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游戒台寺

李长存

“先有潭柘寺,后有北京城”一句话早有耳闻。

朱自清老先生有潭柘、戒台两寺的游记,当时三十年代需从门头沟骑毛驴去,用了两天功夫,此老可能当年心态不好,又累,语焉不详且评之不佳。

人称:“戒台以松名,一树具一态,巧与造物争。”戒台寺的松实为一绝,到是戒台寺给人的感觉是幽静,苍古,森严。

来到了戒台寺下面的垭口,猛然间回首西望,只见伸向远山的山沟里满是鲜艳摇曳的红叶,不时点缀着农家那种柴灶特有的,淡淡的,缓缓的,袅袅而上又似凝固的炊烟,再远处,一层层流动舒缓的薄雾平铺于暮蔼之中,不经意的接着远山,远山渐渐的、渐渐的浸入黛墨。

有寺必有树,寺树必有松,戒台寺的松好看且特点明显,布局得当,这些松当然也都有俗名,最着俗名的有“抱塔松”、∵“卧龙松”、“九龙松”、“活动松”和“自在松”,合称为戒台五松。延着松的枝脉,还有历史,据说许多为辽、金代所植,算来也活了有上千年了。古松枝杆繁茂,可坐可卧,古人常登树做“巢饮”,当然现在不多了。

戒台寺背倚马鞍山坡顺势而建,门朝东南。一进山门,沿路上行,前面高台上一松从汉白玉栏杆下墙里突兀横出。此松位置最明显且雄奇,气势如探海苍龙,下面顶一石碑,起到支撑作用,同时上书“卧龙松”三个大字也颇有功力,不失为一景。你坐在北跨院也可细细品之,上了高台从栏杆后面看别有气韵。

沿着高台往北边是戒台寺有名的戒坛殿,殿前沿栏杆边有一砖塔,是埋葬辽代高僧法均遗骨的塔,塔的位置有意思,但最有意思的是一松从栏杆内的地上横枒旁出,伸出栏杆,髯枝如臂抱住砖塔,此乃“抱塔松”,塔、松俱奇,不经几百年功力,达不到这种境界。

沿高台往南是大名鼎鼎的“活动松”,此松全部枝叶向一个方向侧倾且长,所以,你随意拉动它的哪个松枝,全树枝叶俱动,松声翼然,但现在有专人看守,不许一般人动它,不过我想,松也乃一生物,老不活动,以后可能永远不会活动了。此松出名还得力于那个最俗的乾隆,当年其曾三次来戒台寺,为此松留有俗诗两首,有一小石碑录其《咏活动松》诗二首:∵其一,“摇动旁枝老干随,山僧持以示人奇。一声空谷千声应,借问神通孰所为”;其二,“老干棱棱挺百尺,缘何枝摇本身随?咄哉谁为挈其领,牵动万丝因一丝。”

所谓之九龙松为一大白皮松,位于高台之上,抱塔松之侧,主枝有九(其实不止)长大向天,整体的空间感是寺内最大的树。但动不动以龙为名,也是一俗。其他松树不足以细谈,寺内银杏树也和花也不错。

当然戒台寺不止于树,它是全国辽金文物最多的寺庙,在佛门中,其戒坛是最着名的,前述抱塔松后的大殿即“戒坛殿”,它与泉州开元寺戒坛、杭州昭庆寺戒坛并称为全国三大戒坛。戒坛是高3.5米、正方形的三层汉白玉台座。底座边长约11米,每层石台外围均雕有镶着数百戒神。原来石龛外还有2尊身高一米的戒神,环列戒台四周。戒台殿顶中央,有一藻井,几条金雕卧龙盘於井壁,藻井最深处一条龙头向下,象徵蛟龙灌浴。戒台最上层中央是释迦牟尼佛像。像前原置雕花沉香木椅十把,上首三把为授戒律师座;左边三把,右边四把,是受戒证人座。称“三师七证大师座”。戒师开坛必须有皇帝敕命。佛教徒受戒,行仪十分隆重。做和尚也并不容易,需要经过一道现在流行的资格认证的仪式,剃度受戒,发给度牒才算正式皈依佛门,因此戒台或称戒坛在寺庙中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寺中的另一处名胜千佛阁也仅存遗址,恭亲王奕沂当年被老佛爷夺权就在此间修养,郁闷的王爷开始钻研基因工程,在牡丹培养方面成为大家,据说甚至培植出了绿牡丹这一奇种,不过大家讨论说估计比较像卷心菜而已……不过这一切都只能在传说的范畴内讨论了,文革中所有的牡丹悉数被毁,不知有多少落入牛口。现在又重新打造了牡丹园,但也是时节不对,未能一睹花中之王的风采。

戒台寺内碑、幢颇多,计有辽幢二、金碑一、元幢一,其余有明、清以及民国後碑石多通。据说寺后山上有许多洞,也有古迹,一直没去过,最着名者有太古洞、观音洞、化阳洞、庞涓洞、孙膑洞。太古洞、各洞都不少奇景可观。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