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文化

列表

历史:庙产兴学置佛教于死地

佛教史“历史:庙产兴学置佛教于死地”。∵历史:庙产兴学置佛教于死地清末民初之际,由于部分知识份子及***官员对佛教缺乏了解,以及土豪劣绅等野心份子觊觎庙产,乃藉兴学之名,行吞并寺产之实,造成寺庙财产被损毁、侵占,僧尼被勒令还俗等迫害佛教的风潮。所谓庙产,就是指寺庙中的一切财产,如寺田、寺塔房舍及附属的法物等。清末,在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

陆游的佛教精神

佛教史“陆游的佛教精神”。∵陆游的佛教精神□∵冯弘南宋诗人陆游(1125-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着述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老学庵笔记》等。陆游12岁时就能作诗,直到80多岁还是“无诗三日即堪忧”。由于陆游家族前辈笃信佛教,他从小就受到佛教思想的薰陶,因此他也是虔诚的佛教徒。陆游平生...

发扬佛教真义改善中元节拜拜

佛教史“发扬佛教真义改善中元节拜拜”。我国的文化,以礼乐为本,大礼虽有五种,祭祀定为第一。祭祀的对象,首要便是祖先,这是追本报恩。以前帝制时候的皇帝,一直数到老百姓,皆是祭祖为要,祭神次之。我国以孝为根本,民族性是不能更改的。孔子说:「生事之以礼」,「祭之以礼」。又说:「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这按人说,就是上追到九祖及始祖,若按时说,...

古代书籍的装帧

佛教史“古代书籍的装帧”。∵古代书籍的装帧□徐战在纸张发明以前,中国书籍是被写在竹或木上,用丝韦编连成册,称为简牍。这也是书作为册的形式出现,最古老的装帧形式。这种形式直接影响到后来的帛书及楮书。所谓帛书,是指写在丝织品上的书,或是用缣帛作为书写材料的书籍。帛书出现的时代,约在春秋末年或战国初年。《墨子》上说:“书于竹帛,镂...

古代的庙田

佛教史“古代的庙田”。∵古代的庙田●裴跃松清雍正版《永安县志》记载,境内的寺、庙、庵、观等计有70余座,其中56座占有庙田。我国旧时寺观等占有的土地,主要由封建***拨给或信徒的捐赠,大多掌握在地主、富豪的手里,有的由住持寺、庙、庵、观的僧尼掌管。庙田大多出租或雇工经营,所得用于祭祀、供养僧尼、道士和管理人员的开支,有些...

佛教与真善美

佛教史“佛教与真善美”。∵佛教与真善美佛教的基本教理有“四谛”、“十二因缘”、“八正道”等,主张依经、律、论三藏去修持戒、定、慧三学,使人们最终除去烦恼,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利人不害人,慈悲度众生,得到成佛的目的,从而成为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平衡、协调、和谐、统一所结下的丰硕成果,这是真善美的结晶。人们对事物的认识中,精...

佛教海上丝绸之路传播

佛教史“佛教海上丝绸之路传播”。∵佛教海上丝绸之路传播海上丝绸之路不仅仅是古代中外贸易的线路,也是一条宗教文化传播交流的通道。早期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就有不少外国或中国僧人取道海上丝绸之路,其中最着名的有昙摩耶舍、菩提达摩、法显、义净等。佛教传入中国有陆路和海路两条途径。当外国僧人或中国僧人取道海路来到中国港口城市后,不可避免地要进...

大理国时期的鸱吻

佛教史“大理国时期的鸱吻”。∵大理国时期的鸱吻作者:王萍在大理州博物馆的《南诏·大理国历史文化厅》展室中,陈列着一对很大的宋代(大理国)陶器,它们名叫“鸱吻”。它是中国古建筑屋面上的一种装饰物。中国民间,一直流传着龙生九子不成龙的传说。也就是说龙的九个子嗣都不是龙,而是九种不同的动物,而鸱吻是它们中的一个。这位龙子喜欢在险要处...

国学始于周∵国学原义演变及内核

佛教史“国学始于周∵国学原义演变及内核”。国学,见于周代,其原义是指国家所设立的教育机构和学校。“国学”一词,出于《周礼·周官·乐师》:“掌国学之政,以教国子小舞”。与之相似的还有《周礼·周官·大司乐》:“掌成均之法,以治建国之学政”。这里的“国学”,就是指国家的高级教育机构和学校。周代的教育,有国家教育与地方教育之分。地方教育称“乡学”,...

闽台祖师公信仰的历史嬗变

佛教史“闽台祖师公信仰的历史嬗变”。闽台祖师公信仰的历史嬗变作者:李莉[摘要]漳州的三平祖师和泉州的清水祖师在福建、***影响广泛,同被称为“祖师公”。祖师公信仰是闽南、***民间信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闽台两地至今仍有众多的信仰者。本文试图通过文献史料、碑文记载、民间传说和网上资料对祖师公信仰的起源、形成、发展、传台做一个比较完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