那是念佛功夫成就了往生,往生花就开了。那个花还没有开,含苞还没放就已经枯死了,就知道那个人不是退心就是改修别的法门了。莲花在这里是表法的。我们自己要全心全力培养七宝池自己的莲花,那是真的。世间人不管什么,不要去跟他比,那个没用处,怎么比到后来都是一场空,都落空。唯有比莲花大小是真的,这个不是假的。经上所讲的那个莲花,小的有十由旬的、百由旬的、千由旬的,大小不一样,光色不一样,修行人功夫不相同。我们在这个世间除了念佛之外,每一天三餐饭能吃得饱,衣服可以遮体、可以穿暖,有一个小房子能遮避风雨,足够了。一心念佛,求生净土,自己在这个世间身心清净,一尘不染,身就是莲花,你的住处,你的座位都是莲花座。你出去走路,步步都是踏着莲花,我们凡夫见不到,有神通的人看到。你步步都是踏在莲花上,举足、下足就是念头生、念头灭,念头生也不染着,念头灭也不染着,就好像举步、下步都是清净无染,与二空之理相应。第三句“清净妙宝以为其轮”。这个轮是座位的中心,不管它有没有轮相,轮是从中心,它有个中心点,中心往外面扩射,有一个周圆。通常设这个宝座,如果用宝座来表法,这个设计是很完美的。这个轮就是前面讲的台,台是讲高出,轮是讲这个台的形状是圆的,座位中心是圆的。通常如果没有台的做法,通常我们摆一个蒲团,或者我们现在讲摆一个坐垫,蒲团多半是圆形的。圆形的蒲团摆在座上作为坐垫,这就是轮。所以这一句我们可以把它看成现在的坐垫,现代人讲的坐垫,圆形的坐垫。它表圆满,圆代表圆满;又表清净,清净圆满的意思。坐垫一定要很清洁、很整齐,它才能象征这个意思。表说法的人智慧圆满、德行圆满、才艺圆满、善巧方便圆满,表意很多、很丰富。再看下面这一句,“众色杂华而作璎珞”。璎珞是装饰品,使宝座看起来格外的美观,用花、用璎珞来装饰。这里面也是表法,同表智慧,表他的德能,表他慈悲。这慈悲用现在的话来说,关怀一切众生,爱护一切众生,教导一切众生,感化一切众生,都是垂布的意思,璎珞在宝座四周围垂下来。底下这一句,“堂榭楼阁,阶砌户牖,凡诸物像,备体庄严”。这些装饰品是一种高度的艺术,在中国古代处处可以见到,宫殿楼阁可以见到,桌椅也可以见到,雕一些浮雕,人物花草。我们这个讲堂,李会长也设计了,他设计得非常的美观,在中国做的浮雕,将来来了之后就镶在这四周围。这上面将来装浮雕的,里面也是人物、花草,诸佛菩萨讲经说法,天人散花供养,经典里面一些故事。宝座里面也有庄严,也雕刻这些东西,显示出无处不庄严,所以说是“体德圆备”,这四个字在这个地方就统统给我们显示出来了。而它的含意是讲二空真如,包含世出世间一切的现象。佛界是一真法界;凡夫界里面,十法界依正庄严。诸佛如来所证得的二空真如之理,就在这些事事物物当中显示无遗。所谓理即是事,事即是理;性即是相,相即是性;理事不二,性相一如。理跟性是空寂的,实在讲我们六根接触不到的;事跟相是很明显的,我们六根能够接触得到。接触到相,理在其中,性在其中,见相就是见性,见事就是明理。入这个境界就是证得二空之理,通达一切事相,自性本具的智慧,我们讲的两种智慧:根本智、后得智都现前了,智慧现前就是成佛了。本经后面讲佛十种身,第一种叫菩提身,菩提是朗然大觉,你对于事理、性相都通达都明白了,你觉悟了,觉就是佛菩萨,不再叫凡夫。所以明白人,见相就是见性,即事就明理,这是这一句里面所含的意思。末后这一句,“宝树枝果,周回间列”。这些宝树不是外面的,外面的宝树前面第二段讲过,这个地方的宝树是师子座上雕的这些宝树,雕刻的这些宝树。“周回间列”,或者我们可以说师子座周边的,像我们现在这个讲台,我们讲座后面布置这些树木、花果,这个也行,这个不是我们讲堂外面种的树,也是属于这两句经文所包括。现代人能够想到,古时候人也有,这个盆栽的历史很久了。过去人讲经,可能讲台旁边也有很多盆栽。还有,没有盆栽的呢?用屏风,屏风里面画的这些画也非常讲究。我们底下楼里面“五百罗汉”大屏风你们诸位看到,里面宝树枝果周回间列,在屏风里可以看到,这是讲座位周围的摆饰,装严宝座。这个里面所刻画的有佛菩萨讲经说法,有佛菩萨在坐禅经行,许许多多都是经典上所讲的故事。我们现在人讲“故事”,佛法里头术语叫“公案因缘”。用这些艺术、造形把它表达出来,让大家接触之后,你看到之后,你听到之后,自然就能感动、就能够觉悟。《华严经》里面的说法跟其他经确实不一样,这个学了之后,我们六根,在《楞严经》上讲∶“六根门头,放光动地。”那不假。为什么呢?六根都聪明了,以前看东西呆呆板板的看了,不知道什么意思;现在一看,里头无量义。你看花,花有无量义;看水,水有无量义;看树,树有无量义,乃至于看一块石头、看一粒微尘,里面都是圆满的无量义,你岂不是“六根门头,放光动地”吗?所以用宝树枝果。树表什么意思?枝表什么意思?果表什么意思?前面都说过了。树的身表智慧,树的枝干代表五度,叶代表定,花表菩萨因行,果表菩提涅盘,都是整整齐齐排列在树间。这就是显示因中有果,果中有因,表这个意思。菩萨妙法树,随因感果,这才能够普度众生。菩萨大慈大悲,众生有感,他就有应,应以什么身得度,他就现什么身;应说什么法,他就说什么法。凡圣同居,周回间列的意思。菩萨在没有成佛的时候,度众生是修学的一个主要课程。为什么呢?世间人常讲教学相长,师资道成。老师教学生,学生也帮助老师,学生在资助老师。如果没有这些学生问问题,老师有的时候智慧透不出来。有人这一问,啊,这下突然明白了;没有人问,他还在无明里头,一问,把无明问掉了。他才会突然想到这些问题,突然觉悟了这些问题。所以菩萨要不教化众生,怎么能成佛呢?你说为什么不能成佛?他的后得智不能圆满,后得智是无所不知。他根本智得到了,后得智没有,后得智一定要教化众生,一定要与一切众生和光同尘。由此可知,说法度众生这桩事情,不是只有出家人做,在家人也要做。问你,你要不要成佛?你要不要成就圆满的智慧?不能成就圆满智慧,就不叫做成佛,成佛就是成就究竟圆满的智慧。要想成就圆满的智慧,没有别的法子,《华严经》到末后,这不是佛教你,佛没法子教你,最后是什么样子呢?参学。参学就是接触广大的群众,向群众学习,这是参学真正的意思。无论什么样的人物,你都要接触,你不接触,你的智慧从那儿来?不但一切人物要接触,一切人要接触,一切动物也要接触。你不接触这些动物,你就不了解这些动物的习性,那你智慧就不圆满了。不但动物要接触,植物要接触,你不接触这些植物,你对它不了解,换句话说,你就没有办法培养它,没有办法照顾它。不仅仅植物,连矿物都要接触,你都要去了解它、明白它,然后才真的是无所不知,无所不能,这才能成佛。所以向群众学习,群是一群一群的,众是众生,动物、植物、矿物都是众缘和合而生的。你想想那个地方不是菩萨学处?那一个时候不是菩萨学处?菩萨真的是万德万能,正是“四弘誓愿”所说“法门无量誓愿学”,真的是无量;“无量”不是形容词,确确实实是无量。可是我们现在特别强调老实念佛,一门深入,不劝大家广学多闻,是什么原因呢?我们广学多闻的条件不具足。你要问什么条件不具足,第一个寿命太短了,换句话说,时间不够用。不要说其他的条件,单单就是这一条,你想想看我们要展开向群众学习,你能办得到吗?大概学的万分之一都不到,寿命已经到了,岂不是真的叫挂一漏万了?因此,这些祖师大德们才劝导我们,我们把这些事理都搞清楚、搞明白了,然后再想想自己的能力,实实在在办不到。那就选择一门深入,往生净土,亲近阿弥陀佛,生到西方极乐世界,你就得无量寿,那我们这条件够了,有的是时间。法门无量,我们寿命更是无量,这才能成功。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去,不是去享福,如果是去享福,那你错了。往生到那个地方就是要得无量寿,无量的时间、时光,让我们修学无量的法门,我们求生净土真正的目的在此地。下面第三小段。【摩尼光云互相照耀。十方诸佛化现珠王,一切菩萨髻中妙宝,悉放光明而来莹烛。】这两句说的是作用,作用广大。前面一句是说“净宝出光”,这个出光在佛法里确确实实本身放光。西方极乐世界六尘都放光,连地都放光,光明世界,佛经里头也称作为大光明藏,没有一样不放光。为什么呢?性德变现的,性德本身就是一个发光体,焉有不放光的道理?那么我们要问,华藏世界、极乐世界、诸佛净土是法性身、法性土。我们今天居住这个世界六道轮回,甚至于比我们这里更差的环境,饿鬼、地狱、畜生它们环境比我们差得太多太多,生活苦极了。我们要问:这些依正二报是不是性德的流露?是的,没错。为什么我们这六尘不放光?佛在经上讲得好,依报随着正报转。我们这个世间珠宝、金刚钻自己都不能发光,原因在那里?我们自己这个身体没有放光。你看经上所说佛有常光,常光不是放光,常光。我们画佛像,把佛的头顶上画一个圆圈、圆光。佛的身体也有光,这个光多大呢?经上通常告诉我们八旬。这个意思是告诉我们,大概他这个光八尺到一丈,这样的光,这个不是放光,自自然然就有。我们现在的光跑那里去了?佛有,我们也有;佛能,我们也能。现在我们看到经上佛能,我们不能;佛有,我们没有。原因到底在那里?我们的心性被污染了。虽然被污染,我们性德的光明还在,不是那个光没有了,光被障碍住了,所以透不出来。我们身光被障碍住,我们依报环境光也没有了。所以那一天,我们自己这个障碍去掉,就是身体放光了,然后看到六尘境界统统都放光,这是真的,不是假的,这是事实真相。发光体我们称之为宝,你看,净宝。所以最重要心要清净,清净心就是真心,不清净是妄心。妄心,光就没有了,光就被障碍了;心地清净,光就又透出来了。我们今天用的是妄心,不是真心,起心动念有是非人我,有贪嗔痴∵慢;是非人我,贪嗔痴慢这是污染。真心本性里面原来没有这些东西,禅宗六祖惠能说得好,“本来无一物”。真心本性里面本来无一物,有一物就错了,就是污染,有一物就是障碍,将我们自性里面智慧德能,乃至于依正庄严的相好统统被障碍住了,你说这个损失多大。虽然在六道,虽然在三途,性德没丧失,这些严重的障碍把他的智慧、德能、相好都障碍住,不能让它现前,这是事实。经文里面讲“摩尼光云”,云这个意思前面说过。净宝出光就像云彩涉入山峰一样。我们在高山上看到云海,云海也很壮观,也很好看,相有体空,它是一个不真实的境界。所以佛在此地用这个字来形容事实的真相,让我们从这个字里面悟入。法空就像云海一样,山峰就像十法界依正庄严一样,云海在山峰之间自在的飘来飘去。这一个景观,现在的人很喜欢欣赏,你看到外面观光旅游,中国这些四大名山都能看到这种景观,不知道表法的意思。如果你要懂得表法的意思,你就不是单单在欣赏风景了,你是在那里修道,真正在那里修菩萨行,修无上道。二空真如就像这个现象。“一一智中知一切法”,一切法是事相,二空真如是般若智慧。般若智慧在那里?没离开事相,跟这些事相交融。现在我们佛教里面世界通用的教旗,就用这个来表法。教旗一共是六条,从上到下一共是六条。六条里面有五条是单色的,这五条单色代表五度,前面五度∶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代表这个。后面有一条是杂色的,这五种颜色统统都有,代表是般若。般若在那里?般若在五度里头。也就是说事相里面如果没有智慧,那就是没有理,事里头没有理,相里头没有性,那怎么能成立?所以教旗是从这个表法的意思来设计的。我们做佛弟子,这是我们一个标志,它的表义我们要懂得,有人问我们要能够说得出来,表菩萨六波罗蜜。这六条宽窄要一样,现在我们看到有些做得不如法,杂色的这条做得特别宽,这个没有道理,那就是不平等,六度一定是宽度完全相等。如果做得太长了,那个意思就不对了;有横、有竖,那就不对了。可是有横、有竖也能讲得通,看你怎么讲法就是了,那就不能代表前五度跟般若度,般若度那不算数。我们另外想一个法子来讲。佛法我们常讲“五乘佛法”,或者华严宗里面讲“五教”,那五种颜色五条可以表五教。它有横有竖,这五教横遍十方,竖穷三界,行!也能讲得通。可见这个表法,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都能说得出道理出来,行!就好。显示出法没有定法,你只要能悟出一个道理出来就行;这个理有浅深、有广狭,看各人悟入的程度。一一法体里面显示出二空真如。任何一法里面佛菩萨都能见到人我空、法我空,空有不二,空有是一不是二。所以《心经》上说得好,“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不异空,空不异色”,那个妙用才完全显示出来了,就是我们现前六根接触六尘境界的真相。了解真相之后,那你就跟诸佛菩萨一样,游戏神通,你的日子怎么不自在,怎么不美满!有享受,没有得失;有受用,没有得失。世间人,佛常讲,颠倒,可怜愍者。他颠倒在那里呢?他有执着,没有受用,这不颠倒了吗?他真的能不能执着到呢?执着不到。能执着的,空的;所执着的,也是空的。这《金刚经》上给我们说得很明白,佛讲三心不可得: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能执着的是心,能执着的不可得,你所执着的这一切万事万法因缘所生。凡是缘生之法,没有自体,当体皆空,了不可得,你所执着的也不可得。能执着、所执着都不可得,都不可得就显示出二空真如。人我空这是对能执着上说,法我空是对你所执上所说,这才把宇宙人生的真相一语道破,这就是所讲看破。看破之后再不执着了,那就是放下了;不分别、不执着了,放下了。放下之后,你的生活就跟诸佛如来无二无别了,诸佛如来得大自在,你也得大自在;无论现前过的是什么样的生活,没有不自在的。你如果是富贵在富贵里头得自在;你是贫贱,贫贱里面得自在,富贵跟贫贱没有关系,自在是一样,没有差别。自在是平等的,富贵贫贱是差别的,在《华严经》里头,差别里头有平等,平等里面有差别。所以在五周因果上给你讲:差别因果、平等因果。所以相上是有差别,受上是平等的;受是受用,受用是平等的,这叫真平等。如果说是在事相上平等,受用不平等,那个平等是假的,不是真的。所以说一一事法、一一事相都显二空真如。于是我们才能够体会到,才能够真正相信如来的智慧是真的究竟圆满。万德万能、究竟圆满不是赞叹的话,是真的,确确实实是无所不知,无所不能。我们要想恢复自性圆满的智慧德能,学佛就是干这桩事情。这个智慧德能不是学来,不是从外头得来,是自己自性里面本来具足,把那些障碍去掉而已,修行就是去障碍,换句话说,去妄想、分别、执着,你要真干。执着舍掉,六道轮回就没有了,六道轮回就是虚妄的执着变现出这个幻相。再能把一切分别舍掉,那十法界就突破,十法界是从分别里头变现出来。所以分别、妄想、执着断掉了,你就证得一真法界。一真法界在那里呢?一真法界就在现前,你得一真法界的受用,你的受用跟诸佛菩萨没有两样。也许诸位要问,那你讲的还是个理,事还是不行;再告诉诸位,这个理悟了之后,事变了。事上怎么变呢?我们世间人常讲“相随心转”,体质也随心转,这个地方起变化了。你的相貌改变了,你的体质改变了,这个变化就太大太大。你现在是凡夫,你要养这个色身,天天用尽了心思,到处去请教要吃什么补的东西,什么营养的东西,身体才能健康。如果你要是见到性,明白理了,给诸位说,你一天喝一杯水,营养都足了,那要那么麻烦!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他这些学生们日中一食,讲求什么营养?到外面去托钵,给什么吃什么,一个个都健康长寿。为什么呢?体质变化了,心地清净了;清净心,这个身体就放光了,真的放光。那里放光?没看见;没看见是不让你看见。为什么不让你看见?让你看见你害怕,哎呀!这个大概是妖魔鬼怪来了,赶紧远着些。凡夫福薄,佛虽有身光,他要把它收敛起来。所以佛法始终以教学,用这种方式来教化众生,不以神通感应。为什么呢?因为神通感应,妖魔鬼怪也有,魔也会放光,他会变戏法。如果佛用放光现瑞这种方式来教化众生,魔变这个境界,我们就没有办法辨别,邪正难分,混淆视听,这个对于佛法的弘传、佛的教化众生有很大的障碍。所以佛自己作一个榜样,佛确实有身光,释迦牟尼佛在世的时候,一般人看不到他放光,收敛起来了。偶尔放光,那有特别因缘,接引一类的众生,有此必要,佛才展现。由此可知,我们的修行重点、关键还是个清净心,正是此地讲“净宝出光”,宝就是心,心地。净宝就是清净心,清净心是宝,清净心出光;清净心起作用,无所不知,无所不能。佛法里面常讲∶实智、权智、中道智,《华严经》上都用十来表法,讲智也说十种,其实要细说无量无边的智慧法门。这是经文里面“摩尼光云互相照耀”,希望我们要细细的去体会。后面这一句“十方诸佛化现珠王,一切菩萨髻中妙宝”。佛是果地上,是老师,是教主,菩萨是学生,是佛的法侣、法眷属。《华严》会上称为主伴,佛是主,菩萨是伴,这也是互相的发挥。佛化摩尼教化众生,所以佛宝在十方能作佛事。佛宝是什么?宝珠是表法的,真正的意思是什么?觉、正、净三宝,这是摩尼宝珠,能作一切破迷开悟的佛事。佛事就是教学,教化众生。佛在经上告诉我们,菩萨初成佛的时候,自自然然感得一切诸佛现形来给他灌顶,一切菩萨来亲授敬养,这示现初成佛的时候。诸佛如来为什么这么做?这是诸佛如来对你的嘉奖。诸佛如来的本愿满足,一切诸佛都是希望众生快快成佛,你今天果然成佛,他怎么不欢喜呢?成佛好像我们世间读书毕业典礼,授予学位,他一定要来参加,要来道贺。诸佛如来来道贺,恭喜你,你今天成佛了,你今天入佛位了。所以现形灌顶,灌顶就是道贺的意思。菩萨来亲近你,菩萨他还没成佛,他要求佛教导,所以菩萨来亲近,菩萨来供养。亲近老师总要带一点礼物,礼物是表自己一点恭敬心,不在礼物的厚薄,是表他的恭敬心。所以这份礼物随着各人自己的力量,有财富的人礼物可以送好一点的,没有财富的礼物可以送差一点的。所以一朵鲜花也都是供养,贫穷之人我们献一朵花表敬意,富贵的人献珍宝,宝花,金银珠宝之花,这很名贵,但是那个敬心没有两样,恭敬心是相等的。所以这个供养物是表法的,老师绝不计较,老师要计较,这个老师就没有道德了。没有道德,那里有真学问?他有道德,有真学问,绝不在这里计较,完全看学生的真诚,真诚是宝。所以这个地方这一句里面给我们显示佛宝加持。菩萨这个宝,佛宝入菩萨宝中,菩萨宝入佛的宝中,这个很有味道。你看这个经文里面所说,“十方诸佛化现珠王”,这是佛化宝;“一切菩萨髻中妙宝”,这是菩萨之宝。“悉放光明而来莹烛”,这个光明里面就交融了。髻中妙宝,这是头发戴的帽子里面的宝珠,光中有佛的宝珠之光,佛宝珠光中有菩萨妙髻宝珠里面的光明,光光互照。这个意思显示出如来圆满的智慧,菩萨无量差别的智慧,菩萨差别智慧跟佛圆满智慧的交融,佛智慧当中有菩萨智慧,菩萨智慧当中有佛的智慧,表这个意思。如来从果上起用,所以叫化现。究竟圆满的智慧说它做珠王,摩尼宝珠之珠王,取这个意思。菩萨心顶里面智光圆照,所以叫它作髻中妙宝,取这个意思。这个义趣很深。我们在经典上看到佛告诉我们,菩萨初成佛的时候决定得到诸佛如来的加持;要用我们人间的意思来讲,一定得到古佛的祝福,来贺喜的意思。他们在形式上都是现形灌顶,这个是古代古印度新的国王就职大典,一定是请宗教里面权威的上首,给他举行灌顶的典礼,这是说在世间礼法里面最隆重的礼节。佛在人间说法一切也随缘,我们世间人观念当中,那一种礼俗最隆重的,佛就用这个来作比喻,这个道理我们要明了。在形式上以此为喻,可是在意思里面那就不一样。灌顶的意思,黄念祖老居士在《无量寿经》的注解里面,引用经典里面的话来给我们说,灌的意思就是慈悲加持,是这个意思;顶,就是最高的法门。换句话说,把成佛最高的法门传授给你,这就叫做灌顶。由此可知,灌顶并不重视在形式,但是形式要不要呢?形式也不能废除,形式是世间礼俗,如果形式废除了,实在讲实质的精神就没有依托了。精神依托在形式上,就好像我们讲法性,法性一定要托法相才能显示出来;如果法相不要了,那法性也显不出来。理由事显,因此事相上的形式是有必要的。我们做一定要很隆重、很认真的去做,就好像舞台上表演一样,虽然是假戏,假要演得很逼真,才能够感动这一些听众们。佛法不但感动听众,而且一定要让听众悟入如来的境界。而《华严经》自始至终我们所看到,都是非常浓厚的表法义趣,这个意思要用现代话来说,是一种教学的艺术,是一种教学的手法。可是如果我们用这个观念来看佛的教学,那又错了。错在那里呢?世间一个好的老师,他有智慧,他有方法,有很高明的方法,确实是他一种精心独到的一种设计。那么佛有没有精心独到的设计呢?没有。如果佛也要像世间人用种种方法来设计,想个什么方法来教学,佛就变成凡夫了,就不能叫做圣人了。那他这一套东西从那里来的呢?自自然然流露出来的。实在讲宇宙之间一切事物本来如是,佛在经上常讲“法尔如是”,“法尔”就是自自然然是这个样子,本来就是这个样子。佛实实在在说没有加一点意思在里头,也没有加一点什么权巧方法在里面,本来就是这个样子。我们要往这个里面去体会才能真正得受用,久久我们就会明了宇宙人生的真相。佛是不增不减,正像《金刚经》上所说“真语、实语、如语”,事实是什么样子,佛就老老实实说出来就是了。我们用这种心态面对《华严》,《华严》的义趣我们才能够体会得到。菩萨成佛,什么叫成佛?就事相上来说,他两种障碍断了,也就是见思烦恼断了,尘沙烦恼断了,无明破一品,这个就是菩萨成佛的时候。两种执着离开了,真心法性透出来了,就是宗门里面所说明心见性。从前这个心被障碍住了,所以不明,有烦恼障、所知障,所以心不明。二障去了之后,这个心明了,心恢复了光明,明心就是见性,那个心就是性,心跟性不二,是一桩事情。可是在有障碍的时候,心跟性就不一样。性是讲真心,心是讲被障碍的自性,被两种障碍障住的那个自性,我们给它另外起个名字叫它做心,心意识。所以明心就是见性,明心见性,见性成佛,这是从理上说。菩萨成佛了,成佛他要现相,他现什么相?“随众生心,应所知量”,不一定现什么相,不是自己想现什么相,不是的。自己想现什么相,那又变成造作了,又落在意识里头了,自己没想,自自然然与一切众生感应道交,他现这个相。应以佛身而得度者,他就示现八相成道。给诸位说,圆教初住菩萨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他就有能力示现八相成道。《华严经》上讲圆融,讲差别,讲权,讲实,后面我们会讲到。菩萨示现成佛,这个是以低的阶级去表演高的,他不是真的佛,这是权,这个不是实。证得究竟圆满的果位,示现成佛那是真的是佛。佛确确实实是究竟圆满的佛果,如果众生希望是菩萨来得度,他就现菩萨身,佛要降一格去示现菩萨身。那个菩萨也叫权,也不叫实,他不是真的菩萨。菩萨也示现菩萨身为众生说法,他真的是菩萨,他不是权。除自己本分之外的,或是高位子,或是低位子,那都叫权巧示现。所以圆初住菩萨就能以佛的身分出现在世间。那么示现八相成道了,诸佛要来给他灌顶,给他授记;菩萨们会亲近他,来向他请教,接受他的教诲,来供养他。这就是经文里面比喻佛化现摩尼宝珠,珠王;菩萨宝髻当中妙宝也是宝珠,光光互映,而来莹烛。这里面显示出因中有果,菩萨是因,菩萨境界里面有诸佛如来,诸佛如来给他授记,来给他道贺;果中有因,诸佛如来是果地,菩萨是因地,因该果海,果彻因源,显示出这个意思。“化现”,化是变化。摩尼珠王,这个是比喻如来果地上四十一品无明统统断尽了,证得究竟圆满的果位,用摩尼珠王来做比喻。菩萨求知之心勇猛精进,达到相当高的程度,他的智慧德能逐渐逐渐的接近佛果,接近究竟的果位,所以说他做髻中妙宝。从这一句经文里面我们更应当细心去领会,出家二众没有髻,髻是头,古时候梳头,男子也梳头,挽成一个髻,这才戴上帽子,宝珠放在头顶上;说明这是在家菩萨。实实在在诸佛如来教化众生,在家菩萨是居多数,男女老少、各行各业统统都是菩萨。出家菩萨很少,出家菩萨实在讲,跟在家菩萨是一样的。我们人生在世,总要做一番事业,那你选择那一个行业呢?我选择出家这个行业。出家,是在家各种行业里面,这三百六十行里面也是一行,没什么两样,地位决定是平等的,那就是清净、平等、觉。这一行,佛教育,像我们世间有一些人非常喜欢教育,喜欢教学,他读书去读师范学校、读师范大学,毕业之后从事于教学的工作,他兴趣在此地。四众同修当中发心出家,出家是选择行业,我们选择佛陀教育,佛陀教育是广大的社会教育,我们选择这个行业。我们认真努力修学,希望把这个社会教学的工作做好,不辜负佛陀对我们的期望,是这么一回事情。所以在《华严经》上看到的这些菩萨,出家的很少,即使在中国形象表法里面,我们也能体会到这个意思。代表大乘法门的是四大菩萨∶地藏菩萨、观音菩萨、文殊菩萨、普贤菩萨。在中国佛教,大家知道有四大名山,四大道场,这四位菩萨。这四位菩萨是一切诸佛如来,他在因地修行,证得究竟圆满的果报,就是依靠这四个法门,这四个法门才能获得究竟圆满的成就。我们要懂这个意思。地藏教我们孝亲尊师,他表孝道,根啊!我们《华严经》一展开,你看先说什么?先说毗卢遮那佛依报庄严里面的地庄严,地是心地法门。世出世间所有一切法都是从心地而生,从心地变现,还归心地,永远不能离开心地,所以心地一定摆在第一位。然后把孝敬扩大,孝敬自己的父母、师长,把这个孝敬扩大到孝敬一切众生,佛在经上跟我们讲,“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这个男子、女人并不是指的人道,畜生道、饿鬼道、地狱道,九法界一切众生。换句话说,对待一切众生,都要像对父母、师长那样的孝敬,那就是观世音菩萨了。孝敬一定要明理,要有究竟圆满的理法作为依据,这个孝敬是真的,是从真诚心里面生起的,不是做作,不是虚妄;不是佛叫我这么做,不做不好意思,不是真心,虚情假意,这不可以。文殊代表智慧,代表法理。普贤菩萨代表落实,这个“落实”,空间是讲遍法界,在时间是讲遍三际,过去无始,未来无终,尽虚空、遍法界无处不是,无时不是,这是普贤菩萨的落实。菩萨怎么样修行成佛的呢?依靠这四个法门,这四个法门,一即是四,四即是一,任何一门里面必定包含其他的三门,不是个个独立,它是圆融,它是无障碍,你要是一个一个分了家,那什么都不是了。佛在教学的时候,对我们凡夫劣根来说一定要有次序,要有先后,这就所谓是行布。高等的凡夫,《华严经》里面讲的大心凡夫,他就不执着行布,他知道行布里面有圆融,圆融里面有行布,一即是多,多即是一,一多不二,他理跟事圆过来了。像这些地方我们一定要细心去体会,所以经文末后这两句,不但是因果互彻,也是寂而常照,照而常寂,所以经上用了四个字“莹净照烛”。这是讲它的作用广大,这个两句。末后这一段:【复以诸佛威神所持,演说如来广大境界,妙音遐畅,无处不及。】这一段经文不但意思圆满,文字也好,词句非常之美。这一段是讲得佛力加持,“佛加广演”。我们要晓得,此地所讲诸佛如来,就是一般大乘经上常说,江味农居士在《金刚经讲义》里面告诉我们,《金刚经》讲的诸佛,那个诸佛就是《华严经》讲的法身大士。从圆教初住到究竟的果位,这一共是四十二个阶级∶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妙觉,妙觉就是究竟的佛果,这四十二个位次叫“诸佛”。所以这个“诸”,不是一般讲很多是多、众多,不是这个意思,是四十二个不同的程度。但是他们都能够示现八相成道,示现佛身普度众生,他有这个能力,所以称之为诸佛。而每一类里面那个数量是无量无边,这四十二位,位位的数量都没有边际,没有法子计算。他示现成佛,实在讲示现成菩萨,示现成任何的身分,你们念过《普门品》,《普门品》观世音菩萨三十二应,三十二种不同的身分,无论示现那一种身分去教化众生,都得诸佛加持。那些诸佛呢?除自己之外,一切诸佛统统加持,就是这四十二位诸佛都加持,这是妙不可言?初住菩萨示现度化众生,得一切诸佛加持,等觉菩萨示现种种身分度众生,初住菩萨也加持他,真的是光光互照。等觉菩萨示现,那初住菩萨怎么加持他?我们这部经后面会讲到,真正不可思议。清凉大师在此地给我们说,“佛境如空,故云广大”,这是解释广大的意思。佛的境界不但空有两边不着,不着也不着,这是真的广大。虽然一切都不着,真正是“本来无一物”,但是它与尽虚空、遍法界一切众生,九法界的众生,我们常讲“九界有情”,换句话说,十法界里面的所有一切众生,有感就应。那个地方众生有感,佛菩萨立刻就应,感应道交,绝没有空过,真的是应以什么身得度他就现身,应说什么法他就给他说什么法门。这个事相就是本经末后《入法界品》里面善财童子五十三参,把这个现象显示出来告诉我们。我们要发心,要学菩萨,知道从那里学起。我们现在虽然没有入佛的境界,没入,入佛的境界就是法身大士;虽没入,我们也能学习。凭什么能学习?经上讲“大心凡夫”,我们是凡夫,凡夫就是没有契入,我们可以学习,有能力学习,就是因为你发大心。如果我们不够资格学习,没有条件学习,那佛给我们讲这部经,有什么意思?这不叫吊口味,开玩笑嘛!佛给我们讲的,我们都能得真实受用,这才是成就真实功德,所以佛跟众生感应道交。佛所示现的身,佛所说的一切法,都是从法性当中变现出来的。法性周遍法界,从法性流露出来的现相、形象,流露出来的音声,流露出来的点点滴滴,也周法界。一开端我们先介绍《华严经》的五周因果,这是《华严经》跟其他经不一样的地方,开头给你讲“所信的因果”。所信的因果周,所信因果周,“周”什么意思?周遍法界,今天讲周遍时空。实实在在说明了尽虚空、遍法界跟自己是一体,一体才周遍,不是一体怎么能周遍?所以读《华严经》,实实在在说确实可以把我们的心量拓开。那么我们所解的,解的是一切事理,宇宙万有的一切事理。这一分里面讲的因,把它分为两种∶一个是差别因果周、平等因果周。差别是讲事相,平等是讲体性;体性周遍法界,事相也周遍法界,差别还是周遍法界。诸位想想这样深广的理与事,都是我们日常生活里面起心动念、言语造作、点点滴滴,没有一样不是周遍虚空法界。我们怎么知道?正因为周遍法界,才与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如来感应道交。同样一个道理,跟尽虚空、遍法界所有一切众生也起感应道交的作用,不能说是我们只跟佛感应,跟其他众生没有感应,统统有感应。就像电波一样发射出去,任何一个电台都可以接收,而且可以转播。这个理事相接近,这个就是得佛力加持。如果不得佛力加持,就不可能有这么殊胜圆满。“诸佛威神所持,演说如来广大境界”,这个如来广大境界实在讲就是指这一部经,这一部经自始至终确确实实是讲如来果地上广大境界。“妙音遐畅,无处不及”。妙音就是说《华严经》的音声,也是周遍法界。这一段经文是讲师子座,师子座就是比喻说法。前面这四个字是总纲领,“高广妙好”,下面经文都是这四个字的注解。清凉的《疏钞》为我们开导,意思确实是相当的圆满。可是李长者在《论》里面也有他的妙处,《疏》跟《论》要合参,合起来看。世间人讲参考研究,我们佛法不用这个名词,我们讲合起来参究,不叫研究。参跟研究有什么差别呢?研究是用心意识,参是不用心意识,不用心意识就叫参。这个讲法恐怕初学的同修还是不好懂,什么叫心意识?我们说得更白一点,就是不分别、不执着、不落印象。心是阿赖耶,阿赖耶里头含藏种子落印象;意是末那,末那是执着;识是第六意识,是分别。不用心意识,不用第六意识的分别,不用第七识的执着,也不用第八识的含藏,这就叫做参。所以参究是真实智慧,用心意识那叫世智辩聪,这是世间人的聪明智慧,没有离开心意识,他不是真实智慧。不是真实智慧,不能解决问题。什么问题呢?断烦恼的问题,了生死的问题,出三界的问题不能解决,所以佛叫我们参究。我们现在可以说多数的同修,虽学佛,进展非常缓慢,缓慢的原因在那里呢?错用了心。佛教我们离心意识,我们偏偏要用心意识,这错用了心。如果你会用心的话,这个人一定会开悟。这个开悟就是禅家讲“明心见性”,我们净土法门里面讲“得一心不乱”,通常一般教下讲“大开圆解”,你真能做得到。所以宗门,老师常常来测验学生,往往问∶会么?你会么?这“会”,你领会了吗?你体会了吗?都是从悟处讲,不是从思考。我们今天学东西用思考,想一想,研究研究,愈想愈糟糕,愈想愈有偏差,想错了。法身大士以上没有用心意识了。十法界里面的四圣法界:声闻、缘觉,连佛都包括,我们讲藏教的佛、通教的佛,还是用心意识。凡是用心意识都叫异生性,不用心意识就叫同生性,跟诸佛如来同心同德,同用一个真心。真心没有妄想、分别、执着,用妄想、分别、执着,不是用真心。再说真心是永远不变,妄心是刹那刹那在生灭,刹那刹那在变,它不是真的,所以我们要会用心。这是讲经论应当合参,都看看,能帮助我们悟入。长者在《华严》这一大段的开示,他是把依报庄严里面这四段:地严、树严、宫殿严、师子座严这四段合起来讲。这一段文里面显示出如来本性当中行四种因,所以感得四种果报。这个四段是如来的依果,依报的庄严。这个说,说得很好,真的是简简单单,一语道破。第一种是行的“法身因”,所以“报得金刚地果”,经上说其地坚固,就是这个意思。地上有无尽的庄严,性德的流露。无尽的庄严就是因地里面修行无量的法门。无量,在教学讲解上很不方便,所以把无量归纳为十大类,十条。《华严经》统统以十为一个圆满的单位,每一法都说十法,这个就是十波罗蜜;在这部经上文殊菩萨所表。文殊菩萨表十波罗蜜,普贤菩萨表十大愿王。长者的意思是说宝地的庄严是依十波罗蜜而成,也就是说十波罗蜜是因,感得金刚宝地是果报。那么我们要问,毗卢遮那佛的华藏世界,这个地是不是真的金刚呢?是的,没错。我们今天这个大地,为什么是瓦砾土石呢?现代科学进步,我们明白了,原来这些瓦砾土石跟金刚是一不是二,只是它们的原子、粒子排列的方程式不一样。一切万事万物把它分析到最后,原子、电子、基本粒子都一样的,没有贵贱,平等平等,只是排列的方程式不相同。那么现在要问,这一些万物万法谁给它排列的?现在没有人知道。为什么这一组的原子排列成一个石头,排列成一堆泥土,那一组原子排列成黄金,排列成金刚钻?谁去排的呢?没人知道。没有人知道,世间人就在那里想,这总是有人在排,大概这个人就是上帝。所以上帝从那里来?从想像变出来的。人没有这个能力!给诸位说实在的,这是《华严经》上告诉我们,不是上帝,也不是人为的,还是从心想生的。如果我们天天想的是十波罗蜜,这个大地它这个结构方程式的排列,自自然然就排成黄金。西方极乐世界人心清净,一尘不染,西方极乐世界的大地琉璃,琉璃为地,透明的,心清净。菩萨修学十波罗蜜,这个心坚固,坚固,黄金就坚固了。正是佛法中常说,“依报随着正报转”。我们如果把这个道理、事实真相体会得几分,我们现前的生活一定能够改进。今天我们大家都说我们生活环境不好,现前这个社会上几个人认真在修十波罗蜜?大家所作所为跟这个十波罗蜜恰恰相反,一百八十度的相反,金刚七宝就变成污秽的土石大地。现代人相信科学,不相信佛法了。展开经卷,听到佛这种讲法会点头、会赞成,实在讲不是凡夫;凡夫做不到,凡夫决定不肯承认。但是凡夫对于事实真相没有法子解释,这是真的。怎么样研究,也总是几百千万年、几亿万年、几十亿万年这种化学产生的变化,变成地里面这些金属的宝藏,他们从这个地方去想。以为宇宙的形成是经过不断不断演变到今天这个样子,所谓是“进化论”。佛在经上有没有给我们讲这个?佛没有。佛在经上讲,宇宙的形成是一念之间形成,刹那际形成。将来到本经后面《十定品》里面详细说明,没有演变,演变是假的,不是真的。事实的真相不是演变,刹那际。这个是很难懂、很难懂的,但是它的的确确是事实真相。正因为理太深,事太繁杂,我们要不是很细心,怎么能够明白如来所说真实义?世间人,世间聪明智慧的科学家、哲学家、宗教家不能解如来真实义,原因就是错用了心,这方向错了。这是说明金刚宝地庄严之所以然。第二段讲宝树。长者说,这是“万行因果”。菩萨修六度万行所感的宝树庄严,那是果。如来他也在修行,他那个行不叫修。“修”是什么呢?因为我们的行有错误,把错误的行修正过来叫修行。如来果地上丝毫错误都没有了,等觉菩萨还有一品生相无明没破,所以他的行还可以叫修行,还要修正。如来在果地上丝毫错误、缺陷都没有了,所以他只有行,不能讲修。诸佛如来,这都是证得究竟果位的这些人,他们自行普贤行,我们也把它称作因地,实际上他已经没有因与果了。我们为了说话、体会方便起见,佛在果地上他也要过生活,他也有他的工作,我们今天讲他也有他的事业。他的生活是什么呢?享受寂静之乐,那是他的生活。《仁王经》上讲五忍,如来果地上是寂灭忍,他享受的是清净寂灭的生活,这是真实到了极处,比无生法忍的境界还要高一级,这是他的生活状况清净寂灭。他的工作、他的事业是什么呢?普度众生。这个工作做不做呢?做,天天在做,从来没有休息,如经所说“千处祈求千处应”。实在讲那里止千处?这个“千”也代表圆满,代表一个大圆满。经上讲十,十是代表圆满。十而百,百而千,所以用千是代表大圆满,无处不应。所以成了佛之后忙得不亦乐乎,不是没事干,事情太多了。那我们要问了,他究竟忙不忙呢?他不忙。为什么不忙呢?作而无作,无作而作,他自在。他的工作自在,他的事业自在,那是真实的。果报显示出来“宝树行列,庄严金地”。金地是表真如本性。以六度十愿,普贤行就是十愿,普度法界一切众生;这是树,这是建树,树立如来果地上度化众生的大事业。佛家常讲大事因缘,无过于是。经上讲∶“令此道场一切严具树中现像。”这些境界都是如来行之中法尔如是,自自然然感得的果报,显示出觉行交彻。如来在果地上证得圆满的大觉,所以他的生活是觉行,他的事业也是觉行。行与觉,工作与智觉,我们加个智慧,大家更容易明了。生活与智觉相应,工作与智觉相应,度众生是帮助众生,与智觉也相应,没有一样不相应。所以宝树的庄严说之不尽,怎么能说得尽?真的,不是假的。所以我们要想到这个从因感果,因无尽,果当然无尽。总而言之,宝树,如来自行为因,因行感果,树是依果,依报之果。这个树的身是金刚,树的枝干、条叶、花果众宝所成,这些枝叶、花果都依树干而生。花表法,果表智。所以法是花,智是果,我们见到花就想到菩萨所修的法门。所以通常我们讲的比较具体,大家印象能够深一些。花表六度,六度含摄所有一切行门。譬如我们讲修学下手,从三福下手。三福∶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想想这四句里面是不是六度?是不是经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