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台山百家岩寺寻迷踪

百家岩

【概况】百家岩位于云台山东南部。这里自然风光秀丽,东有白鹿山,西有覆釜山,远望双峰景插云,对壁争峻,缺处状若天门。其下一色赭岩,参差嵯峨,刀削一般的绝壁欲将人俗两分。有王烈泉、明月泉从岩东侧石缝涓涓流下,汇成一泓清潭。更有号称“北国龙湫”的天门瀑布从天门谷口轰然飞落,气势雄伟,蔚为壮观。这里人文景观集中,历史文化内涵丰富,有汉献帝避暑台、二乐台、孙登啸台、百家岩寺、孝女塔等景点,自古就是帝王将相、文人墨客∵游览凭吊的去处。更主要的是,经过考证,魏晋时期的“竹林七贤”领袖嵇康曾在此寓居长达20年之久,至今尚有嵇山、竹林、淬剑池、醒酒台等遗迹。

【天门赤壁】仰望天门,即见一堵悬崖绝壁横空矗立。其岩壁高180米,东西横∵越千米,一色红石,蔚为壮观。元代文学家王恽到此,不由发出“依天惊绝赤城霞”的惊叹。岩壁上,有古栈道两条,贯串避暑台、孙登啸台、丹书龛等景点。

【天门瀑布】天门赤壁上方为天门谷,谷中有石泉,水深莫测。泉水南流下跌,宛如一条白练∵高挂在赤壁上,是为闻名遐迩的历史名瀑——天门瀑布。该瀑布落差180米,盛水季节,颇似雁荡山龙湫一样壮观秀丽。清代桐城派文学家姚椿到此曾作《天门瀑布歌》。

【二乐台】天门瀑下西白涧有一巨石,正书刻有“二乐台”三字,传为汉献帝∵刘协与曹皇后游乐处。所谓“二乐”,盖取“智者乐水,仁者乐山”之意。

【汉献帝避暑台】在天门赤壁上层古栈道上有一石台,距地面高40米。台下旧有摩崖石∵刻“汉献帝避暑台”六字,系宋人题刻。相传汉献帝刘协当年曾同曹皇后在此避暑,故名。∵

【刘伶醒酒台】在避暑台西天门瀑布下东上方约50米处,有横石一块,长6米,宽3米,高10米。传说竹林七贤之一刘伶曾在此醒酒,故名。上有北宋河北提刑曹泾就横石大书“醒酒台淬剑池”镌于其上。

【嵇康淬剑池】在醒酒台下。方广逾数丈,天门瀑布注入其中。嵇康(224~26∵3年),三国魏末思想家、文学家、音乐家。他性好老庄,却又刚肠嫉恶。约于242年,举家迁至山阳,其寓居地就在百家岩。平时,他锻铁自娱,向秀在一旁佐锻,相视欣然。相传嵇康曾在此铸就一把利剑。∵

【孙登啸台】在天门赤壁东岩上,有一长宽各丈余的高台,相传魏晋高士孙登∵曾长啸于此,故名。孙登,辉县人。他不仅是一位得道高人,而且是一位音乐家,弹一弦琴而五声和,登台而啸,能作凤凰鸣。

【王烈泉】天门赤壁东侧。传说魏晋高道王烈当年常饮此泉,服黄精(即鸡头参),年338岁犹有少容,登山历险行步如飞。泉西壁间,有“王烈泉”古代摩崖石刻。∵

【明月泉】位于天门瀑布东约百米处。

【丹书庵】位于天门瀑布东侧、栈道西端悬崖上一石龛内。相传,王烈曾在此处遇丹书,亦称素书。至北齐,有高僧稠禅师来此创建佛寺,以丹书庵作为筹建寺院住处,故丹书庵又名稠禅师庵。

【千佛洞】在稠禅师庵东石壁上,岩石凹入,像藏其中,去地高数十米,遥望不见,须从岩隙仄径匍匐而入,地势险绝。

【百家岩寺】位于天门瀑布之东半山腰,寺以岩名。创自北齐高僧稠禅师。它负山而建,为历代名刹。后经多次修复扩建,到清代形成庞大规模,一度台殿寮宇,金碧璀璨。20世纪30年∵代毁于战火,现有旧址。

【解虎坪】在百家岩寺山门前。本为一块红色石板,长方形,面积有七八平方米。传说稠禅师神通广大,法能伏虎。有一天,他赤手空拳生擒一只猛虎,在这块红石板上将其刀解。故得名解虎坪。在坪前有清代修武县知县李景利所刻嵇山碑。

【孝女塔与瑞云塔】孝女塔修建在天门瀑布南、西白涧西岸孝女崖上,是百家岩的主要景观建∵筑物。据清代道光年间《修武县志》记载,唐代武则天时,获嘉县有张氏女,殉身投崖而死,其母朱四娘为她建塔于崖上。据考,此塔始建于武后垂拱三年(687年),如意元年(692∵年)功毕,重建于金。塔门东向,平面呈八角形,为九级楼阁式砖塔,高20余米。塔身每层∵高度自下而上均匀递减,面阔逐层收敛,使整个塔身外形略呈抛物线形。近旁有瑞云小塔,把主塔陪衬得更为亭亭玉立。1986年11月21日,河南省人民***公布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百家岩曾为修武县佛教圣地。

佛教是世界主要宗教之一,公元前五至六世纪由古印度迦毗罗卫城净饭王之子乔达摩?悉达多创立。西汉哀帝元寿元年(公元前2年),佛教传入中国。十六国后赵时代,天竺僧人佛图澄在修武县白鹿山创建元极寺,其建寺年代仅次于洛阳白马寺。南北朝时,修武县佛教活动十分兴盛。唐宋时期,修武境内大修寺庙,僧尼信徒众多。历史上,修武县代有高僧,如北齐的慧思、稠禅师,唐朝的百岩大师,宋朝的智深、道凝大师等。

慧思北齐时修武人,俗姓李。出家后,以大小乘定慧等法根引喻,俾习慈忍。天保年间(550~559年),曾在光山县静居山梵天院讲佛说法。

稠禅师北朝魏齐间邺人。据传其初落发为沙弥时,因体弱常遭同辈欺负。为此,他深感耻辱,独自一人跑到金刚的神像前,抱住金刚的腿不放,发誓要求得金刚神力。就这样不吃不喝连续抱了五天,到第六天天快亮时,金刚即现身传他神力。从此,他力引千钧,骁勇无比。后来他修成正果,被尊称为稠禅师。稠禅师在太行山一带大建佛寺,百家岩寺即为他所创;并广召门徒,常随僧徒有数千人。北齐文宣帝对他广召门徒很不满意,遂亲率军队前来讨伐。当文宣帝带兵来到山前,却发现禅稠师早已领着众僧等候在那里。文宣帝大感惊疑,就问稠禅师:“你怎么来得这么快呢?”稠禅师答道:“陛下将杀贫僧,贫僧惟恐在山中血污伽蓝,所以特来此受死。”文宣帝随即明白这是一位得道高僧,就以礼相待,并命设馔施向稠禅师赔情,稠禅师并不理会。文宣帝又问道:“朕听说禅师在金刚那里求得神力,能否让朕见识一下?”稠禅师回道:“如果陛下真想见识神力,那就请随贫僧这边来。”言毕,他来到山口多方施舍的千余根木料前,念动咒语,只见千余根木料腾空而起,在空中相互搏击,声如雷霆,木片如雨。文宣帝见此,大恐,急忙让稠禅师快停,并当即传谕,禅师可以度人修寺,不得干涉。后稠禅师在并州营造幢子,未成得病,临终叹道:“生死是人一生的必然,佛祖如来都不能避免。但功德未成,实在是一件憾事。愿有大力长者能继我把幢子修好。”说罢即卒。30年后,隋文帝路过并州,入此寺恍有所感,遂命并州地方大力营造幢子,终于完成了稠禅师的遗愿。

稠禅师曾在百家岩寺长期讲经授徒,相传今百家岩“解虎坪”即为其所留。

百岩大师(750~815)俗名谢怀晖,祖籍中原,东晋时其先人流寓到福建泉州。谢怀晖自幼博极群书,尤好佛经。一天,他在深究佛书时,忽发奇想:“我的祖先现在在哪里呢?四肢百体,视听功用,是谁授于我呢?”不由泣下如雨。于是皈依佛教,刻苦钻研佛经,得圆明清净之本,成为名噪朝野的一代高僧。后来他入住百岩寺,门徒多至数百,被称为百岩大师。唐德宗、顺宗、宪宗三代皇帝每年都要召他进麟德殿讲经。后因病固辞,于元和十年(815年)恬然圆寂。当时的着名诗人李益、周贺都和百岩大师有过交往。

周贺曾作《赠柏岩禅师》:

野寺绝依念,灵山会遍行。

老来披衲重,病后读经生。

乞食嫌路远,寻溪爱路平。

多年柏岩住,不记柏岩名。

李益曾作《哭柏岩大师》:

遍与旁人别,临终尽不愁。

影堂谁为扫,坐堂自看修。

白日钟边晚,青苔钵上秋。

天涯禅弟子,空到柏岩游。

智深俗姓俎,北宋修武大陆村人。天性好佛,幼年出家。庆历八年(1048年)受戒。智深遇事果断,在做百岩寺住持时,从者百余人。元符三年(1100年)八月卒。

道凝大师俗姓贾,北宋修武人。青年时拜智深为师,精修梵行。熙宁八年(1075年),以掌御书恩例剃度为僧,法号道凝。元佑年间(1086~1094年),百岩寺无合适寺主人选,多次易人。后众僧推道凝大师为寺主,出纳营缮皆有制度,不几年寺院香火旺盛,殿堂巍峨。抗夏名将武康节度使刘昌祚遗表,请求赐予道凝大师紫衣,并度其弟子19人为僧。大观二年(1103年)辞世,卒年70岁。

∵∵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