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传佛教

列表

性空及唯识佛教缘起观所展开的契机

唯识“性空及唯识佛教缘起观所展开的契机”。性空及唯识佛教缘起观所展开的契机∵演培法师一∵绪∵说缘起是佛法的宗本,这是学佛者所一致公认的,谁敢否定这一佛法宗要,谁就不是正信的佛徒,因为佛在菩提树下所体悟的,实不外是这缘起理法的体悟,所以缘起是佛法的核心,可说是不可争的历史事实。事实虽然是如此,但由学者的看法不同,对于缘起的解说很有差异。佛教学...

唯识甄微

唯识“唯识甄微”。唯识甄微巨赞法师晚近学术界有二弊:一曰横通,二曰抹煞。横通者强人以就己,说愈多而学愈无;抹煞则弃智任情,划地自限,唱愈高而距理愈远,皆非文化前途之福。治唯识学者亦然。唯识之唯有三义,∵“不离”、“特殊”及与“唯独”,而“唯独”为根本,“不离”,“特殊”皆其筌蹄。或者乃谓一切法不离识故,说识名唯;非谓...

唯识真伪对照

唯识“唯识真伪对照”。唯识真伪对照∵守培法师著∵万法唯识,有何真伪之可言耶?曰世有以铜作金,以金作铜者。复有知金非铜,知铜非金者。然此知者,见金铜错乱,必指金铜而言曰:此真也,彼伪也。然金铜未分别时,虽颠倒错乱,而金者自金,铜者自铜,而不随其错乱变金作铜,变铜为金。既分别后,虽明白真伪,而金者自金,铜者自铜,而不随其明白...

唯识学中无分别智之亲证真如义

唯识“唯识学中无分别智之亲证真如义”。唯识学中无分别智之亲证真如义周贵华(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东方哲学研究室)(本文发表于《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7年第3期∵)∵摘要:本文通过梵文唯识学文献及其藏译文与玄奘汉译文相关引文的比较,对无分别智及其所缘、生起予以了较为细致的探讨。大乘佛教的真实智慧是对诸法实相之证悟。在般若思想中,实相多称空...

唯识学“四缘”义略疏

唯识“唯识学“四缘”义略疏”。唯识学“四缘”义略疏胡晓光佛法以缘起论为思想理论基础,而缘起论的具体内容则是从"四缘"义展开引申的。缘起论是佛法的特质,是佛法区别于一切外道异执的根本标志。它是佛法的诸法实相观,在佛法中是最胜义。龙树菩萨在《回诤论》中云:"佛说空缘起,中道为一义。敬礼佛世尊,无比最胜说。"作为最胜说的缘起论,它是一...

唯识观是瑜伽行学之必然结论

唯识“唯识观是瑜伽行学之必然结论”。唯识观是瑜伽行学之必然结论胡晓光慈云演音第287期(2000.05)页44-47现在治佛学者,多用西方哲学为参考系,每每把哲学基本问题当成划分佛学之性质的标准。由于佛学以心为主,讲心枢论,所以治佛学者便认为佛学是哲学唯心主义。大乘唯识学有言“三界唯心”之说,故更被当成彻底地主观唯心主义。这种判别是“...

漫谈唯识三乘真实与一乘方便

唯识“漫谈唯识三乘真实与一乘方便”。漫谈唯识三乘真实与一乘方便∵果清闽南佛学  在《解深密经·无自性相品》中,提出了‘三乘真实、一乘方便’的观点,这是本经不同于其它经论的一大独特思想。  关于唯识宗三乘真实,一乘方便的问题,历来是佛学者净论的焦点。天台,贤首等宗认为一乘真实,三乘方便。这与唯识宗的观点恰恰相反。孰是孰非,不可妄下断言。...

论五重唯识观

唯识“论五重唯识观”。论五重唯识观∵尚识闽南佛学  唯识宗的五重唯识观,体现了唯识宗所崇尚的教义,由此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唯识学的主要意义。本文仅就五重唯识观之观行理论和方法作如下论述。恼五重唯识观的所观境  (一)遣虚存实观。论云:“观遍计所执唯虚妄起,都无体用,应正遣空,情有理无故。观依他圆成诸法体实,二智境界?惪...

论唯识宗的色心关系

唯识“论唯识宗的色心关系”。论唯识宗的色心关系∵编辑:海∵如∵来源:闽南佛学  前言  物质与人们精神的关系这一问题,在现代哲学中曾被认为是最根本的问题。这个问题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对此问题作出不同的解释,便会体现和形成不同的世界观。世界观也称宇宙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根本看法。由于世界观的不同,则观察和处理问题就会有不同的立...

略说百法明门论宗旨

唯识“略说百法明门论宗旨”。略说百法明门论宗旨∵单培根闽南佛学  现在学习百法明门论的人多了,因为在佛教教学上取之作为一本法相入门之书。欲明法相,先知百法。能知百法,初入法相之门。此书名百法明门论,书内列举百法,全书共五百四十二字,举百法之名已达四百四十字,占全书五分之四。百法明门论被作为一本明百法的入门用了。  百法明门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