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关与江心寺一南一北两奇联

钟少异

海水朝,朝朝朝,朝朝朝落;浮云长,长长长,长长长消。这是山海关姜女庙前殿廊柱上的一副奇联,知道的人很多。无独有偶,在浙江温州瓯江中的孤屿江心寺里,也有一副相似的对联,语云:云朝朝,朝朝朝,朝朝朝散;潮长长,长长长,长长长消。过去由于交通不便,到温州的人不算多,故知道这一联的人很少。但在温州本地,这副对联的名气却很大,念过书,年纪稍大点的人,几乎都知道。每每谈起,他们便会眉飞色舞,津津乐道,大概因为这副对联生动地描绘了瓯江的雄浑气象,而瓯江正是温州人的母亲河的缘故。确实,每一个到过温州,游过江心孤屿的人,都不能不叹服于联语意象的真切:大江东注,孤屿竦峙,从海上飘来的白云如同虔诚的朝觐者,每天早晨都接踵而来,又迅速地散去;浩荡江潮随着大海的脉息起伏,频频地涨漫上来,又缓缓地消退下去。循环往复、生生不息的自然现象,通过联语的简洁概括,文字、音声的巧妙安排,似乎别有一番意味。

比较南北两联,在相似中也很容易辨出不同。姜女庙联用“海水”与“浮云”相对,江心寺联以“云”与“潮”相对,次序恰好颠倒。姜女庙联用“朝”、“落”状海水,以“长”、“消”状浮云;江心寺联用“朝”、“散”状云,以“长”、“消”状潮。两相比较,江心寺联用字修辞似更简炼、贴切,特别是以“朝”、“散”写云,极其灵动。而姜女庙联之“海水朝”,“朝”字只能解为潮涨,无法解作朝见,否则与结尾的“落”字不合。如此其意就平淡了。至于以“长”、“消”写云,“长”字无论作生长这长还是涨漫之涨讲,都让人感觉不很妥贴;“消”字用于云,也不如“散”生动。

姜女庙联连用7个“朝”字、7个“长”字,江心寺联连用8个“朝”字、8个“长”字,读法也有些区别。以下句为例,江女庙联读作:浮云长,常常长,常长常消;江心寺联读作:潮常涨,常常涨,常涨常消。“常涨,常常涨”,重复地强调,语气臻于极至,突然逆折,“常涨常消”,迭宕起伏,淋漓酣畅。姜女庙联起首“长”字就读作生长之长,之后的“常常长”缺乏语气上的渐次推进,巅峰感不强,全句的节奏起伏和力度就要差一些。

传江心寺联为南宋王十朋所撰。王十朋是温州乐清人,号梅溪,绍兴二十七年进士第一,《宋史》有传,称他“资颖悟”,“有文行”,“朱熹、张∵木式∵雅敬之”。

王氏着述颇丰,有《梅溪先生文集》五十四卷、集注《杜诗》、《东坡诗》传世。此联是不是王十朋所作,还可以详考。但从另方面看,自晋以来,温州为东南大郡(古称永嘉),人文素盛,俊彦辈出,世称“永嘉先辈读书多”,在这方土地上出现这样一副佳联,也是自然的。

不知道姜女庙联的作者能否查考清楚?两联分着南北,遥隔千里,却如此相似,也是一奇。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