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徒参政之省思

温金柯

佛教徒参政问题的理论情境

拙作<佛教团体参政之商榷>一文在《现代禅杂志》三五期发表后,有佛教界的长辈特别打电话来表示嘉许,认为拙文“不仅为现代禅教团不参与政治的态度作辩护,也为所有真心关怀佛教前途但又不愿卷入政治争论的佛教界同仁作了辩护。”我认为这位前辈的话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佛教界目前在“佛教徒参政问题”上的理论情境。因为近几年来,大力主张“佛教徒应该参政,否则就是冷漠、落后、封闭”的一些朋友,正以启蒙者的姿态,鼓舞着关心佛教前途的人们,把他们亟思佛教改革的热情结合到政治参与的方向上去,把参与政治说成慈悲、正义的要件。在这样的言论导向中,早在几年前,曾经公开表示“不应干预政治”的老一辈佛教大德,被投以鄙夷同情的眼神,扣上“落后无知但值得原谅”的帽子,使这些人不是不愿再表示意见,否则就是也随俗地作一些改变,说一些顺应潮流的话,换来一些惊喜的掌声。至于一些没有历史包袱的年轻一辈法师和居士们就更理直气壮、无所怀疑的投身到潮流的前端去了。时至今日,在社会享有隆誉的出家大德中,大概只有慈济功德会的证严法师胆敢继续坚持“不介入政治”的态度。“有正义感的佛教徒,就要参与政治”的舆论风尚已经在***佛教界成为优势的主张。然则“宗教与政治之关系”向来就是困惑许多人(包括第一流的学者)的复杂问题,怎样才是恰当的作法并不是那么容易获得结论,事实上它仍然值得关心佛教的人们作更深入的反省。

宗教有不可替代的价值

我认为对于这个问题,站在佛教的立场,可以有以下几个检讨的方向:首先,佛教是自觉的宗教,倘没有充分的自省,就随着舆论风潮摆动,人云亦云的呼应,和深怕赶不上时髦的参与,甚至观察时尚,逐掌声而起,这都是世俗人的心态,稍有修行自觉的人都不至如此,何况是具格的宗教师?但是当前***佛教界缺乏内省自觉且热中趋俗者实不乏其人,这是不得不感叹的。当然如果有人经过深思熟虑,确实认为自己所信仰理解的宗教教义和“介入政治”或“不介入政治”的选择,在深层结构的思想是一致的,则是值得我们敬重的。

其次,宗教师的本分是什么?僧团(教会)的核心价值何在?信徒(包括吾人自己)归依宗教的初心是什么?当我们这样问的时候,就会突显出宗教有它不可为社会所替代的价值;是否参与政治,就实现宗教徒原本的理想来说,其实是不相干的。否则的话,当初就不必归依宗教了。以一个佛教徒来说,如果对大乘佛教的最终理想“无住涅盘”的深层思想和境界还有一丝认识和向往,就不会认为参与政治对佛教徒是多么不可或缺的正义行为,而宣称不介入政治的个人及团体亦没有什么缺憾可言。

宗教与政治的凿枘

第三个可以探讨的角度是政治活动的本质对于宗教师或宗教团体是否合适的问题。参与政治有由浅至深的各种层次,目前***佛教界参与政治的程度大抵仍在支持特定政治人物或政党的阶段,基本上是被动的或附随性的,参与的层次很低,因此政治活动与宗教之间的凿枘尚不太明显。但假如佛教团体要提升参与政治的层次,具备起码的主动性和主体性,那么至少要对公众事务提出自己的主张和看法。这势必要把这个团体的领袖和成员一大部分的心力长期的投注在社会事务的研究探讨上,才可能提出稍稍像样的主张。从美国部分基督教会的经验来看,他们认为这样难免导致教会在属灵方面的成长大幅减弱。一个宗教团体至于此地,多少是把心力放错了地方。若要再提升参政层次,争取公职乃至于执政,那么暂且不论所需耗费的资源和心力,但说在现实政治运作中,即使要获得初步成功也不可或缺的造势、包装、权术和斗争,如何避免与宗教本质的不相冲突?这也是不能逃避的问题。

第四,主张佛教应该参政的人,其最前提的论点往往是政治为人人所必需、所难逃、为众人幸福之所系;但是换一个角度看,宗教不也是人人所必需、所难逃的吗?政治是复杂的,需要学习、需要优秀份子投入;但难道宗教就是简单的,可以不学而能,并且不需要有志者锲而不舍、专心致志、日夜精勤的探索开发以造福众人吗?所以在佛教参政问题的轻重缓急上,还是应该尊重个人的抉择,不能一概而论;而身为佛教领袖的人如果能把心力更多的投到佛教自身的探索和改革上来,不是更切题、更有效吗?

∵∵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