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州胜景大佛寺

古辛

我国第二石刻大佛——荣县大佛在离县城市里许的东山真如崖.大佛依座而凿,头与山齐.高36.67米,寺因佛建,名大佛禅寺。

荣县大佛刻在高约40米,宽16米.深14米的敞口敞顶大龛内,坐南向北,气势雄伟,比例匀称。如讲高度,仅次于乐山大佛.是四川,也是全国第二尊石刻大佛。据荣县乾隆县志载系唐人刻,而据民国县志称.“宋元丰八年(1085)儒淳德因崖凿象,∵以元佑7年(1092)建成."架殿10层,高47丈,阔15丈.后毁.清嘉庆10年,峨屠山佛隆辉自海南归,过荣,见佛像荒露,乃斩草草庵:13年,知县许源卷修佛顶;21年,宫鉴桂修殚房方丈寺门,刻达摩像;道光21年,克星额捐募补修;同治2年,申诰拓之.光绪初,僧请北藏金楼,高阳李相国鸿藻题藏经楼榜。从以上记载.可知荣县大佛寺是几经修复拓展,才始具规模。

大佛寺地处东山。东山壮丽巍峨,山横若屏。山半腰有古时一郡之胜的“啸台”,是荣州十二景之一,名“啸台游赏”.在这里可以穷目千里,一览荣州景致;山下有云龙洞,洞前有潭,旧称“龙湫月夜”.亦为荣州十二景之一,飞泉滴落潭中,叮咚有声,如玉珠洒进银盘.如有明月当头照到潭上.但见银光闪耀分外好看。大佛寺建于此处,得天独厚,融山、水、洞、佛于一体,是荣县第一胜景。

旧时的大佛寺,从真如崖下起上经百十步石梯到大佛寺庙门。庙门为牌坊式砖木建筑,空门上方有青瓷镶嵌的“大佛禅寺"4个大字,东壁上有青花瓷斗大篆体"南无阿弥陀佛”六宇,均为30年代末修复大佛寺时县人物允公先生所题。空门两侧分别为无像门、无作门。空门的对联是“鹫空竖禅关宏开觉路;龙山留道脉独辟法门。"无像门的对联是“渺渺恒河谁悟出菩提境界;茫茫尘世愿打破名利关头∵。”无作门的对联是“人此门来尽皈依佛果;从这里进应参透禅机。”

进庙门.塑有哼、哈二将和四大天王、6尺余高,威武雄壮,东转几十步石梯上去为重檐歇山式穿逗木建筑。楼下为燃灯古佛,楼上为西方三圣佛像。楼与正殿相通接,东下是个小天井.正殿后有架殿三层保护佛身。正殿东西侧是长方形瓦木神龛,分别塑有观音和地藏菩萨,前面有两口小天井。正殿前额木匾“如来大佛”;架殿第二层有“真如来″白底黑字横匾,正殿西边,一道园门进去统称西厢房,上是达摩殿.依崖而建,宽空高朗;下为罗汉堂,塑有十八罗汉、左右为香客客房,中间是较大的长方形天井.正殿东面圆门进去为诸僧宿舍、食堂、藏经楼和方丈室.统称东厢房。整个房岸结构、造型都很清韵。

荣县大佛石削精婪,是一尊艺术价值很高的佳作。它既有乐山大佛雄伟壮观之姿,亦有比乐山大佛精雕细刻之功。它比例均称.形态端庄,面容憨厚,慈祥可亲;衣体细琢,线条流畅,栩栩如生.如衣啸台细看大佛头饰容,脸丰腴,大耳高鼻方口厚唇.更能体会古代工匠们的妙手天工。

大佛寺以其优美的自然环境和精典的石刻艺术,引来了无数骚人墨客来此游览观景.他们舞文弄墨,题诗作赋,留下了许多瑰丽的篇章.爱国诗人陆游摄知荣州仅仅七十天,却数次登东山、上啸台、到龙洞.写下了“老惯人闻岁月催,强挟衰病上崔嵬”(陆游《东山》),五十多岁了面且还在病中,也要上东山,可见东山大佛对他多有吸引力.诗末,这位诗人还期望“来朝日出春风动,更者青春万里云”

清末江西道监察御史、县人赵熙在他的《大佛寺》一诗中,将荣县大佛与乐山大佛作了比较:“金像巍巍人太清,元丰元佑八年成.荣州不让嘉州好,只少凌云风水声。”荣县大佛和大佛寺.除了少一条大江外.还有什么不能和乐山大佛比呢!

解放后,他人还俗.大佛及大佛寺l956年被列为四川省首批文物保护单位,由荣县文化馆管理.

“文化大革命”中,大佛寺遭到很大的破坏。除石刻大佛、达摩、“白云深处″的刻字外,其它泥塑木雕的菩萨、佛像被一扫而光。寺内先后成为屠宰场、肥皂厂、收容所、碗厂的职工宿舍和扬声器厂.寺内养鸡养鸭.喂猪喂兔,满地禽粪畜尿,肮脏不堪,西厢房则成了“收容所。”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经济发展,人们物质和文化的需要,恢复、建设大佛寺提列了议事日程.1980年,县文化馆向市、县汇报了大佛寺的情况,提出了修复大佛寺的建议,得到市、县领导的高度重视和竭力支持。当年5月,迁走了“收容所和碗厂职工,成立了大佛寺维修得专门机构,开始了大佛寺的全面维修,到1990年大佛寺全面完工,历时10年,耗资百多万元,均由省、市、县***拨款。

首先维修达摩殿.维修后的浮雕达摩祖师足踏波涛,手持禅杖,隆目卷发.颇具天竺僧人神态。与达摩殿相接的倒三合式西厢房.西侧建成小卖部、照相服务部,中开一门,名法门,楹联用原无像门的内容。出法门,新开石梯上山.通啸台和山顶,并在山腰依史书所虞载新修“一胜亭”,古色古香,既可供上山游客小憩.亦可在此饱览荣州全景,然后左拐到啸台。达摩殿东下相接的房屋改为陈列室.将文化馆馆藏文物陈列于此,计有春秋战国以来的货币、陶俑、石器、玉雕、木雕、铜铸等文物及原城隍庙的銮驾一副。将与达摩殿相对的罗汉堂拆去壁,改成见堂透亮的仿古茶楼,供游客品茗观景。接着,将正殿东侧的方丈室、藏经楼、禅房等改作会议宝、接待室、餐厅,拆除大佛寺原庙门、围墙,亮出正殿下搂的发檐歇山式殿宇。楼下殿内新型大肚罗汉一尊(原塑燃灯古佛),大肚罗汉眉弯嘴翘,开心大笑,神龛上一幅对联系用原唐开化寺罗汉堂楹对:“开口便笑,笑古笑今,凡事付之一笑;大肚能容,容天容地.于人何所不容”由县人、书法家柳情先生1982年补书所刻,并将原无作门对联作这里的门对,随后重修大佛寺山门于山麓西北,并重建围墙。经过初步维修后的大佛寺,面积大大增加,∵新添了绿地、停车场、游人食、游、玩场所,恢复了昔日辉煌壮观。1981年春节,维修后的大佛寺首次开放、仅春节当天就接待游客l.3万余人,寺内摩肩接踵、人涌如潮,自晨至暮,盛况空前。

1981年以后.荣县文物管理所建立,大佛寺的维修、管理有了专门的机构。随之,陆续重塑了地藏菩萨、观音大士;补刻了南宋历史学家、荣州剌史李焘的“啸台摩崖题刻”;新建了“碑园”,收集,安肷了境内名牌数十块;修建了“放翁亭”、“盆景园”。大门一对石狮由自流井南华宫运回。同时还新建了“云隐亭”“松香亭”等,旧时大佛景观,都依史书所载,基本得以恢复,并根据文物保护要求和佛、寺需要.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和发展,大佛楼的建造,就是这一体现.

荣县石质易于风化.为保护佛身,原修有10层架殿保护.清朝时佛殿火灾后又重建,但只有4层遮护佛身.因此,群众反映,远看、只能者到佛首.进入大佛殿,又只能者到佛身.远着.近看.均不能着到全身。怎样解决这样一个问题?专家、学者们多次研究,数易其方案,最后达成共识.

经过两年的建设,1990年元月,一二程竣工交付使用,新修建得大佛楼工程浩大,骨架为钢筋混凝土仿古建筑,屋面为黄色琉璃瓦.护身楼为四重檐歇山式,加上拱顶共7层.大佛拱顶宽16米.拱高9.8米.向外延伸4米;护身楼总高24.2米,上层为观景台,站在观景台.不仅能看到巍峨大佛全身.而且向外俯视.绿野平畴,旭水潺潺,厦宇栉枇,荣州全景尽收眼底.诗人柳倩《大佛寺远望》对此作了根好的描述:

“登临一览古荣州,水绕青山大佛流,

眼底星罗皆故屋.纵观山色有如无。

铁山环绕三荣路,盐管纵横五宝途.

宋代遗风唐时窟,高睹远望又迷糊。”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