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表面上看起来,天底下的寺庙都是为着普度众生而修建的,事实上却不尽然,比如阆中的圆觉寺,虽说“先有圆觉后有昭觉”,但修建它的初衷的确就与“众生”能否被“普度”毫不相干。

唐贞观年间,朝廷里专司“望气”的官员硬说“西南千里之外有王气”,唐太宗闻言为保李家江山安稳,特地派了袁天罡、李淳风两位当世有名的天文、地理、术数、风水大家前往探测,二人测定王气就在阆中之后,道貌岸然地在阆中干下了一系列“破龙脉,镇王气”的“丰功伟绩”,建圆觉寺便是其中一项。但因为修建寺庙的初衷是不可大肆言表的,所以寺庙修好了,“普度众生”四个字依然是必须当堂悬挂的迎风招牌。不过,也许正是因为其心不诚的缘故吧,圆觉寺后来竟在大火中被烧毁。好在,改天换地后的新皇帝却仍觉得阆中的王气只有佛主才镇得住,所以寺庙毁了又能得以重建,而且规模越建越大。到了明朝洪武年间,圆觉寺已有了18座大殿,遍布赐绯山附近的九个山弯,不仅恢复了山门、大雄殿、观音殿、藏经楼、厢房等建筑,而且僧人也增加到近200人,住持还是京城里来的。那时,与京僧相伴而来的,除了御赐、募集的珠宝金银,还有大量的佛经。圆觉寺的藏经楼因此也拥有了后人难以计数的佛经,其中的镇寺至宝,便是80卷渍沙藏经。

然而,千百年来,历经了一次又一次的浩劫后,且不说“普度众生”,就是圆觉寺自身的命运,也如过河的泥菩萨。时至今日,它甚至只能无奈地墨守着那座硕果仅存的大殿。而那80卷渍沙藏经也早已和其它寺产一样荡然无存了——哦,其中仍有一卷可查,那是唯一的一卷,现在珍藏在阆中邻县苍溪的文管所里,但那一卷经书所带给阆中人的切肤之痛,恐怕只有读过余秋雨的《道士塔》的人,才能理解。

正如一个人不能选择自己是否该到这个世界上来、但却一定要选择自己做人的目标一样,一座真正的寺庙难道会放弃他“普度众生”的职责吗?我深信圆觉寺纵然历经了千年的磨难,也一定会信守它高悬了千年的承诺!可它只是一座寺庙啊,难道它真的必须在享用了烧香叩拜之后、才能以显灵的方式去“普度众生”吗?虽然我读懂了一个寺庙高尚的心,然而,正如相知的朋友不忍揭开对方痛苦的疤痕,我也始终不敢走近圆觉寺,去面对一个苦守千年的期盼。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