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齐丘归隐九华山

历任吴国和南唐左右仆射平章事(宰相)的宋齐丘,字子嵩,一字超回,庐陵(今江西)人,晚年隐居九华山。南宋着名诗人陆游曾在乾道六年七月二十三日《入蜀记第三》中写道:“南唐宋子篱辞政柄归隐此山,号‘九华先生’,封‘青阳公’,由是九华之名益盛”。

宋齐丘为何能成为吴国宰相?这不能不联系到徐知诰其人。唐末,杨行密割据淮南,后封吴王。吴国建都扬州。905年,杨行密死,其子杨渥继位。908年,权臣徐温杀杨渥,立杨隆演,而军政大权则全归徐温执掌。吴国逐渐扩地,至909年,已建有27个州了。这年,徐温、任升州(今南京)刺史,使其养子徐知诺治升州。徐知诸改变旧习,选用谦吏,修明政教,招延士人,得进士宋齐丘为谋主,从而在徐氏势力中又自成一个势力。918年,徐知诰管理国政,更加重视发展农桑。吴国旧制规定,上等田每顷收税足陌现钱二贯一百文,中等田一贯八百文,如现钱不足,依市价折金银。另外,还实行丁口税,计丁口征现钱。而宋齐丘则主张田税不收现钱,改为缴纳谷帛,并“虚抬时价,折纳绸绵绢本色”。当时市价,每匹绢五百文、绸六百文、绵每两十五文。宋齐丘建议把每匹绢抬为一贯七百文、绸为二贯四百文、绵每两四十文,都是不打折扣的足钱。他提出的要官府收租税,用高于市价三四倍的虚价来折合实物,确是大胆而有远见的建议(《容斋随笔》转载北宋许载所着《吴唐拾遗录》)。同时,他还建议废除丁口税。对于宋齐丘的这些建议,朝议喧哗,以为官府损失太大。宋齐丘则据理申辩:哪有民富而国家贫的道理?!徐知诰断然采纳宋齐丘的建议,认为这是劝农上策,立即付诸实施。果然,不到十年,江淮间呈现“旷土尽辟,桑拓满野”的繁荣景象,吴国也就富强了,有力量抵御北方军阀的侵扰。920年,杨隆演死,弟杨溥立。927年,徐温死,徐知诰拥杨溥称帝,自任为都督中外诸军事。其后,徐知诸势力实际上成为吴国唯一的势力。931年,徐知诰出镇金陵,执掌吴国大权,使子徐景通留扬州管国政,任宋齐丘为吴宰相,辅助徐景通。吴先后凡46年,宋齐丘参政29年,仕途似无坎坷。

那么,宋齐丘为什么最终在九华山“筑室而居”呢?这要追溯到南唐的历史了。937年,徐知诰废吴帝杨溥,自称皇帝(唐烈祖),国号唐,建都金陵。唐烈祖改姓名为李昪,其子徐景通改姓名为李璟。943年,唐烈祖因中毒而病死,李璟(唐元宗)即位,他信任被唐人称之为“五鬼”的陈觉、冯延巳、冯延鲁、查文徽、魏岑等五个邪佞之人,因而政局也发生了变化。961年,李璟死,子李煜(唐后主)继俭,其人虽是个高级文士,但确是个十足的亡国之君。975年,宋军入金陵,俘唐后主,南唐亡。南唐先后凡39年,宋齐丘仕途不顺,几度被贬。看来,官场中的冷暖,统治者的随心所欲关系到宋齐丘的政治命运。他厌恶当时官场的虚伪和恶浊,终于“辞政柄”,在九华广胜山小钓鱼台北筑室而居,“归隐此山”,与山水自然为伴。其间,号“九华先生”,李璟曾封其为“青阳公”。然而,最终在唐主的威逼下,宋齐丘含恨自缢于九华山。可以说,宋齐丘是选择这一形式对丑恶现实的抗议和谴责,联系到他的经历与志向,便可理解其这种夕阳迟暮的悲哀。

宋齐丘死后,九华山上的僧民按其生前之意,将他在此山的故居改为广胜寺。宋齐丘坟墓筑于九华山东麓的中心山下。宋齐丘在九华山中留下的“征贤寺”、“沉机石”等故迹,为世世代代的人们所瞻仰。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