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文化

列表

人间佛教的个性

佛教史“人间佛教的个性”。人间佛教的个性文/净因法师在巴利三藏《中阿含》中,佛陀明确告诫弟子们,他一生四处教化众生的目的只有两个:(1)让人们了知生命痛苦的普遍性,(2)化解生命痛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佛陀一生的活动都是围绕这两方面进行的。又由于普通百姓在任何一个社会中都是占绝大多数,因此佛陀常以深入浅出的故事启发社会各阶层的...

琉璃的佛教

佛教史“琉璃的佛教”。琉璃的佛教文/净因法师正法期过后,解救众生痛苦的佛叫药师琉璃光如来,他居住的地方叫净琉璃世界。无独有偶,西方极乐世界的七宝大地中,也有琉璃。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琉璃被誉为中国五大名器之首,大雄宝殿覆盖的是闪烁的琉璃瓦,透露出华严富贵的气息。在现实生活中,雷久南博士把推动身心灵全人健康的组识命名为“琉璃...

佛教发展的可喜趋向

佛教史“佛教发展的可喜趋向”。佛教发展的可喜趋向文/净因法师佛教犹如一个超级商城,其中不仅有法会、超度、诵经、皈依、加持等传统的宗教要素,而且有精美绝伦的佛教绘画、美妙空灵的佛教音乐、令人叹为观止的佛教建筑、维妙维肖的佛教雕塑和风景如画的名胜古迹,还有博大精深的教理教义、圆融无碍的哲学思辨和严密细致的佛家逻辑,更有自我完善的佛家...

佛教犹如参天大树

佛教史“佛教犹如参天大树”。佛教犹如参天大树文/净因法师佛教犹如一棵参天的大树,信仰是确保这棵大树茁壮成长的肥沃土壤,教理教义犹如树根,学术研究犹如树干,教派传承犹如树枝,交错学科的研究犹如树上生出的新芽,对佛法的不同诠释犹如树叶,佛教文化、艺术犹如树上盛开的鲜花,佛学的运用与实证是这棵树上结出来的果实。树长得强壮或瘦弱,跟它...

什么是佛教的法清净?

佛教史“什么是佛教的法清净?”。清净位在大乘来说也有菩萨位与佛位的不同,菩萨位中各地之间也不相同(例如:二地菩萨的解脱当然比初地菩萨来的更清净深妙),凡夫世俗、二乘声闻、大乘菩萨、以及诸佛各种层次的解脱清净都有所不同。经中云:“光明清净位是菩萨位,身清净位是菩萨位,语清净位是菩萨位,意清净位是菩萨位,色清净位是菩萨位,声清净位是菩...

历史的一点暗示

佛教史“历史的一点暗示”。1.从达磨至慧能,为何是六祖师?∵《信心铭》:欲取一乘,勿恶六尘。《大佛顶首楞严经》卷五中有经文:“阿难!汝欲识知俱生无明,使汝轮转生死结根,唯汝六根更无他物。汝复欲知无上菩提,令汝速证安乐解脱寂静妙常,亦汝六根更非他物”2.慧能出生边城蛮荒之地、父又早亡、出身贫穷、又不多识字,说明了什么?上根下根...

佛教的学位

佛教史“佛教的学位”。佛教既然是教育,它的教育目的是什么?佛在许多的经论中,常常讲到‘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这是梵文音译,尊重所以不翻;这是佛教教学的总目标,翻成中文是‘无上正等正觉’。可以将它分为三个阶段说明:第一、是‘正觉’。第二、是‘正等正觉’。第三、是‘无上正等正觉’。世尊告诉我们,世间人对于宇宙人生也有觉悟,只...

一个佛教徒之本分

佛教史“一个佛教徒之本分”。一个佛教徒之本分(发贴人:邬金班久)作者:宣化上人文章来源:宣化上人法宝专辑舍命为佛事;造命为本事;正命为僧事。我们不幸,生在末法时代,去佛已远,虽然做了佛弟子,也出了家,但如果我们只做个依佛穿衣,赖佛吃饭,以佛作幌子,高唱佛调,收徒收供养,起大庙、摆排场的出家人,在家的居士名为佛弟子实则贪名好利,...

佛教为什么要求人们寻求解脱

佛教史“佛教为什么要求人们寻求解脱”。佛教为什么要求人们寻求"解脱"(发贴人:菩提子∵)佛教讲的道理虽然象海洋一样精深博大,可说过来,说过去,其目的无非是引导芸芸众生去得到彻底的"解脱"罢了。而解脱,顾名思义,解者为放松,脱者乃离开之谓也。比如用绳索将动物捆缚住了,然后将其放松,这是解;被放松的动物从此见了能捆住身体的绳索就离得远远的,...

对不起,我是佛教徒

佛教史“对不起,我是佛教徒”。对不起,我是佛教徒(发贴人:普德海幢)很早以前,我很害怕公开我的佛教徒身份,害怕别人会用奇怪的眼神看我,害怕别人认为我是法X功。于是一边要受戒一边要逢迎事物。可能是我的性格比较温和,很多人喜欢跟我交往,也就总有饭居,每到那个时候我就很痛苦,肉到是好说,说自己不喜欢吃,可是酒怎么也避免不了,总被人灌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