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名刹寿昌寺

作者:邓善满

寿昌寺位于琴城镇直种巷18号。据有关史料记载,该寺是南丰县最早的一座佛教寺院,它于唐初武德二年(619年),如石大师云游至南丰时,在离当时县城∵(今广昌县东15里地的土屯耆)百余里的永安山(今直钟巷)创建永安禅院,清代改称为永安山寿昌寺,迄今已有1381年的历史,较现在的南丰县城的建治时间还要早218年。相传初建时的禅院规模很大,寺院的山门面水(今上水关),方丈背山(今廓背园)。

一千余年的寿昌古寺,历经多次兴废。如南宋绍定年间(1228年至1233年)为寇所毁。咸淳时(1265年至1274年),由邑人张友闻修复。元代元贞元年(1295年)四月新铸大钟一口,文学家刘埙为其撰钟铭。明代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并西林寺(在县城北门外)为丛林。正德六年(1511年)又寇毁。清代嘉庆二年(1797年)重建,易名为永安山寿昌寺。咸丰年间(1851年至1861年)又毁,民国初期复修。1940年南昌五台山俺怀崑老和尚,为避日寇,逃难来寺任住主持,得包均台、包老八、曾非欤、黄朋孚等地方名流护法,一度为之中兴。抗战胜利后,怀公回昌,转由其徒法亮主持。1947年法亮去广东南华寺求罗汉戒,又交善华师主持,1966年“文革”开始后,佛像被毁,寺院改作他用,僧尼尽逐,善华师亦被逐出寺院。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1981年,落实党的宗教政策,有关部门聘演成法师(原中国佛协理事、省佛协常务理事)住持寺院。在有关部门的关心与支持下,又得美籍华僧、该寺前当家法亮大师及信士赞助,1983年重修大雄宝殿,重塑佛像。

1985年重建山门弥勒韦陀殿,1988年法亮大师赠送大正藏经,该廖阳殿为舍利殿。1991、1992两年塑大型无量寿佛和卧佛及十二圆觉菩萨像。1997年购买旧房90平方米,改建四层楼房及净宗学舍。1998年扩弥勒韦陀殿为天王殿,塑四大天王像。二楼为玉皇阁。同时将原两廊厨房改为三层。底层为植福堂、报恩堂;二层为会客厅、流通处;三层为钟楼和鼓楼。现在,全寺占地面积787平方米,建筑面积934平方米,塑有大小佛像1000余尊。寺院虽不宽阔,但布局紧凑,美观别致。

在寺内,最有特色的要数舍利塔、礼佛和卧佛了。

舍利塔位于舍利殿内,建于1988年。当时,有关部门发动全县广大群众捐资重建“文革”时被毁的河东宋代宝岩塔。在清理古塔基时,得高僧舍利子19颗,寿昌寺将它迎回寺中,建舍利塔加以保存。该塔七级八角,高7.2米,直径5米。每层都塑有数个小佛,每个小佛高约20公分。全塔共塑小佛像千尊,故又称千佛塔,堪称艺术珍品。

所谓立佛,就是无量寿佛;所谓卧佛,就是静卧示寂时的释迦牟尼佛。两尊大佛于1992年同期塑成。其佛殿为三层楼房,一楼和二楼为立佛殿,楼房中央立无量寿佛,高5.2米,雄伟高大;三楼为卧佛殿,5.3米长的释迦牟尼佛像横卧殿中,犹如天外仙人,酣然入睡。两尊大佛披红挂黄,金碧辉煌,与北京香山寺的同种佛像的形态和大小都是一样的。进立佛殿看了立佛便可上楼看卧佛。于是,寺中有联云:“殿上楼,楼上殿,殿上释尊示病,入般涅盘,圆觉菩萨,围探释尊表里,大自在,俱不二;殿下楼,楼下殿,殿下寿佛垂手,接引众生,无量功德,随从寿佛因缘,普运用,总归一。”另一联云:“楼上释尊示寂,普告世事无常;楼下寿佛垂手,接引彼岸同登。”

座落在西门城外的宋代石佛,在“文革”时作为“四旧”而被毁,当时石佛的头颅落入石龛内的陷地理。1984年寿昌寺将这颗原石佛的灵颅整修一新,迎回寺内,建了一座“接引亭”,砌灵颅塔安放供奉,加以保存。现在该亭已成寿昌寺一处重要景点。

千余年的南丰寿昌古寺,以它悠久的历史和名气,曾哺育出不少高僧名人,其中载上史册的,宋代圆觉和真如两位禅师,就是在本寺出家为僧的。真如禅师,姓闻名慕喆,临川人,在本寺出家后,曾游洪州,居庐山,后住长沙岳麓。他的戒行很严格,不久就被推请主持大沩山密印寺。宋绍圣年间(1094年至1098年),哲宗皇帝召见他,赐法号真如,且敕令他主持开封大相国寺智海禅院。有一天,禅师向寺众们求笔,写了一首偈,留作寂后遗言,就盘坐西逝。火化后,有五色舍利,齿瓜完整。当即就地为他建了一座舍利塔,骨灰送归大沩山进海会塔。宰相曾布为其撰《塔铭》刻在他的舍利塔上。圆觉禅师,隐姓埋名,喜儒好佛,在本寺出家,后住持塔院寺。当时人们称他为神僧。一天有位章郇公与禅师交谈,禅师对章说:“汝有宰相之才,治国之方,能辅当今。”后来章公果然做了宰相协助宋仁宗皇帝治国安邦,取得很大功绩。嘉佑二年(1057年)章郇公邀请禅师赴京面君,并把禅师往日对他的预言及后来的应验,如实上奏。仁宗听后大悦,即赐25条紫金挂边的大红缎袈裟和宽袖方整的黄绫大袍各1件,并令用厚礼相赠,禅师坚辞不受,只求儒书1监、佛经1藏。章公为其找来监书和藏经。禅师回丰时路过淮河停船上岸,礼拜大圣僧迦塔,跪在塔下许愿:我要把大圣的像画下来带回南丰,铸造金身,和大圣舍利一起,造个地宫,以奠宝塔之基。禅师回到南丰后,召集所有的僧俗弟子,将自己打算建塔的心愿向徒众们说了,得到一致赞同。禅师便率众徒,选基于南台资圣山上建造七层宝塔。十几年后宝塔建成,定名为“宝岩塔”。该塔是按照古泗州的宝塔原貌所建的七级大圣舍利塔,上下如一,下临盱江河,上踞南台山,金碧璀烂,实为江西之冠,成为南丰一大胜景。宋英宗治平年间(1064年——1067年),禅师的弟子们在宝塔的旁边建了一幢塔院寺(又名宝岩塔院),请禅师主持。可是禅师西逝不久,北宋元佑七年(1092年),塔院失火,将皇上赐给的监书和藏经也都在火堆里煨化之尽,仅仅留到宝岩塔。禅师留下的遗迹,正如寿昌寺山门口清代留下的联文所云:“宝塔启神僧古刹青灯历唐宋元明而并永。”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