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李广权问:生天与生西方的分别,如我解说,生西方有阿弥陀佛,是善知识,教导我们

明心见性;生天上没有善知识教我们明心见性,不如生人间,因有释迦佛的

经典、祖师的开示,可教我们明心见性,但天道在六道轮回之内。如此见解

是否?答:不错。问:是法平等,是法者,指本来自性说,释迦佛的、一切众生的、悟道祖师的及

我们的是一样平等,他们的比我们的不高,我们的比他们的不低,假如有一

人的比我们的高,则是来专制骗哄我们,依佛所说,一切众生皆有佛性。如

此见解是否?答:是的。问:正法眼藏,不着神通,如我见解,自性是如如不动,如一切外道,有几十天

不吃饭者,有能腾空飞者,有能用种种神通者,与如如不动的自性了不相干,

故说正法眼藏不着神通;鬼怪现象,自性亦不怕,佛在面前,自性亦不喜,

用地来比,金在地上地亦不喜,粪土在地上地亦不厌,因自性如如不动故,

佛法是说明心见性的人话,不是说神通的神话。如此见解是否?答:不错。

五台山正定和尚问:古人云:贪嗔痴,太无知,赖我今朝识得伊,行便打,坐便捶,分咐心王仔

细推,无量劫来不解脱,问汝三人知不知。师曰:古人与么道,神鼎则不然,

贪嗔痴,实无知,十二时中任从伊,行即住,坐即随,分咐心王拟何为?

无量劫来元解脱,何须更问知不知。如我的见解,假如不见性,两种都难解

释,假如见性后,两种都可以,错不错?答:不错。

广州霍洁尘问:我向来欢喜看经,一部经注解有五种,一种的注解的见解与那一种的不同,

如我解释,我今说一譬喻,如杭州西湖为有名的名胜,有某甲去过,解释西

湖的路途境界,丝毫不错,某乙未去过,解释西湖的路途境界,说南朝北,

拉东补西,颠倒是非,古人云:依文解义,与佛作冤。西湖者,比如佛性,

到过西湖者比见性的人,未到西湖者比未见性的人,见性的人解释经典,路

途便不错,不见性的人解释经典,路途便不大明白矣,如涅盘经中说:依义

不依语(报恩经作依义不依字)、依智不依识、依了义不依不了义经、依法

不依人。所谓依义不依字者,释大乘经典,依经中之义理解释,不依字样;

依智不依识者,指依自性中所流露者解释,识者,指知觉之认识;依了义经

者,了义是大乘经,不了义是小乘经;依法不依人者,乃只依佛法,不依一

切人等。见法师藏经柜上贴着一张纸条云:“王阳明云:虽孔子之言,亦当

审其言之是非,而后信从。”孟子曰:“尽信书,不如无书。”可想见古人读

书之慎重也。佛亦云依法不依人;如一般解释大乘经典的法师,断六根断一

念无明,将小乘中乘修的法门来解释大乘经典,为害不浅。以上的见解有错

否?答:不错。

苏州章炳麟问:理学与禅宗的辨别?答:理学者,即经学也;离开经学讲理学,堕入二乘禅学、堕入老庄之学。禅学

分为四种,就是以前我讲与你听的,小乘禅是断六根,二乘禅是断一念无明,

大乘禅是破无始无明,最上乘禅是拈花示众、喝棒痛骂;断六根是见闻觉

知的净缘,断一念无明是无始无明,破无始无明见佛性。佛家所讲的见佛性,

佛性是真如真觉,遍满虚空,充塞宇宙的。经学家说的喜怒未发、无善无

恶、虚无为基本、清静为门户,而获得这个境界,就是佛家的见闻觉知性一

念未起的境界,知觉虽有,尚无辨别。老子之说无极,是无知无觉,一念静

是阴,一念动是阳,一阴一阳化生万物,由万物返归无极,这个境界是佛家

的无始无明的境界。大乘禅学是因我们本有的佛性,被无始无明遮藏,要将

无始无明打破,佛性始可出现;最上乘禅是见性的人说的话,因自性是无言

无的说,信手拈来,随拈一法,皆是佛法。

上海段祺瑞问:怎么是参禅的法门?怎么是念佛净土的法门?答:释迦如来去雪山修道,四十九年说法,古今的祖师为佛法不惜身命,古今的

居士苦心研究,别无他事,就是要我们一切人识取本来自性,就是此一事,

余无他事;佛祖开示种种法门,亦是为这一桩事,别无他事,故经云:“惟

此一事实,余二则非真”。参禅的法门,就是从前我对你讲的,一念一起分

为六根,随便用一根打破无始无明,见佛性,自性遍满虚空,充塞十方,十

方者,即是常寂光净土,是自性法身的真净土,修此法门无层次无阶级,一

悟就悟,不悟就不悟。问:参禅的人,假如今生不悟,来生会堕落不堕落?临命终时有不有些发愿往生

净土?答:参禅的人,假如今生不悟,他的般若种子是在的,来生不会堕落,比如我们

今生学佛的人,前生都有点善根的,临命终的时候,照华严经及祖师的开示

中发愿,生善知识家,明心见性,普度众生。照我所见祖师的开示中,尚无

参禅的人临终发愿生西方的,尚有未看见的也未可知。问:生净土法门如何?答:假如找们在这个世界没有工夫参禅,如在家人士农工商,事务很多,我们不

求在这个世界见自性,生在极乐世界,再修见性的法门,如经中说:西方净

土有听阿弥陀佛说法者、听讲经者、在地参禅者。问:在这个世界,在极乐世界,见自性是否一样?答:是一样的。问:方才所讲的自性遍满十方,是法身净土,与西方净土有何分别?答:自性法身净土是遍满十方,东西南北无所不在,即常寂光净土;西方净土是

报身净土,是指定西方,是阿弥陀佛四十八愿净报所感,又如东方满月世界

净土,是药师佛十二大愿净报所感,如我们这个娑婆世界秽土,是我们共业

所感;不论在那个世界见自性法身净土,乃是一样的,报身净土不是一样。问:常斋念佛的人,与五逆十恶的人,生在西方是否一样?答:有品级的,不是一样。问:请问生在西方的品级。答:往生西方分为九品,如下:

上品上生发三种心:至诚心、深心、回向发愿心;三种众生:慈心不杀,

具诸戒行,读诵大乘方等经典;修行六念:念佛、法、僧、戒、

天、师。回向发愿,一日至七日,即得往生。

上品中生不必受持读诵方等经典,善解义趣,于第一义心不惊动;深信因

果;不谤大乘。

上品下生亦信因果;不谤大乘;但发无上道心,回向往生。七日见佛。

中品上生受持五戒,持八戒斋,修行诸戒;不造五逆;无众过患;回向往

生。

中品中生一日一夜持八戒斋,一日一夜持沙弥戒,一日一夜持具足戒,威

仪无缺,回向往生。

中品下生孝养父母,行世仁慈;命欲终时遇善知识,为说极乐事,发愿,

回向往生。

下品上生作罪恶业;不诽谤方等经典;命欲终时遇善知识,为说大乘经典

名字,回向往生,七七日乃见观世音及大势至。

下品中生毁犯五戒八戒及具足戒盗戒,不净说法,应堕地狱,命欲终时遇

善知识,赞说净土,回向往生,六劫乃见观世音及大势至。

下品下生作不善业,五逆十恶,具诸不善,应堕恶道,临命终时遇善知识,

说法安慰,教令念佛,具足十念,回向往生,满十二大劫,乃

见观世音及大势至(人间一百年为西方一昼夜,一千六百八十

万年为一小劫)。

英国人香港蒲乐道问:法师说有八个外国徒弟,最喜欢我。我是剑桥大学学生,已食长素三年,我

有一个疑问,请问法师我静坐时,将很多的妄念都断了,清清净净的,再将

清清净净明明白白的这个念头都断了,只有一点知觉,恍恍惚惚渺渺冥冥的,

再将这点知觉都断尽,是无知无觉空空洞洞,我觉得通通都不对;是不是

修行人,都要经过这个境界?请法师慈悲开示,怎样用功才能明心见性?答:我们见闻觉知、一念无明的妄念一动,分为两方面,就是正念与不正念,正

念亦是妄,不正念亦是妄;如妄念从外面来,与你不相干,又何必去断呢?

如妄念从里边生出来的,比喻龙潭出来的水源,时时有水生出来的,断了又

生,生了又断,无有了期,修行断妄念,这个道理实在不通,古人云:王道

不外乎人情,佛法亦不外乎人情。见闻觉知分两方面,染缘净缘:一念无明

的妄念一动,学佛法修行为善,是正妄念,种种的邪思想,是不正妄念,正

妄念、不正妄念都是染缘,心中清清净净明明白白的,这个是净缘。净缘断

了是见闻觉知断了,空空洞洞的,是无始无明,我们的佛性被无始无明遮障,

要见佛性,必定要将无始无明打破,方能见佛性。要破无始无明,必定要

用妄念的六根,随便那一根,假如用眼根,便向空空洞洞无始无明这个地方

看,思想不要间断,看来看去,时候一到,囫的一声,无明一破,遍满虚空,

充塞宇宙的佛性,就现出来了;到这个时候,有明眼人就要请他印证,假

若无此明眼之人印证,就将五灯会元、指月录随哪一部拿来印证。佛性是如

如不动的,大觉不起念,是无始无终的;无始无明是空洞黑暗,无知无觉,

不起念,古人云湛湛黑暗深坑,实可怖畏,是无始有终的;见闻觉知起一念

无明妄动性,分为眼耳鼻舌身意六根,是无始无终的。见性后妄念变为佛性,

佛性是我们的法身;见闻觉知的智,是我们的报身;六根的行,是我们的应

身;到这个地步,方不辜负汝从外国来到中国学佛之志愿也。

佛性无始无明∵∵见闻觉知一念无明妄动性∵∵眼耳鼻舌身意

无始无终∵∵无始有终无始无终∵∵无始无终∵∵无始无终

可破∵∵染缘净缘不可断

以眼耳鼻舌身意随便一根破无始无明

南京王嘉宾问: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这句话是出于华严经,离世求佛法,恰似觅兔

角,佛法即世间法,世间法即佛法;如我解释,我们这个地球通是世间,释

迦佛在雪山修行,以及到处说法,还是世间,我们一切人还是居世间,我们

照着佛的法门去修,觉悟见性之后,如裴休、庞蕴、张商英、杨无尽等,在

世间作士大夫、作商贾,如古祖师说:见性后办公办私、迎宾待客、闲里忙

里、穿衣吃饭,无一不是佛法,照这个道理来说,佛法即世间法,世间法即

佛法,是否?答:是的。

南京月轮法师问:一、有禅有净土,犹如戴角虎,今世为人师,来生作佛祖。

二、有禅无净土,十人九蹉路,阴境若现前,瞥尔随他去。

三、无禅有净土,万修万人去,面见阿弥陀,何愁不开悟?

四、无禅无净土,铜床并铁柱,万劫与千生,没个人依怙。

如我解释:

一、参禅明心见性后,自性与诸佛无二无别,自己已经到家,能参禅者

教彼参禅,喜念佛者教彼念佛,不是见自性后还念佛,自性与诸佛已无别,

还念谁?故有禅有净土,指宏扬禅净二宗而言,不是指又参禅又修净土而言,

如中峰国师,本人悟后宏扬禅宗,亦兼宏扬净土。

二、参禅不明白用功,如法师所讲:不着有,不着无,起念灭念,历历孤明

一念,非空非有,是知觉作用,妄念断尽,是无始无明,皆错用功,故十人

九错路;虽然错,修的功德仍在,如人走路,一百里走了五十里,虽然未到,∵

但已走之程不为白费,来生菩提种子还在,不患堕落。

三、我们不求在此世界参禅见性,求生存净土,见了阿弥陀佛,听阿弥陀佛

讲经,自己参禅,然后明心见性,如十六观经中所云,故但得见阿弥陀佛,∵

何愁不开悟?∵

四、禅既不参,佛又不念,必定堕落,那有天生的释迦、自然的弥勒。

照我解释,是否?答:是的,不错。

西安华清法师问:拈花示众出于何经?答:拈花示众出于大梵天王问佛决疑经,大藏经中无,续藏经中有之。

北京李广权问:古云:法离见闻觉知,若行见闻觉知求法,非求法也。照我解说,自性如如

不动,是真知真觉,如古人云:是知而无知,不是无知而说知。见闻觉知求

法,若将妄念断尽,是无始无明,空无所有,是无知而说知也;起一念,不

知有不知无,非空非有,历历孤明,是见闻觉知作用,非真如自性也。是否?答:是。问:用话头参禅,假如明心见性后,话头还用不用?照我解释,如用“本来面目

在什么地方”的话头,无明窠臼比一个门,本来面目如主人翁在门里,必须

将门打开,始得见主人翁,如用意息根参究“还我本来面目”的话头,话头

比喻一个石头,用石头去打门,门打开看见主人翁的时候,石头无用了,故

悟后话头不用,是否?答:是。问:明心见性后,还念佛不念?或念阿弥陀佛?或念药师佛?照我解释,自性与

诸佛无二无别,自性就是佛,还念什么佛?自性遍满十方,还有何处可生?

是否?答:不错。问:明心见性的人,惟悟与悟乃能知之,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他人不知。我今

说一古人的事情,有一个禅师,名归真,他去见沩山和尚,沩山问他叫什

么名字,他答归真,沩山问:归真何在?他不能答,便转下山去。行到半山,

遇着仰山和尚,问他何故下山,他答:被沩山问,不能答。仰山教他答云:

鼻里耳里,他乃返见山,沩照前问,他答:鼻里耳里。沩山告曰:此话

不是你的,是仰山的。照上所讲,故惟悟与悟乃能知之,不悟者不知。以上

的辩论,是否?答:是。问:结水成冰,溶冰成水,一般人说,迷时如结水成冰,悟时如溶冰成水,水性

不坏,水性比为佛性,众生迷悟,佛性依然,照我解说,佛性是如如不动的,

那里还有什么迷悟?水性者比见闻觉知,结水成冰者比见闻觉知起染缘,

溶冰成水者比见闻觉知起净缘,结水成冰溶冰成水,见闻觉知依然是见闻觉

知,性非佛性,假如是佛性,则佛性有轮回?而忽冰忽水矣,以上辩论,是

否?答:是,不错。

大海王小徐问:上次法师开示之语,弟子大旨尚能领会,但弟子于本来面目及“谁”字话头,

尤无下手处,惟“万物归一,一归何处”,据弟子所见,万物皆是六根六

尘六识,一即是根本无明,如此用心,似乎有个入处,特不知合乎禅宗参究

功夫否?答:万法归一,一归何处,是指自性能生万法,遍满虚空,非指六根六尘。根本

无明、六根六尘是妄念,不是万法;是万念归一念,用此一念,向根本无

明用心参究,根本无明是空洞黑暗,从这里打破,能生万法的自性,就会发

生出来了。照上所问,用功的路子,是不错,万法妄念不合,妄念是从见闻

觉知生,万法是从自性生;“三界唯心,万法唯识”者,是指见闻觉知之认

识;自性能生万法,是遍满虚空,包罗万象。

南京圣清法师问:有一僧人说:出家人在古时根基利,在今时根基钝,古人修难修的法门,今

人只宜修易修的法门,如我解释,此是自打退堂鼓的话;出家应修难修的法

门,身既出家荷担如来大法,难修的法门不修,莫非留与在家人修;古人根

利,今人根钝,今人会作飞机电灯,古人不会,根基利钝,古今皆然;佛说

汝等如病人,我如医师,将药方开示,汝若不吃,非医之过,如指路人,将

路途指示,不行,非指之过。是否?答:不错。

上海觉根法师问:法师所讲真妄偈,真法性本净,妄念何由起?从真有妄生,此妄何所止?无

初即无末,有终应有始,无始而无终,常怀懵兹理,是谁说的?答:是唐朝复礼法师说的,法师是明心见性的人,从自性中流露出来,大慈大悲,

说此偈,在当时有根多的人,依此修行,皆明心见性,如我记得的,有一

禅师,叫乌巢道林禅师,就是现在西湖边凤林寺的开山祖师,也是依真妄偈

修行悟道的。

上海陈宝宾问:为什么和尚不结婚?是否佛教一切人都出家?答:和尚不结婚,是因结婚以后有子女的累赘,为家务事缠缚,不能何担如来大

法,到处宏扬佛法,普渡众生;佛说:一切众生皆有佛性,佛是教一切众生

明白本有佛性,不受生死轮回的痛苦,不是教一切人都出家。

北京李广权问:研穷法理,以悟为则,照我解释,一切宗教哲学都是有穷有尽的,惟有佛说

法,佛性是无穷无尽的;我们研究佛理,为解悟,照着去修,见性之后,为

证悟。是否?答:是。

广州李义门问:一切众生,能否在世间证得佛法?世间指娑婆世界。答:一些古人,今生修行不悟,发愿来生生娑婆世界,因娑婆世界太苦,故定生

此娑婆世界明心见性,普渡众生,因生他方世界太乐,假如在他方世界明心

见性,证常寂光净土,不受后有,就不能在娑婆世界度众生;如释迦佛,三

十岁见性,四十九年说法,八十岁时肉体一坏,在常寂光净土不受后有,就

不能说法,信佛者还有经典在;如千百祖师证道后,肉身说法些年,肉

身一坏,在常寂光净土中不受后有,就不能说法,幸有其语录在;故华严经

云:“佛身充满于法界”,法界者,指遍满虚空、无所不在而言也,又云:

“普现一切众生前,随缘赴感靡不周,而常处此菩提座”,佛身者,指法身

言,非指肉身、西方阿弥陀佛报身、东方药师佛报身而言,法身诸佛是一样

的,肉身报身是两样的;这个娑婆中众生只要修行,迟早总要证得佛性的。问:设使一切众生都信佛法,行三皈五戒,进而为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

夷,在此情况下,再一世纪后,一切众生是否灭绝?因有人来问,不能答,

故请问。答:这个世界本是成住坏空、轮回着的。在世界未成以前世界乃空,而业识已有,

所谓业识,乃一切众生共业之通称,在此业识内,佛性、无始无明、见闻

觉知之性、六根、六尘等,均已共在,佛性、无始无明乃是人人一样的,见

闻觉知以下是人人不一样的,由此一样的及不一样的共业,感成此宇宙山河

万物,并感生而出六道(天、人、地狱、畜生、鬼、阿修罗)之轮回。一切

六道众生,既皆有佛性,则六道中度脱一众生,即佛道中多一圆觉者,如斯

一切众生皆尽,佛海大圆觉中无尽也。若照来问,只就人类众生而言,则人

类中度去一人,他道众生仍不时投生人类,非俟六道净尽,人类不尽也;

若就国族讲,若此一国人度去若干,他国人及他道众生均可来此投生,亦

无一国一族单就灭绝人类,或减少人类之事;若因受戒、断淫欲而绝人类,

殊不知只比丘、比丘尼断淫,至于优婆塞、优婆夷,则只断邪淫,并不断正

淫也;且断欲出家,亦是听个人自愿,非勉强一切人为之,佛未曾教一切人

出家,只教一切人修见佛性,如维摩诘居士、傅大士、庞居士等,悟道的居

士,皆有妻子,华严经云:“众生种种心性、种种知见、种种执着”,故若

要一切人皆断欲出家,实不可行,又华严经云:“以大悲故处在家属,以大

慈故随顺妻子,于菩萨净道无所障碍”,又照六道来讲,因业识个个不同,

故所感自然不同,一母所生五子,父精母血虽同,而五人个性不同,非能用

勉强方法使之同也,佛法乃慢慢的用种种方法来度脱之,非必皆强使断欲出

家也。问:佛法与世间法,是二是一?抑可以并行?答:是一,世间法即是佛法,佛法即是世间法,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自性

遍满世间,出世而言,菩提心为本,大悲心为用,至于不故杀、不邪淫、不

妄语、不饮酒、不偷盗,五戒等,都是佛法也是世法。

北京牵广权问:一人说:一念未动前,是父母未生前本来面目,若能悟得,但要除却烦恼妄

想,然后方能证得;照我解说,父母未生以前是中阴身,不是本来面目,一

念未起前是无始无明,非本来面目;烦恼妄想从外来,何干汝事?烦恼妄想

从内有,除了又起,是有轮回;一念不动是见闻觉知的净缘,起烦恼妄想是

染缘,染缘净缘除了,是空空洞洞的无始无明;自性是真知真觉如如不动的,

除却染缘、起染缘,与自性了不相干;若能见性,烦恼妄想,皆变为自性。

是否?答:是。

天津潘复问:有人说:发愿往生东方,见药师佛,闻法明心见性后,再回入娑婆世界,普

渡众生,假如在东方明心见性,证常寂光净土,不受后有,那处还有轮回投

胎之事,如释迦佛、阿难、马鸣、龙树及我国悟道者数千人,并无有言某人

是从东方世界降生,某人从西方世界降生。唐朝有个梵僧,从空而至,见仰

山和尚,师曰:近离什么处?曰:西天。师曰:几时离?彼曰:今早。师曰:

何太迟生?曰:游山玩水。师曰:神通游戏,则不无阇黎,佛法须还老僧

始得。曰:特来东土礼文殊,却遇小释迦。后人始号仰山曰小释迦,此亦梵

僧称赞仰山之语,非谓仰山乃释迦应世也。又有说莲池大师是阿弥陀佛应世,

云栖法汇之中,并无其说,都是后人附会的话。如唐朝新罗国(即今朝鲜)

有个僧人,俗姓金,法名乔觉,外国僧人普通皆一手杖锡一手托钵,制度

如此,来在中国,住锡安徽九华山,因从前画地藏王菩萨像,乃一手杖锡一

手持钵者,众人既见此僧,以为乃地藏王菩萨化身,该僧老时,即在九华逝

去,于是众人皆附会其说,如是殊不可信。此等辩论不知是否?答:是。

南京赵民新问:宇宙山河是为我们有的?或是我们为宇宙山河有的?答:宇宙山河不能离开我们,我们不能离开宇宙山河。用田来比,假如我们不去

种种子,他不会生长的,假如有种子而没有田,我们也无米食;如有地而不

盖房,我们也无往处,如有工料而无地,我们也无由兴盖房屋;我们死了,

房子地也带不去,活着都不可少的,宇宙是我们过度的东西;照佛法来解释,

自性遍满虚空,充塞宇宙,自性即宇宙,宇宙即自性。

上海王小徐问:弟子六根之中,似乎眼根偏利,例如见人间其姓名,但闻口说,往往转身便

忘,而见其名剌则能牢记,又如英文能读能写,而英语说听均颇勉强,他事

类此亦多,故于佛法亦当用眼根返看。答:不错。

北京李广权问:先天道说:五祖传法与六祖,传法指玄关一窍(玄关一窍者,六根归于一念,

归于眉心印堂,不要散乱,秘密传授)。六祖大师于卖柴听客诵金刚经云:

应无所往而生其心,便豁然大悟,有四方面可以证明:最初他去见五祖,

祖曰:汝是岭南人,又是獦獠,若为堪作佛?六祖曰:人虽有南北,佛性本

无南北,獦獠身与和尚不同,佛性有何差别?由此看来,就是证明六祖已见

佛性的一方面;五祖更欲与语,且见徒众总在左右,乃令随众作务,六祖曰:

“惠能启和尚,弟子自心常生智慧,不离自性即是福田。”由此看来是证明

他已经见佛性之第二方面也;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

惹尘埃?由此看来就是证明他已经见佛性之第三方面也;及徒众见偈,个个

惊怪,五祖见众人惊怪,恐人害他,曰“亦未见性”,众以为然,次日祖潜

至碓坊,见六祖腰石舂米,语曰:求道之人为法忘躯,当如是乎?乃问曰:

米熟也未?六祖曰“米熟久矣,犹欠筛在。”欠筛者,乃自己见性犹未得师

印证也,由此看来是证明他已经见佛性之第四方面也。五祖曰:昔达磨大师

初来此土,人未之信,故传此衣以为信体,代代相承,法则以心传心,皆令

自悟自解,自古佛佛惟传本体,师师密付本心,衣为争端,止汝勿传,若传

此衣,命如悬丝。五祖以前皆是白天印证(印证即两方皆已见性,不过先到

者证明后到者),六祖听金刚经悟道,已由四方面可以证明,见五祖只是印

证而已,自性与自性相同,以心印心,为什么要三鼓传法?因袈裟乃宝物,

本来佛家不要宝物,因为自达磨以来,以此表信耳,但怕因宝物而起争端,

故乃于夜间予以印证也。因此袈裟乃何人见性即归何人所得故也,衣为争端,

止汝不传。先天道借此造谣,乃谓五祖传六祖,六祖永不传。不传者,不

传衣耳,其脚下有大澈大悟者四十三人,皆有史实可考。玄关一窍之说,害

人不浅。密付者,指以心印心,非秘密传授也,如六祖与惠明说法,祖曰:

“汝可屏息诸缘,勿生一念,吾为汝说。”明良久,祖曰:“不思善,不思恶,∵

正与么时,那个是明上座本来面目?”惠明言下大悟,复问曰:“上来密语

密意外,还更有密意否?”祖曰:“与汝说者,即非密也,汝若返照,密在

汝边。”至于先天道教人受戒、行善,于世有益,惟见性之旨,与佛家见性

之旨远别。以上辩论,是否?答:是,不错。

南京月轮法师问:大慧禅师,大悟十八遍,小悟不知其数。如我解释大慧悟道因缘,圆悟禅师

举问五祖法演禅师语曰:“我问:有句无句,如藤倚树,意旨如何?”祖曰:

“描也描不成,画也画不就。”又问:“树倒藤枯时如何?”祖曰“相随来也。”

慧师当下豁然贯通。悟道一悟就悟,无阶级、无层次、无大小,大悟小悟指

解悟之悟,其解深者为大悟,其解浅者为小悟。是否?答:是,不错。

华山北峰马道长问:三教之性,是否同源?答:一切众生之自性,本同圆明普照,殊无二致,惟以世间圣贤所见未能尽达究

竟,如儒家言“惟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此以“诚”为性,而又言“诚者

天道也”,是以性归本于天,又曰“上天之载,无声无臭至矣”,此乃以无

声无臭为性,无声无臭者何?乃见闻觉知中之净缘之性而已,净缘与染缘相

对,互为消长,互为生灭,故云未达究竟也;又如道德经中所言“无名天地

之始”,此乃以无始无明为性,又云“吾既无身,吾有何患?”与“绝圣弃

智”云云,以及道家无极之性,亦是以无始无明为性也,故云未达究竟。查

三教同源之说,不见于儒家者说,而见于后世丹经甚多,若揆诸佛本来妙明

自性之旨,而皆有未达也。佛性乃如如不动,遍满虚空,充塞宇宙,真知真

觉。如云无极之性,则无知无觉、空无所有矣。孔家之性,亦是起念动念,∵

是见闻觉知的作用,非真性也。谈性之说,三教差别天渊矣,至于改恶迁善,∵

则儒之忠恕、佛之慈悲、道之感应,其利益群生,则不异也。

北京李广权问:“卧轮有伎俩,能断百思想,对镜心不起,菩提日日长。”六祖闻之,曰:“此

偈未明心地,若依而行之,是加系缚。”因示一偈曰:“惠能没伎俩,不断百

思想,对镜心数起,菩提作么长?”照我解释,能断百思想,乃见闻觉知之

净缘,六祖之没伎俩,乃指自性本无伎俩可言,对镜心数起,乃指一念不可

断,妄念转为菩提也。卧轮之断了,不免又起,起了又断,乃是轮回。是否?答:不错。

五台山寂光和尚问:吕岩真人,字洞宾,京川人也,唐末三举不第,偶于长安酒肆,遇钟离权,

授以延命术,自尔人莫之究,尝游庐山归宗,书钟楼壁曰:一日清闲自在身,

六神和合报平安,丹田有宝休寻到,对镜无心莫问禅。未几,道经黄龙山,

睹紫云成盖,疑有异人,乃入谒,值龙击鼓升堂,龙见,意必吕公也,欲

诱而进,厉声曰:“座旁有窃法者。”吕毅然出问:“一粒粟中藏世界,半升

铛内煮山川,且道此意如何?”龙指曰:“这守尸鬼。”吕曰:“争奈囊有长

生不死药。”龙曰:“饶经八万劫,终是落空亡。”吕薄讶,飞剑胁之,剑不

能入,遂再拜,求指归,龙诘曰:“半升铛内煮山川即不问,如何是一粒粟

中藏世界?”吕于言下顿契,作偈曰:“弃却瓢囊摵碎琴,如今不恋汞中金,∵

自从一见黄龙后,始觉从前错用心。”龙嘱令加护。依我所解,“六神和合报

平安”,是起净缘,一念历历孤明;“对镜无心莫问禅”,是不往一切相,不

执着一切相,即着作用,非佛性;“一粒粟中藏世界”,是自性能容纳万物,

偏满虚空。是否?答:是。问:太原孚上座,初在扬州光孝寺请涅盘经,有禅者阻雪,因往听讲,至三因佛

性、三德法身,广谈法身妙理,禅者失笑。师讲罢,请禅者吃茶,白曰:某

甲素志挟劣,依文解义,适蒙见笑,且望见教。禅者曰:实笑座主不识法身。

师曰:如此解说,何处不是?曰:请座主更说一遍。师曰:法身之理,犹

如太虚,竖穷三际,横亘十方,弥纶八极,包括二仪,随缘赴感,靡不周遍。

曰:不道座主说不是,只是说得法身量边事,实未证法身在。师曰:既然

如是,禅德当为代说。曰:座主还信否?师曰:焉敢不信。曰:若如是,座

主辍讲旬日,于室内端燃静虑,收心摄念,善恶诸缘一时放却。师一依所教,

从初夜至五更,闻鼓角声,忽然契悟,便去扣门,禅者曰:阿谁?师曰:

某甲。禅者咄曰:教汝传持大教,代佛说法,夜来为什么醉酒卧街?师曰:

禅德自来讲经,将生身父母鼻孔扭捏,从今已去,更不敢如是。禅者曰:且

去,来日相见。师遂罢讲。依我见解,为什么上座以后不讲经?是否无法可

说,是名说法,随拈一物,皆是佛法?答:如是,如是。

月溪法师成道碑

临海屈映光∵∵撰

香港沙田万佛寺开山祖师第一代主持月溪法师成道碑

生死事大,六道皆苦,欲了生死,须超轮回,数千年来,解释生死最透澈者,唯释迦如来一人而已。释迦佛云:“一切众生皆有佛性”,佛性超脱生死,永离轮回,且人当生即可得见佛性。故自白马驮经西来,佛法盛传中土,达磨一苇东渡,大乘宏扬神州,以故,高僧辈出,宗门鼎盛,历代祖师见性成佛者甚多,惟具有金刚不坏之身,成为肉身菩萨,巍然莲座者,殊不多见,尤以香港,地滨南海,卑湿燠热,更罕得睹。故自盛唐六祖慧能大师弘法南来,成道于广东韶关南华寺,至今肉身巍然莲座,千余年来举世宗仰,曹溪法乳,继续南来。今有余同里师友月溪法师,着述宏富,伟论雄辩,能汇各家之旨趣,振百代之宗风,本明心见性之真传,要在破无始无明,得见佛性,言前人之所未言,发前人之所未发,以此无量功德,数十年精严戒律修持,得证菩提,成为金刚不坏之身,肉身菩萨,巍然莲座而成佛道者。师俗姓吴,原籍浙江钱塘,先世宦滇,遂家昆明,三传至师,考讳文镜,积学隐德,妣陆氏圣德,茹素念佛,有子五人,师最幼,弱而好书,圭璋秀发,习儒业于汪维寅先生,年十二读兰亭集序,至“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句,慨然有解悟,问先生如何方能不生不死,先生告曰:“儒言:未知生,焉知死。”自是兼攻佛学,尤专心老、庄、濂、洛、关、闽之学,博综六经,随肄业于沪,遍访梵刹,参礼诸大德,年十九毕业上海震旦大学,即决志出家弘扬大法,父母幼为订婚,坚不娶,即于是岁礼静安老和尚,剃染受具戒。甫出家,精进猛勇,于佛前燃左无名、小二指,并剪胸肉掌大,炷四十八灯供佛,发三大愿:一、不贪美衣食,乐修苦行;二、虔心参究三藏经典;三、以所得讲演示导,广利众生。旋随悟参法师学天台、贤首、慈恩诸宗教义。年二十二,遂膺各地讲经法会之请,遍莅众会,说法讲经,听者如市。应金陵之请,讲楞伽法会,师示众云:“众生本来是佛,只因无明,妄念生死,不能了脱,若能破一分无明妄念,即能证一分法身,无明妄念破尽,法身便即显露。”时法会中有开明尊宿,问曰:“若无明妄念从外面而来,与汝不相干,又何必去断?如妄念从里边生出来,譬喻龙潭出水,水源不绝,断了又生,生了又断,无有了期,修行断妄念,这个道理实在不通,古人云:王道不外乎人情,佛法亦不外乎人情,妄念断是佛,妄念起是众生,岂不是成佛亦有轮回耶?”师不能答。再问曰:“法师未曾明心见性,经中无此语,此语是注解中得来,见性人注解经典,路途便不错,不见性人注解经典,说南朝北,拉东补西,颠倒是非,是否?”师答曰:“是。”师顶礼尊宿,请教如何方法方能明心见性,尊宿告曰:“此语,法师可去问牛首山献花岩铁岩大德,他是悟后人。”师星夜往参,问岩曰:“老和尚在此作什么?”岩告曰:“穿衣、吃饭、打眠、游山玩水。”师曰:“可惜你空过了。”岩告曰:“我可以空过,你不可以学我空过,你若到那一片田地,亦可以学我空过。”师问曰:“如何是那一片田地?”岩竖一指,师曰:“我不知道。”再问曰:“我今将妄念断尽,不住有无,是明心见性否?”岩曰:“否,是无始无明境界。”师问曰:“临济祖师说是无明湛湛黑暗深坑,实可怖畏,是否?”岩曰:“是。”师曰:“如何方法用功,方能明心见性?”岩告曰:“汝不可断妄念,用眼根向不住有无黑暗深坑那么返看,行住坐卧不要间断,因缘时至,无明湛湛黑暗深坑,囫的一破,就可以明心见性矣!”师听此言,如饮甘露,由此用功,日夜苦参,形容憔悴,瘦骨如柴,至八月某中夜,闻窗外风吹梧桐叶声,豁然证悟,时通身大汗曰:“哦!原来原来,不青不白,亦不参惮,亦不念佛,亦无死生事大,亦无无常迅速。”信口说偈曰:“本来无佛无众生,世界未曾见一人,究竟了解是这个,自性还是自己生。”向窗外望,正是万里青无云,四更月在天。师数日后再往问岩曰:“不求用功法门,但求老和尚印证。”岩举拐杖作打势,问师曰:“曹溪未见黄梅意旨如何?”师答曰:“老和尚要打人。”岩再问曰:“见后意旨如何?”师再答曰:“老和尚要打人。”岩点头,师将所悟禀呈,岩告曰:“子证悟也,今代汝印证,汝再将传灯录印证,汝大事毕矣,有缘讲经说法度众生,无缘随缘度日。”师时年二十四岁,由是荷担如来大法,应各地法会之请,讲经说法,接引众生,师在山西、陕西、甘肃、河南、山东等处讲经,则朱子桥庆澜先生为之护法,在北京、天津、青岛、南京、上海、杭州、四川、热河、湖北等处讲经,则余为之护法。师自后说法讲经,恒由自性中发露出来,故能化导群迷,阐扬宗性,广博宏辩,英彦莫能究其旨,精微妙说,睿智未可度其源,含识万端,弗可尽述。民国二十年冬,南来广州弘法,重修大佛寺,顿使五羊城三百年古刹,得以重光,菩提本来自性,赖以宏扬。抗战期间,遄返滇南,于机声弹影中,致力着疏经论,弘法利生。和平后,来香港住锡沙田万佛山晦思园,余来香港宏法,师延住晦思园中为余护持,余来台时,犹嘱回港长住晦思园,一同宏法利生。师生于清光绪五年己卯八月中秋,长余五龄,生平风谊兼师友,晚岁交期胜弟昆,不啻为师与余写咏也。师于辛卯年,独自斥资于沙田万佛山兴建万佛寺道场,寺中建盖万佛殿、弥陀殿、玉皇殿、观音殿、准提殿、韦驮阁、万佛塔、罗汉栏等,于万佛殿中,塑佛像余万尊,阿弥陀佛金身造像高三十六尺,狂严壮丽,至丁酉年完成,历时七载,亲身参与担铁运石,造塑佛像,事必躬亲,曾竖一指说偈曰:“来本不来,菩提非树,明镜非台,去本不去,上无片瓦,下无寸地,古今诸佛,皆在老僧指头上放光现瑞,转大***。”师生平自奉节俭,而于造塑佛像,修持建庙,必悉力以赴,不计耗资之钜细,务必完成,其功德之伟大,诚足称矣!师对古今中外之理哲,皆能分别异同,有所指归,着作注疏经论九十八种,性喜游,足迹遍历海内名山大川,游华山时,曾自书华山待月室记,每游必携琴书随身,所至均有诗对,师所着诗词,有云霞色,无烟火气,其言极含至理,所谓荡荡无著,住于相而离相,不住于念,不着于言者耶。师于民国五十四年乙巳三月二十三日,曾在香港拟讲圆觉经,偶感不适,自知时至,曾嘱其胞侄及左右弟子将其法体封龛入土,八个月内将肉身请出加漆铺金,供奉寺内,并说偈曰:“讲经说法数十年,度生无生万万千,待等此日世缘尽,遍满虚空大自在。”至晚八时,遂端坐入般涅盘,住世八十七载。其胞侄遵嘱将法体封龛,请回沙田万佛寺,至同年十一月十七日,拨土开龛,即见五官俱全,须发仍留,整体无缺,呈金黄色,遂加漆铺金,供奉万佛寺内弥陀殿,当此科学昌明时代,在亚热带气候之香港,而能有此奇迹,诚自唐朝六祖而后千余年来南中国罕有之盛事,故中外报章竞相传载,万方善信闻风景仰,四众弟子虔诚膜拜,华洋人士同瞻此一代真身菩萨也。师生平讲经二百五十余会,度生五十余万众,以此无量无边不可思议功德,故能离六情以长存,历千劫而可久,超三域之平路,济众生之夷途,普济群生,悉拔旷劫,故道无不洽,德无不施,了悟大乘之宗,总解真如之旨。心经:“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密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金刚经:“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华严经:“信解行证。”师实得心经、金刚经、华严经之要旨,故能得成无上正等正觉,永续佛陀慧命,此师之所以成道也。民国六十年春,师之胞侄吴星级来台,请余为师记其成道因由,余与师论交五十余载,情逾手足,师之行谊,余深知之,爰详述其证悟见性始未,及力行苦行难行而成佛道之纪实,撰文勒之贞珉,俾后之参修禅宗大乘佛学者,知所遵循焉。

公元一九七二年岁次壬子仲春月吉旦

月溪法师警语

人命无常,过于山水,今日虽存,明亦难保,念念不停,尤如奔马,马到崖前,收缰恐晚,是日已过,命亦随减,如少水鱼,斯有何乐?今生不将此生度,更向何生度此生,一口气不来,惟有业随身,生时不带一文来,死时不带一文去,努力今生须了却,更莫屡劫受余殃,不受一番寒彻骨,恁得梅花扑鼻香,拼着一条穷性命,银墙铁壁亦要穿,身到半山须努力,要登崖顶莫辞劳,念佛之念既真,了悟之心必至,念佛无秘诀,只要生死切,但办肯心,决不相谦,念到半途须努力,要想成佛莫辞劳,释迦不是天生,达摩亦非自证,心心相续,不自放逸。修行若遇真师友,敢保功夫一世休,无量劫的生死,要他和盘托出,修行本分大事,不是说了便休,假如今生不得念佛三昧,纵使骨枯髓干,终不放舍,尔不在这里磨砻,修行志气,抖擞精神,一往直前,以求解脱,苍天渺渺,大地茫茫,生死不了,如何问心?研穷法理,以悟为则,至道无难,唯嫌拣择,惟守一法,然后见心,制心一处,无事不办,百拆千磨,终不退海,受尽辛苦,惟道为是,千磨万难,益励精勤,临渴掘井,时间不待,闲时办,可待临终日;身既到了宝山,切莫空手而归;法无正像末三时之等差,人何上中下三根之端的;惟知近学之弗荒,不拟真功之自绩。

万缘非实亦非空,踪迹奚仿任转蓬,早有菩提生宇内,了无色相滞胸中。月明午夜峰峰向,日落荒山树树红,盛代唐虞今在否,人间何时问渔翁。

癸酉三月既望月溪自题

(注:“囫”的一声之囫,应为“口”内加一力字。)

菩提丛书之九十月溪禅师问答录出版者:菩提印经会公元一九九七年九月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