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林圣地南少林

应当说,我与南少林寺真得已经结下了不解之缘。从到莆田市民族与宗教事务局工作的那天起,市领导就交代我要把南少林寺抓起来。为此,我打起了如意算盘,制定了详尽的计划,终于在2006年11月2日在南少林寺成功举行了恢复宗教活动场所暨祈祷国泰民安、世界和平法会。或许,在今后的工作生活历程中,南少林寺将成为我的最爱。因为,我也是一个酷爱武术的人。

我喜欢南少林寺,既有慕名之意,更有工作责职之所在。记得在上个世纪80年代初,一部电影《少林寺》,曾火红了整个神州大地。从那时起,天下功夫出少林,“南拳北腿”,就成了妇孺皆知的中国武林精粹。而这名扬四海的南少林寺,就在我的家乡福建莆田。这座在河南嵩山少林寺最早分系出来的寺院,它既是南拳的发源地,也是金庸武侠小说里多次神秘出现的寺院,一实一虚的史料勾尘,更添人们的想象空间。

南少林寺就在西天尾镇的林山村,也就在九华山(亦称九莲山)上,曾被湮没地下两百多年。经发掘、重建,这座充满传奇色彩的着名武术禅寺,又展现出夺目的光彩。

驱车到山顶之处,进入眼帘的是一座巍峨壮观、金碧辉煌的寺院。大雄宝殿、天王殿、钟鼓楼、放生池、山门等一应俱全。已故的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题额的“南少林”牌坊,使南少林寺更显示出十方丛林的恢宏气度。

其实,南少林寺重建工程始于1992年,首期工程于1998年12月竣工并对外开放。据说,在南少林寺周围还有古竹寺、霞梧院、九莲岩等大小寺院。但是,至今我还没有光顾,这是我心中的遗憾。

在寺的右厢一间文物陈列室里,有一块被发掘出来的古人使用的练功石,大小不一习武用的石砣,还有一口对考古起到重要石槽,上刻“诸罗汉浴煎茶散”。系为北宋时僧兵用于疗伤之物。

南少林寺始建于南朝陈永定元年(公元557年),其时,福建沿海海盗猖獗,李世民登基后,辅公佑部将路得才,聚众在东南沿海为非作歹,闹得民不聊生。唐太宗令少林寺方丈昙宗派僧兵惩治海盗。昙宗派十三棍僧之一的道广,带领五百僧兵入闽平暴。暴乱平息后,沿海人民挽留这些救苦救难的活菩萨。道广也感到盛情难却,就回到嵩山少林寺禀告昙宗方丈。方丈当即道出一偈:“傍海平盗日月久,九莲山下有宿头。南北千里同一寺,大乘禅在心中留。”道广根据北少林方丈的偈语,找到了当时就有名气,且地形酷似嵩山的林泉院扩寺定居。林泉院也就成为江南的少林分寺。该寺所在的林山村周围有九座山围成一圈,形如九瓣莲花,寺院座落在花心的位置上,因名九莲山少林寺,俗称南少林。清朝初年,各地抗清志士、武林俊彦纷纷来到具有习武传统的南少林,把它作为反清复明的基地。由于叛徒的出卖,南少林被官军攻陷,僧众多被杀戮,寺院被夷为平地。冲出火海的武僧流落江湖,传徒授艺,坚持抗清斗争。∵

“寺因武显,武以寺名”。少林寺以武闻名天下,当年,南少林寺武僧秉承少林“除暴安良、抵御外虏”的传统,练拳习武,武风极盛,并演化成新的拳路--“南拳”。南少林寺湮灭后,“南拳”在民间广泛流传,并随着华侨出国,远播五洲,名扬四海。

在南少林寺遗址所在地的林山村四周,仍保留着大量与寺院有关的地名,如院前、院后、院口、塔里、塔西、放生池、练功埕、马槽等,更有与习武有关的姑嫂营、南营、后营、尾营、将军庙、旗杆坪等,村民中流传有不少有关南少林反清复明的传说。在南少林寺北面500米处,有一座红花亭。亭柱有联:“万物总归三尺剑;五云时现七星旗。”红花亭建于清顺治三年(1646)即明隆武二年,据传说,这一年,清兵大举入闽,人寺为僧的明末义士在此建亭聚义、歃血为盟,创“洪门”一脉,举起“反清复明”的大旗。

目前,在南少林寺保存着一块镇寺之宝“镇山玉”。全国政协副主席万国权在参观展览后,挥毫写下“振南少林雄风”的墨宝。“镇山玉”为唐代文物,系香港“福建少林寺”---飞云禅院住持王云展先生捐赠。王先生曾是河南嵩山少林寺弟子,80年前曾在西天尾镇住过,在南少林寺遗址拾到∵“镇山玉”,即将它作为护身符随身携带几十年,来莆田考察后将这一无价之宝赠送给南少林寺。这块“镇山玉”约有12×8厘米见方、厚0.6厘米,刻有达摩等字样和生动的达摩形象,玉石上方还残留有被火烧过的痕迹。

南少林寺的现任方丈学诚,是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当家为演肃法师,原为广化寺的副当家。目前,南少林寺正在抓紧制定二期的开发建设规划,不久的将来,南少林寺将建成与北少林寺遥相呼应的武林圣地。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