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一尊菩萨,“大明德深美音菩萨摩诃萨。”“大明德深”这四个字里面有德有慧,有智慧、有德行才能称之为大明德深。“美音”是言语、音声,说音声的意思比较美满,言语是音声之一;但是音声包括言语,言语不能尽括音声。以智慧普照,德行就是菩萨行,我们常讲三福、六度、十愿、本经里面讲十波罗蜜,这是菩萨智慧的德行,从智慧德能里面生出来优雅的音声。文殊菩萨在楞严会上给我们拣选圆通,他老人家说,“此方真教体,清净在音闻”。古时候,我们在《史传》里面看到记载,有闻音声而豁然开悟者。音声可以说是一切众生共同的语言,言语我们有的时候很难传达意思,特别是言语不相同的地区国家,要通过翻译。可是音乐不需要通过,无论是东方的交响乐、西洋的交响乐,我们使用的乐器不相同,可是演奏出来的乐章都能感动人心,不需要加以翻译。诸佛菩萨对于这桩事知道得很深、很透彻,众生的喜乐是音乐、歌舞、戏剧,能够欣赏音乐这是最高的,其次是歌舞,而戏剧可以说是三根普被,利钝全收。真正的乐章、音乐,这是对于有上根利智的人,他懂得。诸佛菩萨教化众生,他运用这些工具。现在我们末法时期,佛法里面的人才太少,不是世间没有这些人才,很可惜这许多杰出的人才没有接触到佛法,不能够为佛法发挥弘传的功能,这很可惜。古时候有,佛门里面有音乐家,有懂得乐章的天才,所以梵呗的演奏能感动人物,能感动人、能感动动物,当然也能感动天地鬼神,现在没有这个人才。歌舞,小乘佛法对于歌舞是决定禁止观听,不准你看戏,不准你听歌舞。大乘佛法不一样,释迦牟尼佛给菩萨们讲经说法,天人以歌舞来供养。你们再过两天就看见,我看那上面已经挂了飞天了,载歌载舞。所以大乘佛法跟小乘不相同,小乘是保守,大乘是开放。这些歌舞里面统统是弘法利生,是让你在这个里面得定、得慧。所以美音,我们把它看作高度的艺术,这个意思就来得广、来得深。我们修学大乘,要不要学?要学。是不是每个人都能学?不见得,一定要看你的定功,要看你的智慧。果然六根接触六尘境界的时候,能够保持心地清净,无论是顺境、是逆境,是善缘、还是恶缘,都能够保持不动心,行!可以与一切众生同事、利行,四摄法里面的同事摄,就可以。如果我们见色闻声还会起烦恼,什么烦恼?顺自己意思会起贪爱,不顺自己意思会有嗔恚,要是有这种情形,还是远离比较好,学小乘,尽可能避免这些境缘,让心定下来。心定下来之后,然后再出去试验试验,这个很重要;试验试验又不行,再又退回来,这是修行的方法。试验一下就算通过一次考试,这一考试心又乱了,不及格,回头回头老实修。什么时候出去考试通过,没有问题,你就可以学菩萨。菩萨四摄里面,布施、爱语、利行,我们可以学;同事是要看自己的程度。自己如果没有这个功夫、没有这个定力,这一同就完了,不但你度不了众生,你很快被众生度跑掉,这事要注意到。后面一位,“大福光智生菩萨摩诃萨。”这名号里面有三桩事情∶福、光、智,这三桩都用一个大字贯穿下来,大福、大光、大智,这个意思非常非常的圆满。从名号里面我们体会到大智放光,光明必定是遍照,能利益一切众生。菩萨以他的智慧帮助众生破除无明愚暗,菩萨以他的大福带给众生幸福美满,以福慧才真正能够成熟一切众生,一切众生得菩萨的加持,得菩萨的护念,这就是光照的意思。异名菩萨经上举的十个名号,到这个地方给诸位介绍出来。读这一段经文它是介绍来宾,华严会上的来宾,让我们对他熟悉,认识他,这是菩萨这一类。【如是等而为上首。】“等”,还有很多,名字要说就太多,说不尽,只举十个人作代表。【有十佛世界微尘数。】菩萨众有多少?实在是没法子计算。一尊佛的世界就是一个三千大千世界,十佛世界就是十个三千大千世界。龙树菩萨告诉我们,他在龙宫里面看到《华严经》大本,多大分量?十个三千大千世界微尘偈。这个地方告诉我们参加华严法会的菩萨众有多少?同名菩萨、异名菩萨有十个三千大千世界微尘数,真正不可思议。所以华严的境界,前面跟诸位已经提过几次,一定要记住,它的境界是尽虚空、遍法界。世尊说这个经在定中讲,定中没有界限,定中是清净心,没有分别、没有执着,所以尽虚空、遍法界。菩萨众有这么多。

四)∵别∵叹∵胜∵德∵【此诸菩萨,往昔皆与毗卢遮那如来共集善根,修菩萨行。皆从如来善根海生。】[一]∵缘来叹德这往下赞叹菩萨的智慧德行。先总说,科题里面“别叹胜德”。“毗卢遮那”是梵语,翻成中国的意思,翻作光明遍照,也翻遍一切处,这是法身,圆满法身。法身有没有相?给诸位说,法身没有相,法身就是真如,就是本性,就是真心,现在哲学里面所讲的本体,宇宙万有的本体。这个意思就是说,宇宙一切万法从这个地方生的,它是能生;宇宙之间一切万事万物是所生,这里面包含虚空,虚空也是万象之一。虚空从哪里来?也是自性变现出来。自性遍一切处,所以用毗卢遮那。一切诸佛的法身本体。世尊在这里说得好,这些菩萨,无量无边菩萨,往昔与毗卢遮那如来共集善根。我们想一想:我们有没有分?有分,诸佛如来有法身,我们也有法身。世尊也讲得很清楚、很明白,“十方三世佛,共同一法身”,十方三世佛包括我们在内。三世是讲过去佛、现在佛,还有未来佛,我们大家都是未来佛,现在是凡夫,将来都要成佛。我们成佛,跟佛是同一个法身,没成佛还是同一个法身。你看这个经上讲得好不好?跟我们的关系多么密切,我们自己要珍重自己、要爱护自己,自己有成佛的本钱。这的确增长我们坚定的信心,无比的信心,我们跟毗卢遮那如来共集善根,修菩萨行。过去生中曾经修过菩萨行,没出得了三界,这再一轮回又迷惑颠倒。这又不知道过了多少劫,这一生当中又碰上,这个缘很希有、很难得,百千万劫难得碰上一次,我们这一生碰到。碰到是要继续再修菩萨行,接着再干,要真干,干假的不行。一定要遵守释迦牟尼佛的教诫,千万不要以为世尊所说不适合这个时代。我在初学佛的时候,实在讲我的妄想、分别、执着相当重,我很感激我的老师章嘉大师,他对我非常有耐心,我自己想想我的耐心不如他,他把我的观念转过来实在是不容易。我那个时候的想法执着非常坚固,佛法理论好,方法在原则上不错,值得我们尊重,特别是理论,我们应当好好的来学习。至于它的修行,我就大不以为然,特别是戒律。我把戒律看作生活规范,实在讲今天我们这样说法,大家听了也点头,不错,是生活规范。可是我们现代人生活跟古人生活不一样,时代不相同,地区也不一样,我们如果学习三千年印度古人那种生活方式,我们怎么能受得了?没有法子接受。章嘉大师他看出我的心思,他也不说,说了我也不能接受;我不好意思跟他抬杠,跟他辩论,但是我不会接受。我们总是认为即使国家订的法律,法律每过几年要来一次修订,为什么修订?前几年适用,这几年社会又有变化,又不适用,要修订。戒律就跟法律一样也应当时时来修订,我们才好用,我有这么一个观念,这个观念非常非常坚固。我们儒家讲礼,礼跟佛法戒律是相同的。可是中国古礼,夏、商、周就不一样,佛订的戒律怎么可以说是一成不变?我们怎么想也想不通。可是章嘉大师,我每一次跟他见面;我那时一个星期跟他见一次面,礼拜天去向他请教,他老人家常常轻描淡写的提一提,“戒律很重要”。我跟他老人家三年,他这一句话至少讲过几十遍,所以我的印象就很深刻。他圆寂之后,我在他火化场搭了一个小帐篷,在帐篷里面住了三天,守了三天三夜,跟甘珠***在一起。我很认真的思惟,我跟他老人家三年,他教了我些什么?这一回顾,这一句话的印象就特别深刻,他提醒我,我因为对戒律很不重视。于是认真反省检点忽然觉悟了,世间所讲礼法叫世间法,世间法是会随着时间、空间有所改变,要重新修订。我明白佛家戒律,它不是世间法,它是世间跟出世间的一个分水岭,你能够守住这个方法,你才能超越世间。所以它不能够修改,它一修改就掉到世间去,不能用世间法的眼光来看佛家的修学方法。我明白这个道理,然后我才开始读《戒经》,我很认真、很用心的去读诵,掌握到《戒经》的原则∶“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这是戒律的总纲领。善恶的标准是什么?标准是性德,不是世间的。如果是世间标准,这个标准确实会随着时间、空间有所改变;它是性德,性德就没有法子改变。佛法里面讲相应,与什么相应?与自性性德相应,它不是跟世间人情世故相应,与性德相应,也就是与清净、平等、觉相应,我们明白这个道理。读这一段经的时候,我们才知道跟法身佛共集善根,我们今天再接着修菩萨行,我们的成就“皆从如来善根海生”。“海”在此地是比喻,比喻自性无尽的深广,实在讲到哪里找比喻能比得像?实实在在找不到,用一个海、用个虚空来比喻,也只能比喻个彷佛,没有办法比喻得恰好。这个道理我们必须要明白,然后才能建立自己的清净信心,对我们修学、对我们的生活会有很大的帮助。所以佛在大乘经里面,常常教导我们深解义趣,实在是很有必要,我们要解得深。解得深,解跟行有密切关系,如果不能行,就没有办法往深处去理解。清凉大师在这一段文里面也有很好的开示,可以给诸位做一个简单的介绍。说到毗卢遮那,意思是光明遍照。光有两种:一种是身光,一种是智光,都是遍照虚空法界。这个事实我们从这部经开头讲到此地,可以能体会到一点。光,我们现在听到这个名词,立刻就想到我们张开眼睛看到外面的亮光。这种解释是不圆满的、不究竟的,为什么?现在科学发达,科学家告诉我们,宇宙之间光种类太多,在无量的光里面,我们的肉眼功能很有限,只能看到很窄小的这一部分,我们能看到;其余的我们肉眼看不见,借重科学的工具能够探测出几种。像现在大家知道的X光、紫外光,都不是我们肉眼能看到。现在讲光,光波,以我们肉眼能见到这个光作为一个标准,比这个光波长我们看不到,比这个光波短我们也看不到。可是诸位要晓得,我们自性里面所放出来的光波是无量无边。我们现在自己这个身体会不会放?会放,我们自己看不到。诸佛菩萨有身光,佛告诉我们,每一个众生都有身光,不但有情众生有身光,无情众生也有光。物质都有光,这个光就是我们今天科学家所讲波动,电磁,所有一切物质都是带电体,动物、植物、矿物,乃至于自然现象都是带电体。我们佛法里面讲物质,物质是四大:地、水、火、风。地、水、火、风说的是什么?说的是物质的四个现象、四个特征。现在我们用科学的技术将一个物体分析,分析成分子,由分子再分析成原子、成电子、成粒子,来观察所有一切物质现象究竟是什么?才知道统统是这些基本的粒子排列组织而成。最基本的粒子在我们佛法里面,前面跟诸位说过,佛经里面称为极微之微,比微尘小。极微之微它还是一个物体,我们讲它还是个物质,物质有四个现象。第一个现象它本身是个物质,物质我们叫它做地大,地是代表它有物质,表这个意思。它有火大,火大是现在所讲它带阳电,带电。它有水大,水大是带阴电。现在科学上用的名词不一样,跟佛法讲的没有两样。风大,风大是说明它是动的,它不是静止的,它有活动,风代表动。基本的物质有四个现象,地、水、火、风这四个现象。诸位仔细想想这四个现象里面,它带电,带阴电、带阳电就放光、放波动,它有波动,它动的,它不是静的。这个就是说明身光的来源,所有一切的物质统统都有身光。身光的大小不论,在《华严经》里面没有大小,大小不二;大,遍虚空法界,小,也遍虚空法界,《华严经》上说的。如果就一般大乘经上说,灵性愈高光就愈大,也就说明它的波动愈细密、愈快速。一切众生它的波动速度不相同、频率不相同,这是真的,这个也是事实的真相,但是决定是周遍法界。而且是彼此互相交感,它才产生感应道交的作用,跟现在我们用无线电传递讯息一样的道理。到这种程度我们可以自由运用自己本身的能量,不必依靠机械,能用本身的能量跟尽虚空、遍法界,一切诸佛菩萨、一切众生起感应道交的作用,这是讲的道理,我们明白这个道理。我们觉得佛所讲是有理,有可能,我们不能不相信。第二种光是智光,这个智特别是觉。光里面确实有觉、有不觉,有这两种;身光不觉,智光就觉。有觉,感应、讯息的传递,就彼此互相沟通。如果没有智光,这当中就产生障碍,虽然光波、电波达到,但是究竟传递什么讯息不知道?甚至于说我们自己粗心大意,妄想、分别、执着特别多,在这种情况之下四面八方来的光波,我们不但不能辨别它里面的含义,甚至于连影像都没有办法觉察得到。是我们太粗心,没有感觉,这是古人讲,这个身体都麻木不仁,没知觉,这是真的。诸佛菩萨传递我们的讯息,我们一无所知;六道众生里面传递我们讯息,我们也一无所知。必须重重打你一顿,刺你一下,感觉到痛了,才知道痛痒,这身体麻木到这种程度。两种光说得好,照真照俗,重重法界,《华严》里面告诉我们真正的事相,真实的事相。大师在此地给我们介绍毗卢遮那是法身,卢舍那是报身,释迦牟尼是应身,我们常讲三身,三身是一不是二。报身是智慧之身,智身也遍一切处,应化身也遍一切处,没有不遍。所以我们要明了,智遍,身也遍。为什么?因为所依赖生起的本性是遍一切处,它统统从法性生,法性遍一切处,从性里面生出来的这些现象,怎么不遍一切处?物质现象是现象,智慧也是现象,没有不遍的道理。佛的住处,常寂光净土。常寂光在哪里?常寂光遍一切处,哪个地方不是常寂光?而实在讲,身跟土是一不是二,你要把身跟土分做两个,错了,你没有入门,身土不二,入不二法门,身土是一不是二。经论上给我们讲,自性有三德,叫三德密藏。其实这个密是深密而非秘密,为什么?它都显在面前,并没有隐藏。法身,般若,解脱,谁没有?我们现前没有,现前你是没有感受到,实际上你统统具足。法身理体具足,没有法身哪来这个身?法身是能现,我们这个身土世界是所现。没有能现的,怎么可能有所现的境界?能所不二。可见得法身没有含藏在哪里,没有隐藏,而是我们自己不认识、不觉悟。禅宗,禅宗开悟大彻大悟,明心见性;老和尚考他:像什么样子?在哪里?开悟的人随便拈一个东西表示一下,老和尚点头,就给他印证。随拈一物,无一法不是,所以头头是道,左右逢源,就这么回事情。般若、解脱亦复如是。般若是知见,《楞严经》上讲的知见,知见就是自己自性本具的般若智慧。你有知,你有见,这个见代表六根的觉。觉性的起用,在眼叫见,在耳叫闻,在鼻叫嗅,在舌叫尝,在身叫触,在意叫知;用一个见字作代表。见闻觉知,哪个没有?统统都有,有而不觉,那就没有法子。解脱就是自在,你怎么不自在?古大德讲,谁把你捆住?,谁绑住你?没有人。你今天为什么有法身而不能证法身?有般若,般若不能现前;有自在、有解脱,解脱也不能够现前,原因在哪里?你被妄想、分别、执着害了,这个东西是大障碍,障碍自己的法身、般若、解脱。所以你要能够把妄想、分别、执着放下,自性的智慧德能现前;自性的智慧就是般若,德能就是讲法身解脱。而且佛又说,这三种每一种里面都有四净德:常、乐、我、净。常,永远不变,这是常。乐是真的快乐,决定没有苦,我们世间苦乐忧喜在自性里面统统没有,那叫真乐。苦乐的乐是相对的乐,不是真的乐。我是主宰的意思,大自在的意思,自己真正做得了主宰,真正得大自在。净是清净,一尘不染,世出世间法统统不沾染,这是自性本具的德能。说到共集善根,我们与诸佛如来,与这些大菩萨们,共同一法身。再跟诸位说,诸佛如来无量劫所修集的功德,我们可以不可以把它转变成我自己的功德?行不行?在理论上讲,行。为什么行?共同一法身,那怎么不行?可是在技术上讲,它用什么方法来转?不知道。其实诸佛菩萨不吝啬,很大方,绝不吝法,已经把这个方法教给我们。我们念阿弥陀佛求生西方极乐世界,就是把一切诸佛、阿弥陀佛在因地里所修,无量无边的功德转变成自己的功德。妙极了,这个法门的殊胜,绝对不是权教菩萨能够想像得到,所以法门叫难信之法,它真难,它不是假难,真难信。诸位想想,我们平常也讲,希望自己跟阿弥陀佛同心同德、同解同行;那阿弥陀佛无量劫修学,我们跟他一同,不就变成自己的吗?现在麻烦在哪里?麻烦在不同,怎么样把我们不同的地方变成同,我们的进展就无比的快速。我们想不想?想。要怎么做?我今天给几位法师在提议,现在李木源居士要建弥陀村,这要用很多钱,现在经济状况都不好,钱从哪里来?当然我们要仰靠阿弥陀佛,跟阿弥陀佛相应就容易,不相应这就难。如何相应?我们想想释迦牟尼佛,当年他老人家在世,他的团体,这么多出家人跟到他修学,真的是三衣一钵,彻底放下。我们今天也来试一下,我们出家人身上不放一分钱,我们从这里做起。有需要的时候常住给你,我们决定不存一分钱,一切的供养统统交给常住。身心自在,没有妄想,口袋里有钱还想到买这个、买那个,外头还诱惑;到你身上一文都没有,看到也不想,为什么?没钱,我们从这个地方做起。沙弥十戒里头有这一条,诸位一定要晓得,这个东西害我们害得很深很深。今天我们连道门都入不进去,经本子展开此地,注解注得这么好都看不懂,原因在哪里?钱眼是障碍,花花纸把我们的眼睛搞迷惑,什么都看不清楚,糟到这样的程度。所以我们觉悟之后要把它放下,彻底放下,这才是真正与佛同心同愿、同解同行。李居士做事情速度快,我们同修们看到都很佩服。今天来告诉我,说做马上就做,念佛堂立刻就开始。听说今天是头一天,就有三、四十个人来念佛,很难得。四楼作念佛堂,五楼作讲堂;讲堂里面坚定诸位同修信解二门;念佛堂真干,行证。修菩萨行必定要依教奉行。清凉在此地讲共集善根,他讲到主伴,这好,意思讲得好。主伴有三种说法,第一个是回向主伴,第二种同行主伴,第三是如相主伴,都称共集。为什么叫回向主伴?我修集一些功德回向给虚空法界,虚空法界包括一切诸佛菩萨、一切众生;他们所修的功德也回向给我。我回向给他,我是主,毗卢遮那佛是伴;毗卢遮那佛回向给我,他是主,我是他的伴,我们跟诸佛如来互为主伴。实在说一切诸佛如来修集毫发之善,没有不回向法界一切众生。只有我们众生心量很小,把佛菩萨忘记掉。我们不肯回向给他,他回向给我们;我们也会偶尔想到,回向个一两次。这就是我们跟毗卢遮那佛有这样的关系。同行主伴,我们同修三福、六和、三学、六度,佛也学这个,我们也学,同学的主伴。这两种:回向主伴跟同行主伴统统称性,称性就圆融,彼此互摄,这个关系多密切。这是清凉大师教导我们,我们跟诸佛菩萨的关系非常密切,然后你再回过头来想一想,我们跟一切众生的关系亦复如是。我们礼敬诸佛,怎么能够忽略一切众生?生佛不二,生佛一如。于是这些道理,宇宙人生的大道理,宇宙人生的事实真相,我们真的才逐渐逐渐明白一些,渐渐懂得。这样我们修学,也就是我们的生活工作,修行就是修正我们在生活里面、工作里头、应酬里面种种的错误,把这些错误修正过来,这叫修行。我们修行才有方向、才有目标,才真正把纲领原则掌握到。后面一句,“善根海生”。性德无量无边,诸佛如来已经把障碍自性的这些无明、尘沙烦恼断尽了,自性的智慧德能圆满的现前,《华严经》上已经证得十身。我们今天是被这些烦恼:∵尘沙、无明障碍住,性德虽然就在面前,正是所谓当面错过,不认识,冤枉在受生死轮回。我们这一生总算是很幸运,善根福德因缘成熟,得人身遇佛法,遇到佛法里头最殊胜的法门,在这个里面让我们豁然大悟,知道我们跟一切诸佛菩萨,同一个善根海生的。我们今天要靠佛菩萨帮助我们,佛菩萨怎么帮法?用他的身体给我们做一个榜样、做一个模范,让我们看到好学习。佛不在世,我们造佛菩萨的形像,造像不是随便造的。现代有很多人,用艺术的眼光、美学的眼光来造佛菩萨的形像,美则美矣,不能表法。所以造佛像、造菩萨像,一定要依照《造像度量经》,《大藏经》还有这部经,教给你怎么个做法。要把三十二相、八十随形好表现出来,让我们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每一个相好,福相,果报,果必有因,让我们见到果,就想到修因,这一尊佛像对我们才产生功德的作用。如果只是美,不能让我们想起怎样修因证果,那只能把它当作艺术品来欣赏,我们得不到利益。佛法里面讲一切法无一不是表法,这在《华严经》上显示出来,没有一法不是表法。真的让我们六根在日常生活当中,一切时、一切处,你所接触的全是“大方广佛华严”,所以这经尘说刹说,永远无间断在说,这话是事实。上面就是缘来叹德。“诸波罗蜜,悉已圆满。慧眼明彻,等观三世。于诸三昧,具足清净。”这三句是从德行上来赞叹。第一句“诸波罗蜜,悉已圆满”。这些菩萨都是法身大士,他们在此地所代表,我们常常讲四十一位法身大士。二十位菩萨代表,都是破无明、证法身,所以跟诸佛如来是属于同生性,跟诸佛如来真的是用一个真心,不是异生性。必然与法性理体相应,必定能够实践因地当中所发普度众生的弘愿,佛门里面常讲如来家业。我们世间每一个人活在这个世界,你都有事业,你是从事于哪一个行业的。如来也不例外,如来从事哪一个行业?这就如来家业。如来家业就是普度众生,这是佛教一个名词,要用现在的话来说,如来的家业,从事于义务的社会教学工作。这个社会教学范围之大,是虚空法界,不是局限在一个地区,不是局限在一个世界,尽虚空、遍法界;以一切有情众生为对象,有情众生是讲九界有情众生。这是如来家的事业,这个教学是义务的,不讲求报酬。世尊一生教学,我们在经典上所看到,他的学生以我们肉眼接触到、看得见的,有帝王、国王大臣,再往下面看也有贩夫走卒,真的是孔老夫子所谓有教无类,一律平等。佛没有接受丝毫的报酬,只是每一天出去托一钵饭而已;穿的衣服叫粪扫衣,别人丢弃的旧衣服,捡起来洗洗干净,破损的地方把它裁掉,把它凑合缝起来当衣穿,佛过的是这个生活。我们今天过的什么生活?我们叫学佛,要是给佛世的人看到是笑话,真是牙都笑掉,我们学什么佛?连佛的样子也没装像。要晓得他们存的是什么心?他的心与自性完全相应。自性清净,自性平等,自性觉而不迷,自性生大慈悲,所以他能成无上道。成无上道就是能够恢复自性,自性里面无量的智慧德能能现前,于是得大自在。这个自在与一切众生感应道交,随类化身,随机说法,这才显示德能智慧无比的殊胜。说佛的福德,就是说性德,清凉大师在这一段给我们注得很详细。这里面有个重点我们要学习,第一个我们要虚心。虚心怎么说?六祖惠能大师常讲“本来无一物”,世尊在《金刚般若经》里面告诉我们,“三心不可得”,这才叫真正的虚心,也就是心地清净到极处。根尘相接的时候,六根接触外面六尘境界一念不生,这是虚心。纵然起心动念,决定是利益一切众生,没有我,如果还有一念念到我的利益、我的好处,你就被污染,严重的污染。污染生烦恼,清净生智慧。一定要崇尚道德,与道、与德相应,才能提升自己的境界,当然也包括提升自己生活的境界,这是我们今天讲的精神生活。物质生活无所谓,再跟诸位说,物质生活里头没有苦乐,你才真正超越。念念要想一切众生,特别是要想念一切苦难的众生,还没觉悟,还迷惑颠倒,还在六道里面搞轮回,用轮回心造轮回业;要常常想念这些众生,如何去帮助他们。有机会我们尽心尽力帮他忙,没有机会要好好提升自己境界,自己认真努力修学,都是为一切众生,要像佛一样行弥法界。清凉给我们讲菩萨的大德,概略可以分为三类。一是自己因行德,因地修行的德。第二类胜进果行德,证果之后他们的生活行为,所显示的大德大能。第三种是讲这两种行无障碍德。所以叹德,叹菩萨德经文很长。因地修行对我们来说,是我们现前的事情,我们非常关心。我们现在这是在因地,因地修行有自利、利他。自利行怎样才能做得圆满?这就讲到我们经文“诸波罗蜜,悉已圆满”。波罗蜜是梵语,翻成中国的意思叫到彼岸。这话不太好懂,我们用现代的话来说,究竟圆满,就这个意思。诸是多的意思,每一桩事情都能做到究竟圆满,就叫波罗蜜。我们想一想看,我们那一桩事情做到究竟圆满?此地“诸”这一个字,里面所含摄是无量无边,不要只看到经上讲六度、十度、八万四千,这都是小数字。要在日常生活当中,点点滴滴,微细之行;说到微细,我们从早到晚起心动念,起心动念是意业,我们身体动作是身业,言语是口业。意业太复杂、太多,前念灭了,后念就生。怎样才做到圆满?与法相应就圆满。换句话说,身、语、意业这三业行为要做到尽善尽美,这才是圆满。尽善尽美对谁来说?对众生来说,不是对自己。换句话说,自己所做是为一切众生做最好的榜样,那才叫圆满。我动一个念头,我身体的动作言语,不足为世间人的楷模,那就错了。你要学菩萨,起心动念、言语动作,要给世间一切人做好样子,这叫菩萨行。菩萨行叫自利行,自利就是利他,要懂这个道理,要想到如何做得圆满。

【诸波罗蜜,悉已圆满。慧眼明彻,等观三世。于诸三昧,具足清净。】这一段经文。文字虽然不长,赞叹与会菩萨的智慧德行,这里面的含义非常深广,境界无量无边。清凉大师给我们解释这段经文,他分做三条∶第一个是说明自己修因证果的德行;第二是讲如何再提升自己的境界,菩萨还没有圆满成佛,必须要不断的勇猛精进;第三个意思是自分跟精进向上这两种行,彼此能够相成而不妨碍。经文分成这三段。这是第一段,第一段里面有三句,三句是说三桩事情。第一桩是自利行圆满。“诸波罗蜜,悉已圆满”,这一句话里面含的就很多很多。通常我们所谓菩萨修学六度万行,六度是讲纲领,每一条里面都包含无量无边的法门。在本经文殊菩萨给我们说十波罗蜜,其实十度跟六度只是开合不同而已,实际上内容没有两样。这十个纲领展开来就是经上所讲八万四千法门,八万四千确实有这个数字,不是随便说的,诸位看看《佛学大辞典》、《教乘法数》、《三藏法数》里面都有解释。八万四千依旧是一个纲目,再细说那是无量无边,四弘誓愿里面跟我们讲“法门无量誓愿学”,无量无边的法门。断无量无边的烦恼习气,到功德圆满的时候,怎么样才叫做圆满?小乘人的圆满只是说见思烦恼断尽了,他就证到四果阿罗汉。大乘法里面的圆满,一般是讲法云地的菩萨,这是十地,第十地的菩萨;也就是菩萨五十个阶位修圆满,从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修到圆满的时候,这才能够讲是“诸波罗蜜,悉已圆满”。从这一句我们就可以肯定与会的这些菩萨,最低限度他们的地位都是法云地的菩萨,通常我们说三大阿僧只劫圆满。再往上面去就是等觉,就是入等觉位,这个都是称为圆满。第二句是讲利他行满,“慧眼明澈,等观三世”。这个地方我们特别要留意,自利要不圆满,就决定不能够利他圆满。换句话说,利益一切众生做到圆满,决定是自利圆满,这个是一定的道理。经文里面跟我们讲这八个字:“慧眼明彻,等观三世”,佛在这一部经里面,跟我们说如来有十眼,它是每一样都是用十来代表圆满,讲身有十身,讲眼也讲十眼,十眼里面特别标出一个慧眼。过去我们曾经在此地讲过《金刚经》,《金刚经》上佛说如来有五眼,实在讲《金刚经》上讲五眼跟《华严经》上讲十眼,也是开合不同,内容没有两样。慧眼就是五眼里面有慧眼,十眼里面也有慧眼。五眼的慧眼是排在第三,十眼里面的慧眼也摆在第三。明彻,明是十眼里面的智眼,彻是十眼里面的慧眼。这也得要将这十种眼略略的说说。第一种“肉眼”,五眼跟十眼里面都有。肉眼见色相,就是我们每一个人现前都有,我们睁开眼睛看到外面形形色色,这是肉眼的功能。对于这些色相你见到了,见到之后你了解多少,这就要讲智眼跟慧眼。十眼并不是说肉眼之外又出来九种眼,不是的。第二种“天眼”,天眼能够观察众生的心,也就是说众生起心动念。我们有没有?如果我们心地清净,现在人讲头脑清楚一点,不被外境迷惑,对于妄想、分别、执着淡一些的人,我们常讲看得淡一点,你也就有一点小天眼。能够看出一切众生起心动念,微细的念头我们见不到,粗的念头我们能见到,从哪里见到?从他的思想言行当中可以能够观察到。这桩事情并不很难,现代的社会由于外面境界诱惑的力量太强,而一些人自己迷在五欲六尘当中,自己不能自觉、不能自拔。虽然也有一些学佛的同修明白一点佛理,佛讲的这些道理,可是敌不过烦恼习气,日常生活当中还是受烦恼习气控制,依旧是在造业,这是常言所说明知故犯。如果有这种情形,要不能够提高高度的警觉性,认真的忏悔,改过自新,前途不堪设想,这是实实在在的话。宋朝,我们在《往生传》里面,《净土圣贤录》里看到的莹珂法师,破戒作恶的出家人。他的好处就是警觉性很高,自己非常清楚坏的习气、坏的毛病,天天在造恶。如果佛在经上讲的话要不错,他自己想想将来一定堕地狱;想到佛说地狱境界的苦,他就恐怖,害怕。如果我们细细去读《地藏菩萨本愿经》,《地藏经》康熙年间青莲法师,他的法号就是用青色的莲花:青莲,给《地藏经》做了一个《科注》。《科注》里面将世尊许多经论里面所说善恶因果的报应,他都引用,所以这个注解好,读这个注解等于他把这些参考资料全部给你搜集,不必到别的地方去找。细读他的注解,我们就更清楚、更明白,地狱苦不堪忍受,时间之长都是讲无数劫,单位是用劫来算。如果我们想到这桩事情,能不认真去修行吗?莹珂法师值得我们作榜样,他的业障重、习气深,自己不能控制自己,所以就向同参道友请教,有没有方法救救,请教别人有没有方法来救他。其他的这些同参道友就送一本《往生传》给他看,他看了之后深受感动,就关起房门念阿弥陀佛,念了三天三夜,时间不长,感应不可思议。这什么原因?生死心切,救命要紧,他知道问题的严重性,三天三夜不眠不休,把阿弥陀佛念来。阿弥陀佛告诉他,你的阳寿还有十年,这十年当中你好好的修行,到你命终的时候佛一定来接引你往生。莹珂法师跟阿弥陀佛说:我的烦恼习气太重,我控制不了,经不起外面诱惑,外头境界一诱惑,我又要造罪业,这十年不得了,我要造多少罪业?这一想就不对,我十年寿命不要,我现在就跟你走。阿弥陀佛也就接受,佛就告诉他:这样好了,三天之后我来接引你。莹珂法师说:行,三天行;三天可以不造业,能控制得住。他把房门一打开,告诉大家三天以后他往生。寺庙的人对他了解太多,无恶不造,破戒犯规,三天你就能往生?但是看他的口气又不像是妄语,好像是真的,反正三天的时间不长,大家就等着瞧。到第三天,果然他请这些同参道友念佛给他送行,真的往生,证明《弥陀经》上所讲若一日、若二日到若七日,不错,一点都不假,这是值得我们学习。我们要学他高度的警觉心,如何能在境缘当中控制不犯?《华严经》上讲得好,第一个你要看破,看破之后要放下,看破是明理,了解十法界依正庄严的真相。这个真相是相有体空,《般若经》上讲“缘起性空”,十法界依正庄严都是缘起,不是真的。所以顺境也好、逆境也好,善人好事也好、恶人坏事也好,统统是缘起性空。我们明白这个道理,了解事实真相,这叫看破。《金刚经》上佛教给我们“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这是告诉你十法界依正庄严是梦幻泡影。它存在的时间多长?“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这是看破。存在的时间给你讲真话,如电,闪电一样。这一桩事情,在《华严经十定品》里面要讲到,讲得很微细,闪电的时间已经很长很长,比这个还短的是刹那际,这是给你讲真话、讲实话。而我们现前看到好像人的寿命有几十年,几十年就是经上讲的“如露”,露水,是什么意思?刹那际的相续相,不是真的。哪有一法是真的?世间十法界如是,一真法界也不例外,唯有真如理体是真的。这个理体没有相,虽然体性上没有相,但是它能现一切相。所现的相,一真法界跟十法界,这是所现的相。相碍不碍性体?不碍;性体也不碍幻相。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千经万论、千言万语,都是给我们说明这个事实,我们真的领悟、体会到,就看破,看破之后自然就放下。放下什么?放下一切分别、执着,我们在这个世间随缘,随缘就过得很自在。诸佛如来有五眼、有十眼,我们如果能用用功,虽然不能入佛这个境界,相似的境界是决定可以得到。我们要问,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处事待人接物,还有没有分别?还有没有执着?你如果没有分别,人家说你白痴,你难道连个黑白都不知道?你要不执着,人家把你当傻瓜,你要受尽欺负、受尽折磨,哪有好日子过?在这个时候怎么办?也有分别、也有执着,要学永嘉大师“分别亦非意”,这就是过佛菩萨的生活。我有没有分别?有分别,随顺众生的分别而分别,自己确实没有分别,随顺众生;随顺众生的执着而执着,自己确实没有执着。给诸位说就不造业,不但你不造恶业,善业也不造,善、恶业都没有。然后你在生活、处事待人接物还是有善、恶,怎么会没善、恶?善、恶都变,变成什么?变成净业。你造的一切善,因为你不执着善、不分别善;你造的恶,也不执着恶、也不分别恶,善、恶业统统变成净业。换句话说,只要有我、有我所,你就落在善、恶两边,善因就有善果,恶因就有恶报。善果,三善道;恶报,三恶道;你就没法子脱离。这个地方是个关键,如何把这个关键扭转过来?你一定要发大菩提心,这是佛在经上,一切经论里头,时时刻刻在劝勉我们发菩提心,往生净土。《无量寿经》上三辈都把“发菩提心”列在第一句,本经善财童子五十三参,善财童子每见一位善知识,第一句话就说“我已经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这一句就是发无上菩提心,决定不能够疏忽。我们发菩提心怎么发法?真发。过去我迷惑、我颠倒,我起心动念为自己;现在我明白、我觉悟,我发菩提心。发菩提心就是跟诸佛菩萨一流的人物,起心动念不为自己;为一切众生,为正法久住,为弘法利生,我们学佛四众弟子都要发这个心,这个心要发得真、要发得恳切,没有为自己。今天无论我们是什么身分,无论从事哪一个行业,都是为了帮助一切众生觉悟,这就叫行菩萨道。一切时、一切处,我们能够接触到的一切人、事、物,都应当把佛法介绍给他们。前面跟诸位讲过,维摩居士给我们讲道场,这个讲堂我们每天在这里讲经说法是道场;诸位居士,你们回家,你们家庭是道场,你们对你们家人也不能够间断讲经说法。讲经说法不一定要用言语,意业清净、慈悲,你以清净心、慈悲心对你一家人,你是意业在说法;口业柔和软语,你就是口业说法;身体为家里面每一个人服务,把家事料理得整整齐齐,让一家人生活过得非常舒适,你是身业在说法。你要把家庭看作道场,无我、无我所,我觉悟了,为这些众生服务,为众生不为自己。这个家做整齐,做一个好样子,这个家就是所有一切家庭的好榜样,你是个模范的家庭、菩萨的家庭。不必宣扬,自自然然日久天长能影响你的乡党邻里、亲戚朋友,你不是在做弘法利生的工作吗?让人家很明显的觉察你,你在学佛之前跟学佛之后,完全变成两个人,给诸位说,容貌也变,体质也变。从前容貌是凡夫,业报之身;现在菩提心一发,为佛法、为众生,你这个容貌是菩萨的容貌,你再仔细一看,愈看愈像菩萨、愈看愈像佛,怎么会一样?相随心转,在家里面就成菩萨、成佛。你要是经商开个店,你那个店是道场,所有来的顾客就是你度化的对象,待他真诚,和颜软语,就用四摄法摄受。四摄法∶布施、爱语、利行、同事。所以你那个小店面就是大道场,度人成佛,帮助一切众生破迷开悟。道场在哪里?无处不是道场,无时不在说法。我们要明白这个道理,要了解这些事实,才知道自己应当怎么作法。时时刻刻,念念都是利益众生,都是弘扬佛法,弘扬佛法是帮助一切众生觉悟。佛法是在一切众生心里面,不在外面,他现在迷而不觉,迷失了,觉悟的人帮助那些没有觉悟的人,让他醒悟过来。所以我们心地清净就有能力观察一切众生,以高度的智慧,善巧方便,助他破迷开悟,离苦得乐。他觉悟了,他又会教别人,辗转教化,我们这个世间劫难才能够消除。劫难之由来是由大家的共业所感,劫难的消除还是要从人心上着手,一定要净化人心,帮助一切众生开智慧,智慧跟世智辩聪不一样。“慧眼”,在本经里面讲,见一切众生诸根境界。天眼是见众生心,慧眼是见众生的根性,诸根是讲根性。他是什么样的根性,诸佛菩萨看得清楚,所以说法就契机。任何一个众生,只要遇到佛陀,佛给他说法,很少不开悟的,很少不证果的。我们在经上看到,最低限度听佛说法,他都证须陀洹果,真管用。只有一类的人,天天在佛菩萨面前,跟着佛菩萨也不能证果。哪一类人?提婆达多。天天跟在佛的周边,他为什么不证果?他的妄想、分别、执着太重,恋慕世间的名闻利养,他只看到很多人恭敬佛、供养佛,他看到很难受,一定要取而代之,所以天天听佛讲经说法他也不能悟,这个在佛经里面叫阐提根性。造无量无边罪业,破和合僧,断众生的法身慧命,果报在阿鼻地狱。实在说经里头有《提婆达多经》,释迦牟尼佛说出这个因缘,提婆达多真的是坏人吗?不是,菩萨示现的。菩萨为什么要做这个示现?菩萨晓得世尊灭度之后,佛法传递还有一段相当长的时间,正法、像法、末法,正法一千年,像法一千年,末法一万年,还有一万两千年。这一万两千年佛不在世,佛的弟子代代承传下来,将来僧团里面佛的这些弟子身边,也有提婆达多一类人物,所以释迦牟尼佛在世就做了一个表演给你看。确实有这些人来破坏佛法,你就要觉悟;你觉悟,不受他害,不但不受他的害,还要受他的利。利是什么?更坚定自己的信愿,坚定自己的修行。所以这些人给我们做逆增上缘,我们接触这个境界,不受其害反受其利,给诸位说,他也有功德,他也有好处;如果我们受害,我们堕落,他也堕落。所以我们对这些恶性的众生,我们也要度他,一片慈悲,决定不能够怀恨,决定不可以有报复的意念,要用大慈悲心怜悯他们做逆的示现,要帮助他。一个人一生当中,心善、言善、行善,即使你妄想、分别、执着放不下,你也决定生天,来生一定得人天福报。无贪、无嗔、无痴叫三善根,必须把贪、嗔、痴三毒连根拔除,我们的佛就没有白学。你的根性好、根性善,你的心地好,存心好,你的境界好。为什么?境随心转,现在外国人讲磁场,你的磁场好,磁场就是境界;确实人家接近你都感觉得很舒适、都感觉得很快乐,你的磁场好。如果你心胸邪恶,那个磁场不好,人家接触你的时候都感觉得寒毛直竖,身心不安,那就是境界不好。境随心转,我们一定要存好心,行好事,说好话,做好人。无论遇到什么境界,我们守住自己的原则,就是自行化他,就是利益众生,利益社会。第四“法眼”,法眼所见的是一切法的实相,实相就是从相上见到性。性是什么?性是空寂的。佛教给我们的方法,就是教给我们明心见性的方法。佛在《金刚经》里的偈子,“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你要在一切法里面看到相是梦幻泡影,你就见性,你就见到诸法实相。禅宗里面讲明心见性,性是什么?性是万法皆空,一切法的体性不可得。体不可得,从体现的相可不可得?也不可得。不可得,你以为可得,这是一个错觉,是个幻想,不是事实,确确实实不可得。别说死了以后,这是生不带来,死不带去,一场空,这个时候有那一刹那的体会;自己还没有死,看到别人死,警觉性高的,一看到人死,摇摇头,一场空,一场梦。其实我们那一个人每一天不死一次?你每天晚上躺在床睡着,不等于死了一样?睡熟的时候,人家把你的身体抬走你都不晓得。我们试想一想,当睡着的时候,在梦中的时候,哪一样是你的?不但身外之物不是你的,你在作梦的时候身体都不是自己的,要有高度的警觉。所以念佛人,我常常劝勉同修,真正求生西方极乐世界,每一天晚上上床一睡觉,躺在那里念阿弥陀佛,就求阿弥陀佛来接引。天天盼望着阿弥陀佛来接引,今天阿弥陀佛没来,到临命终时阿弥陀佛真来了,你一点恐怖都没有,你生欢喜心,我天天盼望,今天真的盼望到了,阿弥陀佛来了,欢欢喜喜、快快乐乐跟他走,一点恐怖忧虑都没有。所以要天天放下,天天准备往生,不要等明天,不要等明年,没那么长的时间。活一天算一天,活一天为众生、为佛法,没有自己,真正到无我、无我所,给诸位说,你已经证果。什么果位?最低的果位,你就证了须陀洹果,须陀洹破了身见,三界八十八品见惑断掉。我们现在能做得到,只要你真的觉悟,念头转了:我,空的、假的;我所,全是假的。这个躯壳身体在这个地方是乘愿再来,是到这个地方来示现,帮助佛弘法利生,帮助一切众生破迷开悟,就是为这个事情来的。你这个念头这么一转,你就证得须陀洹果,你不是凡夫,已经入了圣人一流,决定不堕三恶道。所以这个“我”,害死人,我相信我们在座的同修们,其中必定也有几个契入这个境界。这一个法会无量功德,会会都有人入境界,会会都有人开悟证果,这个法会多么殊胜。这是讲你见到性,从相上见到性。“佛眼”,那是圆满的,如来在果地上见十方如来究竟圆满的智慧德能。佛在大乘经里面,将如来果地上智慧德能也归纳为十种:十智、十力,力就是能力。超过菩萨的智慧德能,这是佛眼才能见到,所以说佛佛道同,这是究竟圆满的果地。“智眼”是见一切法,见诸法。一切法有体性、有现相、有作用。实在说,这就是给我们讲“佛”这一个字,通常讲三种觉、三种智;一切智是体,见体;道种智是见相;一切种智是见一切法的作用。这三种智就是如来在此地讲的智眼,对于宇宙之间一切万象无所不知。因为经文里面有“慧眼明彻”,明就是指十眼里面的智眼;智眼的意思,简单的讲,真的是宇宙万法无所不知、无所不能。也许初学的同修听到不太容易接受,这可能吗?不但初学的同修很难接受,我还遇到些老法师都怀疑。比我长一辈的老和尚,也讲经说法,通宗通教,着作等身。有时候我们在一起谈话谈起来,讲到佛经上赞叹佛的万德万能,他给我们解释,他说:万德万能不可能,这是赞叹的话,不是真的。我们是晚辈,听了之后也不敢给他辩论。其实这个话是真的,不是假的,怎么晓得是真的?因为十法界依正庄严是我们自性所现的,《华严经》上讲得很清楚,唯心所现,唯识所变。你要是明心见性,那有不通达?自性所现的一切万法,自性那有不通达的道理?你没有见性当然你没有法子通达,你也认为那是不可能的事情。那个不可能是你的妄见、是你的妄想,不是正知正见;是你的妄想、是你的分别、执着,不是事实。我们细细体会佛经里面所讲原理原则,在原理原则上讲得通,而在古今这些修学大德所表现,我们也能够取到很好的证明。在中国佛门里面人所周知,唐朝禅宗惠能大师。他不认识字,没有念过书、没有读过经,也没有听人讲经过。惠能大师一生,你看他的传记,没有在哪一次,到哪个地方听法师讲经,没有,没有过。可是世出世间一切法,你问他,他都很内行,一点都不外行;佛门里面相宗、性宗他都通达。他答覆法相,他所讲的八识,言语多么简单,讲得透彻;他没学过。没有听过《法华经》,法达禅师在他面前,他叫他念《法华经》,念给他听;念到第二品:方便品,他就告诉法达不要再念,我完全明白。《法华经》二十八品,听了两品,后头不必读。给他讲《法华经》大意,法达开悟了。他那一样不懂?这就证明,除非你没见性,你要见性,世出世间法一切法没有一样不通达。佛法之可贵处,佛法之真实处,就在此地。佛并不是要传授我们知识,那你就完全搞错。传授知识,这不是人师,佛称为天人师,那怎么能称为人师?佛传给我们是真实智慧,不是知识,是传给我们明心见性,这才可贵。所以在利他行满,用慧眼明彻;彻,就是慧眼的意思。慧眼彻见一切众生根性境界;智眼无所不知、无所不能,这是十眼里面两种。底下讲“等观三世”。说三世必然就包括十方,空间讲十方,时间讲三世:过去、现在、未来。我们今天为什么不知道?有障碍。障碍是什么?妄想、分别、执着。这里面妄想、分别、执着最严重的就是我:我执、法执。佛在经上说,破了我执,你就证阿罗汉果;破了法执,你超越十法界,最低地位圆教初住菩萨,别教初地菩萨,破了法执。诸佛菩萨示现在我们世间,他我、法二执确确实实没有,但是为了教化众生方便起见,一定是恒顺众生,随喜功德,他修的是这个。《楞严经》里面讲“随众生心,应所知量”,示现的,不是真的。这也就是六祖问永嘉,分别亦非意,这个妙;我的分别,不是我有分别,是你们这么分别,我随顺你的分别而分别,随顺你的执着而执着;你们大家都把这个东西执着是我,我跟你交流的时候也说我,你们说这个“我”有执着,我说这个“我”没执着,这就叫分别亦非意,执着亦非意,你才能入境界。我们常讲入佛境界,入佛境界难懂;听说佛,佛不是我,入他的境界去。大家这样想法,这个想法真想到十万八千里去了。入自性的境界,这就是佛境界,佛境界是明心见性的境界。诸位同修一定要细细的去想一想,我们也随顺众生叫你想,佛法里面的术语叫“参”。参是什么?不用心意识就叫参,落在心意识里头叫想。好好的去思惟,要把这个道理想通。我们在这一生当中要得殊胜的成就,超越我们过去生生世世,在这一生当中一定要把念头转过来:为佛法、为众生,决定不为自己。这个念头一转,给诸位说,我、法二执纵然不能断干净,也少了一大半,对于我们在这一生当中修行证果真的有把握。如果诸位同修真有这个警觉心,真的向这个方向去做、去努力,舍己为人。说个舍己为人还不行,你还有自己,还没有忘掉。自己都没有,还舍什么自己?没自己,舍己都没有,只是为人。我们华严这一会,照现在的进度来看大概是四年到五年,这四年到五年果然你每一会都来参加,我想肯定会证果。为什么?天天在熏习,长时间在熏习,时时刻刻在提醒我们自己。凡夫修行所以不能契入境界,就是说一日曝之,十日寒之,断断续续,所以烦恼容易起现行;天天在真干,烦恼就能够降伏得住。尤其现在这个道场,晚上这里讲经,帮助你看破。白天四楼的念佛堂,你到这个地方来一心持名,帮助你放下。进念佛堂,什么都不想,放下万缘,一心专念阿弥陀佛。解行相应,那有不成就的道理?这个道场必定是诸佛如来护念,龙天善神保佑。这一段菩萨众介绍完了之后,下面就跟诸位介绍金刚神,金刚护法神,都在这个道场。底下第七“光明眼”,见佛的光明,佛的光明无量无边,光明里面的功德不可思议。第八种叫“出生死眼”,见大涅盘。第九种“无障碍眼”,见《华严经》上所讲四无碍法界:事无碍、理无碍、理事无碍、事事无碍。第十种眼叫“一切智眼”,见普门法界。普门法界就是我们四弘誓愿里面讲的法门无量,无量无边的法门他统统都见到;见就是明了,无量无边的法门都明了,不学都明了。这十种眼简单介绍到此地。这是“慧眼明彻”这四个字。“等观三世”,等是平等,三世、十方包括十法界。十法界里面平等观,给诸位说,十法界就是一真法界;不是说十法界之外,还有一个一真法界,那你就搞错,跟经义就相违背。经上不是告诉我们,“一即一切,一切即一”,又给我们说“入不二法门”。如果一真法界跟十法界是二,你没入门;一真法界跟十法界不二。不二的现象是什么?不一不异。不一,一真法界跟十法界不一样;不异,没有两样。不一样,又没有两样,到底是一样、还是不一样?大家回去慢慢参,事实真相给你说出来了。所以我们要能够平等看这个法界,不是普通人!谁能用平等心?平等心是真心,离开妄想、分别、执着就平等。《无量寿经》的经题“清净平等觉”,平等心重要,诸法平等。不仅仅是法门平等,万法平等,佛与众生平等,极乐世界跟阿鼻地狱平等。你能看出来吗?我们讲很粗浅的,不一不异。不一,相上不平等,相是两样;极乐世界是清净庄严,地狱是恶劣到了极处。相不一样,性平等,这个我们好懂,这个说法大家会点头,性是平等。如果给你说性平等,相也平等,你就不好懂,你就难懂。其实给你讲,相是平等的,迷的人相不平等,事不平等;悟的人相平等,事也平等。怎么个平等法?《金刚经》上不是明明白白告诉你吗?“凡所有相,皆是虚妄”,那怎么不平等?极乐世界的相是虚妄,阿鼻地狱的相也是虚妄,虚妄跟虚妄怎么不平等?平等。诸佛菩萨到地狱里面度化众生,现地狱的相,他受不受地狱果报?不受。但是在形象上、事相上,好像也跟他们一样在受;实际上不受。造作地狱业报的人在那里受,那真有苦受,他真受苦;菩萨在那个里面示现这个相,不受苦。像释迦牟尼佛这经上有这个故事,释迦牟尼佛曾经也下过地狱,那个地狱叫火车地狱。这个火车是个车,完全是火,铁都烧得红红的。地狱的人要把自己的筋抽出来,当作绳索去拉这个车,你说那个多苦;几个人合拉这个车,拉的人太痛苦了。释迦牟尼佛就发了个慈悲心,跟那个小鬼说:他太可怜,我抽两条筋可不可以?送一条给他来拉。那个小鬼看了,恨透了,拿个狼牙棒一棒把他打死;打死就出去,出地狱,在地狱里面他还发了个慈悲心。诸佛菩萨也常常在地狱里头示现,受罪的人有苦,他也有这个形式,但是不受苦报。同样的道理,地狱如此,畜生也如此,饿鬼也如此,人天也如此;人天里面纵然富贵享乐,他有没有真的享乐?没有。他的心永远是清净、永远是平等,清净、平等、觉,这叫大权示现。菩萨能够大权示现,我们一般讲乘愿再来,我们行不行?行。真的能够学到,这个不是假的。只要我们自己真的觉悟,知道身心世界幻化不实,对现前一切万法决定没有留恋,在这个境界里头决定不起贪、嗔、痴、慢;再发心能够为一切众生,能够为佛法久住,佛法久住众生才有福;这个念头一转就乘愿再来,这个念头一转,超凡入圣。所以诸佛菩萨给我们示现目的何在?《华严》说得好,给我们作榜样,要我们效法。明白人,根性利的人,聪明人一看到这个样子,一学他就学会,即身成佛。利根的人一下就能够超到十住位,从初住到十住,这个地位不等,一下就超越;这一下超越,就超越十法界,那多快。根性再钝的人,也觉悟了,不能超得这么高,给诸位说,也能超入信位。圆教十信位,不得了,圆教的初信等于小乘的须陀洹果。初信位就是证果,三不退里面你证的是位不退,绝对不会再退到凡夫位。这多么殊胜,这多么难得,这是真正解决问题,解决我们无量劫来没法子解决的问题。我们在这一生当中,遇到这个不可思议的法门,证入才是真正的成就。这个世间所有一切法全是假的,为什么?不能够离开生死轮回,不能够断烦恼。这个念头一转,烦恼一起会顿断。***大法,没有能跟这个相比。等观三世,如果没有慧眼明彻,意思是讲没有慧眼、没有智眼;慧眼是辨别,智眼是了断。再看底下一句,“于诸三昧,具足清净。”这一条也是我们要认真学习,你要学会,你的生活就自在,真正帮助你在这一生当中离苦得乐。无论是过什么样的生活,从事什么样的工作,我们处在那一种环境里面,都可以离苦得乐。什么叫三昧?三昧是梵语音译过来,它的意思就是正受;三翻作正,昧翻作受。正受的意思就是正常的享受,诸佛如来他们的日子是过着正常的享受。正常的享受就是,我们净土法门里面常讲极乐,这正常的享受。六道凡夫享受不正常,佛用归纳的方法,将六道凡夫的享受归纳为五大类∶苦、乐、忧、喜、舍。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就是这五种在转,也是在轮回,这个日子很难过。身有苦、乐。苦的时候多,乐的时候少。心里面有忧、喜。忧的时候多,喜的时候少。偶尔也有一个不苦不乐,不忧不喜的时候,那个很短暂,不能持久,那叫舍受。总而言之,六道的凡夫从非想非非想天一直到阿鼻地狱,所享受的都不出这五大类。色界以上我们知道他是在禅定当中,禅悦是乐。禅悦是属于哪一类?舍受。他能够保持身不苦不乐,心不忧不喜,保持在这个境界里头。为什么叫舍受?因为他不能永远保持;如果说永远保持,这就叫三昧,就不叫舍受。非想非非想天,他这个境界能够保持八万大劫,八万大劫要是比无际的时间:过去无始,未来无终;八万大劫还是很短的一个时间,不长;过去无量劫,未来无量劫,八万算什么,所以他还是叫舍受,不能叫三昧。什么人得三昧?阿罗汉以上,这超越三界;超越三界不是凡夫,是圣人。楞严会上佛给我们讲,阿罗汉证九次第定,证得三昧。世间的定功是八个阶段,叫四禅八定;八定里头包括四禅,不是四禅外面还有八定,四禅再加四空定叫八定,这是世间禅定。第九定出了世间,超越六道轮回,这个时

候叫三昧。他的受用清净,实在给诸位说心清净,我们要明白这个道理。如果心不清净,想我们的生活一切受用清净,怎么能得到?万法唯心,宗门里面说得好,“若人识得心,大地无寸土”。所有一切大乘经,世尊无时无刻不在那里有意无意的点醒我们相应之法。要相应,与什么相应?我们今天都是修念佛,《无量寿经》上讲清净、平等、觉,与清净、平等、觉相应就对。如果不能与清净、平等、觉相应,你就从事上来说,与阿弥陀佛相应也行。念念心里面有阿弥陀佛,这叫念佛。念佛不一定念在口上,心上真有。中国的文字,“念”这一个字是会意,它上面是个“今”,下面是个“心”,今心;现在心上有,那就是念。我们现前一念之心里面有阿弥陀佛,这个就是真正念佛。大势至菩萨在楞严会上告诉我们,“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忆、念都是心里头有,心里面真有阿弥陀佛。二六时中不间断,这种人哪有不见佛的道理?古德告诉我们,“但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这也行。所以你能够与阿弥陀佛相应,与清净、平等、觉相应都行,经上讲“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我们一念相应,我相信我们同修都有,一念相应就像闪电一样,时间太短,第二念就不相应。如何能保持第一念,让它念念相应,我们就成功,我们这个心就真正住在三昧。“于诸三昧”,诸是多,我们的受用太多,在生活起居、处事待人接物,一切时、一切处,点点滴滴都与阿弥陀佛相应。一切时、一切处,无论做什么事情,与阿弥陀佛相应,或者与清净心相应、与平等心相应。清净,不被尘缘所染就是清净,再说得明显一点,不生烦恼。如果我们在一切时、一切处,心里面起了贪嗔痴这妄想,清净心没有了;顺境里面不生贪爱,逆缘里面不生嗔恚,这心才叫清净心。平等心不起分别,无论境缘好丑不生分别,见诸佛菩萨,跟见一切小动物、见一切饿鬼、地狱,一个样子,一心恭敬;普贤菩萨教给我们“礼敬诸佛”,一个真诚心,一个恭敬心,这就平等心现前,与平等相应。我们对佛真诚恭敬,我们对人也真诚恭敬,不差分毫;我们对物也真诚恭敬,我们对这个毛巾、对这个茶碗,跟对佛那个真诚恭敬没有两样,这平等心现前。于一切法,觉而不迷,这就是智眼。一切法的体相、因缘、果报、作用,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与觉相应。这功夫在哪里用?生活里面用,穿衣吃饭,处事待人接物,一切时、一切处都能够与觉、正、净相应。也就是说,无论在什么环境里面,好的环境也好,不好的环境也好,不生烦恼,不起执着,不起分别。不起执着是清净,与清净相应;不起分别,与平等相应;清清楚楚,与觉相应。事缘无量无边,这叫诸三昧。怕的是诸三昧,诸位还有一点疑惑,我们再举例来说明。譬如我们讲五欲:财、色、名、食、睡。我们对财放下,一切财宝摆在我们面前,不生贪爱、不起执着、不起分别,也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我们在财里面得三昧,财宝里面得正受。色里面亦复如是,美色没有贪爱心,丑陋之色也没有一点分别心,境缘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你在色法里面得三昧。所以法无量无边,这就讲你样样看得破、样样放得下,就叫做诸三昧。你只要有一样放不下、有一样看不破,那一样里面都会产生障碍。障碍你见性,或者障碍你见性不得圆满。这个地方所讲,他具足清净,具足是圆满的意思。所以从经文里面看,这一些菩萨个个都是法云地的菩萨。不是法云地的菩萨,不可以讲具足,不可以说圆满,于诸三昧他总还有几条还没有达到圆满。说圆满决定是三大阿僧只劫修满,证得十地的果位。我们要学,虽然我们是薄地凡夫,一品烦恼都没断,十地菩萨的行门,我们可以学。不但是十地菩萨,如来果地上的行法;等觉菩萨还讲修、修因,如来果地上没有修,只讲行,我们初学的人都可以学习。如来果法我们都可以学,何况菩萨法?问题是我们懂得、明了,真肯学,这个才行。三昧也叫等持,持是保持,等是平等;换句话说,永远保持你的心境平等,这也叫三昧。无论在什么时候,无论在什么场所,无论面对什么样的环境,境有两种:人事环境、物质环境,你都能够保持一个平等心,这叫三昧。境缘复杂,无量无边,所以称之为“诸”。我们学习应当从哪里学起?这就跟治病一样。我们身上现在的病太多,现在我们去求医治疗,哪一个病是要命的先治,先把命保住。次要的病,还不至于要命的慢慢治,每一个人的病况不一样,所以自己一定要替自己好好的诊断一下。在我们烦恼习气里面,哪一种最重,先从最重的下手。如果我们贪心很重,贪嗔痴比较贪心重,先断贪;如果嗔恚心很重,先断嗔恚;愚痴心很重,先断愚痴。重的先下手,重的烦恼断掉之后,轻的容易对治。贪里面范围很广泛,如果贪财,我就先从贪财这一条下手。佛给我们讲布施,布施很难,散财难舍。这个里面你就要有真正觉悟,我要不舍财,必定被贪财所害,贪财会叫我堕饿鬼、堕地狱。如果只有贪财,没有犯其他的罪,堕饿鬼;因贪财而造作其他的重罪,那就要堕地狱。财是假的,不是真的。古钱,你们看看中国,到博物馆里面看,夏、商、周用的古钱,做的形式像个小船一样,上面刻了个字是叫布,布是散布;船是水里头流水,叫泉,我记得是泉,泉是流动的。就说明古人聪明有智慧,财宝是在你面前流过而已,不是你的,你不要认为是你的,佛在经上讲五家共有。人往往为贪财、积财得杀身之祸,你能够把它舍弃掉,你一生平平安安过日子。所以有财一定要懂得施,施的果报、福德不可思议。你要有方法把这个问题解决掉。哪一个病最重,就从这个病上下手。你要贪名,名也是祸害,不是好事情;惹人嫉妒、惹人怨恨,都不是好东西。权力、地位是斗争的根源,日子都不好过,不管你得到、不得到,总而言之,都给你带来一些苦难,一定要觉悟。明了之后,看清楚这些事实真相,彻底放下,不再搞这些分别、执着,你就得三昧,你就得清净。佛告诉我们,清净、平等、觉才是真的享受,真正的幸福。心地永远跟清净、平等、觉相应,日常生活当中,工作处事待人接物,恒顺众生,随喜功德,在这里面自度度他,功德就圆满。这一生没有白过,这一生真有意义,这一生当中我们超凡入圣,永脱轮回。我跟诸位说的都是真话,可以证果,只要你真的觉悟,念头一转,最低限度,我们不讲高,高我们未必能做到,圆教初住菩萨,小乘须陀洹果,我们决定可以证得,入这个位子就是超凡入圣。

[二]∵利他行满【辩才如海,广大无尽。具佛功德,尊严可敬。知众生根,如应化伏。】这三句是第二个小段,利他行满。前面都是说自利行满。这就是佛法里面常讲“三轮化益”,教化众生的利益;三轮是讲身、语、意。第一句是语业,“辩才如海,广大无尽”。佛在经上告诉我们,如来果地上成就圆满的四种无碍辩才,如一般所说。菩萨也有四无碍辩才,没有佛那么圆满。凡夫要想得无碍辩,才能够讲经说法,但是必须要得佛力的加持,得佛力加持一定要以真诚、清净、慈悲心,这才能有很显着的感应。“辩”,意思是说很巧妙的,将佛所说甚深之理能够显示出来,我们常讲深入浅出,这属于辩。“才”,通常我们讲才华,说的是应机施教,观察众生的根性,应当怎么说,说得非常恰当。同样是一部经,众生的根性不相同,说法的这些大德们讲法就不一样。这个例子非常明显,我们一定要能够体会。我们试看自古以来经典的注解,就能体会到这个意思。譬如《金刚经》,注解最多,几百种的注解,每一个注子说法都不一样。如果是一样就流传不下来,你的注子跟人家一样,那有什么意思?不一样。为什么有这么多不同的注解?实在是众生根性不相同,注解的人必定很适合那一个时代、那个地区众生的根性,他这种说法大家很容易领会,能听得懂,能得利益。实在说注比讲范围要宽得多,注想到什么?还有没有在现场听经的人,统统都要顾及。现场讲经决定是以现场对象为第一,不在现场那些人没有涉及这个范围,所以这个范围就更小,更容易契机。正是佛所说应以什么身得度,就示现什么样的身分,应当给众生说哪一个法门,就跟他说哪一个法门,应机说法这叫才。说法的人为了要适应一切众生的根性,世尊一生当中为什么说那么多的法门,都是根性不相同。佛说法无问自说很少,不多见,多半都是有启请。有启请,请法的人就是代表一类的根机。实在说凡夫没有智慧,不懂得请法,见到佛欢欢喜喜,一句话说不出来,这是常有的事情。谁来请法?都是菩萨,都是再来人。他们示现各种不同的身分,就在他自己生活环境、工作环境当中,代表为他这一类同行,有了疑惑、有了问题,向释迦牟尼佛请教,请佛开示,经典都是这么来的。我们晓得佛说法是应机而说,辩才无碍,人家来问什么,他就跟他讲解什么,内容无量无边,浩如烟海。佛的智慧,我们从旁边冷眼来观察,确确实实他那个智慧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三世、十方好像没有一样他不知道,他说法巧妙之处,实在讲他也是有原则,原则是依二谛;二谛就是真谛跟俗谛。真谛是依佛自己境界而说,这是讲宇宙人生真相。不是凡夫的境界,凡夫很难接受,而且凡夫听到总不免疑虑重重,所以佛经里面就有很多这些随顺众生而说的,这叫俗谛;随顺我们的知见,随顺我们的常识,我们听起来很容易接受。佛给我们讲五戒,很容易接受;讲十善,想想很对,也很容易接受,这是俗谛。如果佛讲“空不异色,色不异空”,我们就很难接受,一般人听了就有疑惑,那是随顺真谛说的。这是说法两个原则。因此,我们将佛说法以大海来形容,佛法大海。我们在此地要学佛的辩才,要学佛的智慧,要学佛面对一切不同根性这些众生,有能力善巧去应付。平常要真诚的学习,唯有真诚才能感应道交。当然,如果为接引一切众生,常识的确是要丰富,平常多看、多听。多看、多听,给诸位说不必强记,你看多、听多,有印象就行。印象是阿赖耶识里面含藏有种子,在感应道交的时候,这些种子自然就起现行。这是我们有准备,不能说毫无准备,有准备也要求感应,两者都重要。第二句“具佛功德,尊严可敬”。这说的是身业,身要具足如来果地上的功德。佛的身是什么?戒律。戒是佛身,经是佛语,禅是佛心。戒律广义来讲,守法、守规矩,不失律仪,显示出甚深的智慧。所以接触大众,大众自自然然他就生尊敬之心,所谓是恭敬之心油然而生。内有诚敬,外有威仪,也就是我们一般常讲,一定要给一切大众有好感,所以身相就很重要。接触一切大众,对你都能产生好感,他才愿意接受劝导。我们今天讲教诲,不敢说,我们可以讲劝导,他乐意来接受。这就是“具佛功德”。末后一句“知众生根,如应化伏”,这是意业。众生的根性不相同,差别就太大,无始劫以来习气的薰染,造成了种种不同的根性。佛菩萨没有问题,他一接触就了解,佛是六通、三明都达到究竟圆满,所以遇到佛是大福报。佛一看你,你过去生,再过去生,你过去无量劫前的事情他都知道,所以他说法契机。我们在经典里面看到,向佛请法的人,佛只给他说了几句话,听了之后他就开悟、就证果,好像开悟证果是很容易的事情,一点都没有感到困难,真的。这就跟大夫治病一样,好大夫、高明的大夫一看就知道你病根在哪里,真的是药到病除,你马上就恢复健康。遇到不是一个好大夫,那就很麻烦,他找不到你的病源,还要拿你当试验,用这个药试试看,灵不灵?不灵,赶快换一种,他没有把握。由此可知,除了佛与大菩萨,他们行,他们没有问题,权教、声闻、缘觉都像是护士一样,你要找他给你看病,总得要试验很多次。你运气好,试验灵了,病就好;运气不好,那吃很多苦头。我们在佛的末法时期,情况就如此。不过佛家常讲“诚则灵”,关键还在我们的诚意,如果有真诚心求法,佛家常讲“佛氏门中不舍一人”。你有诚意求佛,佛菩萨就有感应,必然化现其身来帮助你开悟,帮助你解决疑难,佛菩萨有应化身。这个事情常有,在中国、在外国我都常常听说。凡是遇到佛菩萨,缘胜,你感的力量强,所以佛就很明显来应。另外一种你的善根成熟,善根里面发出来的感;感像电波一样,虽然不是很强,自己也没有觉察到,佛菩萨那边接收到,也能起应,给你做入佛的因缘,增长你的信心。在一般一些同学初学佛的时候,闻到异香,见到光明,也是感应。有些同修来告诉我,初学佛的时候好像常常有,现在这么多年没有了,是不是退心?不是的。如果常常有就不是好境界,魔境现前,那是魔境界,不是佛境界。佛境界决定不是常常有的,必要的时候他给你明显的感应。初学佛的时候为什么会常常有?增长你的信心。初学很难相信,总有一些不思议的境界,让你感到非常惊异。我在初学佛的时候,这个事情也遇到很多,前后三年当中应该有十次这么多。闻到香,很好的檀香,可是我们附近,可以说附近两、三里路距离这个范围,都没有人烧香。我们读经,刚刚学佛,什么规矩也不懂,展开经本来读经就有异香。到以后学佛的时间久了,我们也知道供养佛菩萨形像,虽然早晚课还不会,但是我们早晨在佛像面前烧一炷香,拜三拜,也有感应;让你觉得这是真的,不是假的,亲身感应,不是听人家讲。有一次在美国达拉斯,有五、六位同修,夏天晚上在院子里面乘凉,聊天谈佛法,忽然闻到异香,从来没有闻过,时间大概有五分钟这么久,五、六个人统统都闻到。那个时候我不在美国,他们打电话来告诉我有这么一桩事情,而居住附近没有人烧香,问我这是一桩什么事情?这种感应,一个是佛菩萨,你有感,他就有应。另外一种是天神,天神从这边经过,看到你们念佛、讨论佛法,他很欢喜,他在那里合掌致敬,在那里停留了一会儿;他这一停留,香气你就闻到,这是小的感应。最殊胜的感应,像从前周邦道居士的夫人。抗战胜利之后,他们住在南京,他南京房子很大,房子外面有庭院,庭院外头有围墙,要经过两个门,经过庭院才能到他居住的房子里面。他太太见到地藏菩萨,这个感应不可思议。地藏菩萨示现是个出家和尚,到她那里化缘,问她化五斤香油。她问和尚:你从那里来?他说:我从九华山来。问了以后,也没给他;这和尚没有化到,走了。走了以后,她突然想到这个事情很怪,进到她家里客厅要经过三道门,没有人开门,这个和尚怎么来的?怎么进来?走了以后,忽然离开之后又不见,大门也没有开,怎么走的?这个疑问终身不忘,她没学佛。以后到***,她住在台中,亲近李炳南老居士,就把这桩事情向李老居士报告。李老师就告诉她:是地藏菩萨;她后悔得不得了,当时没有给他五斤香油。地藏菩萨化身,她家里的佣人统统都看到,这是化身。所以以后她接触佛法,学佛能够那么虔诚,有那么样的成就,这就是时节因缘到了。佛菩萨表演给你看看,让你觉得佛法是真的,不是假的,让你不能不相信,你亲身经历的。事隔多少年之后才恍然大悟,遇到一个明白人把它指出来,她才晓得,所以她一生供养地藏菩萨,天天念《地藏菩萨本愿经》。宿世的因缘,感应道交不可思议。众生的根性,佛菩萨清楚。我们学讲经,《内典讲座》里也很重视观机,我们没有能力观机,那怎么样?多打听打听。要到这个道场来讲经之前,先要打听一下这个道场的性质,这个道场是不是常常有人在这边讲经?那些人在这里讲经?讲些什么经?有那些听众?听众听了之后反应如何?我们只能打听这些来做个参考。这一次他邀请我们来讲经,我们想想对这些众生,我应当讲些什么?应当怎么讲法?做一个参考,希望这讲经的法会能够收到好的效果,这是我们凡夫能够做的。总而言之一句话,要养成观机的习惯,在一切时、一切处,我们接触大众的时候留意观察,观察这个人的根性,佛法里面讲上根利智、中下根性,有个概略的明了。平时就能这样练习,临场的时候,坐在讲台上,把听众仔细看一看,大概也就晓得。根性利的人多,不妨往深处说一点;中下根性多,那一定要说浅一点,一定要讲清楚、讲明白,让听众真能得利益,他没有白来。千万不能在讲席上炫耀自己的学问,炫耀自己的知识丰富,那就错了。讲得叫下面人听不懂,自己很得意。真有这样的人,我亲身遇到过。法师讲经讲得非常得意,底下人听不懂。散场的时候有居士向法师请教:法师,你今天讲的东西太深,我们都听不懂。法师怎么说?法师笑笑:我讲的东西你要听懂了,那还值钱吗?这样讲经的态度完全错了,释迦牟尼佛讲经绝不如是。程度再浅的人遇到佛,佛讲的他都能听懂,他都能觉悟。我们一定要晓得,讲经是为大众讲,不是为自己讲;这跟一般发表论文不一样,发表论文是表现你自己的东西,讲经是一定要契众生的根性,契众生的机宜,契众生的需要,决定不是表现自己。“如应化伏”,如应就是应机;如是要恰恰好跟他的根机相应,适合他的根性,适合他的程度,适合他当前的需要,叫如。化跟伏两个字都是讲效果,现在讲成绩。我们这两个小时讲完了,成绩在哪里?到底有没有效果?这个要多想想,如果这两个小时讲下来之后,听众没听清楚、没听明白,还有很多疑问,我们讲演失败,没收到效果。收到效果,他懂了,他产生变化,化就是变化。什么变化?原来有疑问,现在疑没有了,这就变化,这是一个例子。伏是降伏烦恼,没有听经的时候心里有烦恼,或者今天遇到一些不如意的事情,心里很不平静,到这个地方听两个钟点经,心平了,伏,他就得利益。讲经着重在明理,降伏烦恼要修静,很有效果。我在美国有几个大城市参观日本人建的道场,美国人自己建道场,他们多半学习日本。日本人比中国人在语言上占了便宜,所以美国佛教百分之九十是日本人的。他们在美国建立道场,决定大多数都是用禅坐,就是静坐。道场里面有禅堂,进入禅堂一句话不说,给个蒲团你去坐,依照禅堂规矩去坐禅,让你轻松,把所有一切念头统统放下,这个对于美国的社会有很大的帮助。因为他们生活很紧张,能够在一个星期有个一、两次到佛堂里来轻松一下,他们非常欢喜,到这个地方来坐几个钟点,一句话不说。我们问这些美国人,参加静坐的,没有一个不欢喜。不说法、不讲经,一门深入。念佛堂的效果也一样,念佛堂这一句佛号,音韵如果念得非常优美,让你听起来很舒适,这是梵音,清净音。这个佛号我们用念佛机带到国外,在美国、在加拿大我们常常都放在身边,有很多人听到之后,欢喜来问:这是什么音乐?从哪里来的?他喜欢,我们就送给他。他把它当音乐来听,他说这个音乐听了心很静,不烦躁,真正的梵音。今天我们四楼的念佛堂开始。我们出家年轻的法师们,他们早一点到此地来,先到四楼去念佛,到讲经的时间快到了,再排班上来,好。没有听经之前,在念佛堂里面念个二十分钟、半个钟点的佛,心定下来;定心到讲堂来闻法会开悟,讲的人没开悟,听的人开悟,所以说会讲不如会听,道理就在此地。你用清净心,你没有妄想、分别、执着,一心谛听,经上世尊常常嘱咐听众,“谛听谛听”,一心谛听,容易开悟。化就是开悟,伏就是降伏烦恼,这是教学的成果。从这两种成果也能够体会佛的教学两种方法,我们常讲恩威并施。对于性情柔软的人,佛就慈悲摄受;对于刚强难化的,佛也骂人,甚至于也打人。所以从化伏也能够看到他教学的方式、收到的效果。总而言之一句话,都是希望正法久住,这桩事情必须我们四众同修同心同德,把这一桩事情做好,无量无边的功德。真正是像彭际清居士所说“无量劫来希有难逢的一日”,今天在新加坡我们遇到,希有难逢。五楼、四楼现在装潢大都差不多,柱子上,木源居士要我跟它写字。四楼的柱子就更多,四楼是念佛堂,我想了一想不大对劲,昨天我跟他说,如果每个柱子上都写几个字,念佛的人到那里去一看,心里打闲岔,决定定不下来;看看这几个什么字,再转到那里看看那什么字。所以我一想,念佛堂里每一根柱子,都挂阿弥陀佛的佛像,让你不管看到那里,统统是阿弥陀佛,一心念佛。讲堂可以,五楼讲堂可以,我们柱子上可以写字,讲堂没有关系;念佛堂不行,不可以打闲岔。我们准备一些佛像,配成镜框,挂到这上面。如果柱子四面,四面都挂,让你无论向那一面看,统统都看到阿弥陀佛。实实在在的想到念佛堂最好对联都不要,看到对联都打闲岔,就是佛像跟佛号就好。

[三]∵证入境界【入法界藏,智无差别。证佛解脱,甚深广大。能随方便,入于一地,而以一切愿海所持,恒与智俱,尽未来际。】这一段文是讲证入的境界。法界藏,入就是契入,我们一般讲证入,世间一般谚语里面所谓得道,得道就是契入。佛法里面得道、成佛,他得个什么?“入法界藏”;法界,一真法界,入一真法界。“智无差别”,无差别就是无分别。由此可知,无差别智是能入,法界藏是所入。由此可知,我们有分别、有执着,你怎么能入?什么时候我们离开妄想、分别、执着,自然就契入。前面都曾经说过,这个地方说的是理法,理就是真如自性,就是禅宗讲的明心见性,法界藏就是自性。佛给我们讲平等真法界,一真,一就是平等,二就不平等。怎样在不平等里面入平等的法界,这是我们当前的课题。我们当前要明了、当前要学习,在一切差别现象里面入无差别,无差别智就现前。由此可知,一切差别是识,识在分别,智不分别。相宗修行的诀窍叫“转识成智”,这话要说得浅白一点,转分别为无分别就行。你能转得过来,就入法界藏。“藏”是含藏的意思,《佛性论》里面讲有五大类。实在真心本性里面所含藏的智慧德能无量无边,那怎么能说得尽?诸佛如来一起来尘说刹说都说不尽。佛讲经说法有他的善巧方便,把无量无边的性德分为五大类,那就好讲。第一类,“如来藏”,相宗里面常说,《楞严经》里面也说如来藏。如来是我们修行最高果位上的德号,他就含藏在这个里面,在那里?法界。我们凡夫有没有?有,凡夫叫“在缠如来藏”。我们有如来,佛这十种德号我们统统具足,自性里头本来就具足,但是现在被烦恼障碍住、被烦恼缠缚住,它不起作用,所以叫它做“在缠如来藏”。修行修什么?就是把这些缠缚解除而已,所以叫解脱。脱是脱离,必须先要把它解除,然后才能脱离。解除什么?解除烦恼。见思烦恼、尘沙烦恼、无明烦恼,把这个东西解除;脱是脱离三界、脱离六道、脱离十法界,这个时候如来藏现前,那叫做“出缠如来藏”,出了缠缚,经上用这么一个名称。出缠就入法界藏。这一条是说明一切众生跟诸佛如来无二无别,诸佛如来出缠,我们是在缠,如来藏没有差别。这一点就是我们信心的基础,信心的根源。我学佛能成佛吗?能。凭什么能?凭我们在缠的如来藏,跟诸佛如来出缠的如来藏无二无别,就凭这个,信心从这建立。第二种讲“自性清净藏”。这是说哪些人?说诸佛菩萨、法身大士应化在六道,应化在十法界,真的是应以什么身得度,他就现什么身,现跟我们同类身,好像也在缠。在缠怎么样?他不染。但是他表演的形象跟我们一样,也生烦恼,好像也有五欲七情,也有分别、执着,跟我们和光同尘。可是里面不一样,里面我们看不出来,我们里面是真有执着、真有分别,他们分别、执着是假的,不是真的。这就是自性清净藏,这是诸佛如来应化在世间,他能应化在世间这个道理、这个基础。我们明白、懂得,我们也不怕下地狱,也不怕变饿鬼、变畜生,为什么?可以示现这种身相,帮助这些苦难众生,自己心地清净,确实一尘不染。另外还有一个意思,清净自性藏我们有没有?我们也有。我们虽然在缠,在缠自性确确实实还是不染,自性在缠要是被染污,那个事情可就麻烦大,那我们怎么能成得了佛?成不了佛。自性清净心在缠也不染,但是它不起作用,烦恼起作用,也就是说,我们用智跟识来说大家好懂。我们今天用八识五十一心所,这个没起作用,这个里面有妄想、分别、执着。可是我们自性般若智慧有没有?有,被妄想、分别、执着裹在里面,它不起作用,好像智慧没有,确实智慧有。智慧有没有被污染?没有。智慧还是清净的,只是暂时受到障碍不起作用,什么时候你把障碍去掉,它的作用立刻就现前。所以智慧不是从外面学得来,是自性清净心里面本来就有。学佛特别是净宗,净宗最注重清净心,这个诸位要晓得。禅宗最注重平等心,一个得到,统统都得到。我们今天讲五个∶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一个得到其他四个统统都得到。禅宗是从平等心上下手,从觉心上下手。我们净土宗是从清净心上下手,这个一定要懂得。第三个是“法身藏”。我们的法身也藏在里面。成佛了证得清净法身,给诸位说,法身就是法界,法界就是法身。你要是契入这个境界之后,你才晓得身土不二,法性身跟法性土是一桩事情,不是两桩事情。相上两桩事情,理上一桩事情,所以给你说非一非异。你不能说是二,也不能说是一;你说是一,身跟土好像不是一;你说是二,身跟土确实是一桩事情。身是法性身,自是自性;土是法性土,也是自性。这个我们要留意,我们应当常作如是观,也就是常常想这桩事情,不管你想得通想不通,有没有答案,不要紧,常常想。常常想什么?尽虚空、遍法界是自己。常常想功德很大,这就是宗门里面讲疑情。什么叫疑情?常常想着,虽然搞不清楚,佛这么说,我就这么想。整个世界就是自己,这样慢慢、慢慢的你的心量自然就扩大,分别、执着渐渐渐渐的就淡薄。无论修学哪一个法门,就会有很大的帮助,帮助你开悟,帮助你契入。如果你要是想不通,想不通不要紧,《金刚经》上教给我们想的方法很好,“梦幻泡影”。在作梦,梦中所有的境界都是自己,这个我们想想有道理。梦里面梦到很多人,都是自性变现,哪里会有外头人跑到我梦里来,不可能;梦里面也有山河大地、也有虚空。我们现前这个境界就是梦,一点都不错。晚上睡在床上作梦,是意识心做的梦,第六意识,现在科学里面讲下意识。现前这个环境,十法界依正庄严这个梦境从哪里来的?阿赖耶识变现的。你们学过唯识就知道本质相,阿赖耶的相分。阿赖耶的相分我们能不能接触得到?给诸位说,接触不到,你要以为你接触到,你是妄想。我们眼见,见到外面色相,是不是真的见到?没有。你怎么可能真的见到?真的见到你就入法界藏。我们今天是怎么见到?正如同这个摄影机一样,在现场上照到,我们在萤幕上看到,不是现场。我们眼睛张开像镜头一样,把外面境界相摄进去,摄进去就变成眼识的相分。我们能够分别的是谁?第六意识。第六意识缘什么境界?缘眼识的相分,所以它在看萤幕,它在萤幕里面看到的,外面境界它没见到,永远见不到,所以第六意识分别眼识的相分。实际上第六意识还不是直接缘眼识的相分,没有那么直接。是从眼识相分传播播到第六意识,第六意识自己现出一个相分,等于转播,眼识转播给第六意识,第六意识的见分缘它自己的相分产生分别。这东西是什么?这东西毛巾。眼识没有分别,眼识只有了别,没分别;分别就是这白色的毛巾。实际上是眼识见、相两分,传播给第六意识;第六意识自己的见分缘自己的相分,这么回事情。第七识的执着,又从前面这两个相分再转播进去,第七识也是自己的见分,缘自己的相分产生执着。这个里头好复杂,这是佛家讲的心理学,绝对不是世间大学心理学课文里面讲的,那跟佛法比差远了。你在佛法唯识法相里面去看的时候很有味道,给你解释你怎么能见到,你怎么能听到,你怎么能接触到;全没有见到外面真正的境界相,没有,外面虚空法界是阿赖耶的相分。我们给你讲识,识里面有相应的心所,那个就麻烦大,太复杂太复杂。你接触这个东西、看到这个东西,心里想,欢喜它,想要去买它。这好复杂的一套心理程序,但是这么复杂像电脑一样非常灵敏、非常快速,其实很繁杂很繁杂。像《百法》里面讲的简单,《成唯识论》里面讲的那就更详细,它讲六百六十法,六百六十法是一切法的归纳。你再细说就无量无边法,法藏。这是讲我们法身确确实实,这是给你说明宇宙万有的真相这么复杂。虽复杂,它有体系,一点都不乱,有秩序、有体系。世间人看到这个现象感觉得奇怪,为什么会有这样完美的秩序,大概总是想一定是有人在安排,不安排怎么可能。谁安排?那就想出一个上帝出来,认为这是上帝安排。其实不是。谁安排?从心性一念不觉而起无明,把自性变成八识,八识起作用就变成无量的心所。它这个转变是有程序,丝毫不紊乱。所以尽虚空、遍法界真的是自己,那有自己跟自己过不去的事情?你能常常这样想,常作如是观,你的大慈悲心就生起来,无缘大慈、同体大悲,它就会生起来。生起来之后,在一切时、一切处你都能法喜充满,佛法讲常生欢喜心。为什么一般人欢喜心生不起来?不了解事实真相,被蒙蔽、被隐瞒;了解事实真相,欢喜心能够生起。法身是诸佛菩萨果位的依据,功德之所依。我们讲菩萨,《华严》讲圆教五十一个位次,五十一个位次依什么来安立?依法身。你契入、你证得法身,偏、圆上来说。如果你证得圆满,就称之为佛,称为如来;如果证得不圆满,经上常讲四十一位法身大士。入法界有浅深不同,入的浅深不一样,但是无论是浅、无论是深都是一真法界,所以都称为法身大士。因为四十一个位次都依法身,佛菩萨因地、果地无量功德也依法身,所以你证得法身之后,诸佛菩萨的功德我们也可以拿来用。为什么?共同一法身,把别人修的都变成自己的。我们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为什么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果报就那么殊胜庄严?就是因为阿弥陀佛无量劫所修习的功德,我们到西方极乐世界统统享受,把阿弥陀佛的功德变成自己的功德。莲池大师、藕益大师在《要解》、《疏钞》里都说过,将诸佛如来的功德变成自功德,不可思议。怎样能变?只要你真的没有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