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海到达霞浦赤岸时的中国主人

陈国强

日本第十七次遣唐使空海所乘船只,因遇飓风在海上飘流了34日,于唐贞元十九年(804年)八月初十日,漂到霞浦县赤岸镇海口。

空海在赤岸得到当时赤岸人民的救援且停留41天,直到九月廿日才开航福州,离开赤岸镇。

唐代的赤岸镇隶属今霞浦县。该地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古越族先民在此劳动生息,属于九州中的扬州,同属七闽地,春秋属越,战国属楚,秦属闽中郡,汉初属闽越国,后隶东侯官县,晋太康三年(282年)始为温麻县地,唐武德六年(623年)始为长溪县,当空海来到赤岸镇时,接待他的中国的主人是谁呢?

一、霞浦赤岸是汉族居地

霞浦县现分松城、三沙、牙城、溪南、沙江、下浒六镇和州洋、长春、柏洋、北壁、海岛、盐田、水门、崇儒等八乡。赤岸村现属州洋乡。

据1990年7月1日全国人口第四次普查,霞浦县共有106923户、458410人(其中男248057人,女209353人)。就民族划分,有汉族420201人,畲族37361人,回族706人,壮族136人,瑶族5人,藏族1人。其中以汉族和畲族为主要,回族是从闽南迁来,壮、瑶、藏族所占比例很小,均系近现代才迁入的。

据史志记载,本地畲族与闽东各地一样,都是明代才传入的,据福宁畲族《宗谱》记载,最早在明洪武十三年(1380年),畲族才辗转迁徙,“从罗源移居福宁,并浙江温州、处州等处。”①在空海到达赤岸的唐中期,此地应还没有畲族。

霞浦、赤岸一带,古为百越民族之一支——闽越族居地,原为古代少数民族居住地区。但经楚灭越、秦始皇统一南方、汉武帝统一南方等三次重大历史事件后,这地区的居住者已起了重大变化。一方面,在中原具有较先进封建生产关系的古代汉族人民,迁移进来,“与越人杂处”;另一方面,当地百越民族的后代,一部分被迫“迁徙江淮之间”,但另一部分被迫向***及东南亚迁移,更大部分仍居留本地。②迁进的古代中原汉人与当地土着闽越后代融合为新的福建汉人,就是当时本地的中国人,即融合后的汉人。

这个结论,对过去史学界争论畲族是土着或外来,也可为外来说提供一个强有力的证据。

二、长汀的“蛇王”与“蛇狱灵王”

笔者于1993年7月,指导厦门大学民族学(文化人类学)专业硕士研究生,与省社科联秘书长周立方研究员、省社科院吴肇光同志,以及上海自然博物馆林加煌副研究员等人,到长汀县涂坊乡调查客家,在罗益州乡长的关怀下,调查取得了一定成果。由陈国强、周立言主编《汀洲涂坊客家》一书,也集中了当地有关学者的合作。在这次调查中,与畲族、客家起源有关的资料,有“蛇王”与“蛇狱灵王”的崇拜之说。

在长汀西门外,有座蛇王宫。50年代,厦门大学人类博物馆馆长林惠祥教授曾在调查后,迁到馆内陈列。蛇王的神座上,有条浮雕的青蛇,这个”蛇王”神,是当地人崇拜古代闽越祖先图腾崇拜蛇的象征,也可说是崇拜古代闽越祖先的代表。

我们在社会调查中,发现涂坊当地有一种“蛇狱灵王”崇拜。当地“蛇狱灵王”神象是个人象右手执剑、左手执一条蛇,表示了镇压蛇的形象,这应是客家先民入闽后,镇压当地土着闽越后代的形象。

按客家的形成与发展,中原汉人先自江西通过武夷山缺口,进入宁化石壁,与福建西部土着居民融合而在宋元时代形成为客家,故石壁古称玉屏,后改称石璧,并谐音称为石壁。明代自宁化迁入闽西汀州府各县(如长汀、上杭、武平、永定等),明末清初迁入广东东部嘉应州一带,清中叶迁入***。当客家先民——古代中原汉人一支迁入福建后,与原有土着(闽越的后代)融合后而成为客家。当然,这是唐代以后的事。

在唐代,当空海到达霞浦县赤岸时,当地应是古代中原南来汉人与当地土着闽越后代融合形成的汉族人民,亦即今日讲闽语·闽东区·霞浦方言人民的祖先。

三、漳浦湖西新城的新石与印纹陶

笔者于1994年9月和石奕龙副教授,带领厦门大学民族学(文化人类学)专业硕士研究生雷小卉(女,畲族)、张宏明二人,先到漳浦赤岭畲族乡补充调查后,到湖西畲族乡调查并参加该乡建立10周年庆典。29日,在湖西新城村后面公路上,首由张宏民同学发现新石器一件,经鉴定为新石,116×6×1.2厘米,原料是当地出产的花岗岩,表面已风化成青白色,器身内部呈青黑色。继又集体在新开公路右边砖土墙上,即原来山坡地面下,发现有两个印纹陶缸(残破),径约30厘米,这些石印纹陶缸已交漳浦县博物馆收藏。

由这些文物的发现,说明在新城村,早在新石器时代,即二千年前的汉代以前,当地已有古人类劳动、生息、繁衍,这个古人类应为古老主人闽越族。据史书及族谱记载:当地蓝姓畲族是唐宋以后从外地迁入,故蓝姓畲族应是外来客人。在唐代,此地居民也应是由中原南迁汉人与土着闽越族后代融合的福建汉族人民。从语言上看,他们是操闽语·闽南区·漳浦方言。是今日漳浦汉人的祖先。

从历史上看:闽南漳浦一带畲族,有不少反元斗争史绩,它的历史远比闽东畲族古老。闽东畲族是明清时代才迁入的。如由历史上上溯,闽西龙岩地区的畲族历史在宋代前后,据说是由闽西宁化迁入。宁化的畲族可能远到唐代。可惜未作调查,尚缺少材料可以研究。

总之,就是畲族古代在闽西,也称为“畲客”,他们也还是客人;客家也是客人,是由中原南迁汉人与闽西土着闽越后代融合形成的现代汉人祖先。

四、几点结论

空海到达霞浦赤岸时,即唐代,接待他的中国主人应为汉人。

第一,霞浦本地唐代汉人是古代中原南迁汉人与土着闽越后代融合而成,并非单纯古代中原南迁汉人,也非单纯土着闽越后代。

第二,畲族在地方志中,均称“畲客”,应是外来客人。从历史上说,闽西较早,闽南(如漳浦)也在宋元之际,闽东较迟在明清,才迁入。关于畲族迁入福建时间、路线还可进一步调查、研究。

第三,古代中原南迁汉人,首先在沿海平原与土着闽越后代融合成为福佬(河洛人),操闽方言的闽东区、莆仙区、闽南区、闽北区、闽中区的各地方言。唐代以后,中原南迁移民自江西到宁化石壁,宋元时代形成为客家,操客家话的闽北区、闽西区的各地方言。具体情况,还应再研究。

注释:

①霞浦县民族事务委员会《霞浦县畲族志》编写组编:《霞浦县畲族志》第1页。

②陈国强、蒋炳钊、吴绵吉、辛土成:《百越民族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年版。

《福建史志》

∵∵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