虔诚普陀山

普陀山位于宁波定海之东的外海处,相传是观音菩萨的道场,因此千百年来这座只有12.8平方公里的小岛,一直以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而闻名海内外。

我从小就听过很多关于观音菩萨的传说,记得我家前院的张家奶奶知道的最多,一吃完晚饭就喜欢去那里听她讲观音菩萨的故事,可能是老人也是从她上辈听来的,所以她一直以为观音菩萨是女的,只是后来我来到普陀山才真正的知道,原来观音大士是男的,女像只是他的千变化身而已.

我知道普陀山是观音菩萨的道场是参加工作以后,那年我去上海公出顺道去了雁荡山,感觉很好,随行的上海华东师范大学的w教授说,浙江最有名的山是普陀山,那里是观音菩萨的道场,可惜那次时间太紧,只好留下遗憾等有机会再游普陀山了.新世纪千喜年我当时正在辽阳的企业下派工作,也许是天赐良机,杭州一家企业邀请我去那里参观,使我终于圆了去普陀山的梦.

去普陀山一般是乘车到舟山沈家门码头,然后乘轮渡至普陀岛。

隔海相望的是南海观音大佛铜像,据介绍这是1997年10月30日建成的,佛像高度33米,重七十余吨,其中台基高13米。大佛顶现弥陀,左手托**,右手结施无畏印,基本采用飘海观音形像,端庄慈祥。观音大佛材料采用特殊的亚金铜精密铸造,溶入佛面黄金6500克,总投资叁仟伍佰万元。据印度的传说,观音菩萨原是转轮圣王无诤念的大太子,他与其弟一起修行,侍奉阿弥陀佛,成为“西方三圣”之一。观音具有“大慈与一切众生乐,大悲与一切众生苦”的德能,能现三十二种化身,救十二种大难。我国自隋唐以来,观音信仰随佛教的兴盛在民间深入人心,观音形象逐步脱离印度传说模式,代之以中国化的女性形象。

踏上佛山举目仰望,只见海岛山岙绿林处、山梁间、峰顶上尽是红彤彤的寺庙。高大古朴的“海天佛国”石牌坊,是上岸的第一座建筑物。经牌坊往前是一道花木相映,蜿蜒伸展的环山公路。

悠悠然步行了约一公里光景,就来到了普陀山的第一大寺院———普济禅寺。该寺院三面环山,进山门是一处风景秀丽的海湾;寺前坐山与朝山之间隔着一方银波粼粼的长方形水池,一排儿金壁辉煌的佛殿呈“一”字型巍峨地屹立在这青山绿水间。寺院左边矗立着一座古老精致的石雕浮屠,路边一方御立盘龙”“下马碑”使游人无不睹而生畏。爬过水池上高耸的古普济拱桥,迎面就是佛殿正门。由历代帝王御书“普济禅寺”、“大圆通宝殿”……等金匾和“五朝赐福无双地,四海尊崇第一山”等古楹联,在阳光下闪闪发光,使恢弘的佛殿更加光辉灿烂。

来到大圆通宝殿,只见阶前宝鼎内香烟缭绕,殿中央供奉着观世音的金身佛像,环殿堂还供着观世音的三十二尊各具妙相的应身佛像。普陀山成为佛门圣地,始源于唐咸通年间,有个叫慧锷的日本僧人来到中国,从五台山带了一尊檀香木观音佛像,拟带回日本去供养,途经普陀山洋面时突然刮起了大风,僧人无奈只得抛锚落帆。待风平浪静,僧人正欲扬帆启程,但瞬间海风又起,巨浪大作,僧人只得再抛锚暂息;以后僧人又多次竭尽努力,欲扬帆东渡,但均被突如其来的狂风海浪所阻止。此时僧人暗忖,莫非是观音菩萨不愿远赴东瀛,如此留恋普陀,那就在此供奉吧,于是就在紫竹林中造了一座小庵堂,供上观音像朝暮参拜。这座小庵就是现在的“不肯去观音院”。

出来寺院来到大海边上,豁然开朗,一个无比美妙的世界呈现在眼前。辽阔的海洋上虽然没有呈现出我所期盼的天蓝蓝、海蓝蓝,岛屿座座云雾缭绕,螺号声声在歌唱、海鸥翩翩在飞翔……

但你放眼看去座座兀立的小岛如颗颗翡翠镶在水天之间,远处那扬着风帆来来往往的渔船如片片洁白的鹅毛在海空中悠悠飘逸,艳阳下一道道映着五色的彩浪轻轻地拍打着海岸沙滩。好∵一派美丽、祥和、庄严的景色。使人感觉来到了仙境,让人陶醉不忍离去.呵!难怪观音大士如此留恋普陀山,不肯去东瀛日本。

出自:∵《华夏商务旅游指南∵》∵2008年2期

∵∵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