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山大佛揽胜

满霖

惟圣立教,惟贤启圣,用大而利博,功成而化神。即于空,开尘刹之迷,垂其像,济天下之险,嘉州凌云寺古佛石像,可以观其旨也。——《嘉州凌云寺大像记》

嘉州即乐山古称,古佛石像即现在乐山大佛。乐山大佛是依凌云山栖鸾峰临江峭壁开凿的一尊弥勒坐像,坐佛通高7l米、头高14.7米、头宽10米、颈长3米、肩宽24米、眼长3,3米、鼻长5.8米、嘴宽3.3米、耳长7米、头上发髻1021个,相好庄严,比例匀称,临江端坐,气魄雄伟,是我国盛唐时代造像的巨大工程,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石刻坐佛像。

在乐山大佛两侧沿江崖壁上,还雕刻有许多诸佛菩萨和宫殿楼阁,可惜大都风化模糊,然观部分保存完好者,其工艺精妙,堪与甘肃敦煌、洛阳龙门和山西云岗等地的石刻媲美。大佛右侧有九曲栈道,俗称“九道拐”,栈道最宽处1.45米,最窄处0.6米,共219级石阶,沿崖迂回而下,可到佛脚底,左侧开凿有凌云栈道,沿江边峭壁,逶迤400多米,游人可从九道拐下至大佛脚,经过栈道而上碧津楼,沿路饱览三江胜境,饶多趣味。1996年乐山大佛与峨眉山一道被列人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

唐开元(713—741年)初,有黔籍僧人海通禅师结茅凌云山中,见岷江与青衣江汇流山下,每当夏汛惊涛骇浪直捣山壁,危害行船。他认为“石可改而下、江可积而平”,可改“舟随波去、人亦不存”的江面,欲“夺天险以慈力、易暴浪为安流”,而“善因可作、众力可集”,乃发宏誓愿,凭崖依山开凿弥勒大像。

由于凿大佛有防水患的目的,因而禅师在镌刻大佛的形制上下了功夫。龙门及其他地方的弥勒像多为交脚坐或善跏趺坐。善跏跌坐下面是实心莲花,不能承受水量大的波浪冲击,交脚坐空一些,纳水量非常有限。禅师把大佛设计成岔开双脚坐,膝部以下成倒凹字形,倒凹字形可容较大的江水冲入受挫后回流而去,缓和了水流,避免江水泛滥成灾。开凿大佛不仅愿力庄严,也很科学,在三江汇合处,把一座山凿成弥勒佛,便其空间加大,容纳波涛,减轻水势,其正好做到了“夺天险以慈力,易暴浪为安流”。

海通和尚遍行长江南北,两湖淮海等地,筹集人力、财力开凿大佛,施工时“人工竞力,千锤齐奋,大石雷坠,伏魑潜骇”,由此可见工程之艰巨,规模之浩大。在建造期中,有地方墨吏向和尚索贿,和尚严词拒绝,他说“自目可剜,佛财难得”墨吏发怒日:“尝试将来。”“师乃自抉其目、捧盘致之。吏因大惊、奔走悔悟”。这种专诚忘身之行,为菩萨难行能行、难忍能忍之无我行。人专诚一意到了忘我的程度,即可移山转日,何况是为了弘扬佛法,激励人心平息洪水,使众生平静安宁。因工程巨大,需耗费亿万钱财,大佛未全部完工,海通和尚就圆寂了。

努力行善使人心归于仁的精神,是值得继承的。海通和尚去世后,有地方统帅章仇拿出俸钱二十万来补助佛像建造的费用。开元中,皇帝命令用地方上的麻盐税款来充实修建佛像的费用,贞元初年(785年)剑南西川节度使韦皋拿出俸钱五十万来补助费用,完成佛像从膝以下近百尺未完工的工程。韦皋用了19年时间,从大佛的座位到足部都成形了,莲花宝座座落江边,像是从天而降,从水中涌出,各种陈设都齐全,大佛形象已完备。大佛工程自唐开元元年(713年)由海通和尚着手建造,直到贞元十九年(803年)节度使韦皋完工,历时90年完成。海通和尚及先辈们不仅为我们留下一尊大佛,也为我们留下一种造福社会,利益后代的精神。从禅师的发心、修造过程及现存的乐山大佛来看,无一不体现人间佛教慈悲济世,自利利他,服务社会,饶益众生的宗旨。

乐山因着大佛的盛名而成为中外闻名的旅游景区。近期,大佛乌尤景区为了打好自然与文化遗产这张牌,推出了以佛像最大、汉化崖墓佛像最早、长江第一景乌尤听梵音的联票,实现资源整合,再现“凌云山色凌嘉州,九顶森列环乌尤,峨眉远秀三江浮,登此可轻万户侯”的风景。在开发利用遗产的同时,有关方面也采取措施,保护好这一重要的文化遗产。因大水长期冲洗大佛脚下的崖石,使大佛有可能下塌。2002年投资120万元水下作业完成其维修工程。因冬季流水量减少河流干枯,使乐山乐水“水涌金莲”的景象不再出现。目前有关方面正在规划截堤拦水,让游人冬天也能目睹嘉州山水之魅力,感“绿影一堆漂不去,推船三面看乌尤”之诗意。未来两年景区准备投资5个亿搞基础设施及周边环境改造,不久的将来会有一个以佛文化为主,集旅游、休闲、度假为一体的靓丽景区出现在我们的眼前。人们将永远关注乐山大佛,乐山大佛也会永远赐福人类。

(作者单位为四川省乐山乌尤寺)

责任编辑∵∵孙肿

《中国宗教》2004年第2期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