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枯山水庭园的造园与表现特征

□∵宁晶《装饰》∵2008年第11期

内容摘要:枯山水庭园以大自然作为主体,试图营造出一种人间乐土的境界。在庭园的整体布局形式上,枯山水庭园呈现出不等边三角形的形态特征。同时,每一座枯山水庭园都有一个创作的主题,它是将人的内心世界通过“庭园”这种三维的空间表达出来的手段。枯山水没有任何实用的功能,人们只需要从屋内静静地观赏就可以,庭园的创造和所表现的都是人们思想中的世界。同时,枯山水庭园是通过表现与自然的对立来强调自己的存在的,是在无形中表现有形,在无声中表现有声。

关键词:枯山水、禅宗、造园手法、表现形式

1.京都龙源院方丈南庭枯山水庭园

2.京都龙源院东滴壶枯山水庭园

3.京都南禅寺方丈南庭

4.京都大仙院枯山水庭园

5.龙安寺方丈庭园

枯山水是一种独具日本特色的庭园形式,是在没有任何水的环境中,不使用任何水的元素,仅利用山石和白砂等材料,象征性地表现山水、景观的一种庭园形式,属于日本传统庭园形式当中的禅宗庭园的一种类型,其造园手法和表现形式独特而别具一格,是一种带有浓厚的东方哲学思想的庭园形式,具有很高的思想性(图1)。

所谓禅宗庭园泛指表现禅宗思想的庭园。这种形式的庭园是以禅宗寺院中表现禅宗思想的庭园为中心发展起来的。我们知道,日本传统庭园的原点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道教和阴阳五行说等关于蓬莱仙境的传说。其初期的庭园形式是与皇家贵族的宫殿式建筑的出现而共同发展起来的,庭园的形式大多为池泉式,即庭园是以池泉为中心进行布局,其中池泉表示漂浮着神仙岛的大海,同时在池中修筑象征蓬莱山的小岛,并设置小桥将各个小岛及小岛与池岸联系起来,池中有供宾客游玩之用的小船。引水溪流的造园手法是这种庭园形式的最大特征。后来,大约是在日本的镰仓时代(约1192-1333年),禅宗思想从中国传入日本,这个时期正好是日本社会进入武家统治的时代,由于统治者对于禅宗的崇尚,因此禅宗思想得以渗透到一般社会的精神生活当中,同时也在庭园当中表现出来。但是禅宗思想真正对造园产生影响是从日本室町时代(约1393-1573年)初期开始的。最初只是利用以往的造园手法,在庭园当中加入禅宗的元素,后来庭园的形态逐渐抽象化,形成了一种独特的造园风格。因此我们也可以说,禅宗庭园是伴随着时代的变革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在禅宗庭园当中,禅宗所提倡的“心性本净、佛性本有、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以及禅宗所强调的“心性的运用”和“明心见性”的思想都成为庭园造园师追求的目标,并且造园师在庭园的设计中都会刻意追求这种禅的意境,追求脱离喧嚣的尘世,在静寂、幽深的大自然当中冥想、顿悟。因而,在禅宗庭园中表现唯心论的思想以及在造园上运用抽象和象征性的手法来展现理想的大自然景观的造园手法,就成为禅宗庭园的最大特征,其最终的目的就是为了表现禅宗的自然观和禅宗的精神。由于过去重大的仪式都是在禅宗寺院的方丈的南侧举行,因此在地面上铺白砂,目的是为了营造纯净之意。后来为了营造与冥想和坐禅等行为相适应的氛围,枯山水庭园的形式逐渐演变发展,就形成为我们现在所看到的这样独特的庭园形式了。

构成枯山水庭园的主要元素是白砂和山石(图2),有些枯山水庭园有时也利用苔藓。虽然枯山水庭园的构成元素很简单,但是它们却蕴含着深刻的哲学思想。在枯山水庭园中通常以铺设白砂的地方表示大海和流水,但是这种表现手法并不是直接表示波浪和水流,而是通过抽象的表现形式,即通过在白砂上面描画出复杂的纹样,表现出有不同表情的大海。同时通过利用白砂这种材料,不仅可以利用白色的对比,使得山石的形状和曲线的效果鲜明地凸现出来,而且在夜晚掌灯时分,砂纹肌理清晰,立体感非常强烈,表现出完全不同于白天的表情。因此通过使用白砂这种简单的元素,就能够使枯山水庭园的表情根据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变化。如果从功能的角度来看,白砂可以防止灰尘以及杂草的生长,有着非常实用的作用。另外,白砂与其他砂砾相比,质地比较柔软,吸水性强。这一点可能也是用白砂所表现出来的砂纹效果好的秘密所在。而在有些枯山水庭园中使用苔藓这种植物主要是来表现庭园的古老和枯寂,有时也用来表现生命,与白砂的干枯形成鲜明的对比,在表现手法上用以强调某种含义(图3)。

在枯山水庭园中山石或石组象征大海上的岛屿或生命,因为在古代日本,人们认为神仙是住在或者是降落在山或海上的山石上,山石是永远的象征。因此在枯山水庭园中摆放的山石或石组所表现的就是与时代背景密切相关的人们的思想和愿望。比如受到中国道教的影响,在庭园中通过山石组合成蓬莱山或者龟、鹤的形状来表示现世的繁荣或祈祷长寿,祝愿延年益寿的愿望。

枯山水庭园的造园手法别具一格,其表现形态独特而格调优雅,相对于西方庭园,枯山水庭园有其独特的风格和形式。一般来说,西方庭园注重营造几何学的秩序,而枯山水庭园则以大自然作为主体,在追求与自然和谐的同时,试图营造出一种人间乐土的境界。比如,西方的自然风景式庭园就是将自然原封不动地搬入庭园当中,几乎与实物相同尺度,而枯山水庭园则是对自然中的美景,通过自己独特的手段进行凝缩和理想化,是一种象征性质的庭园形式。

此外,在庭园的整体布局形式上,枯山水庭园与西方庭园也存在着很大的不同。一般情况下,西方庭园都被设计成规整的几何学的形式,树木也被修剪成圆锥形或方形等人工造型。但是枯山水庭园不论是平面布局还是空间设计,都呈现出不等边三角形的形态特征。也就是说,枯山水庭园通过利用各种不同的构成元素的差异来进行布局,在强调各种构成元素的个性的同时追求变化,并且互补各自的缺憾和不足。而这种三维的立体空间的效果恰恰就是枯山水庭园所要追求的境界和重要的表现特征。

同时,每一座枯山水庭园都有一个创作的主题,即立意,它是将人的内心世界通过“庭园”这种三维的空间表达出来的手段。比如枯山水通过在白砂上布置自然的山石来创造和表现人们思想中的世界。它们有时是挺拔的山峰、瀑布飞驰而下的溪谷,有时是奔腾的河流、寂静的大海或者是浮游在海上的小岛等自然景观,有时又是展现佛教的世界观或者宇宙观的思想世界。在这里,自然的美、佛教的宇宙观、蓬莱仙境、童话世界以及传说、诗歌当中的情景都可以成为庭园创作的主题,并且在庭园中都可以得到诠释和表达,这一点也是枯山水庭园表现形式的重要特征。

关于枯山水庭园,在日本有很多优秀的实例,其中在现存传统的枯山水庭园当中,最为优秀和代表性的当属位于京都的大仙院枯山水庭园和龙安寺方丈庭园,它们都是将禅宗的思想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的屈指可数的枯山水庭园,堪称经典。

图4是位于日本京都的大德寺大仙院的枯山水庭园,修建于1509年,其主题表现的是大海。如图所示,庭园所表现的大海单纯、明了,表现手法很简单,就是在整座庭园中铺满白砂,并在白砂上描画出直线和曲线的砂纹。同时,在大海的靠前方,也就是庭园靠近建筑的地方设计了一对白砂的小山丘,在庭园的西南角有一棵娑罗双树(注:在梵语中娑罗表示坚固之意,双树表示对立之意)。同时,在庭园的外围环以绿色的植物,与白砂庭园构成强烈的对比。

这种简洁之至的构成手法不仅表现了大海的广阔无垠,同时也表现了人类无法企及的世界,是冥想和思考的最佳环境。同时,庭园的构成元素虽然很简单,但是所表现出来的格调却非常高雅,令人产生高深莫测的感觉。

同样,位于京都的龙安寺方丈庭园也以其简洁独特的布局形式而闻名,真正是没有山水只有形态的枯山水庭园(图5)。整座庭园就是在白砂上摆放了15块山石,并且在白砂上描画出直线和曲线的砂纹。没有一草一木,但是不论是山石的形状,还是山石的组合,都非常耐人寻味。石组的集聚、分散、远近以及起伏的布置形式所表现出的意境,由于观赏的人的信念和思想的不同都会给出不同的理解和诠释,所以对于这个庭园至今流传着很多不同版本的解释。15块山石的配置技术及其巧妙之处,堪称枯山水庭园的最高水平。另外,庭园外围的矮墙在庭园的整体构图中也起到了很好的限定作用,而且其体量和色彩与庭园的风格非常协调,从中可以看出设计者的用心。

通过上述的实例我们可以看到,枯山水庭园在造园手法上不同于其他形式的庭园,其所使用的构成元素简单而没有任何多余的装饰,这种排除一切杂质,追求纯粹思想境界的造园手法非常独特,可以说是禅宗思想与大自然融合的产物。它没有任何实用的功能,人们只需要从屋内静静地观赏就可以,庭园所创造和表现的都是人们头脑中的世界。同时,枯山水庭园又是通过表现与自然的对立来强调自己的存在的,是在无形中表现有形,在无声中表现有声,因此它对于所有的人都具有巨大的感染力和冲击力,这是枯山水庭园的表现特征,同时也是枯山水庭园所追求的最高境界。

参考文献:

[1]京都林泉协会编着:《日本庭园鉴赏便览》,株式会社学艺出版社,2004。

[2](日)小野健吉:《岩波日本庭园辞典》,∵岩波书店。

[3](日)上原敬二:《造园大辞典》,加岛书店,1978。

[4](日)大桥治三、斋藤忠一编:《日本庭园设计105例》,黎雪梅译,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北京,2005。

宁∵晶∵北京服装学院艺术设计学院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