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票上的峨眉山

□党玉占

峨眉山位于四川省峨眉山市境内,景区面积154平方公里,最高峰万佛顶海拔3099米。此处地势陡峭,风景秀丽,有“秀甲天下”之美誉,是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有寺庙约26座,佛事频繁。1982年,峨眉山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名单。1996年,峨眉山与乐山大佛共同被列入《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名录》。1984年11月16日,我国发行《峨眉风光》特种邮票,全套6枚,图案分别为“峨眉山麓报国寺”、“绿荫笼罩雷音寺”、“古木耸立洪椿坪”、“朝霞初照洗象池”、“云托雾漫卧云庵”和“金顶宝光浮云海”。

报国寺原名“会宗堂”,是峨眉山的门户,坐落于峨眉山脚下,被称为峨眉山第一景。报国寺始建于明代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明末毁于大火。清顺治十一年(1654年),经闻达禅师重建,康熙帝敕名报国寺。清嘉庆和光绪年间两次扩建,寺内殿宇四重,掩映在苍松翠柏间。报国寺中有3件珍宝:高2.4米的巨型瓷佛,高2.3米、重25吨的大铜钟,高7米、四周铸刻有4700余尊佛像和华严经的14层“华严铜塔”。

雷音寺位于峨眉山玉女峰下解脱坡,明嘉靖年间(1552至1566年)由白无暇太师所建。其原名为“观音堂”,万历初年改为“雷音寺”,清朝初期又更名为“解脱奄”。相传入山至此可解脱尘世烦恼,出山到此可解脱人生险阻。清光绪十年(1884年)改建后,又改名为“雷音寺”。雷音寺面积约1700平方米,内有天王殿、大雄宝殿、观音殿等建筑。雷音寺位踞高岗,面临危崖,树木繁盛,环境幽雅。

洪桩坪是一座林木葱茏、环境清幽静雅的山间古刹。坪上,云低雾浓,古木葱茏,涛声殷殷,山鸟长鸣。洪椿坪建于明万历年间,原名千佛禅院,现存殿宇为清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所建。寺外有3株洪椿古树,每当炎夏清晨,常有霏霏细雨向庭院洒落,令人感到清爽,人称“洪椿晓雨”。寺前的数株椿树,传说是春秋时代所植,故有“撑天不老”之誉。历经风刀霜剑,椿树仍旧根深叶茂,花开花落,年复一年。

峨眉山洗象池位于海拔2070米的钻天坡上,明时仅为一亭,称“初喜亭”,后改建为庵,名“初喜庵”。清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由行能禅师改建为寺。乾隆初年(1736年),月正和尚将寺前小池改建为六方,池畔放一石象,以应普贤菩萨洗象之说。寺内现有弥勒殿、大雄宝殿、观音殿等建筑。“象池夜月”为峨眉山十景之一,每当云收雾敛,月朗中天,月光映入池中,水天一色,宛若置身云霄,令人气爽神怡。

卧云庵位于峨眉山海拔3065米绝顶之处的摄身岩畔,白云上涌,寺如卧云,故名。卧云庵始建于唐代,明嘉靖时由性天和尚重建,因风高雪重,以锡瓦覆盖屋顶,因其坐落在波涛云海的“银色世界”之上,故又称“银顶”。当时,庵内供奉文殊菩萨、普贤菩萨、观音菩萨像。明末庵毁,这些菩萨像也不复存在。清康熙初年,可闻和尚再建,康熙皇帝赐诗:“何处问津梁,行行到上方。天香飘广殿,山气宿空廊。”后又遭两次火灾,清代重建则用铁瓦作盖。

金顶是峨眉山寺庙和景点最集中的地方,为峨眉精华之所在。这里山高云低,景色壮丽。金顶最早的建筑传为东汉时的普光殿,唐宋年间改为光相寺,明洪武年间由宝昙和尚重修为铁瓦殿。锡瓦、铜瓦两殿为明代别传和尚创建。金顶金殿是明万历年间妙峰禅师创建的铜殿,万历皇帝朱栩钩题名“永***藏寺”。金顶的得名,即来源于“金殿”。当早晨朝阳照射山顶时,金殿迎着阳光,耀眼夺目,十分壮观,故被称为“金顶”。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