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沈阳都知道的名字,真的是很怀念的名字。其实,所有的怀念最后都变成了文字,清泉一样汩汩的涌出来

泉——迷失在都市

直到今天,我还清晰的记得,小时候最喜欢吃的是皇姑雪糕,最爱喝的是那八王寺汽水,特别是八王寺汽水留给我印象实在是太深了。大夏天手里拿着一瓶用冰镇过的汽水,凉凉的感觉已经赶走了酷暑。打开瓶盖的一刹那,里面的二氧化碳在一瞬间崩出来,听着那声音就好爽,再喝下一大口——甜、凉。打上一个嗝,感觉整个身体都清爽了不少。现在,皇姑区依旧,皇姑雪糕已经消失不见;八王寺汽水已经看不到了,满沈阳的各种外来饮料称王称霸,而名声显赫的八王寺仅剩一间正殿在一片废墟中独立,虽活着却已是破败不堪了。

在沈阳市第五中学的对面,我在一片工地中找到了一条小路,询问后得知,去八王寺就要沿着路走进去,很远,我顶着太阳走了将近10分钟,终于找到了八王寺,但是站在那我呆住了,这难道就是八王寺?如果不是路人一再保证这就是我要找的地方,我想我永远也不会走过去看一眼的,因为它太破了,太旧了,简直就是一危房,根本看不出来一丝一毫寺庙的影子。我和一位一同来看八王寺的老人聊了聊,才知道原来八王寺已经被毁掉了,现在在我眼前的只是寺的正殿,其余的已经都拆了,还有两间偏房现在被工厂占用,偌大的八王寺只剩下这一点点了。

沿着破损的台阶走到门前,里面的景象就一目了然了,空荡荡的什么都没有,只有满地的碎石残土和老旧的木柱,以及正对着大门的一个香案,但显然这个香案是一个办公桌顶替着,上面还有一些碎香,真不知道还有什么人能来这里烧香——连个塑像都没有。环顾四周,窗已经破了,门也在吱嘎作响,墙脚已经露出一个大洞,外面的情况也和糟糕,房顶的瓦已经残破,上面还长满了杂草,前面的墙壁已经被人把装饰的雕刻画偷走,墙上还依稀可见旧时的标语。此景让人心酸,在场的人看了以后不免都要感慨万千,既慨叹八王寺如此遭遇又唾骂毁坏者丧尽天良。

回到家中,收集了一下八王寺的资料,发现原来八王寺曾经有一个辉煌的过去,八王寺原名大法寺,位于大东区边墙路112号。创建于1415年(明永乐十三年),1638年(清崇德三年)重修。因是努尔哈赤第十二子英亲王阿济格施舍银两重修庙宇,大法寺住持僧为了感谢其施舍之恩,在寺院的左侧修了八王祠,从此就变成了阿济格的家庙,俗称八王寺,这就是八王寺的由来。以后这座寺庙在乾隆四年,同治十一年重修扩建,其规模更加宏伟壮观。∵

寺院坐北朝南,三层院落,占地三十余亩。前为山门,门楣上悬挂"大法禅林"匾额。山门内塑有哼哈二将,气象威猛,形体高大,翘首望之,始见其面。东西两侧建有钟楼、鼓楼。中为天王殿,内塑四大天王巨像,后为大殿供奉释迦牟尼、菩萨诸佛。配殿供奉千手千眼佛及魔家四将。寺内整个建筑为棕门灰墙碧瓦,三层大殿高耸巍峨,画栋雕梁,穷极壮丽。在清代古寺兴盛时期,僧侣云集,有僧百余人,是沈阳重要禅林之一。

资料看到这里,我有点不忍心继续读下去了,为什么拥有如此悠久历史和显赫名声的寺庙会沦落到现在的地步呢?为什么沈阳的那么多古迹现在依然受到良好的保护:一宫两陵申报世界遗产,东南西北四塔依然健在,塔湾的无垢静光舍利塔都被圈为保护产业而八王寺却衰败到无人知无人管的境地呢?难道它就不是古物吗?难道它就不值得保护吗?

现在整个八王寺地区拆迁,满地创痍,只有一坐八王寺正殿孤零零的伫立在一片废墟中,拆迁单位没有去动它,但是它也不会存活多久了——如果还没有人管的话,看着废墟中的八王寺,我感到无限的悲哀,在沈阳的城市飞速发展的今天,出现了八王寺这样的"另类"这是全市人民的遗憾,要么毁掉,要么保护起来加以修复,摆在我们面前的路只有两条。幸运的是,***没有忘记它,最近记者获悉,沈阳市相关部门已经在研究八王寺所面临的情况,回很快拿出解决方案。而购得八王寺所在地段开发权的开发商也将庙宇周边近1万平方米的土地留下来以做进一步的规划。未来八王寺的命运怎样,请大家拭目以待。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