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净山上古遗迹

作者:董振华

梵净山上古遗迹

梵净山是在明清时期就闻名于世的佛教名山,遗留有许多文物古迹。其中在新老金顶间主要有承恩寺、镇国寺、九皇洞、通明殿、观音殿、释迦殿、弥勒殿及《敕赐重建梵净山金顶序》等碑文,1982年被省***列为“文物保护单位”。

承恩寺:又名上茶殿,在金顶左侧。始建于明初,后毁,明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修复,康熙丙辰年重建。有正殿三间,通面间13.7米,进深9米,石墙厚0.5米,残墙高2米,殿门完好,寺院正门额阴镌“敕赐承恩寺”五字,两侧配殿八间,全寺占地1250平方米。现仅存部分残墙。

镇国寺:又名下茶殿,在上茶殿下方。始建于明初,在明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清道光十年(1830年)、清同治九年(1870年)重建,解放后坍塌。占地1100平方米,除正殿、偏殿、僧寮、厨房依稀可辨外,仅存四周残墙。现该庙已重修。

九皇洞:一天然石洞,在老金顶。宽100多平方米,洞门为块石砌成,现保存完好。传说明万历四十六年神宗皇帝之母李皇太后笃信佛教,前往此洞修炼。

通明殿:建于明代,在老金顶脚,离新金顶500米。据《铜仁府志》载:“敕赐碑在通明殿侧”,方知道殿名,仅存遗址。

观音殿:在新金顶半山凹隐处。始建于清雍正六年(1728年),由信士向文泋主持捐资新修,嘉庆二十六年(1821年)重修,面积约20平方米。

释迦殿、弥勒殿:均位于新金顶上,分列左右,中间有金刀峡相隔,有天桥连接。两殿始建于明代,建筑格局基本相同,面宽54米,进深55米。据道光《铜仁府志》载:“释迦、弥勒殿两屋面因风峭,不可瓦,冶以铁”。殿内原各有佛像一座,弥勒像于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因战乱遗失,咸丰二年(1852年)又铸弥勒、观音像各一尊,后均遗失。传说释迦、弥勒曾在此传法,殿后各有巨石,左为晒经台,右为说法台。两殿中间的金刀峡壁上刻有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心题记游诗一首:“梵净嵯峨净□天,崇尊五岳共巍然,古今世相生成佛,来往谁来□此山。一凤山头开玉阙,九龙池畔拥金莲,楚南迢地肯相谒,也是前身有此缘”。详细记载了清初至民国260多年间梵净山金顶释迦殿、弥勒殿古建筑演变和朝山盛况。1982年,省文化出版厅文物处与江口县人民***共同投资,先后修复了释迦殿、弥勒殿,并雕刻木质佛像于殿中,还修建了天仙桥和上金顶的道路,使此成为人们旅游和朝山拜佛的好去处。

《敕赐重建梵净山金顶序》碑:位于新金顶东北500米处的老金顶脚,刻于明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高2.9米,碑心高1.85米,宽1.51米,碑上方阴镌“敕赐”两个大字,故俗名敕赐碑。字两侧为云龙图案,碑心镶有阴镌卷草纹。文字为北京户部郎中李芝彦撰,碑文楷书,1349字,对梵净山山形地貌、名胜风光、历史沿革等有详尽描述,内容丰富。是目前在梵净山发现的时代最早、内容完整、保存完好的文物。

摩崖石刻

金顶摩崖石刻,1982年5月共发现13则。除金刀峡和观音洞各一则外,其余集中刻在金顶中部一大石壁上,均为阴镌。刊刻时间上起清康熙五十八年(1720年),下止民国九年(1920年),内容除对联一幅、记游诗一首外,其余均为记事。其中:

记顺治(1660年)信士李还春、室人陈氏同朝梵净山15年一则。

记修理天桥功德四则,分别为康熙十七年(1679年)大龙众;康熙五十年(1731年)思南府印江县属地化稿坪深溪凹众姓;雍正九年(1731年)芷江县及四川酉阳人;只署岁次己酉年五月二十七日一则。

记雍正六年(1728年)向文泋新修观音殿一则。

记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坝梅承恩堂住持比丘应慧、应龙挺心石修路一则。

记嘉庆二十六年(嘉庆只有二十五年,恐为道光元年——1821年之误)思州府正堂周竭联修观音殿宇事一则。

记咸丰三年(1852年)元月首事唐士遂、熊富茂等19人重铸金顶弥勒佛及救苦观音像缘起一则。此则内载捐资人籍包括常德、江西、常武、苏州、潮州、镇竿(凤凰)等地。

记滕宗圣捐铁瓦二匹及民国九年(1920年)镇远县染国臣以及沿河司张香首偷铁瓦,被罚款勒石刊碑事各一则。

此外,尚有酉阳州信士刘华里等九人所刻一副“到此间来来往往减了许多奸雄,由是路口口声声念不尽的南无”的对联,未记年月。

金刀峡壁上咖刻有后署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心题记游诗一首:“梵净嵯峨净□天,崇尊五岳共巍然,古今世相生成佛,来往谁来□此山。一凤山头开玉阙,九龙池畔拥金莲,楚南迢地肯相谒,也是前身有此缘”。

这些摩崖,虽然字体大小不等,书法质量参差不齐,但对研究清初至民国260多年间梵净山的演变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1985年9月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梵净山禁砍山林碑

共有两块,竖立在金顶附近的敕赐碑两侧,高一米,宽50厘米,分别刻着清道光十二年(1832年)十二月护理贵州巡抚麟庆、贵州布政司按察使李文耕署名的通告,麟碑在左,李碑在右,两碑内容大同小异,均为严禁砍伐梵净山山林掘窑烧炭而立,对梵净山的生态保护起到了积极作用。其碑文如下:

名播万年

护理贵州巡抚部院麟∵∵为

灵山重地,严禁伐木掘窑,以培风脉事。照得铜仁府属梵净山,层峦耸翠,古刹庄严,为大小两江发源,实思铜数郡保障,粮田民命,风水攸关。自应培护,俾山川□□,□静无伤。斯居其地者,咸享平安之福。护院访得该处有外来炭商,勾串本地刁劣绅民及坝梅寺僧,私卖山树,掘窑烧炭,只图牟利,不顾损伤风脉。屡经士庶呈控,地方官虽已查禁,而奸徒阳奉阴违,至今积弊未除。除扎饬铜仁府亲往查勘封禁,妥议具详外,合行出示严禁。为此,示仰军民僧俗人等知悉:嗣后毋许将该山树株私行售卖,亦不容留外来奸商掘窑烧炭,如敢故违,一经查获或被告发,定即从重究办。倘差役乡保得规包庇及籍端滋扰,一并严惩,各宜禀遵勿违。特示

右谕知悉

大清道光十二年十二月初十日示

勒石垂碑

署贵州等处承宣布政使司按察使兼管驿传事加三级记录十次李∵∵为

严禁采伐山林,开窑烧炭,以培风水事。照得铜仁府属之梵净山,层峦耸翠,林木翳荟,为大小两江发源,实思铜数郡保障,其四至附近山场林木,自应永远培护,不容擅自伤毁。前于道光三年,因寺僧私招奸徒梅万源等,在彼砍伐山林,开窑烧炭,从中渔利,据府属贡生万淩雯等呈控到司,当经前府提讯究办,并出示严禁在案。今复据府属生员滕行仁等具控楚民郑大亨等,贿串寺僧普禅等,将山场售卖,砍木烧炭等情到司,实属藐玩。除饬铜仁府查拿究讯详报外,合行再出示严禁。为此,示仰梵净山寺僧及该地方乡保军民等一体知悉:嗣后该处山场及附近四周一切山林木石,务须随时稽查,妥为保蓄,勿许僧再渔利,私招外来匪徒砍树烧炭,以靖地方而护风水。倘敢故违,许该地方乡保人等立即指名赴府呈请拿究。如敢互相容隐,于中分肥,别经发现或被查出,定行一并照知情盗卖官民山场律治罪,决不宽贷,各宜禀遵勿违。特示

右谕周知

大清道光十二年十二月初一日示

(董振华)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