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林绿映报恩寺

张元坤

前些天去了趟东山报恩寺,不巧的是寺内出家人都出去做佛事,莆田人称为“拜唱”,即为死者超度亡灵。寺内只有一个仙游老太婆及到市里治病的孩子,借住寺内养病。我只好粗略地观看了寺内的一些景物,感到这里的龙眼树特多,整座寺院几乎被绿色所掩盖,还有一座空心石塔,据说是宋朝时所建,而为何寺名为报恩寺,就不得而知了。

今天,我特地找了个空闲,同局里的2位同志一道前往报恩寺。该寺建在东岩山峰顶南坡,是莆田二十四景首景,也是所谓“东山晓旭”所在地。在牌坊前石埕上下车,只见报恩寺在龙眼果林中若隐若现,霎时一股凉意爽遍全身。

当家释真山,今年52岁,浑身透着年轻力壮的样子,一双眼睛特灵敏。他带着我们边参观边介绍。原来,东山报恩寺创建在唐朝,具体年代不祥。但据有关资料介绍,东山报恩寺建于宋淳化元年(990)。历经风雨,历经兴废,达到现有的规模。

原莆田县佛教协会会长、现年84岁、3岁就住寺、后当和尚的释理定,听到我们来调研,不顾盛夏酷暑也匆忙赶来。他头戴草帽,手摇纸扇,显得很超脱,也看不出有耄耄高龄。他介绍说,乾隆年间有个姓林的举子借住寺内读书,考上进士当官后奏请皇帝敕封为东山报恩寺。我要求把情况介绍的清楚一些,但他也不太清楚,只粗略知道一二。我心里很是遗憾。确实在我市不少寺院,不重视研究挖掘本寺院历史,是普遍存在的。报恩寺其名在全国众多,但在莆田却是惟一的。

弥勤佛殿与其它地方大同小异,有2副楹联至今记忆犹新:“大慈大悲许自求我福多寿,无才我德莫漫夸有势有权”、“天下名山多让僧家常住,此间福地且容我辈优游”。说得颇有道理!

弥勒佛殿前右边墙壁上有一块石头,上面刻有“仆射里居”四字,请教寺内人等,也不知何年代所立。

遗憾的是,由于受地形的限制,该寺没有钟楼和鼓楼,而大雄宝殿和观音殿却一应齐全。观音殿规模较大,正中观音菩萨慈眉善目,把其救苦救难、普渡众生的形象,展示的淋漓尽致。观世音菩萨是汉传佛教影响最大的一尊菩萨。按照佛经记载,观世音菩萨在久远劫前即已经成佛,但为了救度苦难中的众生又化现为菩萨,成为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的协侍之一,常在西方极乐世界辅助教化。同时,他的化身遍及世界各个角落,他的誓言是:当有众生遭受灾难痛苦时,诚心念诵他的名号,他立刻可以救助他们。所以有千手千眼观音菩萨之称。

报恩寺最有代表性的建筑是东山塔,它历经900多年的沧桑巨变,仍保存完整,是座抗大震的古建筑物。据说,报恩寺石塔建于宋绍圣年间(1094~1098),座落在大雄宝殿与观音殿之间的中轴线上,高约15米,三级,空心,八角形,四面开拱门。内壁砌有悬挑条石梯级,可登至二层。因怕小孩上楼危险,在一层石梯处加了一道铁栏杆。塔基八面浮雕有37只狮子,各具情态,生动逼真。护卫四个塔门的金刚、力士身披甲胄拄剑而立,威武雄壮,造型古朴。塔檐和攒尖塔顶仿砖瓦刻饰,造型优美而负势向上,宋代我国南方的寺院布局尚无此例。塔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现存的一切结构均系北宋原物,只有基座上的走廊外围的石栏杆和栏板石,有些是新补上的,塔檐脊上的石佛像部分丢失。

在塔低,有块佛像样的石头,很有些年代了。真山当家介绍说是从塔尖上掉下来的。我说:“这是不可再生的文物,你们可要好好保护啊!”

相传唐代高僧妙应禅师曾留下“乌石山前,官职绵绵”的谶语。后人印证道:“宋以后莆中林、陈、方、黄、宋、刘、王、郑、李九大姓簪缨不绝,皆居山下也。”南宋大文豪刘克庄住在山下,写有《乌石山》诗,回忆童稚时期在山上游玩的诸多乐趣。

当家真山再三邀请我,在晴天时起个大早,来这里看看“东山晓旭”。早就听说“东山晓旭”的名气,但始终无缘得见一面。

依依不舍地离开报恩寺,回头看看果林遮映着的寺院。我想,这里倒是避暑的好去处,有时间还真的要来这里休憩、修身养性。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