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艺中之禅导读---第五讲

八十三年十月二十一日

日常法师开示于凤山寺

请翻开第二十三页,从这一页到第二十四页止,作者描述他总算懂得以「心」拉弓的意义。那时候,他恍然大悟的说:「原来如此」。这段叙述给我们什么启示呢?其实,昨天已讨论过这一段,今天为什么再度温习呢?因为希望各位能把握住它所呈现的原则。这些原则,如果我们学会了,将来一定能够成就;如果我们学不起来,将来这条佛道一定走不上去。那么,它到底揭示什么原则呢?诸位想想,为什么老师眼睁睁地看着学生,一而再、再而三地做错,不但不加以纠正指导,而且让学生独个儿去「磨」呢?因为惟有学生自己磨得实在无法可想、无路可走的时候,才肯回过头来,死心蹋地的跟随着老师。佛教里强调,对三宝、对师长要有绝对的净信心,所谓「绝对」就是丝毫不会动摇的意思。对一般人而言,最难产生的就是「净信心」,偏偏净信心不能建立增长,佛道就无从跨上,菩提就无以成就。

因此,要走这条菩提道路,绝对的净信心是不可缺少的。理由何在?很简单的一个原则,这条路,我们走过没有?没有!从来没有走过的路,没有人引导,行吗?不行!这条路困难重重,如果对引路的人没有绝对的净信心,肯死心蹋地的跟随着他吗!不肯!而这条心路历程,稍为疏忽,走错一步则步步皆错,终至无可挽救!所以,一定要有净信心,完全依循过来人─师长─的指导去做。那么,怎样才能培植净信心呢?净信心不是口中说的「我相信」,这是没有用的。我们一路不停的学下去,所学的过程,当自己愿意放弃原有的见解,依照老师所教的正确方法,去实践的时候,心中会踏实的感受到:哦!原来,还有这样的诀窍在!透由实践过程而摸索到那个诀窍时,净信心就会随着渐渐的增长。

-∵请继续看第二十五页:「经过了一年,才会不费劲的以『心』拉弓,实在也算不了什么惊人的成就。可是我很满足,因为我已开始了解有一种防身方法为什么叫做柔道。这方法是以不费力的反弹的劲道,突然撤销对敌人猛烈攻击的阻力,利用对方自己的力量,将之打倒在地。从远古以来,这柔道的象徵便是那极为柔软而又不可制服的水。这使得老子说出『上善若水』的至理名言,因为『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而且校中流传着大师的话:『开始时进步很快的,以后的因难会更多。』以我而言,我的开始可绝非易易。因此,我不是应该觉得有信心来迎接未来将发生的事,以及我已经开始怀疑的困难吗?」这一段描述颇富意趣,很值得深思,现在提出二点讨论。

第一点,经过了一年,作者终于学会了以心拉弓,虽然,实在算不得什么惊人的成就,但是作者却很满足,因为他已开始了解有一种防身法为什么叫做柔道。这个涵义,各位能体会吗?在这里,我以佛法道理来解释。佛法上有一个名相叫「执着」,常常为我们所引用,「不要执着」这四个字说起来很容易,做起来很困难的,自己完全无法主宰。就像上次所讲的故事──骑脚踏车的女学生一样,他口中喊着:「唉呀!撞了,撞了!」他实在不想撞上老师,结果偏偏撞上,因为他内心当中埋伏着一种无始以来的潜在的力量,使他根本无可奈何。然而这一段所提到的「水」,它就有自我主宰的能力,水不管碰到任何东西,即自自然然的让开,纵使有人想打那个水也是枉然的。如果我们的心也能像水一样,当别人骂我的时候,我就让开,如此别人骂不着我,我也受不了伤,能够这样将是多么美好。人与人间的摩擦来自于彼此间的烦恼,烦恼来自于彼此的执着,我有我的见解,他有他的见解,我有我的习性,他有他的习性,于是硬碰硬,我受伤了,他也受伤了,大家都受伤了。这种现象有一套解决的方法,在佛法上叫做「戒」,在儒家上叫做「礼」,二者是同样的原则,但佛法更为圆满究竟。更清楚地说,就是不要随顺自己的习气!我们所以不得成就的根本原因就是这个习性!拿掉它以后,不管学习什么,都将更为容易,而且事半功倍!作者就是体会了这个道理,所以他感到很满足。

第二点,校中流传着大师的话:「开始时进步很快的,以后的困难会更多。」各位想想看,为什么呢?难道「快」不好吗?各位看看,作者经过一年才学会拉弓,老师紧接着要他再学习第二件事,作者认为困难已经过去,老师却说困难还在后头。为什么呢?

走一条长远而陌生的路,须靠强大的意志力和净信心。然而,这个意志力和净信心并不是与生俱有的,还得长时不断地锻链和积累,一路上,继续往前走的时候,每一步都是锻链意志力、积累净信心的最佳机会。以路途的状况来看,的确越往前越艰难,但是,以实际行走的人来说,却是一步比一步容易。怎么说呢?行走一条路,会有两种状况,一种状况是就事实来看,假如一个人,自身的运气很好,从小就生长在这条路上,而且能依止到好的老师,内心对老师有净信心,如此,走起来自然轻松愉快,一气呵成的走下去。另一种状况是就理论来讲,假如一个人,走在一条路上,未遇到任何挫折,不但容易起骄慢心,而且意志力无从养成,等到真正遇到困难时就毫无应对能力,更谈不上冲破困难了,最后,将在这条路上败阵下来。然而,做任何事,走任何路,绝对不会全然顺遂,一定有很多波折待克服,所以,对第二种状况的人来说,没有困难发生并不是好现象,我们每一个人,做事的意志力是不断磨练出来的!是经过百折不挠的精神造就出来的!在磨练和造就的过程当中,不仅意志力在增长,做事的能力、净信心也在增长,成功的机会也就相对地增长!

一般人的状况,未做之前,满怀远大的理想,好似「天不怕地不怕」一样,好像成佛还不够味道一样,等到实际去做,遭遇小小阻碍即畏缩不前。各位务必要认清一件事实,任何事非得实际去做才能产生问题,才会看见问题,而惟有在那个时候,才可以找到问题的症结所在,对症下药并解决问题,一步一步走向成功!所以「失败」是绝对需要!例如诸位学习藏文,初学时,心理觉得很好乐,过了一阵子,课程的难度在增加中,学习的热度却在减退中,心理觉得很丧气,其实学任何事都是一样,未学之前,不知道困难所在,心里跃跃欲试,实际去学,问题一一浮出,困难不断呈现,心里颓丧退却,这就是失败的根本原因,如果这个失败不能克服,怎么可能成功?因此,学习藏文,感到学不好、觉得背不了时,要咬紧牙关继续学下去,有一天会突然发现,原来不会的现在会了,原来会的现在更熟悉了,而且懂得更多了,这种状况就是代表学习的能力在增长。相反地,如果熬不住,就等于丧失一个增长能力的最佳时机!如果放弃这件事去做其它事,原先积累的能力就浪费了,如此恶性循环的做、放弃,再做、再放弃::不但浪费这一期的生命,而且,这种愚痴习性使下世根本不能获得人身而沦为畜牲,到那时,不必今天做这事,明天做那事,却是走到那儿,吃到那儿,不管洁净与否,甚至连秽便也充当食物,真是可怜啊!

失败是成功的原因,这句话绝不是一个口号,因为从失败中可以增强自己的能力,能力增强以后,信心也增长了,这个不断增长的信心就是净信心。如此继续往前走,困难依然存在,每一步都有每一步的困难,但因为能力和信心的增长,却走得一步比一步坚稳踏实,能够恰如其份的跨上去。诸位慢慢去体会这个道理,等到自己亲自去行持的时候,会发现每个人的一生,都是处在这种状态中!佛陀告诉我们,学佛要生生世世的走下去根本原因就在这里!菩提道是生生世世要走的路,绝对不是东碰西撞可以成就的。所以,开始的时候,困难多是个好现象,只要坚定信心,不但不会畏惧困难,而且能够克服困难!难怪作者坚定的说:「我不是应该觉得有信心来迎接将来发生的事,以及我已经开始怀疑的困难吗?」他学会了拉弓,信心增长了,不管后面有再多的困难,不但不会畏惧逃避,而且坦然迎接,因为他有信心、有能力接受解决未来一波一波的困难,这就是净信心的增长。

当作者花了一年的时间,好不容易学会了放松肌肉拉弓的工夫,老师却告诉他,要继续学放箭,而且前面所学的只是放箭的预备工作。大家看二十六页第二段:「前此你所学的,只是放箭的预备工作。现在我们又面对一个新而特别艰难的工作,使我们又进入射艺的一个新阶段。」老师说完后,握着弓,拉满弓后就射箭,这一射,让作者看得目瞪口呆,如果不是听到弓「蹦」的声音,看到那箭所呈现的穿透力,作者说:「谁也不会相信那弓会有射力」因为作者所看到的老师,拉弓射箭是一点也不费力的,就像捡根鸡毛般的不费吹灰之力,而把需要很大气力的事情做完成了。别人觉得不可能做到,连梦想都做不到的事情,老师做起来却稀松平常,犹如儿戏一般。佛法最可贵的特徵,更甚于此,真正趣入佛法后,能够为人之所不能为,而得到最后究竟的成果,其妙用真无穷啊!

作者特别注意老师的射箭工夫,觉得真是美妙无比,他如何形容这个景象呢?他内心有没有产生什么疑问呢?请看第二十七页第四行:「毫不费劲的表演一套须要很大气力的工夫,是一个极美的景象而为东方人所最能领会与激赏的。但对我来说,更重要的是──在那阶段我实在不能存有别的想法,──要想准确的射中红心,似乎全靠放箭要平稳,我从射击步枪得知,那怕是轻轻的扯动一下,使得靶子离开准星,会得到什么样的结果。到此刻为止,我所学会的一切,放松地拉弓,放松地停留在张力的最高点,放松地放箭,放松地抵销反弹力,我对它们的了解和观点是:一切都为了达到射中靶心的大目标,难道说,下了这么大的工夫,花了这么多的耐心学习射艺,不是为了这个缘故吗?那么,为什么大师说话的口气,好像是说现在与我们有关的课程,远超过截至目前为止我们所学所习惯的一切呢?」

这一段叙述说明,做学生的,还是和以前一样,觉得射箭的目标是要射中靶心,做老师的,还是和以前一样,告诉学生不是要射中靶心。这真是有趣的事,老师真正要指导学生的是一个理念,而学生脑中所想的却是另外一套,这个事实就指出要纠正自己的概念以便和老师一样,是多么困难啊!将来我们学佛,最难学的就是这一点,要把自己习以为常的概念去除掉,遵从佛陀要告诉我们的真正概念,是一件很艰难的事,但是,改正不过来,这条路走来将会惊险万状,甚至根本走不上去!

因此,作者虽然不停的努力,但是困难还是存在,努力还是白费,如同二十七页最后一段的描述:「不管怎么样,我仍然照着大师的教导勤练不辍,可是我的一切努力都白费。」放箭前的准备工作──一心拉弓,光是把弓拉开就花了整整一年的时间,表示作者是一个凡事全力以赴的人。有了这一年的经验,老师教他继续学习放箭,当然不会敷衍了事,可是成绩如何呢?还是不行!我们看下面一句话:「我觉得以前我想都不想地胡乱放箭,成绩反比现在好。」很有意思,也很无奈!以前「想也不想」成绩反而好,现在「很注意」反而不灵光,这个现象,诸位要仔细体会其中的原因,作为自己的借镜。同时也要去学习作者遇到这个现象的精神。各位反省一下自己,如果老是学不会的话,我们心里会怎么想?会不会觉得:哎呀!我怎么老学不会啊。心里就跟着退缩下来,如果你们问我:「师父,你会不会?」我告诉你们:「会!」一定会产生畏惧和退心的。那个时候最重要的是如何克服它!克服它的关键是什么呢?就像作者一样,他在学习之前,自己具有很强烈的欲学心,学的时候,有好的老师,有好的同学。今天我们学佛,僧团也是绝对重要的,老同学更能体会团体无比的价值,我们完全受到团体的保护,才能在菩提道上前进,佛在世时告诉我们:「佛、法二宝,赖僧宏传。」佛走了以后,正法结束以后,到像法、末法的时候,只要僧团在,佛法就会在。僧团并不是指一群人,出了家,住在一起,合夥吃饭,像世间的生意人一样。而是指一群人,以法维系在一起,如理如法的学习,这样的僧团就能产生强大的力量,有了这样的团体,个人才能受到保护,尤其,外缘的强大阻力出现时,更需要团体的力量帮助个人度过难关。这就是为什么,我常常告诉各位同学,彼此之间要互相尊重的原因。要达到彼此互相尊重,有一个重要的原则,就是观功念恩,去想想团体对我们的好处,现在一心维护团体,将来受到团体的保护。

继续看第二十八页第二行:「大师毫不气馁地继续表演他正确的放箭法,我也毫不气馁地学着他做,而惟一的结果是,我越来越没有把握了。」这段话对我们的鼓励很大,不管怎样,老师继续教他,他也亳不气馁的继续学习,这种精神很重要。很多老同学,都有这样的经验,开始做的时候,信心十足,越做反会越没有信心,将来你们都会遇到这种状况。但是,一定要记着,等到越来越没有把握的时候,挺得住一段时间,会再回弹,那个时候就又向前跨一步了,这种情况会一而再,再而三的发生。一个人进步的情况就像一条曲线一样,并不会一直的往上,一开始的时候,曲线向上,过了一些时候下来,下来后又上去,上去后又会下来…这个道理,经论上说得很清楚。作者举一个比喻,很有意思,他说他自己好像一只蜈蚣,蜈蚣有很多脚,如果你问蜈蚣:「你那一只脚先走?」它一定弄不清楚。不要说蜈蚣,就算是人,未加注意,也弄不清楚那一只脚先走,但如果因为这样,不晓得那一只脚该先走,就停留在原地不敢动,那就永远没有向前走的机会了,这虽是一个有趣的比喻,却是值得我

们警惕的经验。

继续看第二十八页第四行:「我的失败,好像没有吓着老师,倒是吓着我自己。」大家都没信心了,但老师一点都不在乎,这就是好老师的重要。有了好老师,自己该怎么办呢?如果,自己被吓着了而退出去的话,就很难再回来了;即使再回来,也跟不上了。所以,绝对不能因为害怕而退出,熬过去以后,就会发现问题所在,每一个成功的人,都是这样走过来的,不但这一生,而且下一生,生生世世这样不停的走下去。

老师并末被学生的失败吓着时,作者就想:「是不是他凭经验知道一定会如此呢?」确实是这样,所以在二十八页第二段第二行老师喊道:「不要想你该怎么做,不要考虑怎样付诸实行。箭要在射者猝不及防的时候射出去,才能飞得平直。必须是像那弓弦忽然割穿了姆指一样,切不可刻意去张开右手。」老师的意思就是说,不要老想着自己的一套方法,指导你怎么做,你就照着去做,到时候,效果自然会出现。同样的道理,今天你们来学佛,也不要去管自己的想法如何?有一件事是绝对重要的,就是对这个老师,对这个法的信心,有了信心,就照着方法做,而且死心蹋地地去做。这种概念,以现在一般人的想法去看是说不通的,但是,事实如此,容不得怀疑,所以眼前我们真正要学的,就是学这个。

作者就这样不停的学,大家看第二十八页最后一段:「以后接着是一周又一周,一月又一月的无结果的练习。我一再以大师的放箭法为标准,亲眼看到正确放箭的性质为如何,可是一次也没有成功。」天天练习,今天不行,明天也不行,这个礼拜不行,下个礼拜也不行,这个月不行,下个月也不行。而对这无结果的练习,他为什么不退呢?有一个原因,他亲眼看见老师放箭的正确。我也有同样的经验,我之所以能够确定不退,因为我亲眼看见我的老师的成就。因此,我建议你们,要选个好的老师,你们透过好老师,看见他们的成就,就会了解不管未来多难,走下去是值得的。我现在的感觉,这一辈子不行,下一辈子继续,下辈子不行,再下一辈子,要有信心,一定要学好它,果真有这个信心学下去,一定会成功的。

下面那句话,作者又说:「如果我等那放箭的时刻自己来临,我就耐不住那弓的张力而不得不将双臂还原,这一箭也就成了泡影。」主要告诉我们,学习的人要有恒心、毅力、坚强的信念才能够克服很大的困难。

第二十九页的叙述,很有意思,他举个比喻,一个小孩子的手上拿着一样东西,放掉它不是刻意放掉,而是他看见别的东西,想拿别的东西的时候,手就自然放掉了。这个例子,形容得很有意思,我们的心里面要达到这种完全不自觉的状态,是很不容易的。再想一下那个撞车的故事:这位骑脚踏车的女学生,如果没有看见老师的话,就不会撞到老师,如果骑术很好的话,也不会撞到老师,但就是不知不觉撞上去了。这个故事,听起来也许很好笑,但是想想自己,会不会也犯这种毛病?再举一个比喻,有人非常想睡觉,但越想睡觉,越是睡不着,作者也是一样,越想要这样,越做不到,所以在第三十页,老师告诉他:「你把困难所在描写得太好了。你知道为什么你不能等待那放箭的时机吗?为什么在它来到之前便气喘了起来?正当的时机的正确的一射之所以不来,是因为你不肯放掉你自己。你不能等待完成,却抖擞精神准备失败。」后面那两句话,目前诸位不一定能了解,却是我们最常犯的毛病。其实不断的练习,自然会慢慢的成功,然而我们不好好练习,反而抖擞精神用尽种种办法,忙着失败,其实这时候,最重要的是要克服困难。禅门有句话叫「头上安头」,就如书上说的:「只要情况不变,你便只有乞灵于你自己。但这事是不应靠你自己来使它发生的」。这里所说的「你」,就是佛法里所说的「习气」,我们做所有的事情,无可自主的随顺着自己的习气。就如诸位刚到佛寺,一定会拿这里和家里比较,觉得这里的一切,这个也不对,那个也不对。请问:什么叫「对」?将来你们会了解,无所谓对不对,今天对这个习惯了,觉得这个对,明天,换一个环境,又觉得这个不对了。举一个例子,也许各位可以更容易体会:两个朋友相约去看电影,如果是中国人,彼此会说,这个费用由我来付,如果是外国人,彼此会各付各的,或者平均负担。以中国人的习惯来看,会觉得外国人欠缺人情味,反过来,以外国人的习惯来看,会觉得中国人拖泥带水,以彼此固有的见解去批判对方,这就是我们的习气。

习气对我们会产生多大的伤害呢?我们心灵的能力,原本是无限的,不幸被自己的习气限制得死死的,佛法就是教导我们,扫除习气,使心灵的能力扩展到无限,那个时候,所有的障碍都净除,所有的问题都解决,所有想做的事都可以随心所欲,所有的快乐都是究竟圆满的,那种境界就是佛的境界,也是大家所追求的目标。我们之所以不能达到目标,就是被自己的习气所困,把无限大的能力,局限在最小的圈子里,本来是无限大的,现在变成很有限,甚至等于零一样,所以老师说:「这事是不应靠你自己来使他来发生的。」

再看看第三十页第二段:「我不得不向大师承认,他这一解释更使我如堕五里雾中。『因为,归根结柢,拉弓放箭的目的是在射中靶心。』我说:『拉弓只是达到目的的一种方便,我总忘不了这层关系。婴儿对此毫无所知,但对我而言,这两事是不可分的。』」作者心目中,认为射箭就是要射中靶心,因此,总是觉得要由「我」来射,越是觉得要「我」去射,「我」这个习气会越来越大、越来越大……。实际上,老师教导他的是,如何靠射箭拿掉「我」这个习气,越去射,「我」这个习气就越来越小、越来越小……,最后「我」这个习气完全没有的话,就达到目的了,心灵的能力也就提升到最高的程度。所以,作者想尽办法射箭,射不着,而大师把自己的执着拿掉,闭上眼睛,也射中靶心。我们听起来觉得这是笑话,但事实就是如此。就像我们觉得飞机速度很快,飞个一天就可以到美国,假如能利用无限大的心力,「我要到美国」的念头一动,就可以到美国了。今后我们真正要学习的,就是如何利用佛法这个工具,把我们根深蒂固的执着拿掉,到那个时候,岂仅是我要到美国呢?所有的痛苦都不再限制我们,就像憨山大师年谱里所讲的,病来磨他也不痛。即使火里烧也烧不着,冰里冻也冻不着,当那种内在的潜能发挥到极致的时候,就有这么奇妙的特点和境界。

现在继续看三十页最后一段:「『真正的艺术』大师叫道,是『无宗旨的』,『无目的的』。」真的没有宗旨,没有目的吗?不是的!它的目的就是没有目的的目的,它的宗旨就是没有宗旨的宗旨。我们的宗旨目的是透过「我」这个习气去设定的,现在既然是要把「我」的习气拿掉,因此,以我的习气所安立的,所有的宗旨目的就应该消失掉,这个消失掉的话,我们的痛苦才可以完全解除,我们的希望才可以真正出现。在没有拿掉习气以前,宗旨目的是无法实现的,就像老师在下面那段话所说的一样,老师说:「你越是固执地为了要击中靶子而射箭,你就越射不好,而那靶子也会离你更远。你的过份执拗的意志,便是你的障碍。」这一段所说的没宗旨没目的的意义很深远,诸位要认真去思惟了解。这段的最后一句话:「你以为不是你自己动手做的事是不会发生的。」的确,我们总认为我们去做,事情才会发生;我们不去做,事情就不会发生,而大师告诉我们的却是,「我们」去做,事情就永远做不好,放掉这个「我」去做,事情才会做得好。各位是否觉得奇怪,放掉了我,事情怎么做呢?其实事情还是照做不误,例如射箭,还是由我来射,射到最后,射箭的这个人弄不清到底是弓箭射我,还是我射弓箭?那时候,虽然他在射箭,但是执着的心已经消失了,譬如,诸位到佛寺来住,看到很多同学,大家一高兴,忘掉家里的事,就满开心的,如果心里嘀咕着:「我家里是那样,这里怎么是这样?」老想着这些事,心情就无法舒展。心里面的执着,我们越是想着它,它就像幽魂一样缠着你、困着你,赶也赶不走,拿也拿不掉。

经过老师的指导说明后,学生就问老师:「那么,我该怎么办呢?」老师回答他:「你必须学会好好的等待。」大家请看三十一页的那段对话。这里的「等」,并不是坐在那里枯等,而是耐着性子继续学下去,等待结果的自然出现。如作者那样,一天到晚拉弓虽然拉了很久没有结果,但是、还是天天去做这个没有结果的事情,我们走这条菩提道路,也是要以这样的耐心、信心去走的。

老师告诉学生必须学会好好的等待以后,学生又问:「这要怎样学呢?」老师回答:「放掉你自己!将你和你的一切都澈底的留下,除了一份无心机的拉力以外,一无所馀。」这个答案的含义和前面的几段对话一样。从头到尾老师一直在告诉学生,放掉自己执着的心,不要再去想办法,只要照着老师的方法不断的去练,练、练……练到最后,那个执着的心就自然拿掉了。执着的心是一切问题的所在,因此将来我们学习的过程,要想办法学会增长对师长、对法的信心,然后,耐着心、咬着牙,不要停,继续走下去,最后的胜利一定属于我们!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