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合璧的天台山石凤寺壁画

(中国佛学院弘法∵妙真∵向佛)

日照天台山中有一个石凤寺,根据《石凤寺重建碑》记载该寺在明嘉靖年间重建,之前是新罗寺,再之前是天台悯寺。天台悯寺的建造来自一个影响深远的佛家故事。说的是沙门慧深在天台山看到一个饿死的尸体,但是并没有在意就走过去了。这时突然听到尸体说“悯者,佛也”。慧深翻然醒悟,知道是佛祖在点化他。于是堆碎石掩死尸为坟冢,化善缘置田产建庙宇,取名天台悯寺。后来坟冢经常出现佛光,悯寺的香火也异常兴旺。可是北魏年间,太武帝禁佛,慧深大为不满,“愤而出海”,不知下落。我们在“日照天台悯寺与《梁书》慧深考证”一文中认为,天台悯寺的沙门慧深就是《梁书》中记载的到过“扶桑国”的慧深。从慧深出海到在荆州露面,中间隔了四五十年。

《石凤寺重建碑》还提到“北周武帝禁佛,毁寺塔,逐沙门,悯寺败落,此二劫也”,可是不知道慧深离开之后主持天台悯寺的僧人是谁。唐代慧仁《健康报恩寺》中有如下记载:“慧闻者,齐渤海人也。幼年向佛,十二入寺,十六受戒。苦修《大智度论》、《中论》,树“一心三观”,启天台之源。所入法门,非世可知。学者仰之,以为履地戴天,莫知高厚。又以悯寺所得榇施,买海曲溪石梁为放生池,佛法广播于江北。建德六年,齐地佛门遭劫。闻率僧众四十余循海路奔健康。辄遇∵大风波,楫折船沉。忽现巨龟,负众僧出水,须臾抵健康。闻口称南无阿弥陀佛。龟对曰:师父曾记否,吾乃海曲放生池之老龟也。闻恍然大悟。奏闻宣帝,帝大悦,敕建报恩寺,香火祀之”。佛界人士认为,慧闻就是天台宗的初祖慧文,文中“又以悯寺所得榇施,买海曲溪石梁为放生池”的海曲(汉代为海曲县)就是今天的日照市,悯寺应该就是日照市天台山下的天台悯寺,天台山下现在还有村庄叫石梁头。这与石凤寺重建碑中北周武帝禁佛期间天台悯寺遭劫的记载是一致的。这样说来,天台悯寺应该属于天台宗一派。

现在的石凤寺已经是一片废墟。那么,当初的天台悯寺、新罗寺、石凤寺是什么摸样呢?带着这个问题,我们走访了石凤寺遗址周边的村民。村民对天台悯寺和新罗寺所知甚少,但是对石凤寺记忆犹新,其中有两点引起了我们的注意。

第一∵∵石凤寺的建筑结构

石凤寺坐落在秦始皇赐名的望仙涧(也就是《山海经》中记载的汤谷)下部北侧的山梁上,因山势而建,坐南朝北。进入寺庙之前是一个天然形成的坐西朝东的石门。村民介绍,石门实际上是两块天然巨石之间所留的狭缝,坐西朝东,高约十余米,宽约两米,非常雄伟壮观。可惜七十年代开山采石炸掉了,只留下满目疮痍的底座。进入山门之后,远处是天台山主峰,左侧(南侧)为常年流水的望仙涧,涧边有大片竹林,右侧为树木繁茂的缓坡,脚下是一片平坦之地,满眼天然景色。进入平坦之地后转过九十度就是石凤寺的庙宇建筑。可惜庙宇已经不复存在,要不然这个九十度的变化一定会给人一个与外界隔绝,进入仙山佛国的感觉,那是一种精神上的震撼和视觉上的刺激。

日照天台山石凤寺的这种山门结构,完全是出于对天台山望仙涧地理形势的利用。不知是出于什么原因,天台宗祖庭浙江天台山国清寺的山门也是这种结构。国清寺象其它寺庙一样面南而坐,具有正规的建筑轴线,严格的布局。但在山门处理上,却陡然转过九十度,朝东而开。由于山门的这一变化,给古寺增添了无限生趣。游人过寒拾亭,越丰干桥,见到的不是一般常见的寺庙建筑前方方正正的大广场,而是完全自然的缓冲地──长12米、宽25米的空地。由此给人悠然自得情趣,产生绝妙建筑效果。国清寺是根据天台宗三祖智者大师亲手绘制的图纸所建成的。这种处理方法并不是因地形之故所使然,是智者大师出于匠心独运,还是对日照天台山天台悯寺慧深或者慧文祖师的传承?值得仔细研究。

第二,石凤寺的壁画

石凤寺在解放前因发生木刀杀人的事件而开始败落,但解放后仍然有祭祀活动。文革初期红卫兵破四旧时将佛像破坏,寺庙在七十年代因开山采石彻底被推到,所以60岁以上的村民对石凤寺都有印象。村民记得石凤寺的顶梁(石质)上还刻有明朝什么年间重建的字样,后来石梁也被做了建筑材料而不知下落。据说石凤寺雕梁画栋,十分精美壮观。与大多数佛教寺庙不同的是,大殿里的壁画主要是羲和浴日,女娲补天,嫦娥奔月和大羿射日等传统的神话传说。

根据专家研究,我国个别佛教寺庙也有取材于历史传说和现实生活的壁画,石凤寺大概属于这一种。天台山是自石器时代始古人祭祀太阳神的地方,现在主峰上还留有商代开始建筑的太阳神祭坛,此外,还有太阳神石、太阳神庙遗址、大羿陵、嫦娥墓、鸡呴呴喽山以及女娲补天台等大量与太阳崇拜有关的遗迹与传说。因此,石凤寺中保留有太阳崇拜的壁画似乎可以得到合理的∵解释。

更为重要的是,山东沿海一带这种以民间神话故事为题材做寺庙壁画的不止石凤寺一处。距离石凤寺北约100多公里的胶南县天台寺也有这种壁画。浙江天台山徐永恩先生对天台宗和天台文化有多年的研究,他在“探寻胶州天台寺村”一文中写道:“这座天台寺相当雄伟壮观,分前中后三进,中间为走廊。西边是四大天王,高三米多,其中一个是托塔李天王,我猜测可能就是雨花殿吧。中座,可能就是大雄宝殿,据称,正面是很高大的佛爷,我估计是释迦牟尼佛或者如来佛。西首是18罗汉,修得栩栩如生,很有气派。后殿有七开间房子,其中三间是看庙,或者佛徒的用房,其余四间房里塑有许多佛像。正面的是十八支胳膊神(是否为观音菩萨,不得而知),两边有送生爷爷、送生娘娘、撒豆哥哥、撒麻姐姐、睡仙等等。这里的一些神灵,我还真没有听说过,极有可能是当地的土神。大殿的墙上还有壁画,描绘的是当地非常有特色的∵“嫦娥奔月”、“后羿射日”等等”。

那么胶南天台寺是建于何年代呢?《胶州赵氏家族》记载:“明洪武二年(1369),赵姓人从山西洪洞县迁徙胶州西南乡,在今铺集镇境内立村,因信奉佛教天台宗,后建天台寺,遂以寺名村”。如果该记载属实,那么赵姓人家建天台寺也应该在明代。作为背井离乡的外来人,赵姓人家绝不可能从山西洪洞县带来设计师或者图纸,所以天台寺的建造必定是聘用当地工匠,参考当地风俗和文化。鉴于天台寺与石凤寺的结构非常相似,二者相距不远,所以很有可能胶南天台寺是以日照石凤寺(当时应该是新罗寺)作为样板而建造的。而追根溯源,壁画最初应该起始于慧深所建的天台悯寺。因为到了唐代,各地寺庙建设的格局已经趋于一致,大都是以佛界人物或典故作壁画。只有新罗寺传承天台悯寺的衣钵,所以才保留了天台悯寺的风格与壁画。

除了当地浓厚的民间文化影响之外,也与天台悯寺主持僧人的理念有关。慧深和慧文都是大乘佛教传人,而慧文更是“苦修《大智度论》、《中论》,树“一心三观”,启天台之源”的一代宗∵师。印度佛教自从传入中国之后,就开始了自觉不自觉的汉化过程。天台宗是经过汉化的第一个佛教宗派,而天台悯寺又是天台宗最早开始汉化的源头,所以民间神话为题材的壁画在天台悯寺出现,既是偶然,又是必然。也可能正是这种朴素的中西合璧思想,才使慧文能够兼收并蓄,推陈出新,成就了他“启天台之源”的一代∵宗师之名吧。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