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嵩山少林景观

□∵郑霞林《花木盆景·花卉园艺》∵2008年第04期

中国古代园林起源于古代帝王的囿,至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现存的中国古代园林可以分为皇家园林、私家园林、自然风景园林和寺观园林四种基本类型,其中将寺观园林分为三种形式:①城市中寺观本身按园林布置;②在城市寺观旁附设园林;③在风光优美、群山环抱的自然山水中建寺。

佛教自东汉传入以后,佛寺兴起。少林寺是中国佛教禅宗祖庭,处于风光优美的群山环抱之中,属于上述寺观园林中的第三种形式。古代帝王经常在寺里进行活动,因而注重庭院的绿化和园林设计,以保持寺内繁花似锦,绿树成荫的景色。久而久之便形成了少林寺独特、优美、与建筑紧密结合的寺观园林。总体看来,少林寺的园林景观作为文化精神和意识形态的客观载体,受到中国思想史上覆盖最广、传播最久、影响最深的佛家直接或潜在的影响。

一、少林寺的植物种类

寺观园林中,通常种植“五树”“六花”。“五树”是指菩提树、大青树、贝叶棕、槟榔、糖棕;“六花”是指荷花、文殊兰、黄姜花、黄缅桂、鸡蛋花和地涌金莲。风光宜人、林木掩映的少林寺,也种植了部分“五树”“六花”,但更多的是高大挺拔的古木,其名木古树不仅高耸巨大,还具有“霜皮溜雨四十围,黛色参天三千尺”强力的形体美,给人以幽深古远的历史沧桑感。庭院内古柏参天,多为松树、柏树、樟树、银杏、七叶树等姿态挺拔,叶茂荫浓的乔木,来烘托宗教的肃穆幽静;次要殿堂及生活用房处多为富有诗情画意的四季花木(丁香、金银花、珍珠梅、紫薇、牡丹、南天竹等),以体现禅房花木深的意境,也少有乔木孤植于门口;塔院周边的植物常以龙柏、七叶树、香樟、松树等为基调,适当点缀花灌木,表现其崇拜和寄思的功能;小庭院内,山石叠嶂、池、桥、亭、树木形成了一个幽静的庭院空间。

二、配置方式与美学原理相结合

园林植物配置既要了解各种植物的特征、艺术形态和在三维空间中所起的作用,又要考虑到随着时间的推移,它们生长变化后的效果。可以说植物配置是充满想象力的四维设计,是联想过去和未来的纽带,是科学性与艺术性两方面的和谐统一。在少林寺的园林景观中,不仅顾及到了植物配置的美学原理也注意到了植物配置中各种方法相结合。

1.统一与变化

统一原理在植物造景中的运用是指植物的体形、体量、色彩等方面具有一定的相似与一致,给人以统一的感觉。凡是同一树种成片栽植,最易形成统一的气氛,利用其气势恢宏的景观效果以震撼人的心灵。少林寺在前导部分采用此种原理,将柏树成片栽植,以表现宗教玄奥深远的意境,同时也令人赞叹其气势宏伟的景观效果。

在注重统一的同时,也注意到了统一中要有变化,形成动感。在统一的植物群落中间栽植不同的植物,通过不同的植物形态、轮廓线及天际线的变化,创造形态和谐而又富有变化的植物景观,使统一的主调中具有丰富变化的动感美。如自然式的路旁,采用同一树种路的情况下,如果路线过长,容易产生单调感,在通往天王殿的通道两侧种植了大量塔柏,但均间植少量的低矮树种,常绿塔柏给通道增添了神秘的气氛,同时低矮树种不间断地出现又打破了植物景观的单调、乏味感。

2.协调与对比

协调与对比是注重植物与植物之间、植物与环境之间的和谐与协调。对比是指事物正反对立因素之间的一种并列组合关系。对比具有强烈的醒豁作用,容易成为视觉中心,起到造型活跃的作用,同时在不断对比过程中就产生了知识,形成了愉悦的心理。如运用植物叶片色彩的对比色形成强烈对比时,可创造跳跃、新鲜、醒目的效果。常用的树种有樟树、法国冬青、龙柏等绿色品种配以紫叶李、红叶碧桃、红木等红色系品种。

在僧人居住的房屋后的一棵疏叶树种,叶片较少,但主杆明显,它与屋顶的灰色色调较为协调,但却与周围常绿树种形成明显的对比,给人带来希望,同时透过主杆依稀看到蔚蓝的天空,却给人的又是清幽宁静的感受。在寺院内,也有运用植物的色彩产生强烈对比,使景观更为醒目,如进入少林寺的寺门后,一排高大整齐的植物列植于通道两边,但通过银杏的叶片颜色却与其它植物形成了强烈的反差,令人耳目一新。这是寺院里面植物与植物间的协调与对比。

在强调协调与对比的情况下,一般体量较大、立面庄严的建筑物附近,要选择枝粗高干、树冠开展的树种。如少林寺的寺门前面,种植了一棵高大挺拔的柏树,形成宏伟的气势。

少林寺位于风景优美的深山之中,它的局部景观也存在着与大山的协调与对比。站在塔林高处,透过历代高僧的墓塔,即可看见对面大山景观,它们有着绿色间的协调,但也有着不同色调(如石头)的对比。

3.均衡与对称

均衡是指事物的各部分在左右、前后、上下等两方面的布局上其形状、质量、距离、价值等诸要素的总和处于对应相等的状态。我国的寺庙园林和纪念性园林也常常采用对称均衡的布局,尤其是道路两边植物的对称式配置,既给人以整齐划一、井然有序的秩序美,又创造出安定、庄严、肃穆的环境气氛。如庭院中种植成排的松树,在客观上丰富烘托宗教的肃穆。

在寺观园林中完全对称的植物配置较少。多混栽松、柏、香樟、银杏、七叶树、楸树、槐树等姿态挺拔、虬枝古干、叶茂荫浓的树种,在少林寺中,这种混栽的现象也能见到。

三、空间的意境塑造

意境是人在审美过程中通过客体的形象、内涵、神韵等所激发出的情感的联想与共鸣,是“实境”与“虚境”的统一。意,即主观的理念、感情。对境觉知,异乎木石,名为心,次心筹量,名为意。“境”是感觉的存在。所言境者,谓六境:①眼对色:②耳对声;③鼻对香;④舌对味:⑤身对触;⑥意对法。

意境的创造依附于景物的创造,少林寺作为寺庙园林,借助自然山水,在建筑布局和植物配置上,让自然的灵逸之气充溢内心抚平不宁,使之高拔,超脱尘俗以实现“静故了群动,空故纳万境”的“大我”。

利用植物造景创造意境,还要运用植物的总体布局、空间组合、体形线条、比例、色彩、质感等造型艺术语言,构成特殊的艺术形象使人们产生联想和回味、并借此暗暗流露出其丰富的精神内涵。这点在少林寺景观中,应用的较好,随处可见。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