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发展的可喜趋向

文/净因法师

佛教犹如一个超级商城,其中不仅有法会、超度、诵经、皈依、加持等传统的宗教要素,而且有精美绝伦的佛教绘画、美妙空灵的佛教音乐、令人叹为观止的佛教建筑、维妙维肖的佛教雕塑和风景如画的名胜古迹,还有博大精深的教理教义、圆融无碍的哲学思辨和严密细致的佛家逻辑,更有自我完善的佛家伦理、超凡脱俗的人生哲学和解决众生苦难的人生大智慧……佛教这座“商城”中的“产品”是如此之丰富多彩,自古以来吸引着来自社会各个阶层、不同文化背景以及意识形态迥异的人们从中吸取有益的养分。正如中国近代史上着名人物章太炎先生评论说:“佛教的理论,使上智人不能不信;佛教的戒律,使下愚人不能不信。通彻上下,这是最可用的。”

然而,令人遗憾的,不少人一提起佛教,便只会联想起闭目静修的老僧、吃斋念佛的阿婆、超度亡灵的僧人、千奇百怪的罗汉以及香烟燎绕的大殿和深邃难明的经文……在他们眼里,佛教似乎只局限于为有宗教信仰的人而设的“专卖店”,这样的误解严重地制约了佛教多方面功能的发挥。

令人高兴的是,近年来,愈来愈多人意识到,佛教是一座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智慧宝藏。譬如说,在西方各高等学府、民间团体,纷纷从不同的角度和层次,深入探究佛法对解决心灵种种问题的实际效用,将佛教中专注呼吸、活在当下、爱心与包容、慈悲与智慧等教义应用到医疗、临床试验、临终关怀、行为治疗、心理治疗等方面,以期减轻人们的心理压力,彰显佛法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在东方,早在八十年前,文学家鲁迅先生便认识到佛陀的智慧对人生的帮助:“释迦牟尼真是伟大的圣哲,我平常对人生有许多难于解决的问题,而他居然大部分早已明白启示了。”

最近,在香港教统局优质教育基金和东莲觉苑资助下,衍空法师在宝觉中学开展“佛化生命教育大使”计划。一批朝气蓬勃的中学生,服务智障人士,为志莲小学学生表演了自编、自导、自演的佛化教育戏剧,分享生命教育资讯,博得小观众的热烈掌声。这一活动的成功令人兴奋,因为中学生也能以生动活泼的方法,把佛陀的智慧带给社会大众,使佛法真正融入普通人的日常生活中。更有意义的是,它不仅令中学生体验到学以致用的乐趣,更能强化他们对佛法的兴趣与认知,进而将佛法落实到关心现实人生上去。这种形式的接触、体会和实践佛法,确实是佛教发展的可喜趋向,令人鼓舞。

∵(《明报》2008年1月9日)

∵∵∵∵∵∵∵∵∵∵∵∵∵∵∵∵∵∵∵∵∵∵∵∵∵∵∵∵∵∵∵∵∵∵∵∵∵∵∵∵∵∵∵∵∵∵∵∵∵∵∵∵∵∵∵∵∵∵∵∵∵∵∵∵∵∵∵∵∵∵∵∵∵∵∵∵∵∵∵∵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