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西名刹石经寺

作者:李豫川

今年5月24∵日,位于成都龙泉山东麓的石经寺万头攒动,佛乐声声;香烟缭绕,幢幡飘拂;隆重举行宗喀巴大师殿落成暨佛像开光、贞意方丈升座典礼。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先生寄来了亲笔匾额题字,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隆莲法师、四川省佛教协会会长宽霖法师、四川省政协副主席杨岭多吉(藏族)、成都市佛教协会会长清定法师等人出席,宽霖法师为贞意方丈升座送位。

石经寺为成都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地处龙泉驿区茶店乡石经村境内,距市区三十七公里。寺院约建于明英宗正统八年(1444),原名天成寺,为荆楚高僧楚山绍琦的道场和圆寂地,距今已有五百余年的历史。据《嘉庆通志》载:清高宗乾隆三十二年(1767)简州(今四川简阳)牧宋思仁游寺,赠汉白玉石刻《金刚经》三十二面,遂改名石经寺。经过乾隆、嘉庆两次大规模扩建,方奠定今日规模。寺院占地约120亩。比省、市佛教协会的所在地文殊院还大40亩左右。全寺依山而建,由大雄宝殿、观音殿、宗喀巴大师殿、祖师殿、天王殿、东岳殿、燃灯殿、成宫殿(娘娘殿)、客堂、斋堂、钟楼、鼓楼、方丈室、僧寮等组成。院内遍植金桂、银桂、银杏、楠木、香樟、古柏、罗汉松等名贵树木。沿右侧石级而上,四周林木森森,郁郁葱葱。尤其是两株高大的古银杏,状如华盖,两人才能合抱。微风吹来,枝叶摇曳,犹如万千蝴蝶翩翩起舞,煞是美观!这里曾是电影《自古英雄出少年》的拍摄场地。

石经寺原属简阳县,六十年代划归成都市。关于楚山绍琦其人,1980年4月出版的《中国佛教》第一辑中的《明代佛教》云:“绍琦(1404——1473)住(安徽)桐城投子山,倡导念佛公案。晚年主持成都天成寺,法嗣多至百余人,在不同地区弘传佛教。”清代《简州志》亦云:“楚山,俗姓雷,名绍琦,字幻叟,明时封为荆壁禅师。九岁出家,初从玄极禅师,后谒东普道林无际和尚。”他是明代中叶临济宗的代表人物,有《语录》行世。

石经寺现存《楚山祖师遗迹碑记》云:楚山绍琦从道林无际处受禅机后,入川驻锡简州,建成该寺,其时约在明英宗正统八年。明代宗朱祁钰景泰元年(1450),他出川云游,景泰五年(1454)受请于桐城投子山弘法,后闻蜀定王朱友垓出资培修天成寺,扩建大雄宝殿,乃还蜀,工程完成后,寺院焕然一新。原先不起眼的小寺,一变为规模宏伟的大寺,大雄宝殿雄踞高台,重檐斗拱,雕梁画栋,飞阁流丹,光彩照人。到处刻满了麒麟、蟠龙、祥云、花草;内壁还绘有释迦牟尼壁画和佛经故事图案,与敦煌壁画颇为相似。这次培修寺院后,定名天成寺,盖取天(皇家)成之意。其时约为英宗天顺八年(1464)。现寺内尚保存有明宪宗朱见深成化十一年(1475)所铸铁钟一口,劫后余存,弥足珍贵。

天成寺一名,沿用了三百多年,至1767∵年始改名石经寺。后藏经楼失火,三十二面《金刚经》仅存一面。清宣宗道光十六年(1867),住持觉证决定重刻《金刚经》。聘书法家傅其融书写,张茂松作序,然后交石匠镌刻,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见到的石经。

天成寺重建工程完竣后不久,朱友垓死,葬于石经寺附近(明历代蜀王陵墓及王妃墓均在龙泉山),楚山禅师在寺内为其大作法事,成化八年(1472),禅师在寺后丹崖建栖幻庙作为静修之所。次年即坐化其中,世寿六十九岁。栖幻庙后圈入寺内,即今祖师殿内之祖师洞也。该洞依崖壁精工凿成,分内、外二室,以石门相间,内室呈多边形,有石门眉、石斗拱、石梁、石柱等等,并雕有二仙捧月图案,楚山祖师肉身像端坐正中。

据石经寺第四十九代方丈常憨于民国二十一年所撰《楚山祖师遗迹实录》碑文云:“师曰:吾瞑目后,澡洁形躯,如法裸体,贮于桶中,固其盖,安置团标正寝龛前,张法被(披),挂顶像,列香案,设牌位,………以尽道祭田悼之情。只待壬寅岁(成化十一年,1475)前一日,开桶出沙,宜用香泥垒塑,华鬘严饰,乃置石室之中,留为山门瞻仰也。”此后,当地民间即流传石经寺有“肉身菩萨”之说,祖师洞成为寺内最着名的古迹。不幸的是,该肉身像被红卫兵毁于1966年。

《简州志》和寺内碑文均记述有这么一件事:“明末(1644年)寇(指张献忠)至,策马欲入寺,马伏地不起;举火焚寺,三举三灭,贼怯,下马遥拜而去。”于是,楚山祖师肉身显灵之事不胫而走,四处流传。十方信士接踵而至,古刹香火大盛,每年开山(即开祖师洞)之日,香客络绎不绝,灯烛辉煌,幢幡飘扬,人如潮涌,摩肩接踵,连袂成云。

历代文人骚客,游寺后多有题咏,如明穆宗隆庆元年(1567),礼部尚书赵贞吉(字孟静)与简州太守袁近沙夜宿此寺,作一七绝,诗云:

百道寒泉万木中,半天凝紫晚鸦东。

道人旅泊游三界,犹滞重关印不空。后又有邱若泰者,游寺后步赵氏原韵:

大地山河一气中,担云浮世任西东。

主人师到金龙绕,朗照禅心月在空。

寺内之成宫殿,俗称娘娘殿,娘娘为何人?笔者遍检史籍,不见记载,民间传说有二:一是成娘娘乃楚山祖师同时代的皇后,离宫出家为尼到此。一是明崇祯时期总兵吴三桂(1612~1678)之妾陈圆圆(1623~1695)曾被李自成所俘,封为大顺皇后。当地故老比较倾向于前一种说法,成皇后原系荆楚大家闺秀,年青时得过一次重病,到寺院烧香许愿,求佛保佑,以楚山禅师医治而痊愈,遂皈依佛教,拜楚山绍琦为师,后被召人宫中,封为皇后,经常施舍钱财,印经塑像,饭僧建寺,晚年出家为尼,入川至天成寺寻师,楚山绍琦将她安置在离寺约一里的庙子沟小庵,圆寂于成化中(1474年左右)。后僧尼将此小庵改建为成宫殿,并入寺内。目前,石经寺僧侣约一百余人,班禅大师(1938~1989年)生前,曾与赵朴初会长商定,投资六十万元,在石经寺建造宗喀巴大师殿。如今,这一愿望终于实现。

石经寺前任方丈永光法师,生于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俗姓李,四川井研县人。幼年聪慧,弱冠披剃于峨眉山金顶,民国十三年(1924),与能海大师同受具足戒于四川新都宝光寺贯一老和尚座下,后随能海、大勇、大刚、法尊、观空等人赴***求法,在康定跑马山依止降巴格西,学习菩萨戒、比丘戒和密乘诸戒,以及《菩提道次第》、《俱舍论》等,并蒙灌顶传授度母等密法。民国十五年(1926)与能海同至西康省理塘(今属四川)南摩寺,依止降央清丕格西,学习六加行、尕马仪轨等。民国十六年(1927)与能海同返成都,筹措入藏经费。民国十七年(1928)经康定到达拉萨,依止康萨格西,学习《现观庄严论》,兼及显密诸法,首尾达十九年之久,潜心苦学,行解并重;戒行清净,爱国爱教。民国三十六年(1947)回到近慈寺。1962年至1988年任佛教学习委员会副主任。1962年被选为四川省佛教协会常务理事,并接替能海大师任近慈寺方丈。“文化大革命”中受到迫害。1980年复出,被选为四川省佛教协会会长、石经寺方丈,为重树法幢、绍隆三宝作出了较大的贡献,在成都地区佛教徒中声望较高。1988年7月1日圆寂,世寿八十七岁。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