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金林”中伏虎寺

商振江

在我国佛教四大名山的峨眉山上有一座掩映在密林中的寺院,那就是峨眉山佛教协会所属最大的比丘尼丛林伏虎寺。

出报国寺往右走,先听到淙淙的水声,再往前走几步,一条小溪出现在眼前,踏上溪畔曲径,过“虎浴”、“虎溪”、“虎啸”三座小桥,便进入茂密的树林深处。但见桢楠蔽日、古柏挺拔、翠竹葱葱、桫椤成片、奇花繁多、彩蝶起舞。从林中拾级而上,穿过“布金林”牌坊,密林深处露出一座宽敞宏伟的寺庙。寺门上方悬挂着一块贴金横匾,上书“虎溪精舍”四个大字,它就是伏虎寺。

伏虎寺始建于晋,约有一千五百余年的历史。因寺后山形如虎蹲伏而得名。唐时曾改名“药师殿”,供“东方琉璃世界”教主药师佛。南宋绍兴年间,这里常有虎患,士性和尚便建“尊胜幢”石塔以镇之,虎患乃息。因此,又将药师殿改为伏虎寺。明清之际,寺院荒废。清顺治八年(公元1651年)贯之和尚率徒可闻禅师重建,历时二十余载始成,名虎溪精舍,殿宇五重,占地百亩,规模宏大,为当时峨眉山第一大观。

伏虎寺周围的桢楠古柏高耸入云,枝繁叶茂的大树,像一把把绿色巨伞,遮住了整个寺院。据说,这片功德林,是当年重建伏虎寺的住持寂玩和尚,按《大乘经》字数,一字一株,种于寺周约二华里的地面上,有楠有柏、有松有杉,总数195048株。后世人们特地在林中修建了一座叠檐斗拱,饰彩画梁的“布金林”牌坊,以此纪念这一无量功德。

据峨眉山佛教协会副秘书长、伏虎寺监院悟法法师介绍:“布金林”是根据佛经故事而得名。布金林即是佛经中的“祗园”,说的是古印度舍卫城中,有位好善乐施、怜恤孤贫的老人,人们称他“给孤独长者”。他想修座精美的房子供佛,可是找遍城内外,皆没有中意的地方。只有祗陀太子的园林最理想。长者便向太子请求把园林卖给他修佛堂,太子故意为难地说:“布金满地,厚敷五寸,时即卖之”。长者立即答应:“好吧,地就作为我买的,树木就作为你对佛的供奉,只要求把你和我的名字合起来给园子取个名就行了”。太子说:“好吧!”。于是园名取为“祗树给孤独园”。∵“布金林”就是源于这个故事。

伏虎寺有一奇观,殿堂屋顶终年不积落叶。伏虎寺虽然隐没于万绿丛中,但屋顶终年不存一桠枯枝,不见一片败叶。清康熙帝玄烨对此赞许有嘉,特题“离垢园”一额。此匾至今仍悬挂于普贤殿门楣上方。

主体建筑为复四合院组合,共分三建,按天王殿、普贤殿、大雄宝殿序列。

在大雄宝殿左侧,有一座别致精巧的四合小院,小院建筑画阁朱檐,院内花香四溢,院中间的水池、假山、盆景、花草布置典雅。二楼悬匾曰“御书楼”。这座古色古香的房舍,是昔日珍藏皇家所赐经卷的地方。如今,小院开门迎宾,中外僧侣和游人来此小住,即便酷暑季节,也觉凉爽宜人。

在大雄宝殿右侧,有一座近年新建的塔亭,亭园低栏围护,台基高出地坪,二十根朱漆圆柱支撑起两层重檐,角分八面的屋顶,显得雄伟壮观。游人进入亭中,可以观赏峨眉山着名古文物——“华严宝塔”,这座古塔高5.8米,7面14层,是四川省现存最大铜塔,铸造于明初《峨眉伽兰记》载:“存铜塔一,合十七层,塔身铸佛像4700多尊,及华严经全部(即一十九万五千零四十八字),元末,永川万华轩捐造也。”四川省人民***1956年6月18日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亭后是重建的罗汉堂,面积2731平方米。新塑五百金身阿罗汉,每尊高1.7米,造型精美,栩栩如生,恢复了昔日的壮观。

这里还留存有冰川期遗存的稀有植物——蕨树(又名桫椤)。据地质学家和生物学家考证,它是距今约一亿八千万年的树种,人称“活化石”。1983年,国务院公布为八大珍稀濒危植物,予以保护。每当春暖花开,世界稀有之枯叶蝶绕寺翩翩起舞。

伏虎寺环境幽美,气候宜人,是人们朝拜菩萨、修身养性的好地方。目前,寺内有50多个虔诚的比丘尼精进修持,她们为继承和弘扬佛教文化,经常开展各种佛事活动,举办佛学讲座,祈祷世界和平,祝愿人类幸福。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