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和在斯里兰卡竖立的《布施锡兰山佛寺碑》,现存斯里兰卡科伦坡博物馆。

斯里兰卡:郑和布施碑

南亚次大陆形如牛的乳房,从乳房里流出的一滴奶就是斯里兰卡,所以斯里兰卡文化中包含着南亚次大陆的所有文化基因。在这层层叠叠的历史中,竟然有如此清晰的中国痕迹。博物馆里那几件釉色熠熠的中国瓷器还不足以震慑我,让我感动的是郑和当年竖起的石碑,静静伫立在石雕大厅一角。

石碑高约1.7米,表面呈褐黄色,碑首雕刻着二龙戏珠,两侧有简朴文饰。它的年代并不久远,却承载着极重的历史价值,使一段飘忽的辉煌历史有了清晰轮廓。

郑和石碑原在斯里兰卡南部的加勒市附近,在一次道路施工中被发现。在二下西洋中,郑和船队在返航途中,停泊在锡兰山(今斯里兰卡)南部港口,添加淡水和食物,并与当地人进行交易。郑和在南部城市加勒附近的土丘上竖起了《布施锡兰山佛寺碑》。这块石碑刻有“永乐七年岁次己丑二月甲戌朔日”的日期,表明它雕刻于登岛之前。这是一次有备而来的布施。

石碑上刻着汉文、泰米尔文和波斯文三种文字,大部分已模糊难辨。汉文部分主要是礼赞释迦牟尼佛对船队远航的庇护。开头部分的字体较大:“大明皇帝遣太监郑和、王贵通等,昭告于佛世尊曰:……深赖慈佑,人舟安利,来往无虞……”泰米尔文是颂扬印度教大神湿婆,波斯文则是赞美真主安拉和伊斯兰教先贤圣人。郑和对三种宗教都给予了同等奉祀:总计布施“金一千钱,银五千钱,各色肘丝五十匹,织金肘丝宝幡四对,古铜香炉五对……香油二千五百斤……”。这显示出郑和对各种宗教的尊重。

在明代初期,当人类历史上最庞大的船队出现在海平面上时,确实呈现出一种强悍气魄,根据《天妃灵应之记》碑文记载,“及临外邦,番王之不恭者,生擒之;蛮寇之侵掠者,剿灭之。”当郑和船队在小葛兰国、柯枝国和古里国完成了交易,需要在锡兰港口停泊时,国王亚烈苦奈儿向郑和索要金银珍宝,遭拒后令5万士兵攻击船队。郑和统领约2000名士兵,一举生擒了亚烈苦奈儿和多名王室成员。1411年7月,郑和将亚烈苦奈儿及其妻子官属押解到南京皇宫,后被明成祖宽大处理,放回锡兰。∵亚烈苦奈儿是锡兰的一个土邦王,他曾成功阻击了北部的泰米尔人南下,并想兼并其他土邦王国。郑和船队的出现,确实改写了一段斯里兰卡历史。于是,某些斯里兰卡历史学家认为郑和率船队到达斯里兰卡是一次入侵。

《布施锡兰山佛寺碑》的发现证明中国船队不仅没有入侵的企图,而且体现了对当地各种宗教的尊重。郑和并没有像后来的欧洲殖民者那样在这个岛国大兴土木,这也说明了为何郑和遗址在南亚稀少的缘故。也许郑和竖起这块布施碑的另一个目的,是让各种神灵保佑无缘重返国土的船员。他们有的在航海中生病去世,有的沉入大海,有的老死异乡。郑和布施碑也是对这些亡魂的庇护。

∵∵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