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宗元与山——心路历程的阐释

吕国康

(永州市教育局∵∵湖南∵∵永州∵∵425000)

摘∵要:柳宗元贬谪南荒,与永州、柳州的群山相伴十四年,与奇峰美石结下了不解之缘。永州卜居、奉诏北归、远迁柳州是柳宗元心路历程的三个阶段。他寄情山林,托物以转移郁闷,讴歌美石,寓意以抒发愤懑;与山相拥,回归自然,登高望远,盼归长安。通过解读与山相关的诗文,可以探寻其心灵的变化、心态的异同、不懈的追求。

关键词:柳宗元研究、作品解读、心理流程*

有机会去云南石林观光,导游小姐巧妙地将石林与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及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柳宗元联系在一起。屈原在其涉及自然万物的宏篇巨制《天问》中提及石林,而一千多年以后的柳宗元对此做出了回答:

[问]焉有石林?何兽能言?(天下何处有石林?哪种野兽会说话?)

[对]石胡不林?径视西极!兽言嘐嘐,人名是达。(石头为什么不能成林?请你到西极看去?猩猩会嘐嘐地说话,还能知道人的姓名。)

柳宗元不仅是一个知识渊博、善识天文地理、草木鸟兽的博学之才,更以山水游记闻名于世,成为耸立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座奇峰。他少年得志,在朝庭“超取显着”,想为国为民干一番事业,却因“永贞革新”失败被贬南荒,在永州、柳州度过十四年的漫长岁月。“国家不幸诗家幸。”南方的百姓用宽阔的胸怀接纳了他、抚慰了他,南方的奇山异水陶冶了他、发现了他、成就了他。柳宗元与永州、柳州等地的山水结下了不解之缘。孔子说:“智者乐山,仁者乐水。”(《论语·雍也》)并解释说:“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知者”即“智者”,就是智慧之人。“仁者”则是仁义之人。朱熹注释说:“知者达于事理,而周流无滞,有似于水,故乐水。仁者安于义理,而厚重不迁,有似于山,故乐山。”(《论语集注》卷三)从中可知“仁者、智者的品德情操与山水的自然特征和规律性具有某种类似性,因而产生乐山乐水之情”。[1]

山光水色,山青水秀。柳宗元也写过“山水绿”的诗句,说明山水相连。柳宗元像历代的迁谪文人一样,登高揽胜,涉水寻幽,以转移视野,排遣忧愤,逍遥于天地之间,以求得心理上的平衡。但他“身在江湖,身不由己”,在与山水相关的诗文中,时时凸现复杂微妙的心态,交织喜怒哀乐的心情。李鼎荣先生的一篇《柳宗元与水》,从水的视角审视柳宗元,对柳宗元永州行踪与水、《永州八记》与水的关系剖析得淋漓尽致,充满诗情画意,最后落笔在永州城区水景优势及旅游开发。笔者则从柳宗元与山的行踪来探寻他的心路历程……

南方多山,丘陵逶迤。且永州、柳州同属喀斯特地貌,奇山异洞秀水,给柳宗元以清新之感。他祖籍山西永济,一生都没有回过故乡,但对晋地的情况却了如指掌,对太行山、首阳山梦魂牵绕。他生在长安,长在长安,除少年时代随父到过湖北、湖南、江西等地外,平时很少涉足名山大川,贬谪南夷,来到一个陌生而全新的世界,处处充满惊奇。“虚馆背山郭,前轩面江皋”,空寂的房舍背靠着山郭,即千秋岭,前面的轩窗正对着潇水河岸。他在永州前四年,住在城南龙兴寺,“寺之居,于是州为高。”(《永州龙兴寺西轩记》)“登高殿可以望南极,辟大门可以瞰湘流,若是其旷也。”(《永州龙兴寺东丘记》)他经常攀登东山,游法华寺,在《永州法华寺新作西亭记》中说:“丛莽下颓,万类皆出,旷焉茫焉,天为之益高,地为之加僻,丘陵山谷之峻,江湖池泽之大,咸若有而增广之者。”在《构法华寺西亭》诗中写道:“窜身南楚极,山水穷险艰。步登最高寺,萧散任疏顽。西垂下斗绝,欲似窥人寰。……”诗文互相印证,登高望远,视野开阔,可以咏物抒怀。以写于元和元年(806)的《法华寺石门精室三十韵》为例,这首纪游诗开头两句“拘情病幽郁,旷志寄高爽。”遭贬的压抑郁闷而成疾病,要使心情开朗,只能依靠地高气爽。透露了诗人游山的初衷。从攀登的过程中,流露出云开雨霁、草木茂盛、密林绝壁、峰回路转的喜悦之情,感觉到孔子所谓游春的快乐。在写景中突出东山的幽僻与高峻,寺亩的庞大与声势,然而,政治上的摧残这一巨大阴影无法抹去,“喧烦困蠛蠓,局蹐疲魍魉”(困苦的是群飞的蠛蠓喧聒烦人,更令人疲惫不堪的还有害人的魍魉)。诗人在游山中,极目远望,增加了浩然之气,对人生的挫折有了理性的思考,对人生的价值有了坚定的信念。诗中也抒发了孤傲之性、思乡之愁、郁垒之怨、超脱之感、崇佛之想,儒道与佛学、入世求仕与隐居避世、虚无与实有、赋兴与比喻、明朗与含蓄、直言与委婉交织在一起,出现在我们面前的是这一个的活生生的柳子形象,充满矛盾的心理,只有大山才能承受,只有高山才能蕴藏。最后落脚在空寂的禅房,诗人拜服聆教直到天亮。柳子仿佛一个虔诚的佛教徒企图从佛学中求得彻底的解脱。

柳宗元除了在城内东山,城郊朝阳岩等处游览外,还到过石角山、黄溪等较远的地方。《游石角过小岭至长乌村》一诗是最能反映其心理变化的作品。据《湖南通志》载:“石角山在(零陵)县东北十里,山有小洞,极深远。连属十余小石峰,奇峭如画。”可见长乌村比石角山更远,至少有十几里山路。故说:“石角恣幽步,长乌遂遐征。”这首诗的特点,标题点明游石角,但对“奇峭如画的小石峰”却一笔带过,根本没有正面描写。反而对常见的田野风光浓墨重彩,反复渲染,“磴回茂树断,景晏寒川明。旷望少行人,时闻田鹳鸣。风篁冒水远,霜稻侵山平。”说明诗人的心理已发生了变化,乡愁得以冲淡,忧怨得到慰藉。“志适不期管,道存岂偷生?久忘上封事,复笑升天行。窜逐宦湘浦,摇心别悬旌。始惊蹈世议,终欲逃天刑。岁月杀忧栗,慵疏寡将迎。追游疑所爱,且复舒吾情。”全诗28句,前面用12句直抒胸臆,不再像《法华寺石门精舍三十韵》等作品通过象征、比喻、暗示来发泄遭贬的悲愤,张扬个性的孤傲清高,而是将内心世界剖析得一清二楚,思想意识暴露无遗。诗的后部分以畅神山水适意田园为主调,从“窜逐宦湘浦,摇心剧悬旌”到“稍与人事间,益知身世轻”,从“始惊陷世议,终欲逃天刑”到“岁月杀忧栗,慵疏寡将迎”,从“久忘上封事,复笑升天行”到“为农信可乐,居庞真虚荣”,诗人的心境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其缘由,首先在于岁月的作用,受伤的心灵随着时间流逝已经弥合,岁月的长河已洗刷了血痕。更重要的是,随着诗人生活阅历的加深,与永州百姓的多方接触,他看清了小我的“身世轻”,终于从个人荣辱的小圈子中跳了出来,又想做一点实实在在的事情,于是,居官的应酬与虚荣,为农的实在与真乐,就成了鲜明的对比,他的心理天平很自然地倾向了后者。陈仲庚先生认为“此诗根本就不能当作游览诗读,而应将它看作一篇心理自传。”[2]这是高明之见。全诗最后定格在弃官归田,躬耕东皋。

《始得西山宴游记》为永州八记之首,已选入人民教育出版社的初中语文课本,取代《捕蛇者说》。西山之异是柳宗元于元和四年九月二十八日在法华寺西亭发现的,西山之美是西山宴游后体验到的。文章短小精悍,写得曲折多姿,情景融合。

第一段,寥寥数语,概括了作者遭贬后的恐惧心情,“自余为谬人,居是州,恒惴栗”;叙说了漫游的时间与范围,“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点明了“倾壶而醉”“卧而梦”的习性。为描写西山做了充分铺垫。

第二段,具体写西山之美,宴游感受。“遂命仆人过湘江,缘染溪,斫榛莽,焚茅伐,穷山之高而上。”简直像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急不可待,匆忙从河东来到河西,辟荆斩棘,攀援而登,“一览众山小”。由目游而神游,在“特立”的西山之颠,纵目远眺,俯瞰四周,“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众山都像蚁封,峡谷都象小孔,千里之广,看上去只有尺寸的面积;再极目远望,天地好像连在一起,广阔得没有边际。突出西山的高峻,“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塿为类”,是言山,也是说自己。与“重叠九疑高,微茫洞庭小。迥穷两仪际,高出万丈表”(《与崔策登西山》)有同工异曲之妙。从“引觞满酌,颓然就醉”到“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是最深的感受。万虑顿释,天人合一,柳宗元已与自然万物融化为一体,精神得到升华。对柳宗元来说,西山是人化的自然,西山即我,我即西山。从本文标题“始得”而言,与柳子的心理十分吻合,标志着柳宗元的游览迈出了崭新的一步,柳宗元的人生翻开了崭新的一页。与其说是柳宗元发现了西山美景,不如说是他找回了阔大的心境。

元和五年,柳宗元迁居愚溪之畔,“屏居负山郭”。他的主要活动范围在河西西山一带,最远到过离城七十里的黄溪。代表作《永州八记》写山写水,常常是山水相融。不可否认,其作品写水的份量较重,篇幅居多,但与山的情缘并未间断,常常传神勾勒出山石的奇特风貌。小石潭离不开石,西小丘、石涧、石渠、小石城山离不开山。就连袁家渴也“有小山出水中,山皆美石”(《袁家渴记》)。《钴鉧潭西小丘记》写道:“梁之上有丘焉,生竹树。其石之突怒偃蹇,负土而出,争为奇状者,殆不可数。其嵌然相累而下者,若牛马之饮于溪;其冲然角列而上者,若熊罴之登于山。柳“怜而售之”,与同游者李深源、元克已一起劳动,“铲刈秽草,伐去恶木,烈火而焚之。”于是“嘉木立,美竹露,奇石显。”视野开阔,山高云浮,流水潺潺,鸟兽嬉戏。席地躺卧,“则清泠之状与目谋,瀯瀯之声与耳谋,悠然而虚者与神谋,渊然而静者与心谋。”心神与景物契合无间,情与景融为一体。小丘的美好、高洁和不遇,在饱含作者主观感受的笔底自然显现,“今弃是州也”的小丘遭遇,不正是他自己的遭遇吗?写小石潭:“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佛。”突出水的“清冽”,刻划了石的多姿多彩,进而渲染了“情怆幽遂”“凄神寒骨”的境界,抒发了“其境过清,不可久居”的独特体会。《小石城山记》简单勾勒小石城山的形态、特点,积石“其上为睥睨梁欐之形,其旁出堡坞,有若门焉。”登上山顶,可以望见很远的地方。“无土壤而生嘉树美箭,益奇而坚,其疏数偃仰,类智者所施设也。”结尾直抒胸臆,山川之美不在中州而在“夷狄”,正好比况自己的才能不为朝庭所用而偏偏搁置在荒僻的永州。在《永州崔中丞万石亭记》中描写:“大石林立,涣若奔云,错若置棋,怒者虎斗,企者鸟厉。抉其穴则鼻口相呀,搜其根则蹄股交峙。环行卒愕,疑若搏噬。”怪石的意象寄寓着诗人不平的情志。柳宗元“借石之瑰玮,以吐胸中之气”。在柳的笔下,石是一个突出的意象。石是坚硬顽强的象征,体现了作者不屈服于恶劣环境的性格特征。在《八记》中,作者隐隐流露出怀才不遇的忧愤与感叹,更漾溢着一种独立不倚、刚强不屈的精神。

柳宗元定居愚溪后,“闲依农圃邻,偶似山林客。晓耕翻露草,夜榜响溪石。”(《溪居》)“俚儿供苦笋,伧父馈酸楂。劝策扶危杖,邀持当酒茶。”(《同刘二十八院长寄澧州张使君八十韵》)这时他的心态趋于平和,曾一度“甘终为永州民”,有的作品也弥漫一股闲适的情调。请看他笔下的《渔翁》:“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渔翁自由自在的生活,渔歌声声,回荡在青山绿水之间。这与诗人恬谈自适的心境融为一体。结尾“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诗意点出岩上白云,出现一幅白云互相追逐的画面,似有意,又似无意,令人猜想其含意。一般的注家认为典出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云无心以出岫”。柳似乎愿意归隐山林。也有人认为“他望着岩上逐相嬉戏的白云,不更感到自己的孤单寂寞吗?”我认为,渔翁是诗人的投影,白云的意象是其心灵的物化,是高洁人格的象征,也体现了在压抑中向往自由的思想感情。值得一提的是《中夜起望西园值月上》诗。“觉闻繁露坠,开户临西园。”半夜未眠,似乎听见繁露的坠落,干脆披衣开门来到西园。“寒月上东岭,泠泠疏竹根。石泉远逾响,山鸟时一喧。”望着从东岭升起的寒月,似乎听见月光下泻流动的声响。石崖上的泉水在远处流淌,山中鸟儿不时鸣叫一声,使秋夜显得更为冷寂、空旷。“倚楹遂至旦,寂寞将何言?”诗人斜靠着房柱一直待到天亮,心中寂寞无话可说。作者的感受十分敏锐、细腻,以物之有声,写心之无声,以口之无言,抒心绪无限。与《至小丘西小石潭记》的冷寂境界相一致,“其境过清,不可久居。”言外之意,我柳宗元是积极的入世者,用世的忧患难以在山水中彻底排解。这一类诗表面上恬淡自然,似陶渊明,但思想深沉、凝重,心理复杂、矛盾,“乐中有忧,忧中有乐”,故不似陶渊明。柳宗元以山水为题材的诗文,很少采取宏观的全景式的描述,大都选那些奇小、诡异、错置、斑驳的景观加以强化,化美为媚,辅以音响的效果,产生一种奇特的艺术魅力。描写场景比较大的有《游黄溪记》《始得西山宴游记》《与崔策登西山》等。以后者为例:“鹤鸣楚山静,露白秋江晓。”在一个深秋的早晨,诗人与姐夫崔简的弟弟崔策一起渡过高桥,穿过树林,登上山顶。“西岭极远目,毫未皆可了。”登高望远,重重叠叠的山峰啊九疑最高,隐约迷茫的洞庭啊显得微渺。俯视潇湘:“驰景泛颓波,遥风递寒筱。”阳光闪烁于江流,远风吹动着寒竹。接着直抒愤慨:“谪居安所习,稍厌从纷扰。生同胥靡遗,寿等彭铿夭。蹇连困颠踣,愚昧怯幽渺。非令亲爱疏,谁使心神悄。”贬谪永州安于孤寂生活,渐渐厌倦世事纠纷。如同刑徒,已置生死于度外,即使寿同彭祖,在达人看来仍是夭折。在官场中受挫,政局变化难测,令人胆怯。若非与亲爱者疏远,还有什么使我心神忧伤呢?最后四句:“偶兹遁山水,得以观鱼鸟。吾子幸淹留,缓我愁肠绕。”只有陶醉于山水之间,与亲朋好友相处才能解愁。全诗一波三折,抒发了旷达、傲岸、孤寂、痛苦等十分复杂的心态,与贬永前期的某些诗作相类似,但显得更为老练成熟。

从柳宗元与山的情感可以大致分析出心理流程的轨迹,永州十年可称为第一阶段。这一时期的思想波动较大,心理流程复杂,遭贬的危机导致柳出现心理失调,“常积忧恐”“恒惴栗”,精神产生重要病态,有时甚至想到自杀:“守道甘长绝,明心欲自∵∵。”为了有效地应付危机缓解心理压力,必须及时调整行为,重新适应社会环境,柳从四个方面进行调节。一是注意力转移。柳宗元采取游览、饮酒、读书等方式转移视线,调节心理。他在《零陵三亭记》中指出:“邑之有观游,或者以为非政,是大不然。夫气烦则虑乱,视壅则志滞。君子必有游息之物,高明之具,使之清宁平夷,恒若有馀,然后理达而事成。”在永州,“其隙也,则施之而行,漫漫而游。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始得西山宴游记》)二是伪装。自称罪臣,“宗元于众党人中,罪状最甚。”(《寄许京兆孟容书》)称病重,上山采药,“采术东山阿”,还亲自种药,如种仙灵毗。以求得政敌放松警惕,争取朝廷的宽恕。三是发泄。写作诗文、书信,或直抒胸臆,“投迹山水地,放情咏《离骚》。”或希望援引,“复起为人”,“并容广览,弃瑕录用”。甚至“得归乡闾,立家室,则子道毕矣。”《与杨京兆凭书》)“幸致数百里之北,使天下之人,不谓仆为明时异物,死不恨矣。”(《与裴埙书》)其声致哀,令人动情。四是交友。与谪吏交往,同病相怜,同气相应;与僧人交往,钻研佛学,以求精神的寄托;与农夫渔民交往,“田翁笑相念”(《田家三首》),“东邻幸导我,树竹邀凉铩!保ā盾忾芟率荚灾瘛罚┲档弥赋龅氖牵谟乐菔曛校退哪辏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