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千劫而不古万绿丛中重光寺

陈华发

一条狭窄清幽的山径曲曲折折地通向氤氲的重山深处,路边林草织锦,蝶舞蜂飞。忽然峰回路转,一座微黛的小山横在山径尽头,山间岩石嶙峋百态,参天松柏爬满藤萝,一座古朴幽雅的禅寺半遮半掩于葱茏繁茂的林间,寺前还有一个水波粼粼的池塘。这就是位于泉港区南埔镇的重光山和它山脚下的重光寺。

重光寺坐北朝南,仅有两座殿宇,都是石筑柱梁穿斗混合结构,硬山式屋顶,两边各有双层护厝。一踏进山寺围墙,便有缕缕清香迎面扑来。满院皆是花卉,神奇的是正对着山门的那株铁树,去年刚玉蕾绽放,今年又急不可待地凌霜开花。

走过芳香满径的石阶,便进入前殿。前殿宽约8米,长约10米,中央供奉着三世如来。侧壁分别是两列别具一格的长方形玻璃佛龛,里面立着翠绿的假山,假山之上亭台楼阁穿插有序,花草树木参差错落。两座假山上各有九尊高约40厘米的罗汉,或凭栏而坐,或倚亭而立,或手舞足蹈,或坐禅静悟。弥勒佛端坐于左边的半山上,对十八罗汉的种种异相报以宽厚的笑容。整个佛龛连底座高约3米,里面配以各色珠灯,交替闪烁,流光溢彩。

后殿与前殿相连,后殿只有三堵墙,前面无墙亦无门,豁然洞开。“禅门不须掩”是佛家体现其教义的一种方式,而这里“禅门无须门”,在不经意间表露出一种更为深邃的灵性。

后殿进深7米,奉祀如来、观音和关羽。后殿以前殿的后墙作照墙,上贴有“八仙过海图”彩瓷。道家神仙与释家佛圣同居殿堂,浑若一家,可见两教在泉港民间的相融程度。传说八仙中的吕洞宾后来也成为十八罗汉中的伏龙***座下弟子,笔者在前殿大门檐下,果真看到一幅“伏龙点化吕洞宾”彩瓷图。

据寺中清代石碑记载:重光寺始建于明朝泰昌年间,清朝光绪三年(公元1877年)重建。如今的规模是1982年至1995年十年间,由现任住持释文福多次奔波海内外集资,重修拓建的。重光寺四周环境清幽,后面山坡上怪石嶙峋,有的浑圆流畅似莲花,有的笔直峭立如屏风,有的缩头静伏像龟鳖。这些千奇百怪的岩石还演绎着一个“水漫重光寺”的神奇传说。

相传吕洞宾位列仙班后,一日突萌凡心,溜下仙境,在重光山上流连忘返。临近重光山的南埔海中有一只万年鳖精,为报吕洞宾闹东海之仇,驱海水涌上重光山,指挥虾兵龟将一拥而上。正在危急关头,吕洞宾脚下升起一朵硕大无比、光芒四射的五瓣莲花,逼得海怪们四处逃窜。须臾又从半空中罩下一金光佛帽,将大批虾兵龟将吸入其中,压于山上。鳖精和海猪先锋正想逃遁,只见从山上冒出密密匝匝的石阵,挡住了去路。海水慢慢地退去,那些没有被罩进佛帽的海怪全都化为黑不溜秋的怪石。这时伏龙罗汉笑吟吟地从云端冉冉降下,吕洞宾忙谢过搭救之恩。***道:“你尘根未净,命中合该有此劫,是佛祖命我来渡有缘人。”吕洞宾遂拜伏龙***为师,于重光山上潜修佛法,终成正果,位列伽蓝。

重光山海拔100多米,在山巅最高处,就耸立着一丛形如“五瓣莲花”的巨岩,中间是一块平坦的岩石,状若花蕊;旁边五块凌空而立的巨石外形流畅,浑如花瓣。传说中吕洞宾就是凭这朵莲花脱身避难。在“五瓣莲花”东边的山坡上,有两块各长5米多的山岩,形状仿佛海猪和海鳖,一前一后,头朝峰巅匍匐而来。

在“五瓣莲花”之下20米处,有一石状如佛帽,传说中龟将虾兵皆被收服其中。常有信此传说者想探个究竟,久而久之,“帽”下便被挖出个大窟窿。在山脚离重光山寺不远处有群石突起,密集成阵,方圆二三十米,形成传说中“石阵布法”的奇观。

山寺周围与传说相关的石景还有“师徒坐禅椅”、“吕仙石床”、“天狗叼鱼”等。寺院右边山坡上,还有“灵蛇归洞”的奇特景观:一株参天榕树的根部将一巨岩团团包起,同时也被撑出个灶口般大小的树洞,洞内有一条苍根,形状、颜色和花纹皆酷似一条向洞的深处爬进的蜴蜥(俗称“四脚蛇”)。

重光寺后面的山岩上,有古人摩刻“石屏古寺”四字楷书。据说重光寺的前身是石屏石刻,兴建年代在明代泰昌之前。至于石屏古寺因何荒废,无从考证。只有寺院山门上那对“历千劫而不古,阶万物以同春”的禅联,流露着百年的沧桑。

《东南早报》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