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约在6世纪,佛教传入日本,而后与日本本土的神道融合。至13世纪,中国佛教宗派“禅宗”在日本流行,它使日本的园林设计更加严谨、自然。禅宗园内的造景元素多静止、不变的色调,如苔藓、沙砾和石头、常绿树等,庭院内基本上不使用开花的植物,因为在禅宗修行者们看来,花朵是华而不实、易凋谢的,会打乱人们的沉思,以及他们所追求的“苦行”和“自律”精神。在庭院中,常将一幅画面减至寥寥数笔,营造出一种“增之一分则不多,减之一分则太少”的园林景观。灌木、小桥、岛屿,甚至水体等常用的造园要素均被剔除,仅留下岩石、天空和土地等,运用及其简单的材料,而能创造出不凡景观,给人以无限的遐想,产生极大的心灵震撼,着实令人赞叹。它如同日本绘画、文学一样,表达了一种深沉的哲理,而其中的理念便来自禅宗道义。这就是典型的日本枯山水庭院。

“石”在日本有宗教象征意义。日本人视“石”为神祭拜,石庭园便成为一处神圣场所。而岩石的选择及配置自然在枯山水庭园中有特殊重要性。岩石则采用的花岗岩、片魔岩等有个性的石种,还有浅色系的沉淀性岩石,如岩石或火山岩等。岩石的设计布局要经过反复推敲,一般设置多为单数,三五块岩石为一组,注重大小搭配,造型生动而富有整体韵律感。由于石块呈不规则状,铺设时要加强石块之间的呼应与协调,,而与环境取得一致沙砾在枯山水庭院中有很大的可遇性。“砂”在禅宗修行者的眼里,是圣洁的,禅宗庭院内所用的材料多为细沙,或者直径为六七毫米的碎石。而在庭院中最佳的色彩为浅颜灰色和浅灰白色。经过耙出纹理,可形成不同的象征意义。直线条可喻为静水,小波纹可喻为轻缓溪流,大波纹可喻为急流。人们用它做出了水流不同造型,如竹栅纹、曲线纹、漩涡纹、花纹、大海波纹、方格纹等等,创造出无水枯溪的造型美。

日本枯山水庭院在精神上追求“净,空、无”的终极状态,作为一门艺术,深为人们所喜爱。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