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宋敦煌归义军节度使曹元忠与五台山文殊信仰∵∵

.文:沙武田教授∵

古代敦煌地区五台山文殊信仰发展最为兴盛的历史,是到了五代宋曹元忠作为敦煌地方最高统治者的时期,即敦煌曹氏归义军中期的944-974年间

。∵

归义军是晚唐五代宋初瓜州和沙州(敦煌)的地方政

权,开始于西元848年敦煌人张议潮推翻吐蕃人的统治,

结束于最后一位节度使曹贤顺1030年投降西夏,长达近两百年的时间。归义军政权虽然名义上一直奉历代中原王朝为正溯,但是实际上完全独立,成为敦煌地方统治者,历经张氏和曹氏两个家族统治阶段。归义军时期大兴佛教,政教合一。每一任节度使都十分崇信佛教,在莫高窟、西千佛洞、榆林窟广建洞窟,使得敦煌佛教石窟的营建达到了一个高峰。敦煌的五台山文殊信仰也就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兴盛起来的。

曹元忠是一位有作为的地方统治者(图1),他任节度使期间,是敦煌归义军历史的最辉煌岁月。期间在莫高窟兴建了大量的洞窟,其中第61窟和第55窟即是曹元忠本人发心营建的功德窟。这两个洞窟是姊妹双窟,毗邻而建

,均为大型洞窟,其中第61窟为莫高窟最大型洞窟,建成于950年前后,第55窟则建成于962年前后。

据成作于951年的敦煌遗书《腊八燃灯分配窟龛名数》(原卷现藏于敦煌研究院)记载,这一年的腊月八日,着名的敦煌僧人道真和尚负责在莫高窟“遍窟燃灯”事宜,莫高窟从南而北各层各段洞窟均有专人负责燃灯,现今第61窟就是由“李禅”负责,洞窟名称“文殊堂”,具体燃灯两盏。在特定的时间在洞窟内燃灯,是敦煌历代常见活动,属普通供养之一。

所谓“文殊堂”者,是因为洞窟中心佛坛上彩塑主尊即为文殊造像。现今坛上造像全毁,但是由考古遗迹和壁画显示,坛上原作是为“新样文殊变”。主尊骑狮文殊正面像——坛上背屏留有狮子尾巴(图2),并有牵狮的于阗国王,推测也应有表现五台山文殊信仰故事的佛陀波利问道于文殊圣老人,两侧布局有众菩萨像与各护法神像(图3)。配合主尊坛上新样文造像,另在洞窟西壁绘画了巨幅“五台山图”。

“文殊堂”作为当时的敦煌地方最高长官节度使曹元忠的功德窟,中心主题表现的是五台山的文殊信仰,毫无疑问集中反映出曹元忠时代五台山信仰在敦煌的兴盛。

配合大型洞窟“文殊堂”的兴建与礼拜供养,曹元忠时代又制作了一批反映五台山文殊信仰的版画。在英、法

、俄、日本及我国北京等地的敦煌藏经洞文物中,有为数不少的“五台山文殊菩萨像版画”(图4),画面内容与莫高窟第220窟新样文殊基本相一致。版画中的文殊菩萨像骑狮,为正面像;有背光项光头光,光芒四射;头戴花冠,身着天衣,左手执于胸前,右手执如意,坐于狮子身上莲花高座上;狮子四蹄踩莲花,回首前行状,立于流云∵之上;于阗国王位于右侧,双手执缰,身着长衫,头戴风∵帽,脚蹬高筒毡靴,站立流云上;善财童子,束垂发髻,上身半裸,绕一带,下身穿裙,屈身合十礼拜文殊。画面右侧题:“大圣文殊师利菩萨”,左侧题:“普劝志心供养受持”;画面下方写愿文,记画面内容与供养功德,及五台山文殊真言、陀罗尼。

版画面积小,携带方便,可随时随地礼拜供养;又因制作成本低,可使更多的下层民众“志心供养受持”。因此在曹元忠时代,设有专门的“雕版押衙”类官职,使得大量的五台山文殊版画流传于敦煌地区各层民众当中,五台山文殊信仰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时期。

曹元忠时代社会的稳定与经济的繁荣,也为敦煌的五台山文殊信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另一方面,以节度使曹元忠为代表的统治者对五台山文殊信仰的有力推动,文殊信仰的深入与普及,又反过来为敦煌社会稳定和经济繁荣起到积极作用。

正所谓,众生有情,佛法无边,利益深广。

作者简介:沙武田,1973年生,甘肃会宁人。兰州大学敦煌学研究所博士后研究人员,敦煌研究院文献研究所副研究员。西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兼职副教授,《西域书画研究》副主编。出版有《敦煌画稿研究》、《敦煌石窟艺术概论》、《敦煌文明再现》、《藏经洞史话》专着4部,在10余种刊物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

∵∵∵∵∵∵∵∵∵∵∵∵∵∵∵∵∵∵∵∵∵∵∵∵∵∵∵∵∵∵∵∵∵∵∵∵∵∵∵∵∵∵∵∵∵∵∵∵∵∵∵∵∵∵∵∵∵∵∵∵∵∵∵∵∵∵∵∵∵∵∵∵∵∵∵∵∵∵∵∵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