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山竹林寺妇科秘方考

浙江省萧山竹林寺女科源远流长,历史悠久,始自晋朝,盛于宋代。寺院建于南齐年间(公元479-502),迄今已有1∵500年历史,开山祖为悟真禅师。至石晋天福八年(公元943),寺僧高昙“得异授而兴医业”,为竹林寺女科僧医的创始人。至南宋绍定六年六月,僧医静暹(晓庵)用秘方治愈了理宗帝赵昀的皇后谢道清的重病,而被赐封为“医王”,成为竹林寺女科发展史上贡献较大,名声最隆的僧医。千百年来,衣钵相传,僧医皆精岐黄和前辈医论,以擅长妇科而着称。在理、法、方、药上别具特色。

竹林寺女科始自晋朝,盛于宋代,医功精深,在理、法、方、药上别具特色。

1.竹林寺女科在辩证上以肝、脾、肾三脏主论,在诊断上强调问诊,在治疗上重视调和气血,疏肝解郁,在具体措施上提出补血行气,补肾益精,祛瘀解郁的治疗原则。

2.在诊疗施治上,法广味纯,独具风格。所传《竹林寺秘书》一书,分调经、胎前、产

后门,共设117症110方和秘制“太和丸”。用药199种,剂型分内服外用,内服有汤剂、丸剂、散剂、酒剂;外用有洗剂、熏剂、搽、药熨等。立法用药三、五、七味者居多,而在三味之内的处方占三分之一,有的竟只一味,方药简便,易于对症施治。

3.炮制讲究,一丝不苟。寺僧不但擅治妇科,而且精于治药,享有“精于医理,名驰吴越,素有丸锭秘方,师采上药虞修,其饮片法制详审,服者无不神效”之誉。书中对“回生丹”的配制,极为精细、如大黄刮去筋皮;桃仁去油净如面;黑豆熟透取皮,蒲黄隔纸炒。此外有又酒洗,酒煮、醋炒,米泔水浸泡等方法。

4.秘制“太和丸”和运用“生化汤”曲尽其妙。萧山竹林寺妇科以善用“太和丸”和“生化汤”而着称,也是竹林妇科的一个重要的医疗特色。凡妇女月经不调和各类杂症,以“太和丸”为通治之方。药由制香附、制苍术、广霍香、净防风、嫩前胡、紫苏叶、薄荷叶、川厚朴等20余味中药配制成丸。为统治妇女肝郁型疾患之良药,综观全方,纯用气分药品,功在疏肝解郁,因在封建社会,妇女一有逆意,郁闷在心,郁久成病,运用此方,可谓入时而合拍,共奏疏肝理气,芳香化湿,健脾消积之功。

5.叙症立方,以简主纯辩证施治,随症出方。如《萧山竹林寺妇科秘方》117症,均以症为纲,以方为目,其中分调经门40症,胎前门36症,产后门41症,凡经、胎、产的重要病症都有具备,唯带症未立专篇。同时还记述了古代妇科书中少见的病症。如15症的模样痛经,16症的处女膜闭锁,32症的经来二便具赤等病都叙症清楚。在治法上除一般规律外,也有独特的思路和看法,较为典型的是56症小产滑胎,既不用补中益气摄血之剂,也不采用补肾益肝之法,唯用益母丸,方药仅益母草,归身二味,取益母草活血祛瘀清宫,归身养血活血壮任之功。症为滑胎小产之类,恰用祛瘀行血养血之药,二味相投则宫内余血不留新血生,冲任充盛,带脉坚固,为下次受孕避免滑胎小产而创造条件,其治法别具一格,也显示了竹林寺妇科预防为主,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的学术思想。

∵∵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