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歧刹觅禅

甘者

杨歧寺坐落在上栗县、杨歧乡的杨歧山上,所谓“南武功,中龙居,北有杨歧寺”,杨歧寺也算是萍乡的一座名刹了。寺为古寺,历史悠久,寺内至今还留有唐代着名文人刘禹锡的亲笔碑文。杨歧寺之教义有着自己的特色,被尊为“杨歧宗”,“杨歧宗”应属“禅宗”的一个分支,“杨歧宗”在唐代就已经很有名气了(已被具体书籍记载),曾经有日本僧人到过杨歧寺参禅拜佛,而杨歧寺也有过不少高僧名师,寺里的僧冢僧塔上的文字,寺内的壁画,现存下来的书籍——都是有力的见证。

关于杨歧寺,有许多美丽的故事,最神奇的就是一个传说:寺内曾有一武功高强的僧人,能以绝顶轻功直接飞上后山的最高峰“尖峰岭”。这是多少人梦寐一睹的绝技啊!而按“武林”传统是由掌门人承袭上祖武学的呢,或许是“热兵器”时代的到来才让这传说的神奇永远埋藏了吧!当地流传这样一句话“不睹杨歧寺,枉闻杨歧名。”

“一走杨歧寺”也成了我的一个愿望,只是真正一睹杨歧古刹的风采却是晚在今年(2005年)年初的事了,这不能不说是一大憾事。不过遗憾之余我也有些庆幸,毕竟在“知事之年”再领略杨歧寺,也别有一翻风味吧。这样想,也便坦然了。

那次是和学友凌相约同去的,带着几分神秘的向往和惬意,我们渐渐地靠近它。我老远就看见了山门,视觉上让人感受着一种“耸立感”,山门是木质红漆的,显出几分古朴,门框上镶着石料,雕镂着佛像金刚,整个看来历史已经相当久远了。山门之下是数十级石阶占满眼帘,我只觉眼睛迎来的满是恢弘之气。凌告诉我寺内还有倒松柏、方竹、银杉等稀有之物呢,于是我首先在他的导引下让它们满足我的观赏之情,只见松柏真个倒立而生,葱绿惹人,风姿飒爽,生机映然;而方竹小巧之间见着茁壮,一大片菱角分明的竹簇拥着,更有几根嫩笋超越季节的局限拔地出“尖尖头”呢,似乎正为欢迎我们的到来,不亲眼去看是体会不到它们的可爱的;银杉则因为季节的原因暂时没能把它的生命用枝叶展现出来,但粗大的“身干”依旧不甘示弱地挺拔着,显示几分豪壮之气。面对“冬水枯,西风寒”的残酷,它们展示给人们的却是坚忍的自信自强。这让我更加想观赏寺内的其他景象了。

寺内有供着神像的“大雄宝殿”等殿堂四大间,走入大殿,只觉大红的幔布之下,神像威严、肃穆之气让人有一种被逼视的感觉,好在我“心本善良问无愧”才把持住自己不心慌呢。曾有位信佛的老人家对我说“佛只因眼见,禅自由心生”,虽然我并非虔诚的信徒,今天到了禅之圣地,却不由得也想去参悟这里面的“禅”意,但因不知道自己悟性是哪个等级却不敢轻易立马就行动,想着还是先把寺的全景观赏一遍吧!于是,我和凌共怀虔诚,心存仰望,笼着神秘,徐徐缓缓地移动着步子把全寺上下看了个遍。甚还到寺前的田野里探看是否有“秘洞”隐藏其间,结果是几条沟壑、溪流塞上我们的眼帘,让我们既觉些许失望也被它们潺潺的流水声惹出了情不自禁的欢快。

心中的那个宿愿终于了了!我的心感到一种无比的舒畅。

重新驻足山门,心绪不由得辗转起来。闭上眼睛,寺院的一角一落,一案一像,一烛一香,一草一木,就如电影般重演了一遍。我不由得想起“佛只因眼见,禅自由心生”这句话来,“禅”在哪里呢?我自问也是问凌。

凌笑我是看不破“红尘”的,身是红尘人还是别要参什么禅的好。难道“禅”只佛门中人可参吗?佛之产生本就为普天大众,我既为万生之一,为何不能也“参禅”?

寺是已经了然于心了,“佛”我也已经看到,那“禅”呢?禅在哪里?我的眼睛四处搜寻起来,仿佛“禅”是有形存在一般。心思转念之间告诉自己,“禅”应该是静默的吧!于是很自然的,我的眼睛落在了对面静默的山上,我蓦然地发现,前面的山并不比后山来得低调,后山是尖而有峰的,而前面这岭山却是一抹的平(和后山比,高度应该相当),它看似无峰其实那一抹平坦可不就是“峰”之所在,这无峰而峰的景致仿佛让我看到了一个“处处无家处处家”的浪子的潇洒,而眼前的山,可不就是“一抹潇洒”!这样的发现着实让我心头惊喜了一翻。

有了一个开始,思绪就变得一发不可收拾,眼前的田野、农舍、菜园等什物居然也惹得我心动。田野正有几头牛被闲放着,因为立春伊始,田野并不见得有草供它们可食,可它们却依然带着希望在草里搜寻着,偶尔也咀嚼上一口。一声吱呀的开门声,中年农人把一对箕畚在溪头洗刷地“率率”作响,突然一声叫喊:“明啦、清呀,别把身上弄得泥巴兮兮的,赶紧回来!”不远处就探出两小脑袋来,原来他们在挖泥鳅呢。一位老人正在把新翻的泥土打碎,他每次只锄一小块,偶尔还手捏一把,似乎要把每个疙瘩都刻上“精心”的印记似的。房屋,田间,流水,人,牲口,和远落近落的山,构成了一种静中有动动中有静的神韵!生发的在生发,隐藏的正隐藏得好好的,而他们却都在我的眼帘,我的眼帘就满是它们!我无法牵强地说这是一副画,因为它原本就不仅仅是画所能包容的,我更觉得这才是生活,这才是生活中的生活,恬静有声,韵韵有情!

我不再想“禅”了,我似乎更愿意体会这里特有的宁静,虽然现在的交通已然四通八达,这里却依旧是“深山”,或许深山才有这样静的神韵吧!它和外面喧嚣的世界构成了一个鲜明的对比,对比里一种对自然的坚守,对比里隐含着一分无比执着。这个对比也让我确信了很多关于想象和现实之间存在的距离。我们从电视里看到的僧人,那都是头油光滑亮、衣衫点尘不染的,而现实中的“佛”们准确地来说应该是留着微黑的“板寸钉”才对,他们不可能剃头像我们刮胡须一样勤,而他们的僧衣也依旧会被沾上空气里沉浮的尘埃,也依旧得勤更勤洗。“佛”并不脱俗,“佛”也在生活!是一种动中含静的生活。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无大无谓,无四生相!”,“佛”是一种辨证,“佛”是一种信仰,“佛”甚至还可以就是一个取舍一个进退。

我的眼睛豁然了,其实即使在喧嚣的空间里也依旧有“禅”在,“禅自由心生”,哪怕你置身车水马龙、川流不息的人群之中,只要有一分自省的心情在,烦恼就会被净化,就会让我们在每一个醒来的早晨重复出发。

我这样跟凌讲,他的眼睛也渐渐有了光亮,他的眼睛也开始“思考”了吧!

杨歧的山,杨歧的寺,杨歧的田园杨歧水,杨歧人!这里有静默,静默便在这里!静默里一声探问:“禅意成长卷,对答我和谁?”其实这里已经有“禅”,“禅”并不在某处,“禅”就在心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