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祖圣光照世间∵十方赞叹通地天——记贵州省仁怀市台圣寺

台圣寺(原禹王宫),座落在中国酒都——贵州省仁怀市的茅台古镇。位于赤水河东岸,始建于明嘉靖四十一年(公元1562年)。民间传说原来茅台镇地处峡谷低洼,气候酷热,屡遭旱灾,一遇暴雨,就会引发洪水灾难。因此,百姓发心修建了禹王宫,祭祀治水有功的夏禹王,祈求保佑一方平安。

禹王宫自始建以来的四百多年中,宫内住持代代相传,佛事活动经年不断,香火旺盛。茅台镇从清代到民国期间盐业和酿酒业较为发达,盐号林立,酿酒业异军突起。清道光二十年(公元1840年),时任仁怀直隶厅同知的陈照晋曾写下“酒冠幽人国,盐登赤虺河”,“家唯储酒卖,船只载盐多”的诗句。同时贵州遵义人,清代着名诗人郑子尹在《吴公岭》一诗中写有“蜀盐走贵州,秦商聚茅台”的诗句,也是茅台镇繁荣的写照。茅台镇的发展,促进了黔北与四川的物资交流。茅台镇与金沙打鼓新场(今贵州毕节地区金沙县城关)、湄潭永兴、遵义鸭溪并称黔北四大镇。为祈求风调雨顺,获取丰年,每年清明节,禹王宫都要做“清醮”神会。当地信众纷纷赶来,除观光神会外,还将各地的土特产(棉、麻、烟、茶、粮食、山货等)带来茅台镇交流,从而进一步促进了茅台镇的经济繁荣发展。

当时的禹王宫仅占地900多平方米,横列五间。正殿左右两列有8根高达6米的八棱红稗石柱,柱下各有圆石墩奠基。屋脊的正梁是珍贵楠木,梁上书有“皇图巩固,帝道遐昌”八个大字,还绘有禹王治河图和八卦图,至今还保留着四根石柱和完好无损得楠木大梁。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宗教文化被视为封建迷信遭到禁止。禹王宫被捣毁,神像也被破坏。曾先后将其改建为厂房、药房、办公室、职工住宅、酒厂等。历经五十余年,几度辗转变迁,禹王宫几易其主,曾经历史悠久的道场早已面目全非。

七十年代末,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总结了历史经验,拨乱返正,新的宗教文化政策得到了落实。***尊重信教自由,支持复兴寺庙。在这样的背景下,1991年,经范莲成、张友澄、范栋良、雷亮珍、刘汉文、王良洲、万作彬、任培伦、杨云珍、张富国、张志群、邓少华、徐寂秀等众多有识居士倡议,组成了以张友澄居士为首的筹建小组,并由程大海、陈应单为工程师规划设计方案,众人发宏愿,于禹王宫的旧址重建道场。通过筹建人员的积极努力,很快募集了四万多元的善款,不少善信除了捐款,还捐献了建筑材料(比如王良洲捐献了三间房的砖瓦和木料等)。重建工程很快得到了实施,于当年修建了大雄宝殿,并在殿内塑造了释迦牟尼等佛像。

后来在王良洲、范栋良等居士的组织下,又到县、地区申办了建寺的相关手续,并成立了寺庙管理委员会。为规范佛事活动,由遵义市宗教局出面邀请了贵州省佛教协会副会长、桐梓县降龙寺方丈寂超法师来寺讲经说法,传授拜佛仪规,并收纳皈依弟子,使寺院成为真正的佛教道场。后来,寺庙管理委员会又在大雄宝殿的右侧购地修建了禹王殿,以延续禹王宫的传统民间传说,增加文化质感。关于寺庙的命名,寂超法师的建议,由于寺庙建在茅台镇,佛教的创始人释迦牟尼佛和治水建功的夏禹都是圣人,因此命名寺院为“台圣寺”。

为了扩建庙宇,增大台圣寺的规模,寺院管委会争得了茅台镇以及仁怀市党委***的重视和支持。1998年,仁怀市以***函【1998】42号文件依法收回了禹王宫原有的土地使用权。于是寺院筹建小组又进行了二次筹资扩建,当时得到了茅台酒厂捐献的旧厂房木料、砖瓦以及一万元现金,同时茅台酒厂的邹开良厂长本人又捐资了一万元。当年,于大雄宝殿对面建起了天王殿,并塑造了弥勒佛、四大天王和韦驮菩萨的神像;于天王殿左侧设立了办公室兼会议室;大雄宝殿与天王殿对峙的左侧建起了寺僧宿舍和功德牌坊,右侧修建了图书馆、宿舍、厨房、斋堂、卫生间等配套设施,最终形成了占地1300多平方米的四合庭院式建筑群。

天王殿左下侧是深圳外商郭作忠、郭作义、谢少波和当地的陈少松、陈启龙父子及余国林、方廷本等人捐资筹建的“龙泉井”和“龙泉亭”,亭柱上配有企业家陈果敬撰书的“龙辞宝刹留古井,泉涌清流济世人”的木刻楹联。

上述设施竣工后,天王殿下还有一千多平方米的空地,以王良洲居士为首的筹建小组再次向茅台镇人民***申请,得到了党政领导的支持。通过协调,寺庙获得了土地使用权,筹建小组决定再次向社会募捐修建台圣寺的下四合院。此次募捐得到了酒都热心公益事业的众多企业家和知名人士如王平金、陈果、陈绍松、方亭本、宋勋国、刘明、刘芳、任亚平、黄运芬、宋显凯、王金材、王如禹等十余人的慷慨资助,他们分别以万元以上的现金资助,特别是王平金和陈果,不但先后捐资数万元,而且时刻关心台圣寺的工程进展。

在诸佛菩萨的慈光摄受下,在社会各界人士和众多善信护法的支持下,在工程师李天佑和陈应单的精心设计下,群策群力,工程得以顺利进展。2002年开始动工,先后修建了五百罗汉堂、千手观音殿、祖师堂、山门、钟楼、鼓楼、土地庙、佑民宫等。历经五年的艰辛修建,最终建成了罗汉堂与祖师堂和观音殿对峙,天王殿与寺庙牌楼式的山门相对峙的下四合院。在上下错落的两个四合院中,各殿堂内塑有近六百尊神态各异的神像,尊尊佛像神态逼真,活灵活现。原遵义市宗教处处长徐跃伦在五百罗汉和千手观音佛像开光典礼大会上称赞,台圣寺的建造在贵州省乃至国内都是罕见而奇特的。整座寺院布局错落有序,气势宏伟,雕粱画栋,飞檐翘角,富丽堂皇,令人赞叹。

如今,寺院院内的墙、柱上嵌贴和悬挂着百余块企业家和善信的敬奉以及酒都名人撰写的石刻、木刻、匾额、楹联、功德牌坊等,记录着众善信的功德善缘。还有随处可见的古今高僧大德的名言偈语,使寺院充满禅意的生机。下四合院中,于2005年迎植了一棵广东省吴川市梅录静园的觉森居士赠送的菩提圣树,现在该树枝繁叶茂,熠熠生辉,已成为台圣寺的镇寺之宝树。两院内的绿化带均已植树种花,使寺院更为清雅幽静,生机盎然,信步寺院,令人心旷神怡。

台圣寺现占地面积共三千多平方米,建筑面积两千多平方米,拥有固定资产五百余万元,寺内有常住僧人释真行、释如惠等四人,还有教职员一人、后勤一人、皈依居士二百余人。每逢初一、十五以及农历二月十九、六月十九、九月十九的观音会,台圣寺都会开展佛事活动。寺中终日香烟缭绕,晨钟暮鼓,梵音声声,热闹非凡。

台圣寺寺院山门外是二十三级12.8米宽的青石阶梯,两侧塑有石刻雄狮一对,肃穆庄严。举目仰望,由遵义市名人徐世珩所撰楹联,引人注目。寺院的山门与茅台酒厂国酒文化城后院门户相对,同时与红军四渡赤水纪念碑紧密相连。寺院左紧靠茅习公路和任蔺公路,交通便利。使国酒文化、长征文化和佛教文化互相融合,相得益彰,形成了茅台镇壮丽的人文景观,为红色旅游增添了亮色,台圣寺已成为酒都旅游的游客一个必到之处。相信寺院一定会为佛教事业的发展和茅台镇的经济建设做出更加突出的贡献,祝愿台圣寺的明天更加辉煌!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