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传佛教

列表

印超师“天台讲义”谓“天台宗是中观空宗一支”澄清微言

中观“印超师“天台讲义”谓“天台宗是中观空宗一支”澄清微言”。印超师“天台讲义”谓“天台宗是中观空宗一支”澄清微言沈仁岩印超师“天台讲义”谓“天台宗是中观空宗一支”。澄清微言云——天台宗是中国最早之第一大教。其十则宗纲教义:以佛果地所证:众生迷中全具之“三德秘藏”(佛果总持),于惑业苦三道,即是圆融三谛:佛因总纲:究竟解脱之始终心要——为最的关键。十则宗纲教义...

中观之诸法实相

中观“中观之诸法实相”。中观之诸法实相第一节∵总说法相,即诸法的相状、义相与体相。欲于诸法得如实知,即应于诸法相作透∵彻的观察。阿毘昙,即是以智慧审观诸法的自相、共相。如『阿毘昙心论』发端∵就说:「能知诸法自相、共相,名为佛」。所以说:佛有两种智:一、总相智,∵是知诸法共相的;二、别相智,是知诸法自相的。佛弟子随佛修学,于...

对智者大师以三谛诠释《中论.观四谛品》第十八颂之探讨

中观“对智者大师以三谛诠释《中论.观四谛品》第十八颂之探讨”。对智者大师以三谛诠释《中论.观四谛品》第十八颂之探讨刘嘉诚辅仁大学宗教研究所第一届宗教与佛学论文研讨会页167-175--------------------------------------------------------------------------------页167大纲一、前∵言...

《中论》旁破外的意义

中观“《中论》旁破外的意义”。《中论》旁破外的意义作者:∵理净法师∵∵今就《中论》旁破外道的意义具体说明,《百论》是正破外,旁破内,破内是为了破外义。而《中论》是正破内,旁破外,破外是为了显内。因此实际上《百论》是破邪,《中论》是显正,三论即是破邪显正。《中论》破外道今文有四义:∵一者,显示《中论》无法不摄,无理不尽。因为《中论...

三论游意义

中观“三论游意义”。三论游意义∵硕法师撰略有开四重(一明经论游意。二明四论大归。三明中观宗者。四明无方问难也)第一明经论游意者。略明三种。一者明人论菩萨不同。二明诸经论不同。三者所化缘利钝不同也。此即是佛菩萨因缘。经论因缘。能所因缘也。人即是释迦作佛行化。若是龙树即是菩萨行化。有佛应有菩萨。有菩萨应有佛。所次非菩萨。行...

《中论》各品大意

中观“《中论》各品大意”。《中论》各品大意内容提要:佛说一切法皆在破众生之执见,引导众生悟入佛之知见,令众生能明心见性,证得清净法身而得到解脱生死轮回。菩萨造论是为了申佛教意,令学教而迷教者能因学论而弃迷归入正道。因此,《中论》的中心思想也在于引导众生悟入“佛之知见”,令学教者能正确的理解和认识佛陀的教意。一部《中论》皆在以...

依中观思想谈谈对业力的看法

中观“依中观思想谈谈对业力的看法”。依中观思想谈谈对业力的看法闽南佛学院∵佛∵慈众生在生死苦海中死此生彼∵,流转不息∵,皆由业力牵引。业力是由烦恼发动造作种种业所引起的。那么∵,业力到底是什么呢?世尊说的“行业不失”到底是什么意思呢?佛教界各派学者∵,都从自己的观点出发来说明业力∵,性空派学者依中观思想∵,对业力问题也有独特的见解。性...

闻大乘中观般若学有感

中观“闻大乘中观般若学有感”。闻大乘中观般若学有感∵张贤国吾心性本净,但其为客尘之染已重矣,其于俗世之执着亦深矣,故虽聆听讲授十余课,仍无以信轮回之说,明有无之辨。亦未能察五蕴之本质,悟“空空”“苦苦”之玄机,更弗会臻“贪欲永尽,嗔志永尽,愚痴永尽,一切烦恼永尽”之化境。盖当彼之时,吾亦未尝有“存无以求寂”之心而已。故值此之际,...

三论宗史略(中)

中观“三论宗史略(中)”。三论宗史略(中)刘果宗(五)三论之复兴梁陈间,一二论复兴于南方摄山,当以高丽僧朗为首创,梁僧传卷九,附法度传云:∵∵朗本辽东人,为性广学,思力该普,凡厥经律,皆能讲说,华严、三论,最所命家。今上(梁武帝)深见器重,敕诸义士,受业于山。至于僧朗何时至江南,僧传未有明记。然僧朗事师法度,度为黄龙人,僧传...

三论宗以“中道不二”为正观的原理

中观“三论宗以“中道不二”为正观的原理”。三论宗以“中道不二”为正观的原理今从十个方面说明不二中正之道。一、离大小而显中道;二、绝有无而显中道;三、洗断常而显中道;四、除是非而显中道;五、息双非而显中道;六、辨邪正而显中道;七、无取舍而显中道;八、冥诸见而显中道;九、除随言生执而显中道;十、显无所得正观。第一、首先从内外大小俱无显中道之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