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心的呼唤与修补

印度的德蕾莎修女,以护佑贫民窟的垂死病人为终身事业,为后人称颂。妙觉坦言,德蕾莎修女就是她为自己寻找的榜样。

曾有朋友问她,出家人保佑众生,在庙里念佛不就行了么?为什么要跑到艾滋病村里去?“这仍然是当代社会对出家人的误解,其实出家人出世,就是为了更好地入世啊。中国佛教的底蕴如此深厚,现实生活与佛教智慧无法分离。比如古代的‘先进青年’济公和尚,不就是四处云游助人么?再比如今年春节出家的陈晓旭,她的选择也是这个道理。或许经过几年苦修后,她将能帮助更多的人。”妙觉说。

与放弃上亿财产和婚姻出家的陈晓旭有些相似,妙觉曾在中国大陆经济最发达的城市深圳做过公司,在商场如鱼得水,有过一番成就。初次见面时,眼睑周围细细的眼线在她朴素的面孔上分外突出:“这是我出家前和朋友一起弄的,出家后可绝对不允许。”她大方地一笑。

妙觉出家前的名字叫张玲。世俗生活中,张玲曾拥有世俗幸福的一切外在标准,而内在却是一颗因为童年缺少家庭温暖,极度没有安全感的心。“我处处好强,对人热情,其实只是在掩饰自己的脆弱,要引得别人的关注。”

事业上的成就越大,担负的责任越多,内心的压力与缺失与不安也越强烈——内心的天平太失衡了。此前,张玲一直对佛教很有兴趣,阅读了很多书籍。最终,她决定用出家治疗自我心理问题。1998年9月19日,张玲在河南洛阳的吉祥寺礼上清下净师傅剃度出家,起法号妙觉,字净法。2000年在哈尔滨极乐寺幸遇胜缘,获登戒品。现在,妙觉除了致力河南艾滋病人救度外,还担任青海玉树藏族自治州觉拉山密勒日巴寺孤贫医疗站创办人,罗浮山妙觉精舍主持,中华慈悲喜舍功德会筹委等佛界职务。

“不要用高尚无私这些词语形容我,绝对是有‘私’的。通过帮助别人,我在修补自己的精神世界。这两年多,在河南做的救助艾滋病人工作,让我完全认识了自我,那些内心的情节与空洞终于得到了填补。我现在真的完整了,快乐了。自在知足。”妙觉法师说。

当年一定要去河南艾滋病村看看,埋藏了她一个重要的情结——故乡情结。河南郑州是她父亲的家乡,是她幼年、少年时期一直渴望生活的地方。这两年多以来,她的故乡情结得到了满足。由于长年在河南活动,妙觉与父亲的关系也逐步得到了和解,弥补了曾经缺失的亲情。

“对于得到的一切,我的回报就是把帮助艾滋病人群作为终身事业,像德蕾莎修女一样。”

妙觉希望今后能集聚更大的力量帮助艾滋病人,每一个艾滋病村庄都能建起一个小佛堂。她还筹划能够建大陆首座艾滋病寺院,容纳1000--3000人,可以让病人在里面居住,可以收养老人,收养孤儿,给他们提供充足的物质保障——寺院清净地,也利于病人修为休养。

然而要解决这些问题,还需要巨大的财力物力人力。“如果两岸三地的佛教界能联合起来,成立佛教艾滋病救助协会,集思广益,一定能让更多的病人从中受惠。”妙觉说。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