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昌平区小汤山镇的东部,北京的母亲河——温榆河北岸,有个环境幽雅的酸枣岭村。去年重新修复的具有千年历史的京北名刹——大兴寺,就坐落在村东头的高坡之上。

顺着村里干净、整洁的中心街向东步行5分钟,便来到寺前空场,空场的前面是一个占地6亩的放生池,据说过去这个放生池里有人们放生的各种鱼,时间久了,池里的鱼又多又大,有人曾经在池里发现过一条足有50公斤重的鲤鱼。现在池里长满了碧绿的荷叶,各色的荷花像亭亭玉立的少女,微笑着向人们频频点头,即使在炎热的夏季,走近她,也会使人感到丝丝的凉意。

驻足庙前,在红墙绿柏的掩映下,古朴大方、做工细腻的山门,格外引人注目,充分显示出古代建筑艺术与佛教文化相结合所产生的魅力。走进山门,首先要参拜的是佛教的护法——韦驮菩萨,也许是韦驮菩萨护法有功,在这次修复大兴寺前,这座造型小巧、别致的韦驮殿是这个寺院里保存最完好的建筑。韦驮殿的东侧,是见证这个寺院兴衰历史,最受人崇拜的一棵有近千年的老槐树,老槐树直径约为1.5米,需3个成年人连手合抱才能围过来。老槐树的树冠像一把巨大的保护伞遮住了大兴寺的大半个院子,老槐树历经几个朝代的变迁,虽然树干空了一大半,但还是顽强地生长。大兴寺即将竣工时,老槐树好像受到了感动,竟神奇地长出了许多新枝。据村里人讲,这棵老槐树是大兴寺的象征,神圣不可侵犯。据说村里有个人从寺前捡了几根树枝拿回家烧火,结果夜里家里就有人得病,送进了医院,后来通过给老槐树烧香、上供,才免除了这场灾祸。这个故事虽然有些迷信色彩,不足以效仿,但也反映出老百姓爱护古树、保护古树、崇尚善良的美好愿望。

寺院内的东西配殿各3间,是住持、僧人休息、参禅和接待客人之所,两个配殿建造得结构严谨,古色古香,檐下的油漆彩画栩栩如生,给人一种静中有动的感觉。

寺院的正殿大雄宝殿殿前两侧各立一块石碑,左侧的石碑立于清朝光绪七年,碑文记载大兴寺建于明末清初年间,重修于光绪七年,碑文的背面记录了当年重修大兴寺时捐款、捐物人的名字。右侧的石碑是去年重修大兴寺后新立的,碑文记载了这次重修大兴寺的经过和捐款人的名字。

高大雄伟的大雄宝殿为三间结构,门楣上方“大雄宝殿”4个大字遒劲有力,大雄宝殿内正中供奉的是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的坐像,佛祖释迦牟尼双眼微睁,双手并拢,手心向上,端坐在莲花宝座之上,一副慈善的面容。这位与中国孔夫子同时代的古印度迦毗罗国的王子为了找到解除人们因生老病死而痛苦的办法,毅然离开舒适的王宫,离别年迈的父王、养育他的姨母和他心爱的王妃,只身来到苦行林,最后终于在菩提树下修成正果,成为至高无上、至今影响人们思想的佛陀。可以说,释迦牟尼佛是智慧的化身、善良的化身,是佛教徒祈盼风调雨顺、幸福安康的精神寄托。佛像的前方是一个方形条案,作为香客进香、上供之用。佛像的两侧挂有“金炉不断千年火,玉盏长明万岁灯”的对联,正殿两侧的墙壁上画有佛教故事彩画,彩画画工精细,表现出我国佛教绘画艺术魅力。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