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心壮志有错吗?(三)

违磨难陀法师∵∵着

郑振煌∵∵译

贪着我们的肉身

我们已经讨论过为什么我们须要减少欲望?如何减少欲望?我们也说明了贪求别人和自己的财物具有什么性质。如果我们去除了这两种欲望,仍然还会贪着我们自己的肉身。这种对于自我保存的欲望,是很强烈的。大多数人都不愿意为了别人而对自己的肉身有所牺牲,在他们的无明中,甚至会以牺牲别人的生命来保护自己的肉身。但当人们明了肉身虚幻无常时,就会乐意捐赠器官。这种作法可以减低他们对于肉身的强烈执着。

任何人只要能够了解生命的虚幻无常,就会很乐意牺牲自己的生命来挽救别人的生命。对于这种人,道德和美德远此生命重要。这是智者逐步降低欲望的方法。去除欲望的主要目的,在于解脱一切现有的身心痛苦。

佛陀一世又一世地逐步减少他的欲望。他以行善来根除烦恼,他牺牲自己的世间欢乐,甚至经常牺牲自己的生命,最后终于达到开悟和解除别人痛苦的目标。

伟人乐于牺牲自己的生命,以解除别人的痛苦。对他们来说,生命如果不是用来帮助人类,就一文不值了。耶稣基督、苏格拉底、甘地、马丁路德、金恩都为了别人而牺牲自己的生命,但他们的名字却永垂不朽,全世界都怀念他们、尊敬他们。那些自私自利、破坏人类和平幸福的人,永远得不到尊敬。他们死后,人们只会以恐怖和僧恶记得他们。只要想想今天世人对史达林和希特勒的看法,就可以思过半矣!真正的人类价值,存在于我们为改善人类而做的美德和原则。

希望藉由轮回而继续存在

虽然我们已经减少了对肉身的欲望,但仍然免不了希望藉由轮回而继续存在。有些人产生自私的欲望,想永远快乐地活在天堂或乐园。其他人则渴望出生在非常富有的家庭,以便过着舒适的世间生活。所有这些雄心壮志都会产生欲望。如果仅作为暂时性的权宜之计,这是无可厚非的,但有一天我们必须连这种欲望也要清除,否则就永远得不到恒常的和平、解脱或解救。

今天,由于自私的欲望作祟,整个世界已经变成战场。为什么大家要伤害他人、欺骗他人呢?为什么大家要沉溺于不道德的活动和非法的勾当呢?这都是源自他们对于享乐的自私欲望。这种行动会给他们的生活带来焦虑,产生痛苦。

对于长生不死的信仰,就像给孩子吃一颗糖果让他忘记牙痛。许多人无法接受生命的悲惨事实,除非别人告诉他们死后会有一个快乐的、不死的存在。他们被愚弄了,希望死后能够在某个乐园获得永远的存在,因而才接受这一世的痛苦事实。当马克思说厂宗教是人们的鸦片”时,他所攻击的就是这一点。

很自然的,愚人会执着这种安慰性的思想,从来不质疑这种信念是否可靠,他们不知道万事万物的真实性质。有时候,不了解佛法的佛教徒,很容易就被宣扬天堂有极乐的人所诱骗。一有人告诉他们有这么一个地方,他们就屈服于幻想护得永生的欲望。他们必须明白,即使是在这些天堂里的生命也非永恒。只有涅盘才是恒常的,这是一种所有欲望完全和永远被摧毁的境界一一没有死,没有再生。

许多人并不准备接受真理。如果真理不中听,他们就拒绝听。对于被感官享乐所役的人,真理是满剌耳的。真理是自然、不偏不倚的。如果我们了解了三法印的道理,就不会有什么失望可言。真理并不向我们的自私需要屈服,我们必须了解真理。

我们因造业而有轮回,因轮回而延长了执着和欲望。有生必然有老、病、死。这些是宇宙里任何生命和轮回一定会有的苦。我们在这个生死轮回里停留得越久,就要受苦越久。我们永远无法完全满足我们的欲望。满足我们的欲望,是一场必输的战争。一旦我们满足了一个欲望,立刻就会感到厌倦,并且寻找新点子满足另一个欲望,像极了毒瘾。佛陀不承认有永生,因为他知道“存有”的真实性质。他要我们了解轮回的虚幻。

生是我们一切问题和痛苦的主因。仅仅模糊地相信有来生,并不能获得我们所想要的。它们是脑中虚构出来的东西。宇宙普遍的法则,是不会改变的。它不会只因为我们希望如此,就依照我们的意愿去运作。我们都受制于宇宙的自然—法则。我们对于这个不偏不倚的法则一无所悉,但这绝不是我们犯错的借口。天真无邪的小孩,可能不知道“通电”的电线有危险,因而触电死亡。我们不能争辩说,因为他不知道,所以他必须活下去。他的死因是无知。只有知识和智慧才能救我们。

宇宙法则并不依仇恨、仁慈、报复或嗔怒而运作。如果我们想避免痛苦的话,我们的责任就是依这个法则而生活。我们不能以礼拜或祈求任何人来改变这个宇宙法则,这是佛陀所教导我们的。如果我们行善,就会得善报;如果我们作恶,就逃避不了恶报。

对于“不存在”的欲望

除了渴望物质享受和快乐的来世以外,人们还有另一种欲望一一渴求厂不存在”。人们问:这种“不想存在”的雄心壮志怎么会变成欲望呢?答案是挫折或未实现的欲望。由于这种欲望,他们就会尝试自杀。他们相信死后没有来世。只要人还有烦恼,谁也无法强力停止轮回。如果我们对于这一世不满意,心理净化是唯一停止轮回的解决途径。佛教教我们:我们绝对不可以因为忧虑存在或不存在而搅乱了自己。我们必须永远活在当下,才能使我们的心静下来。而在每一个当下,我们不可以有丝毫的贪嗔痴。这是真正快乐的秘诀。心一旦解脱了一切世俗的雄心壮志、自私欲望或贪求,就可以解脱一切身心问题。雄心壮志必须加以改向,用来服务别人和我们自己。这种雄心壮志才能真正从世俗情境获得解脱。

让我们记住:佛教并不反对人们在这一世过着愉快的生活。佛陀所宣扬的是中道,他提倡柔和而理性的生活方式,既不以剥削来处罚人们,也不以奢靡来讨好人们。佛陀教我们,必须在享受感官欲乐方面有所节制,他鼓励我们修行必须要有次第和前后一贯,最后才能达到消除一切欲望(苦的根本原因)。我们并不期待佛教徒一夜之间就变成圣人。反之,我们教佛教徒逐步地从轮回苦获得最终的解脱。其作法就是修习戒定慧三学。即使是大觉世尊也经过无数的生生世世,才达到他最终的目标。佛教是实践的宗教,必须以柔和而理性的方式来实践。∵∵(全文完)

摘自《慧炬》第347期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