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佛寺记略

郁震宏

一、∵∵概论

当我们转动地球仪的时候,不得不为一条神奇的线而伫目片刻,它贯穿了珠穆朗玛峰、埃及金字塔、玛雅文化遗址、三星堆等等地球自然及人文的神话,它,就是被称作“地球记忆之门”的北纬30度。而当您将地球仪转到中国这一边的时候,在这条线与大海的临界点上,您当然已经看到了一座美丽的城市——嘉兴,而我们的主人公——石佛寺,就在这个美丽的都市,用千百年的坚持温暖着这座城市,这条北纬30度!

嘉兴介于北纬30度21分至31度2分与东经120度18分至121度16分之间,东临大海,南倚钱塘江,北负太湖,西接天目之水,大运河纵贯境内。市城处于江、海、湖、河交会之位,扼太湖南走廊之咽喉,与沪、杭、苏、湖等城市相距均不到百公里,区位优势明显,尤以在人间天堂苏杭之间着称。

嘉兴历史悠久,人文底蕴深厚,她是新石器时代马家浜文化的发祥地。春秋时,此地名长水,又称檇李。秦置由拳县、海盐县,三国时吴国析由拳县南境、海盐县西境置盐官县。吴黄龙三年(231)“由拳野稻自生”,吴大帝孙权以为祥瑞,改由拳为禾兴,赤乌五年(242)改称嘉兴。两晋、南北朝时,嘉兴得到进一步开发,“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隋朝开凿江南河,即杭州经嘉兴到镇江的大运河,给嘉兴带来灌溉舟楫之利。唐玄宗天宝十年(751)析嘉兴县东境及海盐、昆山等县部分辖地置华亭县。唐代嘉兴屯田27处,“浙西三屯,嘉禾为大”,嘉兴已成为中国东南重要产粮区,有“嘉禾一穰,江淮为之康;嘉禾一歉,江淮为之俭”的说法。五代十国时期,吴越国在嘉兴设置开元府,领嘉兴、海盐、华亭3县,是为嘉兴首次设州府级政权。后晋高祖天福五年(940),因吴越王钱元瓘奏请,在嘉兴置秀州,领嘉兴、海盐、华亭、崇德4县。北宋改秀州为嘉禾郡,南宋宁宗庆元元年(1195)升郡为府,后改嘉兴军。元世祖至元十三年(1276)改嘉兴军为嘉兴府安抚司,旋升为嘉兴路总管府。宋元时,嘉兴经济较发达,被称为“百工技艺与苏杭等”,“生齿蕃而货财阜,为浙西最”。乍浦、澉浦、青龙等港口外贸频繁,海运兴隆。明宣德五年(1430)析嘉兴县西北境为秀水县,析东北境为嘉善县;析海盐县置平湖县;析崇德县置桐乡县,嘉兴府下辖7县,称一府七县。此后四五百年内嘉兴府县体制基本未再变动。解放以后,原属杭州的海宁县划归嘉兴。

嘉兴是江南的佛教重镇,寺院林立,教义发达,高僧辈出,自三国吴赤乌四年(241)年海盐金粟寺建立起,嘉兴佛教逐渐兴盛,涌现出众多高僧和居士,比如紫柏大师、太虚法师、范古农等等。庄一拂先生有《嘉兴佛教传法大事记》一文,全面论述了嘉兴佛教的历史及地位。(黑字为网上资料,粘贴)

石佛寺位于南湖区凤桥镇。凤桥镇在古代属于嘉兴县永丰乡,去府城三十里左右,民风淳朴,景色宜人,历来为诗人骚客所喜爱,宋朝末年,松江人殷澄就隐居在凤桥瑶池。清朝诗人阙洪有《凤桥十景》诗,分别为瑶池秋月、石佛宵钟、吼桥疏雨、汉祠夕照、凤桥晓市、犉皮古木、石庙春耕、半山霁雪、鹤舫甘蕉、青狮野色。

凤桥原名冯家桥,张廷济诗多次提到,均作“冯家桥”,祝廷锡《竹林八圩志》于“凤喈”下注“本作冯家”;一说原名庞家桥,但此说仅见民国《嘉兴新志》,未知所据,考阙洪《凤桥十景》诗之《犉皮古木》有题注云:旁有庞居士宅,此大约是《新志》所本,但究不如前说可靠。清咸丰八年(公元1858年),里人吴家驹、徐东煌等募款重修,易砖为石,因“冯家”与“凤喈”谐音,于是改称“凤喈桥”,义取《诗经》:“凤凰鸣矣,雝雝喈喈”,从此凤桥之名遐迩远播。清朝诗人李道悠有诗云:“一桥通小市,市即以桥名”,比较简洁的说明了凤桥得名的缘起。凤桥历代名人辈出,其中有被称为“名御史”的金灿;有被称为“海内三遗民”之一的巢鸣盛,有着名学者、金石学家张廷济等等。从清代晚期开始,凤桥逐渐成为嘉兴东南重镇和经济中心,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抗日游记***十区专员公署及嘉兴县***就驻扎在凤桥,并在此领导全县抗战。

解放以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凤桥镇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目前,全镇工业以凤桥、新篁两个工业功能区和中法、秀舟两个企业园区为重点,基本形成以造纸纺织、消防器材、塑料箱包、五金天线等十大行业为主导的产业格局。

境内拥有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五个,市级文保桥三座。凤桥民间艺术创作加工黑陶、竹刻以及特产水密桃等,已蜚声海内外。

石佛寺,始建唐肃宗至德二年(757年),因为立寺基时挖掘出四尊石佛,故名为“石佛院”,宋仁宗天圣元年(1023),改称保圣院,明太祖洪武十五年称为“石佛教院”,从此以后,历代都有扩建重修,规模逐渐宏大,成为嘉兴一带着名的佛教丛林,同时也为历代文人雅士所钟爱。

石佛寺环境幽雅,景色宜人,真可以称得上是人间清凉之境。早在明朝,诗人高道素就说石佛寺已经是“精蓝崇观,游观聚会胜地”。在明代,石佛寺就已经形成着名的“八景”,即金刚桧、菩提树、一鉴泉、四佛石、梅花洲、青莲池、香花桥、白云邱。到了清朝乾嘉时期,凤桥诗人潘鸿谟总结石佛寺的景观,写下了组诗《石佛寺十二景》,分别为:青莲沼、白云邱、双龙眼、一鉴泉、八菩提、万竹林、金刚桧、狮喉槐、读书台、文笔峰、藤罗市、梅花洲。其中《白云邱》诗说“溪南一篑山,登眺胜台榭”;《万竹林》诗说“勒编六枳篱,养就万竿玉”;《梅花洲》诗说“地非罗浮村,村村绕梅花”,读着这些诗句,可以想象当年有山有水有清竹有梅花的清幽景象。但把八景与十二景相比较,可见四尊石佛在清代中期已经不存在了。除了《石佛寺十二景》,潘鸿谟还写下了许多有关石佛寺景物的诗歌,比如《石佛寺古桧歌》、《寺门步月》、《芳游曲》等等,从他的诗里,我们还可以看到一些不在“十二景”之列的景物,比如《寺门步月》中的“香花桥晚风”,《芳游曲》中的“瞿林塘口踏春泥”等等,按瞿林塘即麒麟塘,南北长三十六里。迤俪东北流至石佛寺前。当然,在其他诗人的作品中,我们还可以看到石佛寺一带的其他景色,比如芦苇秋雪之景,清人谭献诗云:“芳洲八九曲,曲曲芦花明”。另外,清朝人总结的凤桥十景中还有“石佛宵钟”,也可归入石佛寺。

因为石佛寺的地理位置及自然风光的优势,使得无数英雄竞折腰,到过石佛寺的历史名人目前已很难完全统计,就已知的来看,这个名单是很为惊人的,这里面有政治家、文学家、书画家等,包括了各个层面的精英人物,譬如陈舜俞、孙植、金灿、岳和声、朱国祚、李日华、陆鸣和、朱彝尊、彭孙贻、颜鼎受、高孝本、张廷济、张鸣珂、谭献、蒲华等等,这些在中国历史、中国文化史上都占有一席之地的人物竟然不约而同的来到石佛寺,甚至选择这里作为读书养性之所,可以看出石佛寺的魅力所在。据光绪《嘉兴县志》记载,文化名人到石佛寺最为集中的一次是1864年,这一年到石佛寺的文人并且寓居于此的有许荣奎、鲍昌照、石中玉、徐銮、张鸣珂、曹咸熙、金鼎升、徐镇、计廷拔,陈其炯、赵铭、王朝瀚。而正因为有这些人的到来,石佛寺的名字得以频繁的出现在中国文学史上。同时,也大约在清代中后期,石佛寺一带逐渐形成集市,商业也日见繁华,因此,清朝***开始在这里设置了军事性质的石佛寺汛,有汛房一间,烟墩三座。

在此再说点题外话,即石佛寺不独嘉兴有之,就全国来说,称作“石佛寺”的寺院也不少,现在见于记载最早的石佛寺在苏州,唐-姚思廉《梁书》说何点开讲于“吴中石佛寺”,即此。其他如元大都供奉御容的石佛寺,山东、河南、山西、陕西、甘肃、广西、四川等省份也均有石佛寺,而山西一省,较为着名的石佛寺就有十余处,四川有7处。就浙江省而言,宋-施宿《会稽志》、宋-陈耆卿《赤城志》等均有石佛寺的记述,其他如杭州、金华、淳安、新昌等地也都有。仅就嘉兴而言,乌镇有石佛寺,平湖也有,而且时代也比较早,比如《至元嘉禾志》说海盐(今属平湖)“青莲寺本名石佛寺,宋治平元年(1064)改赐今额”。从中可见,石佛寺这个名字是非常受国人钟爱的。

二、大事记

唐肃宗至德二年(757年),因为在立寺基挖出四尊石佛,故名为“石佛院”,这是石佛寺得名之始。至于前此是否有过寺庙,始建年代如何等问题,尚待考证。兹特就其沿革大事按时间顺序列表如下,以便省览:

唐肃宗至德二年(757):见上,略。

附注:本年安史之乱(755--762)发生后两年,杜甫作《春望》云“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宋仁宗天圣元年:石佛院改名保圣院(又作宝圣石佛院,见北宋蒋颖叔《蒋氏日录》)。

明太祖洪武十五年(1382年):改称石佛教寺。

明英宗正统年间(1436--1449):僧子敬重建石佛寺。

明世宗嘉靖四十二年:僧圆芳等重修石佛寺。

清圣祖康熙五十年(1711年):僧一斑重建大士殿。

清高宗乾隆年间(1736--1795):重修正殿。

清仁宗嘉庆十三年(1808):重建山门。

清宣宗道光年间(1821--1850):重建天王殿。

清文宗咸丰九年(1859):僧樨堂重建藏经室。

清文宗咸丰十年(1860):正殿毁坏。

清穆宗同治八年(1869):里人募修小山门及先蚕庙、斋堂。

清穆宗同治十三年(1874):重修大士殿。

三、古迹

1、明·姚宏谟“八景”:

金刚桧:寺南向,初为山门,门难列植大桧,阴森蔽日,凡三十二章。

菩提树:过天王殿,则八树当阶庭,黛色参天。

一鉴泉:(天王)殿右祗园亩余,中绕竹树,有大井焉,水冬夏不涸,覆以华榱,鸠以文石,汲以辘轳。

四佛石:登大雄殿,则金像璀璨,端严妙丽,诸相具足,其位即故石佛座也。

梅花洲:登高以望,相厥地势,则五方错峙,川流曲抱,状若梅萼。

青莲池:有池一沤,中叠荷钱,萍荇菱芡,交杂映带。

香花桥:临池观莲,须桥以度。

白云邱:僧人示寂,遗骸归土,法也,厥有台基,既广九亩,于彼西南,若曰往生彼国云尔。

2、潘鸿谟石佛寺十二景:

青莲沼:佛昔思藻涑,天帝手指地。涌出般若波,取之无尽意。

白云邱:溪南一篑山,登眺胜台榭。缅想白云生,高名从此假。

双龙眼:一双正法眼,当年镇宝刹。泉枯眼欲盲,拟构金篦刮。

一鉴泉:僧园五亩余,石湫一鉴净。岂惟照鬓眉,了悟见心性。

八菩提:是树与无树,一任六祖驳。兹来迦耶城,坐成最正觉。

万竹林:勒编六枳篱,养就万竿玉。一戛众妙参,此君真不俗。

金刚桧:径入法王宫,青葱多桧树。三十二分第,偻指合其数。

狮喉槐:风前两古槐,蒙茸狮形蹲。是何作大吼,要使众人尊。

读书台:昔贤下帷地,庭院犹清肃。携得五车书,来坐树根读。

文笔峰:孤堤亘而峭,万木参以桠。山僧夸落手,名曰禅杖沙。

藤罗市:空嵌精舍石,太守载其奇。倘看石上月,郎吟杜老诗。

梅花洲:地非罗浮村,村村绕梅花。空朦香雪中,鹤唳柴门晓。

3、霍王庙,光绪《嘉兴县志》:在石佛寺北塘桥东,吴主皓尝病疟,有神降小黄门,曰:华亭金山咸塘,风激重潮,海水为患,非水力所能防,臣,汉之霍光也,可立庙咸塘,当统部属以镇之。翌日,皓病愈,遂立庙焉。

又按,宋张尧同《霍将军庙》诗末有前人附考,说:庙在郡城东南二十七里石佛寺旁,祀汉霍光。

4、永思草堂,光绪《嘉兴县志》:在石佛里,即巢鸣盛山居。

四、与石佛寺有关的人物

里人:

金灿,字敷华,号丰村,石佛里人。嘉靖五年(1526)进士,知任邱县,以刚方自励,擢御史,巡按四川,出为湖广佥事,转副使,归,倭寇起,遇害。

巢祖羲,字太初,诸生,横经授徒,成就者众,钱士升,徐彬臣其最着也。家贫,以束脯奉菽水,必诚必敬,幼弟屡倾其业,割畀之。应贡不仕,生平学以诚意为宗,笃行为务。

巢鸣盛(1611—1680)字端明,崇祯九年(1636)举人,参加复社。明亡后屏迹不入城市,为“海内三遗民”之一,又为“东南三高”之一。绕屋种匏,善制匏尊,醉李匏尊不胫而走海内。

潘鸿谟,字陛飏,号霞梯,潘孝基子。清中期诗人,着有《小余香诗钞》。

章溥,字云台,凤喈桥人,道光十五年举于乡。诗清丽芊眠,词宗玉田,着有《苹花阁诗》十卷,词六卷。

吴家驹,字能千。咸丰丙辰夏大旱,独任周恤,遍开近镇支河为潴水。庚申,郡城陷,里团勇于他镇,贼屡窥不敢肆。复与同里俞璋设粥厂以饲流亡,医药槥木皆任之,遇他方人则予以归籍之资,全活无算。

吴廷华,字春墅,凤喈桥人。少工文辞,有声庠序。光绪十八年举于乡试,南宫累荐不售。寻以誊录议叙知县,随今大司空吕镜宇出使德国,充参赞,未逾年,卒于海外。士林惜之,事闻,恤赠道衔、知府。子文开,诸生,荫知县。

寓贤:

蒋颖叔,北宋人,着有《蒋氏日录》,书中记载:“宝圣石佛院,在嘉兴县东南,唐至德二年于寺基掘石佛四躯,至今见存。天圣中,赐名宝圣,人但呼石佛寺”。这是目前已知最早记载石佛寺的文章。

陈舜俞(?—1074),字令举,湖州乌程人,知山阴县时,青苗法行,舜俞不奉令。卒,苏轼为文哭之。其《保圣院》诗是目前已知歌咏石佛寺最早的诗歌。

允才,元代石佛寺僧,善画墨兰竹,着名一时。

孙植,字斯立,平湖人,嘉靖十四年(1535)进士。为官刚正不阿,有“铁人”之称,官至南京刑部尚书,卒谥简肃。

项元汴(1524~1590年),字子京,号墨林,嘉兴人。精鉴赏,家资富饶,家有“天籁阁”,广收法书名画,储藏之丰,甲于江南,为明代着名鉴藏家。

李日华,字君实,嘉兴人。万历二十年(1592)进士。官至太仆少卿。恬澹和易,与物无忤。学问渊博,富收藏,精鉴赏,与王惟俭、董其昌被称为“博物君子”。

法济,字慈航,嘉兴人,明代石佛寺僧,有《竹间语》。

本中,字养性,明代石佛寺僧。

朱彝尊(1629—1709),字锡鬯,号竹垞,晚号小长芦钓鱼师,又号金风亭长。清初着名学者,浙西词派创始人。是清代嘉兴地区最有影响的人物,清嘉兴籍状元汪如洋说“金风亭长吾州望”。

张鸣珂∵(1829—1908),原名国检,字公束,号玉珊,晚号寒松老人、嘉兴人。官德兴县知县,义宁州知州。工词,以婉丽着称。治小学仅列前人之说,而不自为论断,间有按语,亦极矜慎。性嗜书,藏书逾万卷。所着《寒松阁谈艺琐录》广载清代书画家事迹,评论艺术作品,为研究清代艺术史不可或确的重要参考资料。

朱采,字亮生,咸丰辛酉优贡生,倜傥有大志,工技击,明弈理。同治丙寅入都,廷试改期,从刘秉璋剿捻匪,戊辰,朝考报罢,考取镶黄旗官学教习,客德州周恒祺粮道署,盱衡时事,着论三篇。李文忠公延为上宾,而荐随游百川,勘河山东也。文忠器其才识,为捐知府,密疏保之,简放山西汾州府,阅三年,广督请雷琼遗缺道,命下,以采补之,并统琼营行政。治军宽严并济,后感瘴疠,谢病归,寓魏塘。着有《清芬阁集》,皆经世之文。兄禾,字遂生,同治丁卯举人,亦擅技击。

鲍昌照,字铭青,咸丰己未举人,庚申下第归,郡城已不守,扁舟迎二亲避居石佛里。

石中玉,字莲舫,一字范湖,咸丰戊午举人,富阳教谕。少工制举文,应书院课,受知于钱味根、朱久香、薛慰农诸先生,授徒徐氏,与徐锦互相切磨,同登贤书,后从李昭庆军。郡守许瑶光、邑令王晋颇见信任,晚主鸳湖书院讲席有年,造就甚众。

蒲华(1830~1911),字作英,号胥山野史、种竹道人,嘉兴人,寓居上海,工书画,尤擅草书,偶作山水、花卉。

五、题咏

陈舜俞《保圣院》:门深锁苍苔,地灵育嘉树。寂然烟云宅,不接市朝路,苟能灰心居,即是古乐处。

明黄涛《瑶池》:好生殷佛子,浪迹泖南翁。碑碣留名姓,瑶池泽不穷。

法济《得养性兄书》:故人寄我白云笺,梦里深谈去住缘。萍散偶随鸥浪远,松高不免兔丝缠。舒怀晚啸千岩月,薄视秋横万里天。悬想已知河海味,归来共煮故山泉。

本中《过本觉寺三过堂》:文翁兰若接村墟,满径蒿莱岁月余。塔拥珠光衔舍利。池涵碧水浸芙蕖。疏花鸟语和清梵,古壁蜗涎学篆书。寂寂空堂谁复过,去来今事总成虚。

项元汴《石佛寺》:山居偶逐白云过,游戏临窗笔墨多。却愧山阴王逸少,远公不惜听经鹅。

李日华《石佛寺冰鉴房》:秋来风日好,潇洒放轻舠。僧院房房竹,沙村出出桥。清吟黄叶句,雅坐白云寮。妙悟仍相许,时烦恵远招。

朱国祚《游石佛寺》:灵境深沉试一过,俗氛原不到岩阿。亭亭老桧乘云气,孑孑危峰罥薜萝。烟锁空林人迹绝,香浮宝地梵音多。从今愿学无生法,攘攘尘埃奈我何。

巢鸣盛《老圃良言》序:生世业缘,芟除殆尽,村居荒僻,只邻并一二老圃相与往还,尝为余言种植之事,大要有十,依法试之,罔有不效。嘉蔬美果,实叼其惠,因述为老圃良言以告世之从事灌园者。

朱彝尊《鸳鸯湖棹歌》:伍胥山头花满林,石佛寺下水深深,∵妾似胥山长在眼,郎如石佛本无心。

朱彝尊《巢孝亷手制匏尊铭》:巢五孝亷焚公车,绕屋荑钟青葫芦。截为杯杓与俗殊,叵罗凿落吾舍诸,物微奚足贵,难得高人制。

李道悠《舟过凤喈桥》:一桥通小市,市即以桥名。树色连天尽,炊烟向晚生。豺狼成往劫,鱼鸟乐承平。望里荒田熟,乡农让客耕。

谭献《梅花洲访石中玉》:芳洲八九曲,曲曲芦花明。黄叶下如雨,渚禽时一鸣。清绝无可言,素心托友生,语笑堕烟水,犹惜未合并。月寒有闲意,市远无嚣声,倘来风雪里,何殊剡溪行”

张鸣珂《虞美人-泊石佛里》:荒湄断汊疑无路,中有蒙蒙树。几家临水掩双扉,灯火楼台旧梦认依稀。

湖田菱熟绳分罫,采采人如画。满滩明月泊孤舟,吹老西风黄叶寺门秋。

蒲华《重过凤溪》:兰枻缘溪驻柳根,市排丁字接芳村。许多碧树团愁绪,依旧青衫渍酒痕。鹤梦微醒荆棘路,鸿群偶集薛萝门。滮湖共返犹赊愿,野屋凉蝉恼客魂。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