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5月18日∵∵

∵四祖寺全景

五一期间,迢迢千里来到湖北武昌,会合佛友菩提子,到武汉归元寺游玩毕,在宾馆里,思忖去哪里打发剩余的时光好,土着菩提子主张去百里外的黄梅县四祖寺。面对窗外默然静流的长江,在渐浓的暮色里,他吟诵了两首诗歌::

黄梅自昔称佛地,六代传灯此有三,

不到黄梅终有憾,黄梅处处有精蓝。

《坛经》句句指迷津,中途禅门妙***,

不到东山开正眼,慧能犹是砍柴人。

菩提子说,这是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四祖寺方丈净慧老和尚写的两首诗。禅宗中土六祖中,最后三位都与黄梅有缘。四祖道信在黄梅西山聚徒讲学,五祖弘忍得法后在黄梅东山弘法,六祖慧能又在东山得法。到黄梅可以参拜三位高人遗踪呢。

见我面露惊诧,他得意地笑了,说,人们都知道六祖慧能肉身存世,却不一定知道,禅宗的第一二尊肉身是四祖道信法师和五祖在黄梅留下了肉身,都知道达摩禅师开创了中国的禅宗,却不见得知道是道信禅师结束了禅宗的流浪生涯,开辟了禅宗人自己建的第一座寺院,农禅并重,由靠社会人士供养转为“土地菩”萨供养,经济上实现了独立,确保了寺院不受政治的左右,躲过了历史上几次大的灭佛劫难;四祖寺还是是清规戒律形成的发源地,道信禅师的《入道安心要法门》,是《坛经》的胚胎呢。

这番动人的宣传,立即引起了我的好奇心。

山门和大雄宝殿

第二天,从武昌乘坐大巴到黄梅县,又从黄梅县换乘公交车,三个多小时,驶过平原和山间层层稻田,历时三个小时,来到了群山环绕中的四祖寺。

乘农民开的电瓶车,沿着山间小的路,来到西山(又称双峰山、破额山)脚下,远远地,就望见了一片唐式风格的建筑,依山而立,两只气象雄伟的石狮子端坐山门两侧,巍峨的山门牌楼上,“四祖道场”四个镏金大字,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字体端庄,祥和,据说是中国佛教协会原会长赵朴初居士所题。

步入四祖寺,就被这座寺院恢宏的气势所震慑。寺内,鲜有寻常寺院常见的烧纸、燃炮的情形,依依垂柳、郁郁翠柏、四处可见的花坛,一步一景,静谧异常,恍若高等学府。

菩提子已经来过多次,对寺院异常捻熟。他告诉我,四祖寺,古称幽居寺,原名正觉寺,又名双峰寺,是道信大师创建于唐武德七年,距今已有1384年。自此,结束了禅宗一祖二祖和三祖一钵一衣,飘忽不定的游化方式,禅宗自此开始发扬光大。∵千百年来,历代王朝对四祖寺褒赠有加。全盛时,殿宇八百间,住僧千众,地广八里,庵、塔、亭、桥遍布山林。可惜近百年间,屡遭劫难,祖庭设施几遭毁尽,1994年,中国佛教协会咨议委员会主席、广州光孝寺住持本焕法师出任四祖寺方丈,用5年的时间把祖庭修复一新,建成殿堂200余间,昔日祖庭,重现辉煌。

道信禅师手植的四祖寺古柏

走在四祖寺的宽敞整洁的游廊里,恍如到了北京故宫。正中一条宽阔的古色古香的石台阶,栏循文饰狮子、祥云,一级一级贯通天王殿、大雄宝殿、四祖殿、法堂,建筑群以大雄宝殿为中心,寺中一条婉转的游廊,将各类楼台、林木、绿池贯穿为一体,不出游廊,即可走遍寺院各处。古雅的建筑,尽显传统的典型园林风格。

与其它寺院不同的是这里浓郁的文化气息。精美的照片、文字、“节约用水、珍惜福报”、“散心杂念、信施难消”的警句处处可见,很少见到闲走的僧人,大都在禅房或大殿里用功。僧人闭关自修的禅堂和讲课用的双峰讲堂、《正觉》杂志编辑部,占据了寺院北边半边天地。方丈净慧大和尚为接引社会各界人士,在国内首创生活禅,每年,生活禅培训班、禅七、受戒仪式和各类讲学,都在这里展开。法物流通处和***结缘的经书处,分处大殿两侧,非常鲜明。

∵依次参拜了大雄宝殿、卧佛殿、观音殿、地藏殿,我们拾级而上,来到四祖道信禅师的大殿。大殿正中,供奉着四祖的塑相,大殿墙壁上,是四祖毗卢塔和历届大德的法相照片。四祖面目清矍,刚毅中带着慈悲。四祖殿外,是幸存的几株古柏之一。据说是四祖亲手种植的倒插柏,高耸入云,顶端,两股浓绿,如同祥云飘逸。这就是着名的祥云柏。

坐在祥云柏下的花坛上,远远听到比丘嘹亮浑厚的唱念声,随着佛鼓迢迢而来,格外庄严。那是寺院在举办在家居士授菩萨戒前的大供养。

忽然想起了四祖求法的问答。

四祖14岁时,三祖僧璨大师从河南到安徽避难。四祖闻讯而往,道:“愿和尚慈悲,乞与解脱法门。”

三祖道:“谁缚汝?”

道信道:“无人缚。”

三祖道:“何更求解脱乎?”

道信禅师闻言大悟。依止修行,侍奉恩师十年,才奉师命,出来弘法。并以大智慧,创办了寺院,开辟农禅结合的道路,弘法之余,广施医术,着书立说,度人无数。

后来,自入塔中,圆寂。次年,五祖开塔,肉身如生。

驻足千年古松之下,在四祖像前,耳闻佛鼓,想起唐代诗人张祜的《游双峰寺》:“明月如水山头石,仰面看天石也行;夜静深廊人语定,一枝松动鹤来声。”就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四祖的毗卢塔

四祖的毗卢塔,就在寺外不远处。我和菩提子出寺门,登千级台阶,来到那里。塔是单层塔,有两层楼那么高。青苔斑驳,林木拱绕。塔上,书一大大的梵字。

这是五祖弘忍法师为供奉恩师肉身所建。几千年来,香火不衰。据僧众讲,当地群众,常来祈雨,灵验异常。直至明正德十四年,四祖真身举手至顶,吐火自焚,得舍利无数。

经过四祖付衣钵给五祖的山洞传法洞,沿山间新修水泥小路,到四祖寺的下院------芦花庵时,我还在想,四祖为何要举火自焚呢?

芦花庵

芦花明月,是芦花庵的写照。芦花庵比四祖寺的规模略小,却别有风味。门前女居士留宿的居士楼,重檐红瓦,楼前,是一条小溪和半亩山塘,流水潺潺。寺依山而筑,步入寺内,一层的天王殿里,供奉着柔美的观音圣像,登临二层平台,就是主庭院,庭院不大,供奉着大雄宝殿和祖师殿,仰望第三层平台,就是半山腰劈开而建的寮房和禅房,楼台深锁,清幽得只闻一两声鸟鸣。这个常住女比丘几十人的芦花庵,只有门口的两位女尼在照料法物流处,没有游人。更显示出禅宗以静修为主的风格来。这里曾是一片荒芜,07年,净慧大和尚住持禅七的闲暇,与居士登临至此,见到芦花庵的古迹遗址,发愿重修,芦花明月的历史烟云,重现于当代时空。自此,大四祖寺的面貌初步完备。

芦花庵

离开四祖寺时,回到来时的四祖寺门口停车场,远远望见一座古色古香的长亭,来时,匆匆而过,竟忽略了。

菩提子说,那不是长亭,而是四祖寺的五大古迹之一,远近闻名的四祖寺绝景:灵润桥,俗称花桥。桥长20米、宽6米、高5米,是元代建设的单孔券顶石拱桥。桥上建有约5米的长廊,两端为高大的券顶式五花山门,门壁塑有龙凤、飞禽走兽的石刻浮雕,神态各异,栩栩如生。

站在花桥向下望去,一股溪流从寺院淌过石矶,湍流直泻谷底,形成了浪花飞舞、千姿百态、气象万千的瀑布。桥下石矶上,刻有唐宋以来历代文人来访时留下的摩崖石刻,唐代大书法家柳公权的书法、柳宗元、苏轼、王安石以及明清诗人的千古佳作,越空而来,撞击出欣喜和千古幽思。∵

灵润桥,俗称花桥

灵润桥,俗称花桥下石刻

立在桥下,叮咚的泉水,如僧人敲打木鱼,悠扬动听。忽然想起了一首无名氏的诗歌

雨送悲心润红尘

水流不住一壑深

祖意携禅无来去

古桥依旧度时人

我想,无论时代如何变迁,只要有悲心在,就有解脱烦恼的禅在,就有度众生的桥在。

∵菩萨戒仪式

∵(信息来源:佛教导航)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