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水潜通两古刹——记武进横山大林寺与白龙庙

吴之光

江苏常州市东北郊有冈阜延绵,归名芳茂山,在武进县横山桥镇境内。晋右将军散骑常侍曹横葬此,故又名横山。武进为全国百强县第二名,号称“神州第二县”,横山桥镇为江苏百家名镇之一,真是名县名镇名山,风水宝地。

横山靠镇区,有三山港,北通扬子江,南接大运河,山清水秀。明代着名学者谢应芳有《咏横山》诗云:“为爱横山山水清,山前筑室小溪萦。古井寒泉龙有宅,孤村夜月犬无声。老夫枕石看云卧,儿辈求田候雨耕。廿年两眼风尘暗,犹喜如今见太平。”清代着名学者李兆洛有联形容横山形胜:“东望湖村,晓日荚蓉开巷陌;西瞻郡廓,夕阳烟火间云霞”。历代文人雅士到此寻芳探幽,建山庄、筑别墅、营墓葬,古迹众多。宋代始传项姑化白龙的故事,一个故事牵涉两座庙,大林寺与白龙庙,为秀丽的横山披上一层飘渺而又神秘的面纱,更吸引大江南北、沪宁沿线的广大佛教与道教的信众。

横山迤西称清明山,为横山的主要景观所在。翠竹密林深处,大林禅寺雄踞清明山西麓山腹,公路直达山门,汽车出入方便。据志载,南朝梁代,有道土王八百在此修道升仙。陈代建有登仙馆,后废圮。“不见羽人王八百,浪传仙井委丹砂”。至今寺内院中尚留古井一眼,相传为王八百炼丹之井,又称丹砂井。唐代乾宁初(894~899)与宋代开宝七年(974)两次重修。宋大中祥符年间(1008~1016)改名冲虚观。相传当年观前村有项姑者,食桃而孕,遭父母谴责,奔向冲虚观,含冤投井。霎时间,狂风暴雨,雷电交加,尸体潜越黄猫岭,在东水井涌出,白龙缠身吸其乳,后白龙腾飞而去。至今东西龙井俱在,保存完好,久旱不涸。西龙井即大林寺院墙外的龙母井。井栏圈石上有一鞋印,传说就是项姑投井时踩的脚印,还有点点滴滴无数石眼,说是她悲泣的泪水所滴成。明嘉靖二十年(1541)前后,邑进士周山于井上建石亭,亭柱刻有对联云:“井养飞龙神胎天赋;峰移出震圣迹地传。”就是指项姑食桃而孕成龙母的故事。东西两龙井历史悠久,县文管部门已中报请批将成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冲虚观,由道土真公创始,跻蟾继之,巨川再振;白云堂、大云楼、三清殿,巍然烟霞间。元初毁于兵灾。明代洪武年间重建,更为佛教道场,改名大林禅堂,俗称大林寺。莲池大师的弟子云庵上人住持该寺时,得常州唐荆川、薛方山等着名学者鼎力相助,于崇祯十六年(1643)十二月重修。清同治十三年(1874)僧光慧、性修扩建,规模更胜于前。有殿堂楼阁80余间,所塑佛像艺术精美,尤以东殿两尊罗汉为最,一作读书貌,一作倚睡状,形象生动,栩栩如生。院内古银杏三株,高耸人云,生意盎然,其中一为宋物,二为明物。大雄宝殿前一株古柏亦为明代所植。东院墙外,森森竹林边有放生池一方,游鱼可数,翠竹相映。清任克祥有诗云:“冲虚殿阁倚云霞,环绕青山万树花。一榻新烟僧煮茗,盘恒不觉夕阳斜。”20世纪30年代,香火尚盛,有僧30余人。抗日战争开始以后,渐趋衰落,至解放前夕,仅有僧5人。解放后,佛像被毁,为武进县苗圃所在。年久失修,屋败墙坍,一片荒芜。1982年11月,定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989年6月,县***批准重修,第一期工程于1990年冬天结束。公路、停车场等配套设施也已具备。

现在,可以乘汽车从常横公路西崦村北折,过潞横河桥(观前村),进入长约500米、阔约16米的寺前公路直达山门。新颖别致的几幢西式“教授楼”在公路终端右侧。绿树掩映间,对比之下,更显得黄墙大院内的大林禅寺古式建筑群的肃穆宁静和雄伟庄严,好一个清静道场。山门呈八字形,两尊石狮雄踞左右。圆形门榍上方悬挂着长方形的金字蓝底门额,正楷竖写的“敕建大林禅寺”,是我国着名书法家108岁高寿的苏局仙老先生的墨宝。

寺据山势,逐渐升高。整个建筑群为江南禅宗寺院模式,中轴线上为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和万佛楼(建设中)。

进入山门,夹道两排平房,为佛教用品小卖部、佛经流通处等所在。前院宽广,有古银杏三株,天王殿前两株相对而立为明物,天王殿西南角靠院墙一株为宋物,干粗数围,皮鳞斑驳,枯槎绿枝相间,古意中有生气。自佛像开光以来,果实累累,叹为奇观,人们认为是盛世吉祥之兆。

天王殿前墙嵌有明代“大林禅堂碑记。石刻一方和1982年11月所立的“武进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标志石碑。进入殿内,弥勒菩萨神龛当门而立,金色佛像,笑脸相迎,顿然使人生起平等心,成为喜悦相。原有对联为:“慈颜常笑,笑世上可笑之人;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仔细想想,非常有意思。弥勒背后是韦驮将军神像,俗称“护法韦驮”,手持金刚杵,面对如来佛,神情威严,令人肃然。据说韦驮性格刚烈,疾恶如仇,爱打抱不平,容易伤人。因此只能让他“不看人面看佛面”,看如来佛的眼色行事。两侧为雄伟威严的四天王,俗称“四大金刚”。佛教相传,东方持国天王,教人爱国尽责,克己为公;南方增长天王,教人增长知识,日新又新;西方广目天王,教人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增加阅历;北方多闻天王,教人博学多闻,智慧思辨,兼听则明。

出天王殿,步人中院,拾级而上为石砌大平台,围以石栏,台上殿前尚存古松一株,系明代所植。大雄宝殿四个大字金光闪闪,系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赴朴初老居士所书。大殿呈四方形,鱼龙吻脊,飞檐歇山顶,采用斗、拱、枋、梁、柱列架结构,面宽五开间,通宽17.2米;心间宽6米。进深达17米,殿脊高10.8米,檐高5.64米,檐至脊高5.16米。黑色筒瓦。“佛日增辉。4个大字嵌在殿脊上,与殿前宝鼎内的香烟缭绕,上下映辉,使佛教的宗教氛围更加浓厚,令人肃然起敬。

殿内四大柱间隔宽6米,深6.8米。前两柱为木柱,后两柱为明初重建时的古物--花岗岩石方柱。这也显示了文物的保护价值。心间殿前落地长桶三对开,次间半墙桶窗到顶。殿内罗砖铺地。大殿正中为释迦牟尼佛金色座像,胁侍为迦叶、阿难。两侧为十八罗汉塑像和济颠,疯僧两像。1990年10月17日,***佛陀教育基金会会长、美国达拉斯佛教会会长净空法师曾在这大殿上讲经说法,又增添了历史意义。

第一期工程已修复了。余间殿堂楼阁,包括东西两厢各10间厢楼和僧寮、斋堂等建筑。为了加强对学僧的教育,专门开辟了一座教室。天王、大雄两大殿仍保持明清建筑风格。36尊佛像雕塑艺术虽未能达到历史水平,但全部贴金,确也金容炳焕,妙相庄严。1991年农历四月初八佛诞日佛像开光、方丈升座,诸山长老及市县各界人士、领导等前来祝贺,仪式隆重庄严。同时,常州市人民***批准该寺为开放寺院。从此,断了半个世纪的香火,又香烟缭绕,梵呗悠扬。1993年7月,第二期工程新建一座雄伟庄严的万佛楼正在施工中。横山道上香客游人,终年络绎不绝。

大林寺向东,穿越黄猫岭林区,在翠竹林中,步行山径500米,有白龙庙,又称龙母庙,在紫霞峰南坡。南宋绍兴年间(1131~1162),相传项姑化龙,奉敕建庙,赐额“潜灵观”,俗称白龙庙。八月初一为庙会,相传白龙回乡探母,必定下雨,又称浇山雨,因为是日人山人海,满山是人,污染了青山绿水,所以白龙回来要浇洗一番,说也奇怪,不论雨大雨小,是日确有雨下。庙前有“烧香浜”,从上海、苏州以及其他各地而来的香船塞拥浜内,蔚为奇观。解放以前数年,就见不到这种盛况了。

该庙于明代成化七年、嘉靖十年、清代乾隆十八年、道光十二年先后四次重修。咸丰十年(1860)毁于兵灾。光绪四年扩建,十年竣工。规模宏大,计有玉皇殿、东岳殿、十王殿、圣母殿、斗姥阁、桂花厅(接官厅)、戏楼等殿字楼阁百十余间,山门巍峨壮丽。江南巡抚荣光奏请赐额,御赐“宣灵致和。金字匾额;一方。龙井在圣母殿前,有石亭,与大林寺龙井同时为明嘉靖进士周山所建。亭柱有联云:“有龙则灵一水潜通分左右;如鸟斯革两亭兀峙定东西。”山门内外有内外龙潭,常年有水。院内古银杏二株为南宋之物。圣母殿后院有白玉兰一株,树形高大,已有200余岁。春天繁花满树,香气远溢,慕名来此赏花者不绝。

民国初年,白龙庙由大林寺方丈康甸兼任住持,佛道融洽。抗战胜利后,由正一派道士姚锡焕住持,道士4人。解放后神像全毁,作为横山中学校舍。1982年11月定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989年,圣母殿重新修茸,焕然一新。今横山中学已迁出,由大林寺方丈静海代管,并供瞻仰参观。

“芳山频仰止,欲赏恨无缘”,“遥望情无限,神游去复还”。横山大林寺与白龙庙,不仅是宗教场所,并且是市郊度假游憩的好去处。正在建设中的沪宁高速公路在山前经过,南北交通交会的立交桥道口距离亦很近,寺前的潞横河直通三山港,水陆交通方便,地理位置优越。横山也已规划为森林公园。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